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新的商路

趙禎也是突然發現,大宋在不知不覺中便與天竺相連了!

大宋的雲南路再向西便是天竺國的鵬珈羅,這裡是後世的孟加拉國,當然現在的它和天竺之間的淵源頗深,所以現在的鵬珈羅屬於天竺。

趙禎沒有擴大疆域的打算,阿三雖然有點奇葩,可若是把他們逼急了,和大宋死磕也是兩敗俱傷的事情,這個國家的人無論貴族還是平民,都認死理,否則也不可能在種姓制度下堅持這麼久,即便到了千年之後文明不斷進步的後世都不曾拋棄。

這是什麼精神?撞了南牆也不回頭的精神!和這個國家死磕,那結果只有一個,兩敗俱傷,趙禎可不會愚蠢到沒事找瘋子的麻煩。

天竺人可是爲信仰而戰的,只要是他們堅持的東西,那叫一個不怕死。

但中原王朝的好處便是它獨有的禮法性和正統性,世界上的王朝幾乎都有一種共通的地方——極其重視正統!

彷彿這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比什麼都高貴。

恰巧天竺也是如此,他覺得華夏的中原王朝是千百年傳承下來的王朝,極其具有華夏的傳承,乃是一方上國,出身高貴,天竺自然願意和大宋接觸,何況最重要的的一點,大宋實在是太富有了!

無論什麼樣的王朝,無論什麼樣的君王都需要財富,現在統治天竺大部分地區的王朝名叫波羅王朝,它的主人便是剛剛繼位的毗羯羅訶波羅三世。

這是個年輕且具有才幹的君主,對於中原王朝他更是在史書中瞭解到了她的強大,於是便派遣了使者抵達大宋,以表達他對大宋的敬意。

而他們抵達大宋的途徑便是從鵬珈羅出途徑一條小路抵達大宋雲南路的騰衝府,之後再度北上,趙禎知道這一切並非是天竺的使者已經抵達,而是他們過了雲南路之後,當地官員便把消息飛報神都。

這也讓趙禎看到了新的出路,大宋可否直接放棄西域,從天竺借道西進?

大宋商賈原本的路線便是從大宋出發,過了西域之後便抵達塞爾柱,接着便再度西進,一路抵達遙遠的羅馬,但若是從天竺出發,往北走一段便是塞爾柱,剩下的道路也是同樣的。

可能路上稍稍繞了一點,可在沒有戰亂和危險的天竺通過卻要比西域成本低得多,而且天竺的地理環境相對西域來說好的太多,並且天竺的貴族對大宋的貨物也是非常感興趣的,甚至可以邊銷邊走,隨時補充所需!

這條路線對於大宋來說實在是完美,貿易路線的選擇至關重要。

趙禎準備調遣十萬戰兵前往西域,而在此之前,卻要用最大的力量破壞西域,使得西域沒落下去,最簡單的辦法莫過於禁商,這已經成爲大宋制裁敵人的最有效手段。

西域並非是獨立存在的,這個地區的興衰和中原王朝存在這極大的聯繫,縱觀歷史便能看出,只要是中原王朝興盛,西域必將繁榮,反之亦然。

趙禎決定開發全新的貿易路線,以此懲戒西域,要知道西域從遼朝身上所獲得的利益寥寥無幾,遼人是幹嘛的?當然是賺錢增強國力的,他們絕不會向西域妥協。

眼下遼人的復興之路便指望從貿易中獲得,怎麼可能如大宋一般給西域人太多的好處?

西域的主要力量還是大宋的商賈,並且趙禎看的清楚,西域根本就沒有什麼支柱性產業,當然西域人的香料卻是極其暢銷的貨物,只不過……大宋的香料更多!

來自歐洲的香料和從美洲帶來的香料種子可不是擺設,每年大宋本土的香料產出便已經可以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更何況香料不過是用來吃的,更重要的是用來薰香。

大宋的香水完全可以替代薰香的作用,甚至暢銷整個世界!

摸了摸下巴,眼下天竺的使者已經快要抵達神都,這是一個極好的機會,兩國之間互通有無,這不是天大的好事嗎?再說這是一場互惠共贏的事情,印度人擁有現在世界上最適合種植糧食的平原,這個國家在自給自足中過的不錯,和大宋之間的利益並沒有衝突。

和大宋通商之後,只會從大宋獲得更多是商品,豐富自己的生活,而不會出現惡意的競爭,最重要的是沒有領土之間的競爭。

能作爲天竺這個龐大王朝的統治者,趙禎相信毗羯羅訶波羅三世不會愚蠢到拒絕自己提議的程度。

所以趙禎要把這次天竺使者的到訪以最高規格的待遇接見,這不光光是給大宋帶來了友誼,還有商機和商路,是趙禎制衡西域的最有效手段。

其實說起來,從天竺借道要比西域通商遠不少,但架不住這裡相對安全啊!

趙禎相信,大宋的商賈若是能從西域走,也是不願繞遠路的,畢竟路途的增加也意味着成本的增加,但趙禎知道,天竺其實是一片巨大的市場,眼下也是打開這個市場的絕佳機會。

西域和天竺都是大宋的目標,只不過一個是作爲商品傾銷的對象,一個是作爲征伐的對象,兩者之間有着本質的區別。

提筆在絹紙上寫下詞頭,命鴻臚寺的官員好生接待天竺使節,要以大國之禮接待,體現大宋這一禮儀之邦的美德!

當然,天竺的使節在趙禎眼中更像是送上門的肥羊,給大宋送來了出路的同時,也給大宋的商品帶來了銷路,簡直就是瞌睡送枕頭,天下哪有這種好事?

趙禎伸手拉了一下邊上的繩索,繩索相連的鈴鐺以清脆的聲音傳遞給外殿,勤政殿中的內侍便小心的進入內殿,恭敬的接過趙禎手中的詞頭向外走去。

詞頭經過御藥院之後,便可從翰林制誥的手中變成聖旨,成爲大宋皇帝金口玉言的旨意。

這麼做是爲了給予天竺使者體面,畢竟人家不遠萬里的過來了,還是帶着天竺君主的善意而來的,大宋自然不能吝嗇,要以最爲濃重的禮儀接待,畢竟天竺還有一個稱號,佛國。

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使臣受辱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黑汗分裂第一百六十六章文人傲骨,以身爲牆第兩千五百二十章趙禎的先見之明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駕親征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平衡之道在何處?第三百九十七章烽煙再起第四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戰車第五百三十四章宋軍突至第五百二十六章賀蘭山下的大火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國力第五百五十九章半路殺出個包希仁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塞爾柱的使者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第五百四十一章人間煉獄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五百一十九章遺詔第五百四十五章逼急了的耶律宗政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四百二十一章皇帝親臨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九百六十五章駕詣郊壇行禮第兩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萬斬閻羅第兩千二百七十五章吐蕃動向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將星升起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大宋有一位“仁君”就夠了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兩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學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第五十八章鬼畜的帝國系統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兩千零五十一章天才的角廝羅第兩千零八十九章真相逐漸浮上水面第七百三十八章罪己詔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兩千二百三十六章賭徒理論第二百二十章深宮中的瘋狂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唯我華夏!第七百八十六章元昊突圍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五百八十八章皇帝的傳承第三百一十八章萬千吉兆,盛世佳節(下)第五百二十一章皇帝的底牌第九百五十五章虛虛實實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二百八十五章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流言與突圍第兩千零七十六章人到死路必果決第六百四十五章網中魚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一千八百七十七章援軍抵達第四百四十二章妙計茶中來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皇帝也會無賴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兩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絕情第一千零七十八章急迫的築城第九百七十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長城!長城!長城!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兩千五百六十三章蔡伯俙的去處第兩千零二十章妖孽來了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一百四十七章水能載舟亦能煮粥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虛虛實實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五百九十九章耶律宗真的圍點打援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人性本惡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兩千一百四十章驚人的巧合第四十四章東宮之中第五百六十章少一個子都不行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三十章趙禎的試驗田第六章拜見父皇第兩千五百三十九章無法拒絕的理由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辦法(上)第二百一十二章軒轅黃帝的後裔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九百章興慶府的動盪(下)第兩千零九十三章更爲隱秘的轄騎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二百二十九章外戚必須和朕站在一起!
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使臣受辱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黑汗分裂第一百六十六章文人傲骨,以身爲牆第兩千五百二十章趙禎的先見之明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駕親征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平衡之道在何處?第三百九十七章烽煙再起第四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戰車第五百三十四章宋軍突至第五百二十六章賀蘭山下的大火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國力第五百五十九章半路殺出個包希仁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塞爾柱的使者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第五百四十一章人間煉獄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五百一十九章遺詔第五百四十五章逼急了的耶律宗政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四百二十一章皇帝親臨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九百六十五章駕詣郊壇行禮第兩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萬斬閻羅第兩千二百七十五章吐蕃動向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將星升起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大宋有一位“仁君”就夠了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兩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學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第五十八章鬼畜的帝國系統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兩千零五十一章天才的角廝羅第兩千零八十九章真相逐漸浮上水面第七百三十八章罪己詔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兩千二百三十六章賭徒理論第二百二十章深宮中的瘋狂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唯我華夏!第七百八十六章元昊突圍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五百八十八章皇帝的傳承第三百一十八章萬千吉兆,盛世佳節(下)第五百二十一章皇帝的底牌第九百五十五章虛虛實實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二百八十五章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流言與突圍第兩千零七十六章人到死路必果決第六百四十五章網中魚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一千八百七十七章援軍抵達第四百四十二章妙計茶中來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皇帝也會無賴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兩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絕情第一千零七十八章急迫的築城第九百七十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長城!長城!長城!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兩千五百六十三章蔡伯俙的去處第兩千零二十章妖孽來了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一百四十七章水能載舟亦能煮粥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虛虛實實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五百九十九章耶律宗真的圍點打援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人性本惡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兩千一百四十章驚人的巧合第四十四章東宮之中第五百六十章少一個子都不行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三十章趙禎的試驗田第六章拜見父皇第兩千五百三十九章無法拒絕的理由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辦法(上)第二百一十二章軒轅黃帝的後裔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九百章興慶府的動盪(下)第兩千零九十三章更爲隱秘的轄騎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二百二十九章外戚必須和朕站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