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

角廝羅的手段極爲高明,他在把奴隸制度的吐蕃變成封建制度的吐蕃,這是一個根本的改變,奴隸制度存在的缺陷在封建制度下很快就會得到改變。

奴隸的解放無疑會引起較大的動盪,這是當初趙禎打算做的事情,因爲這樣會把人的力量發揮到最大,而不是依靠農奴。

角廝羅很聰明,一開始他也沒有想到這個問題,他甚至連奴隸制度和封建制度的區別都不太明白,但他知道學習和模仿,思考的力量是偉大的,人一旦會思考,善於思考,那總能在回憶和想象之中發掘一絲靈光所在。

正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角廝羅敏銳的發現了趙禎之前的所作所爲,他本能的開始思考爲何趙禎要解放那些農奴,甚至不惜花費重金去安置他們,這些人在脫敢部的土地上很快就變得不一樣起來。

角廝羅就是真正的看到了這些人的不同,才發現其中的奧秘,他沒想到。

開始的時候他只是覺得大宋皇帝的仁慈之心是不是太過氾濫了?但後來他便發現了不對勁,以趙禎那般精明的人怎麼可能有如此仁慈之心?

這些農奴一旦得到解放,必然對大宋感恩戴德,也對大宋皇帝感恩戴德,那他們痛恨的只有吐蕃。

不光如此,這些農奴一旦自己獲得自由,只會拼了命的守護這種來之不易的東西。

角廝羅曾經親自去脫敢部看過那些農奴,他們真的變得不一樣了,角廝羅的青塘沒有農奴,但不代表他沒見過,這些農奴和原本的樣子已經大不同。

雖然在大宋的官吏面前還是小心翼翼顫顫巍巍的,但他們最少活的像個人了,開墾田地時的賣力,放牧是的歡快,從骨子裡往外散出去。

角廝羅可以肯定,那些農奴已經脫胎換骨,但他卻不知道大宋的官吏對他們說了些什麼,讓這些奴性深入到骨子裡的人開始重新“活過來”。

後來他發現,一定程度上的自由就是這些農奴充滿希望的原因,他們渴求的不多,只需要不多的自由就會賣命的幹活。

現在的吐蕃需要的就是這些賣力幹活的人,而自己所要付出的不過是給他們一點點的自由而已。

只要他們還在吐蕃的土地上,那他們就是吐蕃的人,自己還是掌控了他們的命運,至於自由只不過是一點點的裝飾罷了。

付出的代價如此之小,沒有理由不去做這件事,那些農奴主之所以不願意是在於他們已經長期掌握了農奴的生殺大權。

這使得他們已經成爲一種習慣,他們成爲高人一等的神一般的存在。

無限的壓榨並不能給吐蕃帶來更多的好處,相反,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懶懶散散,他們沒有希望,所以獲得如同行屍走肉。

這樣的吐蕃不是角廝羅小時從智者口中聽到的吐蕃,曾經的吐蕃強大富足,擁有不可一世的力量。

吐蕃上的百姓更是自由豪放,男女之間互相愛慕只需要一曲動人的山歌,再大的仇恨也能用一場酣暢淋漓的拼殺所化解。

可現在,經過數百年的分裂和拼殺,陰謀詭計已經佔據了各部頭人的心,他們把農奴看作是財富和實力,同時也不斷的想辦法暗算對方。

分裂的吐蕃就是這樣,這和分裂的中原一樣,充滿了算計,互相之間的猜忌和暗算不是依靠聯姻這種小手段就能保障的。

而自己不需要這樣的吐蕃,所以角廝羅在用他自己的手段對吐蕃進行改造,就像趙禎改造大宋一樣。

從始至終吐蕃高原都是中原王朝的大敵,之所以從唐朝纔開始展露鋒芒,最根本的原因是吐蕃統一的太晚了。

草原上的部族不斷的出現不斷的衰亡,那些曾經由草原遊牧所建立起來的帝國也不斷的消失,但吐蕃不同,吐蕃王朝存在數百年,即便是崩潰了,可大多數制度依舊保存了下來。

這個封閉的高原只有吐蕃人自己內戰而極少有外地侵入,所以保留了最大的獨立性。

角廝羅發現,自己所要做的就是把這塊孕育着純潔與神奇的土地再度整合起來,進行改革,讓吐蕃成爲一個真正的帝國。

祖先做的事情已經說明了一切,模仿中原的同時要保留吐蕃的特色,但歸根結底高原上的制度依舊使得中央的集權不能與中原相提並論。

第三十二代贊普南日倫贊繼,建了吐蕃的軍制,四個茹的旗下有四十個東岱的軍事隊伍。並且從那時開始了大規模兼併戰爭,也就是從那時開始吐蕃才走向強盛。

那位被尊爲聖人的贊乾布繼位後,遷都邏些,擴建軍隊,進一步改變了吐蕃的軍制,全境劃分爲五個茹,一個羊同赤岱,部下設有六十一個東岱。

這樣的軍制極爲有效,吐蕃的軍力得到了大大的加強,即便是今天的角廝羅回憶起來也覺得這位贊普是吐蕃軍事第一人。

他對外擴佔領土,統一了吐蕃高原,並且把各個部族緊密的聯繫在了一起。

到了贊普赤松德贊時期,唐朝發生“安史之亂”,吐蕃的大軍趁機東進,攻佔了隴右等地,那是吐蕃最強大的時候。

也是在那時候,新設了五個德倫,如同漢家王朝的路治一般,從此以後吐蕃軍隊征戰四方,南鄰天竺恆河邊,北低突厥大草原,西攻龜茲四鎮,東與隴山相接,領土萬餘里,輝煌鼎盛!

每每想起這些塵封的榮耀,角廝羅心中便熱血澎湃,對大宋的恐懼也降低了許多,他知道,趙禎之所以遲遲沒有對吐蕃動手,最主要的原因是在積蓄力量。

偌大的一個吐蕃高原,藏身之地無數,宋軍無法大規模久留,唯一能做的就是一戰定乾坤,否則將會遭受吐蕃人的不斷反噬。

即便是強大如宋怕是也耗不起這樣的持久消耗。

這是角廝羅的依仗所在,也是趙禎所忌憚的地方,眼下的局面很清晰,沒有太多的陰謀詭計可施展,大宋力圖一役功成,而吐蕃力求自保。

至於反攻?角廝羅連想都沒想過!

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贊普和論逋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兩千一百九十八章姐弟之情第一千四百一十章沒有和談第一千七百七十章草原的特殊性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七百五十五章海晏河清第九百四十章公主的心上人第一千零一十五章山高水麗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二白九十八章大家?小家!國事?家事!第六百零六章帝王之心第三百零五章戰爭帶來的財富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宋的“聖戰”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三百五十一章記裡鼓車第九十章寇準訪東宮第四百二十七章帳中對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二百四十七章瓊林苑中的措手不及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二十八章東京乞丐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告御狀的結果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六百三十三章計將安出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宴無好宴第一百一十二章威武個屁……第兩千六百一十八章賊心不死第一百七十九章來自蛇蠍美人的威脅第五百五十章財帛動人心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兩千五百四十三章開局不太好的趙仁第兩千零九十三章更爲隱秘的轄騎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個蘇武第八十六章五年計劃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兩千三百二十五章王韶“練兵”第一百四十一章穆修第兩千二百七十九章吐蕃少年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一百二十九章蔡伯俙的商業帝國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兩千六百三十六章十字軍的落幕第兩千一百三十一章智慧和尚的真面目第一千八百零四章封鎖天竺,禁絕往來第六百二十六章勇士之死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存人失地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二百一十七章劍走偏鋒第兩千二百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冠軍大將軍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一千九百十五章宋人的信仰第兩千四百三十九章來自“螻蟻”的威脅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輕重緩急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化被動爲主動第兩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一百三十四章天命所歸第七百七十章東京羊毛貴如油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三百二十章雪災中的柳三變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輿圖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第兩千四百零九章邏些城之圍(上)第四百七十八章香醇的禮物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蕭撻裡的計劃第兩千一百五十四章各族平等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兩千零四十五章河湟谷地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一夜天變第三百一十章樹碑立傳召忠魂第一千三百零八章蘇軾治軍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揮兵八刺沙袞第兩千三百二十七章康巴人的貢品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九百六十三章殿試與祭天
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贊普和論逋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兩千一百九十八章姐弟之情第一千四百一十章沒有和談第一千七百七十章草原的特殊性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七百五十五章海晏河清第九百四十章公主的心上人第一千零一十五章山高水麗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二白九十八章大家?小家!國事?家事!第六百零六章帝王之心第三百零五章戰爭帶來的財富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宋的“聖戰”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三百五十一章記裡鼓車第九十章寇準訪東宮第四百二十七章帳中對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二百四十七章瓊林苑中的措手不及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二十八章東京乞丐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告御狀的結果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六百三十三章計將安出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宴無好宴第一百一十二章威武個屁……第兩千六百一十八章賊心不死第一百七十九章來自蛇蠍美人的威脅第五百五十章財帛動人心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兩千五百四十三章開局不太好的趙仁第兩千零九十三章更爲隱秘的轄騎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個蘇武第八十六章五年計劃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兩千三百二十五章王韶“練兵”第一百四十一章穆修第兩千二百七十九章吐蕃少年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一百二十九章蔡伯俙的商業帝國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兩千六百三十六章十字軍的落幕第兩千一百三十一章智慧和尚的真面目第一千八百零四章封鎖天竺,禁絕往來第六百二十六章勇士之死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存人失地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二百一十七章劍走偏鋒第兩千二百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冠軍大將軍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一千九百十五章宋人的信仰第兩千四百三十九章來自“螻蟻”的威脅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輕重緩急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化被動爲主動第兩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一百三十四章天命所歸第七百七十章東京羊毛貴如油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三百二十章雪災中的柳三變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輿圖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第兩千四百零九章邏些城之圍(上)第四百七十八章香醇的禮物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蕭撻裡的計劃第兩千一百五十四章各族平等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兩千零四十五章河湟谷地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一夜天變第三百一十章樹碑立傳召忠魂第一千三百零八章蘇軾治軍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揮兵八刺沙袞第兩千三百二十七章康巴人的貢品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九百六十三章殿試與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