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人與法

人一旦有了遠大的志向就會努力的去實現,但是這要建立在可能的基礎上,否則就變成了好高騖遠。

醜小鴨永遠也變不成天鵝,因爲它本就是一隻鴨子。

党項想要崛起是可能的,但他的受制條件太多,大宋四周虎狼環伺,而他党項不也是這樣?

南方有大宋,東北有遼朝,西南還有吐蕃,它的擴張方向只有茫茫的西域之地,但這條曾經的絲綢之路已經隨着和中原王朝的失聯而沒落沉寂下去,再也沒有往日的繁華。

党項覺得切斷大宋與西域的通商可以遏制大宋的發展,並輕而易舉的拿下國力虛弱的西域諸國,可它錯了,党項得到的西域只是茫茫戈壁而已……

就在李元昊對自己的党項開始改革的時候,大宋的皇宮中趙禎也在對他的大宋開始新一輪的改革,這將是一場史無前例的變革,阻力之大難以想象,但趙禎依然執着的進行。

原因無他,這是保護大宋長久留存下去的一項重要措施,爲國立法!

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反映統治階級意志的規範體系。說白了法是國家的產物,是統治者爲了實現統治並管理國家的目的,經過一定立法程序強制把國家約束在一定範圍之內的東西。

通過對《韓非子》一書的研析,趙禎得出中原王朝保持長久穩定統治的秘密,外儒內法,兼具黃老之學。

拿起桌上的那本太祖時期就開始編寫的《宋刑統》,這是大宋唯一的法律書籍,也是這麼多年來大宋不斷編修的法律,可其中的內容還是不完善,有許多錯漏和不合常理的地方,甚至有的還自相矛盾。

這樣的法律如何讓官員去執行,如何讓百姓去遵守?趙禎覺得要不是這《宋刑統》是太祖下令編修的,大宋甚至不會去用這東西。

許多地方州府的官員多以自己的道德標準去判定事物,這就是所謂的人治,而它的定義來自於孔子。孔子認爲“文武之政、布在方策。爲政在人、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

趙禎微微讚歎,這位先哲分析的很對,中原王朝多年來的政治都是這樣,人亡政息是不可避免的事實,歷史上的大宋就是如此,范仲淹的改革,王安石的變法,那一項不是人亡政息,甚至是人走茶便涼。

但人治是儒家學說倡導的一種的治國理論,被封建統治者長期奉爲正統思想的主要原因是它把權利掌握在了少數人的手中,比如皇帝,士大夫……

身爲統治階級的皇帝和士大夫本就是特權階級,無論趙禎怎麼去平衡權利,這都是不爭的事實。

而人治的對立面便是法制,後世的人爲何比古人自由?因爲大家生活在法制的範圍之下,一切的日常生活都是按照法律的所規定的路線進行的,如果違反法律無論官員還是平民都將受到制裁。

但大宋不同,官員犯法除非趙禎這個皇帝下令懲治,否則基本上不會受到多大的懲罰,百姓則會遭到人治的嚴厲處罰,這就是區別,這就是不公!

趙禎一直在尋找法制的理論證據,讓他在朝中得到文人的認可,如今《韓非子》的法家著作出世,趙禎當然是如獲至寶。

摸了摸下巴上的絨毛,趙禎咋了咂嘴喃喃自語:“怎麼把人治和法制平衡起來,讓大宋的法律既不是原則又不失人情呢?”

年輕的皇帝犯難了,因爲他看到了人治的好處,可以更加人性的看待問題,比如包拯坐判開封府就相當的好,因爲他的人治之下百姓安居樂業,對他的斷案佩服之至,讓百姓信服,但如果換一個人就不一樣了,這便是人治的優點和缺點。

剛剛步入御書房的晏殊開口道:“陛下何必如此困惑,立下新法讓天下人去遵守便是,只要百姓不犯其法便不會招致懲處,與人情何干?”

趙禎擡頭笑道:“虧你還自小受儒家經典薰陶,如今卻活脫脫的法家思想,也不怕朝中的文臣相公們說你欺師滅祖。既然來了就坐吧,這裡沒有外人不必拘泥與儒家的禮法。”

晏殊臉色一僵,官家的話實在指責自己的放棄儒家禮法,臉色微微變紅吶吶的站到一邊躬身道:“臣錯了……”

趙禎笑眯眯的說道:“你看,這就是法制和人治的弊益,如果萬事皆從與法,人情何在,朕就你和蔡伯俙倆個伴讀,也算是半個朋友,你先別急着否認,這是不爭的事實。你們和朕之間如果按法制當每見必拜,否則便是不敬,如此一來你算算蔡伯俙和你當被關入大牢幾次?”

晏殊嘴巴張着呆呆的站在原地,好像還真是如官家所說的這個道理……

趙禎瞧着他糾結的模樣微微一笑,沒想到精明善斷的晏殊也能被這個問題所困擾住,也許在大宋無論是什麼廟堂能臣都解答不了這個問題吧?

還好,人多力量大,趙禎不單單召見了晏殊,還有蔡伯俙與丁謂夏竦等人。但唯獨沒有召見王曾,這個爲大宋操勞已久的中書門下平章事已經垂垂老矣,雖然還頂着宰相的名頭,可趙禎基本上不讓他上朝了,年歲已高就在家中修養便是,除非遇到大事,否則趙禎不打算讓他上朝。

晏殊還在思考人治與法制如何平衡的方法,趙禎瞧他緊皺眉頭的模樣微微一笑,晏殊還是那麼的愛思考,一旦遇到自己不解的問題,他非要得出答案,否則寢食難安。

帝王之道便是要會用人御下,自己不明白的問題交給屬下便好,把身體微微放鬆的靠在椅背上,說實話滿是飛龍的椅背並不舒服,但這總比整日挺直搖桿的坐在座位上要好些。

茶香四溢,取代了御書房中的檀香,檀香讓人清神醒腦,可趙禎受不了那種味道,幽香、深沉、悠長,氣息寧靜、聖潔而內斂的氣味讓趙禎覺得自己身處與一個巨大的牢籠中,這會讓他更加緊張而不是放鬆。

於是茶葉的香味代替了檀香成爲御書房乃至後宮中的氣味,這便是皇帝意志對周圍的細微影響,這就是特權階級,這就是人治最細微的體現……

第一百六十二章恩與威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八百三十三章荒唐的邏輯第一千零一十二章高麗人眼中的大宋第兩千一百三十五章角鬥第一千八百零六章天竺的盟友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一千三百六十章x蕭滿的逃亡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七百六十八章逆襲失敗第八百二十五章大宋將門無孬種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攻守轉換第七百五十六章宋與遼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八百五十章大宋重騎,所向披靡第三百五十四鋒芒!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該上路了第兩千一百八十三章利益相關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一千七百七十章草原的特殊性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皺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火器的未來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神都城的大清洗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紅的張儉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兩千三百六十四章“輸不起”的王朝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四百四十二章妙計茶中來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狀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第二百四十一章陌刀鋒芒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兩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張王氏第三百二十六章赤裸裸的現實第一千零八十九章大宋的邊牆修不得!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一千三百九十章高原的吐蕃第兩千一百零四章狡兔三窟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一千八百七十七章援軍抵達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兩千四百五十八章交通網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兩千零二十八章階級改變第八百二十四章結案與未來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兩千一百六十八章三方糾纏第六百三十三章計將安出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兩千五百九十六章攪動西方風雲(下)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二十七章晏殊的心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那耶波羅的決定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吐蕃的盟約(下)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兩千二百六十六章一賜樂業人的“銀行業”第九十章寇準訪東宮第兩千四百五十六章特殊的商會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五百八十二章不祥之兆第兩千五百二十八章從未高貴過的皇權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一場“小鬧劇”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一百九十九章有緣無份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四百零二章雙管齊下第兩千兩百零一章出人意料的結果第九百四十二章大宋火器營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第一千零二十四章黑暗的森林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一千零六章夜下帝后第兩千四百二十二章最後的對話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國的重要性第兩千五百二十八章從未高貴過的皇權第兩千三百八十五章不瘋魔不成活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第五百九十一章耶律宗真的驚愕第兩千五百三十六章一戰成名的“宋帝國”第九百六十五章駕詣郊壇行禮第六百三十三章計將安出第三百八十六章不伐之國第兩千二百六十章妥協第四百四十七章神秘的大宋鐵騎
第一百六十二章恩與威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八百三十三章荒唐的邏輯第一千零一十二章高麗人眼中的大宋第兩千一百三十五章角鬥第一千八百零六章天竺的盟友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一千三百六十章x蕭滿的逃亡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七百六十八章逆襲失敗第八百二十五章大宋將門無孬種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攻守轉換第七百五十六章宋與遼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八百五十章大宋重騎,所向披靡第三百五十四鋒芒!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該上路了第兩千一百八十三章利益相關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一千七百七十章草原的特殊性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皺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火器的未來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神都城的大清洗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紅的張儉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兩千三百六十四章“輸不起”的王朝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四百四十二章妙計茶中來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狀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第二百四十一章陌刀鋒芒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兩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張王氏第三百二十六章赤裸裸的現實第一千零八十九章大宋的邊牆修不得!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一千三百九十章高原的吐蕃第兩千一百零四章狡兔三窟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一千八百七十七章援軍抵達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兩千四百五十八章交通網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兩千零二十八章階級改變第八百二十四章結案與未來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兩千一百六十八章三方糾纏第六百三十三章計將安出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兩千五百九十六章攪動西方風雲(下)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二十七章晏殊的心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那耶波羅的決定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吐蕃的盟約(下)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兩千二百六十六章一賜樂業人的“銀行業”第九十章寇準訪東宮第兩千四百五十六章特殊的商會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五百八十二章不祥之兆第兩千五百二十八章從未高貴過的皇權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一場“小鬧劇”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一百九十九章有緣無份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四百零二章雙管齊下第兩千兩百零一章出人意料的結果第九百四十二章大宋火器營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第一千零二十四章黑暗的森林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一千零六章夜下帝后第兩千四百二十二章最後的對話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國的重要性第兩千五百二十八章從未高貴過的皇權第兩千三百八十五章不瘋魔不成活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第五百九十一章耶律宗真的驚愕第兩千五百三十六章一戰成名的“宋帝國”第九百六十五章駕詣郊壇行禮第六百三十三章計將安出第三百八十六章不伐之國第兩千二百六十章妥協第四百四十七章神秘的大宋鐵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