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角廝羅的野望

邏些城中,紅宮之內,角廝羅靜坐如鐘。

這座宮殿以聖地二字爲名,“布達拉”便是聖地的意思,當年自己的祖先爲這坐宮殿取名布達拉宮,可不僅僅是爲那個女人。

更是爲了使整個高原團結起來,可現在,自己卻被逼無奈的走上了戰爭這條路,事實上角廝羅自己也不希望和吐蕃的貴族鬧翻,但他無奈。

大宋的皇帝致使劉渙前來,爲的就是讓自己和他們廝殺,內耗,即便是知道了又如何?

自己伏擊種家軍根本就是被逼無奈,劉渙這個卑鄙小人居然利用自己進軍邏些城的時候引來種家軍埋伏!

種家軍乃是西軍精銳,怎麼可能出現在吐蕃境內?

這一切種種皆是他劉渙的手筆,明明是來表示大宋皇帝信任的,可最後卻要用如此卑劣之手段,若不是自己警覺,那在脫敢部遭遇不測的就不是種家軍而是自己了!

角廝羅可以肯定,這一切並非是出自大宋皇帝的手筆,這個帝王是他從未見過的,但兩人之間也曾有過密信。

這個如同山嶽一般的男人不會做出這種得不償失的事情來,即便是天下人都不知,他自己也不願揹負一個內心的枷鎖。

若真是他要殺自己,完全可以引領大兵鋪面而來,直逼青塘部,而不會如同豺狗一般的把種家軍派遣到脫敢部的菈瞎溝裡進行埋伏。

所以角廝羅可以肯定,這是出自劉渙的手筆,一個表面上和自己稱兄道弟,但背地裡卻要不斷試探,甚至是謀劃自己的大宋豺狗!

此次攻伐吐蕃部族就是爲了證明自己對大宋的敬畏,當然也爲了統一吐蕃,事實上自己也是一樣,從未相信大宋皇帝。

也許劉渙的所作所爲纔是讓大宋徹底和青塘決裂的開始,通過他的努力種家軍折損三千餘人,這三千人的賬,宋人只會算在角廝羅和青塘的頭上,而不會去算在劉渙的頭上。

這是一個爲了自己國家而不擇手段的真小人,角廝羅在事後甚至還佩服過他,若是青塘也有這樣的小人該多好啊!

現在大宋皇帝就算是不想對青塘用兵也不可能了,說到底自己和那個強大的男人居然被一個小小的豺狗所謀劃,這還真是丟臉。

到了紅宮,角廝羅便徹底放鬆下來,這不單是一座巨大壯闊的宮殿,更適合一出要塞和堡壘。

宮中維護灑掃的都是世世代代供奉在這裡的老人,他們見證了吐蕃王朝的興盛,崛起和衰敗,更是見證了吐蕃的大分裂。

但他們依舊存在,不管不顧的維護着這座宮殿的整潔,用他們的話來說,他們在等待這座宮殿的新主人出現。

會是誰呢?

角廝羅不認爲會是自己,吐蕃的貴族和那些禪宗的和尚並不支持自己,而青塘的佛寺也沒有的得到人家的承認。

雖然是奪取了邏些城,雖然是坐在布達拉宮之中,但角廝羅卻知道自己並不是這裡的統治者。

那些年邁的老人不斷的灑掃這裡,虔誠的祭拜吐蕃曾經的王者,而自己只能在一邊看着,甚至不敢上前打擾。

自己從青塘帶來的勇士已經佔據了最好的位置,無論多少吐蕃軍隊前來進攻邏些城也只能無功而返。

那些倉皇的貴族離開之時並未來得及帶走城中的糧草,這無疑是給了青塘軍以巨大的援助,高原上的糧食有違珍貴,有了這些糧食自己就可以繼續堅持下去。

坐在東向殿可以直接透過窗戶看見廣闊的跑馬場,這裡曾經是先祖騎馬涉獵考校子弟的地方,而現在卻空無一騎,來的時候便已經看見了,地上的踏馬坑幾乎都被塵土所掩蓋,說明已經很久沒有人在這裡跑馬了。

殿中很大,但卻沒有多餘的東西,不知是被收繳了還是本就如此,角廝羅坐在蒲團上,環繞了巨大的宮殿一圈後面向那副掛着贊普畫像的地方大禮拜下。

起身之後他便決定要發兵,消滅任何膽敢抵抗自己的吐蕃貴族,自己已經沒有多少時間了,就在自己攻伐吐蕃的時候,宋人的大軍已經開始集結。

而這次集結不難看出其中的問題,不光有西北的種家軍,還有折家軍,這兩支禁軍都是大宋邊軍的精銳,輕易並不出擊。

不光如此,宋軍此次雖然未調上四軍前來,但卻把曾經在高原上訓練過的背嵬軍調來了,人數不多隻有三萬人,但各個都是精銳。

但最讓角廝羅不安的卻不是這些軍隊,而是秦鳳路和川陝四路的軍隊調動。

秦鳳路緊靠青塘,秦鳳路的西安軍,德順軍,懷德軍,鎮戎軍,都曾出現在青塘過,當初他們曾經打着商隊的名號前來。

大宋軍隊做生意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尤其是這些邊軍,能做到自給自足便是爲朝廷省下大量開支,所以角廝羅習以爲常,但當他們在秦鳳路集結的時候,角廝羅便隱隱覺得不對勁。

再加上川陝四路的永康軍,懷安軍,這樣算下來大宋在青塘和吐蕃的附近集結了不下二十萬人的軍隊!

就這還不包括種家軍和折家軍,已經曾經在高原上上馳騁過的背嵬軍。

大宋皇帝是個什麼樣的性格角廝羅太清楚了,他就是一個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主,即便是被劉渙給設計了,但大宋和青塘之間已經沒有了緩解餘地。

篤篤篤,木屐纔在地板上的聲音讓角廝羅微微皺眉,但瞧見是宮殿中的那個老人也就沒再說話,這個無名無姓的老者是他和那些貴族們聯繫的橋樑。

“他們不願投降?”

“他們說要等!”

“等什麼?!我沒有那些時間消耗在這裡,這是他們最後的機會,難道是等大宋把我青塘毀滅了之後再動手嗎?!”

“他們說大宋不會輕易出兵青塘,最少在你攻滅他們之前不會,他們還說,尊者回來了,他就在青塘,而且一路趕來,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覆,在尊者抵達布達拉宮之前,任何人都不能動。他們不攻伐邏些,你也不要攻伐過去,如何?”

“仁欽桑波敢從青塘回來?!他不是去了大宋求援了嗎?怎麼宋人沒給他們援助?”

老人搖了搖頭,遞給角廝羅一張字條道:“這是仁欽桑波給你的。”說完便走,一刻也不曾停留。

角廝羅看完紙條後臉色數遍,最終把紙條放在油燈中燃燒殆盡。

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長的一天第四百零五章遼朝趙安仁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東坡肉與東坡先生第八百一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四百四十七章鐵騎鋒芒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資本的成長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萬世之法!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七百三十三章冬至到來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華夏數千年之未有!第兩千三百九十七章怪圈中的吐蕃人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第兩千三百七十一章“小小”的軸承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曲女城大火第七百四十五章後苑傳出的消息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兩千零九十五章皇后的手段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第八百二十五章大宋將門無孬種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宋與高麗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駕到第兩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帝王之學第五百四十八章破竹之勢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兩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鐵鷂子第九百六十六章祭天,天有靈第兩千零九十九章機要司第兩千五百二十四章錢莊的“秘密”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大宋的帆第七百零五章天子之殿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三百六十八章宗室間的明爭暗鬥第兩千四百二十九章新興之城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一百零九章趙恆的天倫之樂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阿母城之戰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一千三百九十章買一贈一的買賣第兩千二百六十九章賭徒的最後一搏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宋軍的弱點第九百零四章真正的強者第兩千四百四十四章被耽誤的“化學家”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國力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二百八十章大宋軍工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熱帶無強國第一千零三十章皇宮之夜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四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戰車第一千八百零四章封鎖天竺,禁絕往來第三章帝國百科全書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兩千二百二十二章饕餮盛宴第兩千三百一十五章內憂與外患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國丈“瘋了”第一百六十章亂局第兩千零八十七章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七十二章劉娥背後的女人第一百二十一章神州赤縣,華夏正朔第五百四十七章自取其辱第四百七十六章商人的價值第兩千零三十八章百家爭流第八百二十六章堅守待援第二百五十五章皇帝的大婚(中)第九百五十章蔡伯俙的駙馬府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人性中的惡魔第八百四十章土豆,地瓜,味道好!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兩千二百八十九章作惡的人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趙禎的昭勳閣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兩千兩百零一章出人意料的結果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開蒙奇書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還是神?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龍生九子各個不同
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長的一天第四百零五章遼朝趙安仁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東坡肉與東坡先生第八百一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四百四十七章鐵騎鋒芒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資本的成長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萬世之法!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七百三十三章冬至到來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華夏數千年之未有!第兩千三百九十七章怪圈中的吐蕃人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第兩千三百七十一章“小小”的軸承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曲女城大火第七百四十五章後苑傳出的消息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兩千零九十五章皇后的手段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第八百二十五章大宋將門無孬種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宋與高麗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駕到第兩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帝王之學第五百四十八章破竹之勢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兩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鐵鷂子第九百六十六章祭天,天有靈第兩千零九十九章機要司第兩千五百二十四章錢莊的“秘密”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大宋的帆第七百零五章天子之殿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三百六十八章宗室間的明爭暗鬥第兩千四百二十九章新興之城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一百零九章趙恆的天倫之樂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阿母城之戰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一千三百九十章買一贈一的買賣第兩千二百六十九章賭徒的最後一搏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宋軍的弱點第九百零四章真正的強者第兩千四百四十四章被耽誤的“化學家”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國力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二百八十章大宋軍工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熱帶無強國第一千零三十章皇宮之夜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四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戰車第一千八百零四章封鎖天竺,禁絕往來第三章帝國百科全書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兩千二百二十二章饕餮盛宴第兩千三百一十五章內憂與外患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國丈“瘋了”第一百六十章亂局第兩千零八十七章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七十二章劉娥背後的女人第一百二十一章神州赤縣,華夏正朔第五百四十七章自取其辱第四百七十六章商人的價值第兩千零三十八章百家爭流第八百二十六章堅守待援第二百五十五章皇帝的大婚(中)第九百五十章蔡伯俙的駙馬府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人性中的惡魔第八百四十章土豆,地瓜,味道好!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兩千二百八十九章作惡的人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趙禎的昭勳閣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兩千兩百零一章出人意料的結果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開蒙奇書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還是神?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龍生九子各個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