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五百三十二章敏銳的人

就在趙旭繼位的半個月後,大宋的百姓逐漸習慣了新天子的趙旭。

而趙禎已經準備好了西遷的事宜,國庫中屬於天家財富的那一部分趙禎給了趙旭,畢竟原本國庫告急的時候趙禎用內藏庫填補虧空也不是一次兩次,而這些錢財原本時需要歸還內藏庫的。

但趙禎並不打算把這些錢財帶走,事實上他打算留給趙旭的想法也是不太現實的,就算是名義上留給了趙旭,實際上三司也會想盡辦法的截留下來。

原因很簡單,這些錢財已經被三司計入了國帑之中,想要動那便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倒是每年可以向內藏庫支付利息,這些錢財便算是拿的理所應當。

作爲皇帝的趙禎沒有辦法行文三司去要錢,而趙旭更不會去要這筆錢。

內藏庫中的珍惜寶物自然是給後宮挑選一部分,剩下的趙禎也沒有打算帶走,這是漢家人的傳統思想,財富就應該一代一代的傳下去,越積越多,越積越厚,至於要積攢財富作何用,天家卻和一般人家不通過。

內藏庫其實就是皇帝的小金庫,同時還要爲國庫作爲補充,後宮採買用度,賑災修繕等等都是要從內藏庫中出一部分錢的,如此才能和體現天家體恤萬民的仁愛。

當然即便如此,趙禎從內藏庫中帶走的財物也是相當龐大的,畢竟蔡記和碧雅軒這倆個大宋最賺錢的行當每年都會上繳大量的錢財。

即便是繳納稅收之後也有萬巨之財匯聚到內藏庫中,爲此三才徵用了一列火車作爲運輸工具,而趙禎的目的地就是在西面寧夏路的興慶府。

興慶府作爲曾經西夏的國都,地理位置極好,當年李德明派遣能臣賀承珍督率役夫,北渡黃河建城。

營造城闕宮殿及宗社籍田,定都於此,名爲興州,後李德明子李元昊繼位後,又廣建宮城,營造殿宇,升興州爲興慶府。並於此正式立文武班;建立西夏統的政權。

興慶府作爲西夏王朝國都的便利條件很明顯,這裡時寧夏平原中最爲富饒的土地,也是河套地區的重要所在。

若是按照當年的軍事地理形勢看,西夏原來的根據地銀、夏一帶,東南是北宋王朝領土,東北爲強大的遼國,不但向外發展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且周圍靠近宋、遼邊防重鎮,軍事上易受威脅。

而興慶府地域,水草豐美,地饒五穀,宋、遼勢力無法對這裡進行有效控制。

交通位置三興慶府“北控河朔,南引慶涼,據諸路上游,扼西陲要害”,其地理形勢比銀、夏一帶優越得多。

至於經濟上,相比中原興慶府周圍地區農牧業比較發達,但工商業不行,最大的好處便是這裡乃絲綢之路的要道。

黃河流域相對穩定的引黃灌溉農業,可以保證城市的軍需民食。除了原有的唐徠、漢源古渠等灌溉之利外,在元昊活着的時候又修建了賀蘭山東麓沖積平原上長達二百餘里的“昊王渠”。

這條水渠徹底使興慶府四郊的農牧業生產有了更大發展,成爲西夏境內的糧食基地和重要牧場之一。

李元昊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他看上的地方也是有着大量地理優勢的存在,趙禎自然準備把自己的行宮遷都到興慶府。

那裡有現成的皇城,規模還不小,同時又是絲綢之路上西去的交通要到,來自西方的消息傳遞極快,也較爲便利。

隨着趙禎的西遷,神都城中也開始忙活起來,畢竟這是一個繁雜工程,而不是簡單的搬家那麼簡單。

政治基礎時不會動搖的,趙禎也不允許他們動搖,大宋的文武官員一律不得跟隨趙禎,即便是蔡伯俙也要老老實實的去往衙門中點卯當差。

更別提其他的官員了,何況趙旭繼任天子之後,便是新君臨朝,誰不知道這時候纔是建功立業的好機會?

繁雜的政務也是多的不行根本就沒有心思想別的事情,文武官員不動,神都城政治中心的地位就不會改變。

但民間商賈卻開始轉移,雖然總號沒有變動,可誰都知道興慶府以後的地位將會隨着太上皇的抵達而水漲船高。

有分號的商賈自然是要大力建設的,而沒有分號的商賈則是以最快的速度趕往興慶府去買地,買店鋪,開設分號。

趙禎這位太上皇已經成爲大宋繁榮的代名詞,任何人都不會放過緊跟官家的機會,隨着商號的大量涌入,地方上的經濟也開始了復甦。

原本最缺乏商業和手工業的寧夏路便立刻開始了繁榮的前奏。

嗅覺最敏銳的人便是商人,這些人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商機的存在,他們雖然不知道太上皇想要做什麼,但卻覺得太上皇遷都之後的興慶府自然是商機最多的地方。

大宋已經出現了許多的商業中心,北方自然是神都城,大同府,而中部則是東京城,西南有成都府,東南有江寧府,而東南沿海之地更是有廣州以及泉州,福州三處商業繁茂之地。

唯有西北一直沒有出現龐大的貿易運輸中心,而西北則是絲綢之路的重要所在,這一點自然是早已被人發現的。

既然現在太上皇移駕興慶府,那便說明西面的發展機遇到了,誰也不希望錯過這次機會。

而趙禎移駕興慶府,自然也使得大宋的西京產生了變化,只不過西京一直是洛陽,暫時也不好改變,折中的辦法便是把興慶府改爲興京。

但沒有人知道,這個興京的未來會變成什麼模樣,趙禎自己也不知道興慶府的未來會是一副什麼模樣,他只是想要把大宋的商業中心變得更加平均一點。

他知道每當一個地方受到中央的重視後,那裡的發展便會超乎尋常的快,而此次遷都興慶府雖然是爲了以後經略西方更爲方便些,但同時也順帶着發展一下西面。

興慶府距離新疆路不遠,同時距離青海路也不算遠,這倆個地方相對大宋的腹內之地較爲遙遠,而恰恰興慶府距離腹內之地不算遠也不算近。

興慶府的發展會給這些地方帶來新的活力和契機,也更加方便自己對西方世界的干預和了解。

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戰爭來了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把事情鬧大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兩千零七十八章第三種可能第兩千五百六十章趙禎的“教化”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一千九百零一章趙禎的“卑鄙”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阿母城之戰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七百九十七章英雄第兩千六百一十九章來自羅馬的使者第兩千一百二十章帝王召見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二百六十九章党項人來了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噗南幣”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老而不死爲賊!第兩千兩百零八章祁國公府的“醜聞”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皇帝也會無賴第兩千零八章狄漢臣的長進第兩千三百七十二章“大大”的改變第兩千零八十五章利益的朋友靠不住第兩千六百零七章攤子算是鋪開了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七十章東宮巨響,黃金火藥的威力第二百五十三章晏殊遭貶官,趙禎的心思第八百三十二章謀事在人三百七十八章遼皇的苦心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皇帝的大手筆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三百一十二章家國天下的大事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華夏的智慧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一百四十八章東京城中的新潮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世界第一城第五十八章鬼畜的帝國系統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兩千一百八十二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西域舊事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空蕩蕩的城門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宋人愛簪花第兩千零六十一章一場影子的追逐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第兩千一百四十七章對抗無處不在第三百九十章蜀道難第三百二十一章駭人聽聞的貪腐第五百九十六章皇帝的棱角,臨戰第兩千三百八十三章趙禎的“黴運”第七百九十七章英雄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皇后之怒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兩千六百三十九章偷樑換柱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重鑄“脊樑”第一百七十章文臣,皇后,是非多!第兩千三百七十四章角廝羅的羨慕嫉妒恨第六百九十一章賠了夫人又折兵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六百九十四章戰場上的生意第兩千五百章趙武靈王舊事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磨合中的草原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態度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第兩千二百二十七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三百四十六章大宋直道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一百三十章酒色財氣呂洞賓第兩千二百八十六章“主聖臣良”第五百九十章歐陽修使西夏第一百九十九章有緣無份第六百章對策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七百五十六章宋與遼第兩千零七十四章神都城的地下勢力第八百二十四章結案與未來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一騎紅塵帝王怒第九百七十五章皇帝與皇帝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兩千四百九十五章華庭飲宴第一千七百三十章敵烈部的智者第兩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萬斬閻羅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資本的力量(中)
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戰爭來了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把事情鬧大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兩千零七十八章第三種可能第兩千五百六十章趙禎的“教化”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一千九百零一章趙禎的“卑鄙”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阿母城之戰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七百九十七章英雄第兩千六百一十九章來自羅馬的使者第兩千一百二十章帝王召見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二百六十九章党項人來了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噗南幣”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老而不死爲賊!第兩千兩百零八章祁國公府的“醜聞”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皇帝也會無賴第兩千零八章狄漢臣的長進第兩千三百七十二章“大大”的改變第兩千零八十五章利益的朋友靠不住第兩千六百零七章攤子算是鋪開了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七十章東宮巨響,黃金火藥的威力第二百五十三章晏殊遭貶官,趙禎的心思第八百三十二章謀事在人三百七十八章遼皇的苦心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皇帝的大手筆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三百一十二章家國天下的大事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華夏的智慧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一百四十八章東京城中的新潮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世界第一城第五十八章鬼畜的帝國系統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兩千一百八十二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西域舊事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空蕩蕩的城門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宋人愛簪花第兩千零六十一章一場影子的追逐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第兩千一百四十七章對抗無處不在第三百九十章蜀道難第三百二十一章駭人聽聞的貪腐第五百九十六章皇帝的棱角,臨戰第兩千三百八十三章趙禎的“黴運”第七百九十七章英雄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皇后之怒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兩千六百三十九章偷樑換柱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重鑄“脊樑”第一百七十章文臣,皇后,是非多!第兩千三百七十四章角廝羅的羨慕嫉妒恨第六百九十一章賠了夫人又折兵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六百九十四章戰場上的生意第兩千五百章趙武靈王舊事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磨合中的草原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態度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第兩千二百二十七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三百四十六章大宋直道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一百三十章酒色財氣呂洞賓第兩千二百八十六章“主聖臣良”第五百九十章歐陽修使西夏第一百九十九章有緣無份第六百章對策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七百五十六章宋與遼第兩千零七十四章神都城的地下勢力第八百二十四章結案與未來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一騎紅塵帝王怒第九百七十五章皇帝與皇帝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兩千四百九十五章華庭飲宴第一千七百三十章敵烈部的智者第兩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萬斬閻羅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資本的力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