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百二十七章“送一程”

爲了培養趙旭,趙禎在他小的時候沒少花功夫,雖然在趙禎眼中所有人都是一樣的,但他不得不承認有人生而不同。

趙旭是大宋的太子,肩膀上的擔子從一開始就和尋常人不同,他的未來即將引到大宋的前進方向,所以趙禎從小就培養他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趙禎看來,這幾年趙旭總攬朝政政績斐然,無論是六部相公還是民間風評都是一邊倒的誇讚,雖然也有些不盡人意的地方,但大體上還是不錯的,尤其是在這次大宋西征的戰役中,他更是起到了穩定民心的作用。

雖然一開始想要讓趙旭指揮這場戰鬥,但趙禎依舊是不放心,最後還是親自坐鎮,從此之後大宋的外患幾乎沒有,而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內治。

這是趙最拿手的事情,在戰場上他會過於謹慎,這一點趙禎清楚,但在處理朝政上總會有各種“奇思妙想”這些也給他提供了許多讓人驚豔的好主意。

大宋總共倆個皇子,一個趙旭一個趙昀,趙昀是真的不用讓人擔心,這小子在開拓創新放心遠勝常人,方丈洲那麼大的一片土地足夠他折騰的了。

而且這小子極爲喜歡無拘無束的日子,到現在還沒有一個家事,也幸虧他在遙遠的方丈洲,要不然給他催婚的奏疏趙禎不知要批閱多少,就是他母后那裡也不過去。

其實趙旭也不是一個老實本分的孩子,但和跳脫的趙昀比起來,他自然要老實的多,但這種老實卻不是死板教條,趙旭在政務上的變通和靈敏即便是趙禎這個坐在帝位上數十年的父親都要讚歎。

彷彿這孩子就是天生當皇帝的料,有些皇帝天生就不是當皇帝的,在某些領域頗有建樹,比如繪畫,木器等等,但有些天生就是當皇帝的,複雜的政事到了他的手中分分鐘就能處理完,而且極爲託貼,讓人跳不出一點毛病。

別看每日政事多如牛毛,甚至有些微乎其微的小事,但稍有不慎便會引起一些災難性的後果。

趙旭在這方面的能力即便是作爲老子的趙禎都要嫉妒的“雙目噴火”。

趙旭擁有極好的天賦,加上趙禎的有效引導,處理朝政上他如魚得水,每日的常朝和每月的大朝會得心應手,作爲宰執相公的范仲淹在和趙禎的往來的奏疏中多有誇讚。

這也是趙禎準備傳位趙旭的原因,在他看來這孩子已經完全能夠駕馭這個國家並且延續自己的改革之策,這纔是最重要的地方。

“朕知曉你心中擔憂的是什麼,你擔心朕對大宋的這些改革會因爲帝王的更替而發生改變,但你別忘了趙旭和一般的儲君不同,他不是一個在宮中被養大,在士大夫和儒家學說灌輸下長大的孩子,他擁有的閱歷和學識極爲豐富,別忘了朕是如何教育他的。”

趙禎的突然開口讓蔡伯俙微微一愣,隨機鬆了一口氣,自嘲的笑了笑:“官家這麼一說臣倒是想起來了。”

蔡伯俙和三才擔心的根本就不是一件事,三才是無法接受趙禎這位大宋有史以來最無雙的君王突然在他春秋鼎盛的時候傳位太子。

而蔡伯俙擔心的是一旦趙禎傳位後,這麼多年的改變是否還會堅持下去。

趙禎瞭解蔡伯俙的心態隨着馬車是顛簸搖晃着身體道:“莫要爲那些已經改變的東西擔心,朕在科舉,各家學說以及教育上的改變不會動搖,至於兵制和商賈之道更不會動搖。

這兩樣東西已經成爲了大宋的根本,傻子都能看出來,大宋不愁吃喝,朕免了農稅之後每年糧食豐盈,各地官員除了扶持商賈市井之外便是修水利和灌溉,知道這是爲何嗎?”

蔡伯俙微微搖頭,他是真的不知道原因,之前大宋的地方官員極少有爲這些操心的,但現在卻完全不同,商農幾乎成爲地方官員兩手抓的事情。

“因爲無論商賈之道有多麼的發達,農業依舊是大宋的根本,大宋還有到達進入工業化時代的標準。所以農業依舊是極爲重要的。六部相公早已看到了這一點,所以纔會重商的同時也重農。”

趙禎的話中有許多蔡伯俙聽不懂的詞彙,雖然每個字他都明白,但連成一句話卻難以知曉意義。

緩緩吐了一口氣,這馬車顛簸的有些不像話,趙禎知道這是因爲大軍急着返回神都城,將士們已經離開家太久了,難免歸心似箭。

看着蔡伯俙,趙禎再次重申道:“大宋的改變世人都看在眼裡,幾乎所有人都受到的改變所帶來的好處,沒人能改變大宋,也沒人能讓大宋回到過去,即便是皇帝也不行!”

蔡伯俙點頭道:“臣明白了,但官家傳位,茲事體大,還需好生醞釀一番纔是。”

“對對對!蔡伯俙說的對,官家茲事體大還需從長計議。”

三才自然是着急的,他不明白也不希望趙禎就此傳位趙旭,畢竟官家無論從什麼地方看都太過年輕,雖然實際年齡打了,但看上去卻依舊是四十歲甚至更爲年輕的模樣。

整個天家都是如此,此時傳位太子,未免有些讓人不能理解。

但趙禎卻擺了擺手道:“此事朕已經定下,沒有什麼可商議的,即便是六部相公和宰執相公也以同意,時間是把看不見的刀,雖然朕看着年輕,但趙旭已經到了最適合接手大宋的年紀,帝王在位時間越長,儲君的耐心就會變得越少,朕不希望旭兒出現厭煩的情緒,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啊!”

趙禎的話說的斬釘截鐵,三才和蔡伯俙都沒有辦法反駁,既然已經萬事俱備,那也沒有什麼好商量的,尤其是在官家一定下定決心的時候。

誰也不會想到,官家在這次大勝而歸之時,首先想到的居然是急流勇退,這幾乎是任何一個帝王都辦不到的事情。

並且趙禎的退位也將影響整個大宋,只要事情沒發生,誰也不知道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其實趙禎心中還是有些緊張的。

畢竟這幾乎是歷代帝王從未做過的事情,沒有前車之鑑,亦沒有前輩的經驗。

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北方來使第一千八百七十七章援軍抵達第四百二十五章問道韓非子第七百零一章党項人的動向第一千六百八十章臨橫府是個好地方第兩千一百八十六章階級矛盾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一百五十二章大航海時代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狀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資本的力量(下)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宋好時機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新的皇權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穿越八百里瀚海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一百二十八章吐血的八大王第一千七百章蔡伯俙的“慾望”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五百二十三章趙禎多出的“兒子”第一千七百零五章大宋之局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成善皇后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世界第一城第六十四章鋒芒畢露的太子殿下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哪一個更便宜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第一千三百零二章乘勝追擊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發自肺腑的“威脅”第兩千零八十八章果斷的茹脫臘第兩千三百一十七章四夷之況第六百六十三章雷霆之後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堅強”外衣下的柔弱第二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九百二十二章天子夜宴第七百七十四章皇帝的準則第三章帝國百科全書第一千零七十二章蘇軾的缺陷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還是神?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二百五十七章涅面將軍狄青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兩千一百零一章大變將至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八百三十六章李元昊之死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踉蹌一百零三章登聞鼓聲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蕭撻裡的計劃第二百五十章皇帝的朋友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天水趙氏的家風第一千八百七十章那爛陀寺第兩千三百六十七章角廝羅的計劃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宋人愛簪花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二百零四章 罪己詔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蘇子瞻哪裡走?!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尤爲天和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邏些城舊事第兩千二百九十三章“大棒和甜棗”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嚮導阿依庫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態度第兩千五百八十三章智慧的遷徙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轉瞬易主的蘇州城第兩千一百六十八章三方糾纏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三百四十九章真兇找到了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被雁啄了眼睛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二百零一章災民如潮第九百九十三章矗石城的代價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功虧一簣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蕭撻裡的目標第兩千四百八十四章上帝悖論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趙禎的恐懼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戰爭來了第兩千五百六十四章國家的“黑暗面”第六百三十九章蔡伯俙的辦法(下)
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北方來使第一千八百七十七章援軍抵達第四百二十五章問道韓非子第七百零一章党項人的動向第一千六百八十章臨橫府是個好地方第兩千一百八十六章階級矛盾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一百五十二章大航海時代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狀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資本的力量(下)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宋好時機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新的皇權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穿越八百里瀚海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一百二十八章吐血的八大王第一千七百章蔡伯俙的“慾望”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五百二十三章趙禎多出的“兒子”第一千七百零五章大宋之局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成善皇后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世界第一城第六十四章鋒芒畢露的太子殿下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哪一個更便宜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第一千三百零二章乘勝追擊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發自肺腑的“威脅”第兩千零八十八章果斷的茹脫臘第兩千三百一十七章四夷之況第六百六十三章雷霆之後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堅強”外衣下的柔弱第二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九百二十二章天子夜宴第七百七十四章皇帝的準則第三章帝國百科全書第一千零七十二章蘇軾的缺陷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還是神?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二百五十七章涅面將軍狄青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兩千一百零一章大變將至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八百三十六章李元昊之死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踉蹌一百零三章登聞鼓聲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蕭撻裡的計劃第二百五十章皇帝的朋友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天水趙氏的家風第一千八百七十章那爛陀寺第兩千三百六十七章角廝羅的計劃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宋人愛簪花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二百零四章 罪己詔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蘇子瞻哪裡走?!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尤爲天和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邏些城舊事第兩千二百九十三章“大棒和甜棗”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嚮導阿依庫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態度第兩千五百八十三章智慧的遷徙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轉瞬易主的蘇州城第兩千一百六十八章三方糾纏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三百四十九章真兇找到了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被雁啄了眼睛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二百零一章災民如潮第九百九十三章矗石城的代價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功虧一簣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蕭撻裡的目標第兩千四百八十四章上帝悖論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趙禎的恐懼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戰爭來了第兩千五百六十四章國家的“黑暗面”第六百三十九章蔡伯俙的辦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