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一顆仇恨的種子

阻卜部盟對北戍司發動攻擊之前,趙禎便收到了消息,但他卻沒有立刻做出決斷,也沒有下旨宋軍和北戍司進行反擊,而是以閱兵的形勢調遣北戍司軍。

戰爭有時需要臨門一腳,而這臨門一腳便是憤怒和仇恨,斯琴昂立是個理性的人,他沒有把消息泄露出去,而是秘密稟告了趙禎。

當然他也知道趙禎的用意,在草原上憤怒完全可能使得一個部族變得瘋狂。

一場陰謀籠罩在了草原上,趙禎感覺自己有點像犧牲掉珍珠港的那位,雖然得到消息,但出於政治目的依舊要讓歸附大宋的小部族生靈塗炭,心中甚至還有一點期待,期待草原上的廝殺更爲慘烈。

來自斯琴部的消息被封鎖,斯琴昂立立誓保證不會有任何泄漏,現在所需要的便是等待,等待那些小部族的人自己前來求援。

雖然令人不齒,但這種手段卻是必須的,在趙禎的心中並沒有什麼波瀾,甚至連愧疚之意都是那麼的薄弱。

畢竟是外族,從即便是在法令上要求一視同仁,但在內心之中卻是依舊有着歪掉的天平。

三天之後,呼倫貝爾高大的城牆之外,一騎渾身帶血的草原漢子疾馳而來,趕到城門口的時候便暈了過去,駐守在此地的大宋禁軍把他擡到了軍中救治,用了半根山參才把他的魂拉回來。

待其清醒之後第一句話便是大聲疾呼:“阻卜部盟突襲北戍司,所到之處鮮血盡染草原,還請速速通傳陛下,調遣王師助我北戍司!”

驟然聽聞此消息的宋軍自然不敢懈怠,以最快的速度向趙禎稟報,並且友善的提醒了來自北戍司的士兵,在軍中有些消息傳遞的速度會很快。

並且宋人士兵這段時間和北戍司的士兵相交不錯,雙方之間在趙禎的促和下產生了基本的友誼,畢竟在戰場上你需要把背後交給戰友,經歷過幾次軍演,雙方之間多次把背後交給對方之後,自然而然的就會產生信任,而信任是友誼的基礎。

消息在北戍司軍中傳開,這下他們可坐不住了,即便是在呼倫貝爾城的生活再好,也不能放棄自己的家人,他們畢竟是從北戍司出來的人,自己的部族就在草原之上,在烏孤山的西面!

這纔是趙禎需要的東西,若是大宋早早出兵,便是防衛阻卜部盟的進攻,而眼下用兵卻是捍衛疆土,或者說是爲北戍司報仇更爲合適。

在名節上自然站穩了腳跟,也讓北戍司軍同仇敵愾,徹底與草原上的阻卜部盟劃清了界限,結下了樑子,有了血海深仇。

陰謀這東西看不見摸不着,卻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北戍司軍的將士幾乎是在得到消息的一瞬間便準備好行裝,收拾好甲具,準備乾糧和軍需,馬鞍已經在焦急中不知緊了多少次。

這不是朝廷的公事,這是他們自己的“私事”趙禎以最快的速度召見了北戍司軍中的草原將軍,對他們進行了詢問。

第一便是能否保證他們理性的對待這場戰爭,能不能管束好自己的屬下,畢竟軍中將士有很多來自北戍司,部族中出了事,定然會擔心,但這樣一來私自離開軍中前往救援,定然會影響整個北戍司軍。

第二便是能否做到進退有度,待阻卜部盟軍撤走,萬萬不可孤軍深入,繼續追擊,趙禎一再強調,他們去北戍司是爲了救援,爲了重新建設家園。

若是追擊敵軍,很可能中了誘敵之計,到時間損失的就是重建家園的力量和時間。

兩位來自北戍司的草原將軍在趙禎面前立下軍令狀,絕對令行禁止,這才得了趙禎的聖旨,帶領北戍司軍向北戍司進發。

呼倫貝爾城距離北戍司其實很遠,畢竟中間還隔着敵烈部和烏古部,還有一座烏孤山,即便是一路奔馳,八萬人也要近十來天的功夫才能趕到,這還是以最快的速度算下來的。

這是行軍打仗,不是傳遞消息,需要保持應有的戰鬥力,根本無法做到捨棄補給和輜重,否則到了北戍司,八萬大軍累癱了還如何救援?

還好,烏古部在這個時候伸出援手,或者說是貝爾軍伸出了援手,剛剛歸順大宋的烏古部自然需要駐軍,宋軍人數不夠,趙禎便調遣捺哲爾的貝爾軍前來駐守。

看着同樣歸順大宋的北戍司找到襲擊,捺哲爾彷彿是看到了立功的機會,派出士兵在烏孤山邊上接應,只要是逃到烏孤山的北戍司部族,一律接到烏古部中避難。

北戍司也在阻卜部盟軍進攻的第一時間組織青壯進行反抗,讓部族中的老弱婦孺離開,除了最先開始毫無徵兆的襲擊了幾個部族外,阻卜部盟軍並沒有能繼續大肆屠殺。

但仇恨的種子已經在北戍司軍中種下,當他們抵達烏孤山之後,宋軍統帥王圭一句全軍休整讓北戍司軍心中不甘,但看着逃難而來,面帶疲憊和痛苦的北戍司部族,又只能答應。

他們一邊休整,一邊開始接應族人,心中在獲得一絲慰藉的同時,復仇之心更盛。

王圭眼見火候差不多了,休整也恢復了體力,於是便在這個時候率軍繼續前進,八萬人的大軍直接進入北戍司的部族之中。

得益於不斷的救助,再根據時間的推算,北戍司軍很快便能判定阻卜部盟軍的大致位置,這在草原上是極爲不易的,而最爲關鍵的一點是,對方卻不知他們的行蹤。

當八萬北戍司軍出現在草原上,出現在阻卜部盟軍前的時候,他們是多麼的慌亂和驚訝,開始的時候他們以爲這是宋軍的鐵騎,但隨着“烏拉”的衝鋒聲響起,阻卜部盟軍便知道他們遇到了什麼人。

這是韃靼騎兵的口號,也是契丹人衝鋒的口號,雖然沒有實質上的意思,但卻是韃靼語中的語氣詞,更是在衝鋒之時的吶喊。

八萬鋼鐵洪流如同滔天的潮水從高地撲面而來,每一個北戍司軍的將士心中都憋着一股怒氣,面甲之後一雙血紅的雙眼如同地獄中的惡鬼。

第七十章東宮巨響,黃金火藥的威力第兩千一百八十二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回還是不回第二百一十七章劍走偏鋒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唯我華夏!第兩千二百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兩千零七十七章消失的巡城司第八百二十四章結案與未來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兩千四百二十五章遺忘的“角落”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殺不得的理由第兩千五百九十章“聖城”之殤(下)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二百九十五章楊采薇的瘋狂第九百五十二章駙馬府的夫妻套路第八百二十七章王師來援第兩千五百一十六章完全不同的晏殊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第一千八百五十五章內有隱秘第一百一十三章戰還是降,這是個問題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萬象更新第一千五百一十章遊必有方第二百一十三章夜,登高守靈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分科而學即是科學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兩千三百六十二章火器主導的戰場第一千八百章老底被翻第一千九百十五章宋人的信仰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灤河城的防疫第三百八十五章劍指菲律賓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兩千兩百零八章祁國公府的“醜聞”第兩千一百一十五章多智近妖的官家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兩千五百七十一章雄關如鐵第四百二十七章帳中對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兩千零七十七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挖坑到底要埋誰?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二百二十六章醜聞,臭不可聞第一千二百零三章耶律洪基的憤怒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天家的操心事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兩千一百八十六章階級矛盾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宋之臺諫第二十二章殿前鐵板燒第一百五十二章大航海時代第八百零四章大宋的強硬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太子的手段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走親戚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後來居上第兩千零五十六章矛盾初現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三奇副使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與角廝羅第一百三十九章妖僧害人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九百三十八章人死身後事第兩千二百七十八章賢覺與贊普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大宋的報復“如期而至”第二百四十八章寇準的背叛第九百零八章出乎遼人意料的戰爭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來自遠方的消息第九百七十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第一百一十五章皇城大火!第一千二百一十章唯一醒着的人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歸來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一百三十四章天命所歸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兩千五百三十八章趙禎的誠意第五百一十四章帝王氣魄第一千零九十八章大宋的內海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東京舊夢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二百八十八章不同的待遇第一百三十九章妖僧害人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八百零七章天災不比人禍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四百一十二章死訊驟至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神衛軍的作用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錯必改,法必變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看不見的較量
第七十章東宮巨響,黃金火藥的威力第兩千一百八十二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回還是不回第二百一十七章劍走偏鋒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唯我華夏!第兩千二百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兩千零七十七章消失的巡城司第八百二十四章結案與未來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兩千四百二十五章遺忘的“角落”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殺不得的理由第兩千五百九十章“聖城”之殤(下)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二百九十五章楊采薇的瘋狂第九百五十二章駙馬府的夫妻套路第八百二十七章王師來援第兩千五百一十六章完全不同的晏殊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第一千八百五十五章內有隱秘第一百一十三章戰還是降,這是個問題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萬象更新第一千五百一十章遊必有方第二百一十三章夜,登高守靈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分科而學即是科學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兩千三百六十二章火器主導的戰場第一千八百章老底被翻第一千九百十五章宋人的信仰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灤河城的防疫第三百八十五章劍指菲律賓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兩千兩百零八章祁國公府的“醜聞”第兩千一百一十五章多智近妖的官家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兩千五百七十一章雄關如鐵第四百二十七章帳中對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兩千零七十七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挖坑到底要埋誰?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二百二十六章醜聞,臭不可聞第一千二百零三章耶律洪基的憤怒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天家的操心事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兩千一百八十六章階級矛盾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宋之臺諫第二十二章殿前鐵板燒第一百五十二章大航海時代第八百零四章大宋的強硬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太子的手段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走親戚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後來居上第兩千零五十六章矛盾初現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三奇副使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與角廝羅第一百三十九章妖僧害人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九百三十八章人死身後事第兩千二百七十八章賢覺與贊普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大宋的報復“如期而至”第二百四十八章寇準的背叛第九百零八章出乎遼人意料的戰爭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來自遠方的消息第九百七十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第一百一十五章皇城大火!第一千二百一十章唯一醒着的人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歸來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一百三十四章天命所歸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兩千五百三十八章趙禎的誠意第五百一十四章帝王氣魄第一千零九十八章大宋的內海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東京舊夢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二百八十八章不同的待遇第一百三十九章妖僧害人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八百零七章天災不比人禍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四百一十二章死訊驟至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神衛軍的作用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錯必改,法必變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看不見的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