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踏白軍

人類是最容易被激勵與感染的動物,即便是再清心寡慾的人,其實他也被道家無爲清修的情緒所感染。

身爲皇帝的趙禎即便他一句話也不說,只要他站在那裡便如太陽般耀眼,如號角般響亮,如戰鼓般激勵着衆人。

因爲皇帝本身就是一種興奮劑,他可以讓手下的將士悍不畏死,當年檀淵之戰便是最好的例子,身爲皇帝的趙恆一上戰場,大宋的禁軍就如吃了興奮劑一般瘋狂的向遼人發起進攻,各路勤王軍隊也不敢懈怠,馬不停蹄的向戰場趕去,雪球越滾越大之下使得遼人頂不住壓力而敗退。

趙禎也是同樣的道理,他的話刺激了每個禁軍將士的心,趙禎對與部隊上的政治學習從未停止過,文人覺得給這些軍士傳道授業簡直是對牛彈琴,可趙禎嚴令他們必須這麼做!

儒家的忠君思想是個好東西,它能最大程度上保持部隊的忠誠。

軍心可用的結果就是狄青等人的挑選變得相當方便,有相當多的人才可供挑選,但狄青的標準只有一個,服從指揮聽從號令者優先。

即便是你的騎術再好,弓馬再嫺熟,如果不能服從指揮他狄青一樣把你拒之門外,這便是最爲基本的條件,過了這個關纔是考驗軍士的身體素質,爲此有許多將門子弟和軍武院的武舉紛紛落選。

曹瑋看的心疼無比,這些都是軍中的尖子,就這麼被淘汰了實在可惜,隨即拉着狄青一陣耳語,結果狄青並不買他的帳,反而堅定的說道:“即便是官家塞人進來也要先通過考覈,否則我絕不會讓他在背嵬中立足!”

曹瑋好歹也是個執掌軍政大權的樞密使,如此被一個年輕的後生駁斥怎麼也覺得臉上無光,拉着狄青便向趙禎走去:“官家,臣覺得狄將軍的挑選之法有失偏頗,剛剛那名小校明明是加壓羣雄之人,爲何把他排除在外?請官家聖斷!”

既然官司打到御前,趙禎便不能和稀泥了,一幫落選的將門和武舉直愣愣的瞧向這邊。

趙禎放下手中的長槍道:“狄青負責挑選背嵬軍的人選,自然由他做主,何況朕相信他這麼做一定有他的道理,既然你們二人在御前爭論,那便各自說出理由來便是,孰高孰低自有公道。”

當然是年長官位高的曹瑋先開口:“此次挑選精兵強將組成背嵬,自然要以弓馬嫺熟者爲優,而狄將軍居然會淘汰那些人,臣甚是不明其理!”

狄青上前道:“原因很簡單,官家要的背嵬軍是浩浩蕩蕩的騎兵之軍,不是一人叫陣的匹夫,服從軍令,號令如一者方能勝任,我這麼做只不過是在救他們和其他袍澤的命罷了,數千乃至上萬人的騎兵衝鋒時,一旦有人失誤便會造成不可估量的後果,這不是末將危言聳聽!”

他的這個理由讓趙禎非常的滿意,曹瑋也知道其中的厲害稍有不服的強辯道:“那也可以慢慢訓練磨平他們的棱角,這些精兵強將被刷落實在可惜的緊!”

狄青微微點頭但卻嘆息道:“樞密使這話是沒錯的,刷落他們確實可惜,可要磨平他們的棱角還不知需要多少時間,官家也說過大宋現在建立背嵬軍是緊迫之時,缺的便是時間,只能先委屈他們一下了……”

“這倒不見得!”趙禎揮手打斷了狄青的話,一下子讓曹瑋看到了希望。

“不知官家有何妙法?”

趙禎看着曹瑋渴望的眼神微微一笑道:“朕有一個想法,把這些弓馬嫺熟的將門子弟和武舉安排在一起,並不要他們參加騎兵作戰,而是讓他們擔任踏白如何?”

狄青和曹瑋兩人眼睛一亮異口同聲的說道:“官家的意思是讓他們組成踏白軍?!”

趙禎望了一眼眼神中充滿渴望的將門子弟道:“嗯,朕就是此意,踏白軍乃大軍之耳目,將軍之斥候,他們甚至能關乎到一場戰爭是勝敗,尤爲重要。”

狄青和曹瑋兩人心悅誠服,官家把問題考慮的太周到:“官家聖明!”

其實趙禎也是突發奇想,古代戰爭中對斥候部隊並不是很看重,只要他們能探聽敵情便可以了,所以斥候大多也被稱爲探馬。

趙禎深知偵察兵的犀利,他們不光能搜索探路,防止敵人設伏,還能查明敵情,甚至進行軍事突襲奪取敵軍輜重等重任,可以說手中有一支踏白軍便佔據了有利局勢,勝利的天平便會向大宋傾斜。

強悍戰鬥力的同時也要求他們是精銳中的精銳,不光要有發達的四肢還有一顆聰明的腦袋,否則沒有隨機應變的能力只會讓他們陷入絕地。

而恰好這些武藝高強的將門子弟和軍武院的武舉最爲適合,趙禎對他們招了招手道:“何人願爲朕之李思安?”

一說起李思安,這些在兵法軍書薰陶下的人便立刻明白了趙禎的意思。

五代後梁的李思安善於使用飛矛,作戰時如鷹飛風捲,可以在萬人之中擒獲敵人,出入自由,如入無人之境,因自恃勇猛,敢於誇口,在敵方中很有威懾力。梁太祖朱溫利用他所長,讓他去攻打擒拿。由於李思安有勇有謀,後被任命爲踏白將。

“末將願意!”

趙禎滿意的開口道:“落榜者武藝高強,弓馬嫺熟之輩可進入踏白軍中效力,但其危險更勝背嵬軍一籌,一旦從軍者不可悔改!”

在將門子弟的帶領下,落選者齊齊喝到:“保家衛國誓死不休!”

這個時代的軍人更加淳樸,趙禎所知的軍隊譁變和反叛的幾乎都是過活不下去才導致的,一個連飯都吃不飽的人還有什麼牽掛?

大宋的軍隊待遇提高很多,在趙禎嚴厲打壓吃空餉的不法行爲後,軍隊的待遇就更上一層樓了,但是朝廷每年的軍餉開銷卻降低了不少,這要歸功與那些廂軍的安置。

即便是再發生災情,朝廷也不用把災民便如廂軍了,嶺南,雲南都是安置災民同化當地土著的好辦法……朝廷甩掉了廂軍這個沒有戰鬥力又容易滋生貪腐的大包袱後自然軍費縮減。

而如今背嵬軍和踏白軍的待遇也要好上許多,趙禎更是准許他們在戰時不用上繳敵軍財物,這是最爲難得的獎勵!也能激發其他們英勇善戰的心,畢竟人不能光靠精神活着……

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一路向西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宋的禮與威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紛紛來投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強者不屑陰謀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一千九百五十章倆個選擇第一百八十章老爹的寶藏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遼朝之危第六百七十三章計出奇謀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兩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八百四十三章沒藏訛龐的激將法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東進的惡魔第七百四十九章華夏的可怖歷史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兩千二百二十九章長老齊聚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兩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價值觀第五十八章鬼畜的帝國系統第四百六十八章囚母收權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年關之亂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一千七百八十章走狗烹第兩千四百一十四章瘋了的仁欽桑波第兩千一百九十二章宗室們的“公平”第兩千一百四十一章彌勒教的背後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兩千二百三十六章賭徒理論第兩千零四十六章蜜月與仇恨第二百九十二章軍萬事俱備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隔空而問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契丹換新主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第九百二十九章煌煌京城災民現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一千二百零三章耶律洪基的憤怒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兩千四百三十五章內有乾坤第三百八十五章劍指菲律賓第兩千三百五十五章積石關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君子藏器於身第八百三十三章荒唐的邏輯第四百五十三章皇帝的新計劃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征服與統治第二十三章父愛如山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六百九十六章商業的作用第兩千二百九十四章聰明和智慧第一千零三章無巧不成書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資本的力量(中)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第兩千一百四十三章利益的交換第四百七十一章巫蠱之術第六百八十八章棄城而逃第一百六十章亂局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柳暗花明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狀第兩千二百一十九章三司會審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兩千四百九十五章華庭飲宴第七百三十章偉大的蹴鞠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一千二百章活地獄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六百三十五章爆發邊緣的皇后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被雁啄了眼睛第一千零三章無巧不成書第兩千五百一十九章西方的聖城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識時務者”第八百二十四章結案與未來第兩千四百六十八章“出其不意”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敵之計第八百一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四百七十章隱藏的戰火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化被動爲主動第七百一十章獻俘卸甲第九百八十三章糧食十萬石第一千三百章困獸之鬥第一百三十二章鬥法第兩千二百九十五章帝王所憂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分科而學即是科學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兩千三百九十六章趙禎的抉擇第兩千四百一十二章圍城的意義,擴大戰果第兩千零四十七章角廝羅的小九九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
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一路向西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宋的禮與威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紛紛來投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強者不屑陰謀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一千九百五十章倆個選擇第一百八十章老爹的寶藏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遼朝之危第六百七十三章計出奇謀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兩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八百四十三章沒藏訛龐的激將法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東進的惡魔第七百四十九章華夏的可怖歷史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兩千二百二十九章長老齊聚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兩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價值觀第五十八章鬼畜的帝國系統第四百六十八章囚母收權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年關之亂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一千七百八十章走狗烹第兩千四百一十四章瘋了的仁欽桑波第兩千一百九十二章宗室們的“公平”第兩千一百四十一章彌勒教的背後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兩千二百三十六章賭徒理論第兩千零四十六章蜜月與仇恨第二百九十二章軍萬事俱備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隔空而問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契丹換新主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第九百二十九章煌煌京城災民現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一千二百零三章耶律洪基的憤怒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兩千四百三十五章內有乾坤第三百八十五章劍指菲律賓第兩千三百五十五章積石關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君子藏器於身第八百三十三章荒唐的邏輯第四百五十三章皇帝的新計劃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征服與統治第二十三章父愛如山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六百九十六章商業的作用第兩千二百九十四章聰明和智慧第一千零三章無巧不成書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資本的力量(中)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第兩千一百四十三章利益的交換第四百七十一章巫蠱之術第六百八十八章棄城而逃第一百六十章亂局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柳暗花明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狀第兩千二百一十九章三司會審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兩千四百九十五章華庭飲宴第七百三十章偉大的蹴鞠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一千二百章活地獄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六百三十五章爆發邊緣的皇后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被雁啄了眼睛第一千零三章無巧不成書第兩千五百一十九章西方的聖城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識時務者”第八百二十四章結案與未來第兩千四百六十八章“出其不意”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敵之計第八百一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四百七十章隱藏的戰火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化被動爲主動第七百一十章獻俘卸甲第九百八十三章糧食十萬石第一千三百章困獸之鬥第一百三十二章鬥法第兩千二百九十五章帝王所憂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分科而學即是科學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兩千三百九十六章趙禎的抉擇第兩千四百一十二章圍城的意義,擴大戰果第兩千零四十七章角廝羅的小九九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