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二章高麗人眼中的大宋

大宋的朝會冗長漫長,這是趙家對相權分化的結果,大宋的宰相權利已經被“三分天下”,樞密使掌握了宰相手中的兵權,三司使掌握了財權,而參知政事更進一步的分化了宰相手中的行政之權。

而到了最後,樞密使,參知政事,三司使都要向皇帝一人負責,於是便出現了大朝會中輪流稟明奏事的狀況,但即便是在朝會拖的再冗長,趙禎也不會取消對相權的限制,並且朝會該進行還是要進行。

自大宋開國以來,兵權已經徹底收歸皇帝所有,而爲了壓制武將,文臣地位的提高也在所難免,現在到了削弱相權的時候,趙禎自然也不會手軟。

作爲皇帝的趙禎即便是再怎麼妥協,也要把行政權與軍權這兩樣國鼎之器握在自己的手中,他不信任任何人,只相信自己,但爲了延續這種皇帝專權的正確性,趙禎必須要讓自己的繼承人同自己一樣成爲一個明君。

所以趙旭這位太子便也要參加大朝會,當然他不能在明面上參加,卻也在這大殿之中,趙禎在乾宇殿之中開設了一處暖閣,爲的就是給兒子以學習,觀摩朝政的機會。

但趙禎絕不會讓兒子出現在朝臣之前參與朝政,其中深意乃是爲了放止他干涉朝臣,任何人效忠的對象只有皇帝,即便是太子儲君也不能干涉皇帝的決定,影響朝臣的站隊。

歷史上的教訓可不少,最重要的一點,趙禎知道該何事放手,讓兒子獨當一面,他可不會把權利牢牢的抓在手中,直到自己死去的時候,才實行權利的過度,如此一來,豈不是把紙上談兵的趙括送上帝位?

在他看來,這是對大宋的不負責,對百姓的不負責,也是對自己兒子的不負責。

大朝會總是挑選緊要的事情請皇帝示下,剩下來的政務便可回到公衙中處理,有些需要上疏的便上疏皇帝,不必要請示皇帝的便發往中書省,這纔是一個帝國正常的政治運轉。

趙禎的習慣便是在大朝會的時候處理國事,這樣做的效率非常高,如眼下朝廷雖免去了受災之地的夏稅,即便是百姓收穫了糧食也不用交稅,但可自由買賣。

於是趙禎下旨:“命各地常平倉,賑濟倉購進夏糧,朝廷以商稅補充各地所費。”

三司使的包拯便開口道:“起奏陛下,商稅還未收繳完畢,此時應下若是付給不及,恐有失朝廷之信。”

趙禎微微點頭道:“如此便以商稅收繳之後,在傳旨下去,命有司不得懈怠!”

高麗使團的使者在偏殿門口偷偷觀望,他們非常想見識一下大宋朝會是一副什麼光景,和高麗又有什麼不同,即便是作爲正使的金伸權都上前窺探。

這時候的他們也顧不得什麼顏面和威儀了,一旁的內侍自然不會阻攔,在他們看來,沒有侍衛守在門口,這些高麗人便是自由的,自己沒必要限制他們,何況這些人扒在門口不斷的吸氣,這樣的奇景在宮中可不多見,也着實頗爲可笑……

而趙禎一系列的處理在高麗使團眼中便驚訝萬分,他們實在想不出大宋的商稅能有多少,居然可以如此大量的收購各地百姓產出的夏糧食。

高麗與大宋數十年沒有交往,所瞭解的程度還不及遼朝之萬一,這麼多年來,遼朝一直對高麗採取封閉政策,爲的就是擔心高麗與大宋再次恢復臣屬關係。

當初遼朝可是頗爲費勁的纔在大宋的“幫助”使得高麗徹底與大宋斷交,兩國之間甚至數十年沒有來往,即便是趙禎率領大宋日益強大起來,遼朝已久向高麗封鎖消息。

只有大宋的商賈前往高麗買賣時纔會描述一下大宋現如今的面貌,而高麗人覺得這是在刻意誇大,他們眼中的大宋,依舊是那個差點被遼朝蕭太后南下滅國的大宋……

消息的閉塞使得高麗人中的絕大多數不明真相,而這是高麗國主刻意爲之,一來他不希望契丹人知曉,其實高麗已經瞭解了外面的世界,而來也是避免讓朝臣和百姓再次陷入對中原王朝的恐懼。

身爲佐丞的金伸權乃是高麗的“天子近臣”,他所瞭解的大宋和別人完全不同,這也是爲高麗王會派遣他作爲正使的原因。

和大宋相比,高麗的朝會簡直不能相提並論,大宋皇帝說的沒錯,在高麗確實是外王內帝,但見過大宋的朝會和皇帝的威儀之後,金伸權微微苦笑,雖然都是皇帝,可兩者之間卻相差甚遠。

使團成員的連連驚歎讓金伸權臉上微紅,神態也頗爲尷尬,其實在從登州上岸的時候,他們就被大宋的一切所驚歎,綿延的公路,高大的城池,繁榮的市井,知書達理的年輕人,這一切無不在向他們述說着大宋帝國的強大。

北京城的宏偉更是其他們前所未見的,數丈之高的城池好似頂上了天際,轉頭望向窗口,別說是使團的隨緣,即便是作爲正使的自己都被這偌大的皇城所驚呆。

當年他曾經跟隨使團來過大宋,可那時候的大宋國都還在東京城,現如今到了北京城,兩座皇宮之間可謂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金伸權回過神來便瞧見皇宮內侍略帶鄙夷的眼神,在看着一幫隨行都在討論大宋的這個那個,顯然這些在人家眼中乃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

乾咳一聲,金伸權開口道:“速速歸位,拱門窺伺成何體統?”

使團的隨緣也意識到了此舉的不妥,悄悄望向大宋的宮中內侍,雖然表面上沒有什麼異樣,但心中怕是早已笑開了花,幾人尷尬的聚攏在一起,心猿意馬的等待着皇帝的召見。

也不知多少時候,高麗使團衆人只覺得腹中飢餓之時,這纔有人前來召喚他們,來人乃是內廷的都知陳彤:“高麗使團,陛下宣爾等覲見!”

金伸權趕緊起身道:“外臣遵旨!這位大官麻煩您帶路……”說罷便帶着一般使團隨員跟在他的後面,陳彤不舒服的一會拂塵,轉身走出偏殿的側門又回首道:“趕緊跟上,禁中重地,不得窺伺!”

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一千二百七十章大宋的商會第九百九十七章高麗人的恐懼第兩千四百五十五章瀘州的酒和火鍋第一千九百七十章貪婪本無錯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開蒙奇書第三百八十三章蔡伯俙又攤上事了第六百六十六章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七十章東宮巨響,黃金火藥的威力第五章初入東宮第兩千零九十八章禍不單行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蘇子瞻哪裡走?!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兩千三百二十九章拔劍四顧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辭鳳闕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賴着不走的皇帝第兩千零八十二章問題所在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二百四十一章決堤第四百零五章遼朝趙安仁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將法第一千三百零七章楊懷玉與蘇軾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四十章太子奏對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一百六十二章恩與威第兩千二百三十六章賭徒理論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兩千三百七十四章角廝羅的羨慕嫉妒恨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第八百一十四章戰爭奏鳴曲第四百七十七章意外收穫的蒸汽機第兩千六百零二章猶大的悲哀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賈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兩千零五十一章天才的角廝羅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三百七十六章眼見爲實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趙禎的一盤大棋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八百一十章復仇者聯盟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八百一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萬世之法!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第一千五百一十章遊必有方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一語決人生死第一千零八十章大海的奇遇第兩千兩百零四章離京的駙馬和公主第四百三十二章帝王家事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無能誰之過?第兩千兩百零一章出人意料的結果第五百章帝王一怒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兩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一語決人生死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摩擦摩擦第二百一十三章夜,登高守靈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三十四章父與子第兩千二百五十八章三槐王氏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兩千五百八十一章大宋優越的科舉制度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四百章宣揚文治武功的作用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第一顆棋子的重要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一千七百零三章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第兩千四百八十三章教宗的到訪第八百思十七章回回炮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平安京之戰(上)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一千三百章困獸之鬥第一千八百五十四章南薰門門頭劉三虎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張儉就是個笑話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一百四十七章水能載舟亦能煮粥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背嵬鐵騎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兩千四百一十七章節宋帝與贊普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敵之計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辭鳳闕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二白九十六章党項人的強盜邏輯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九百三十九章斷尾求生的法則
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一千二百七十章大宋的商會第九百九十七章高麗人的恐懼第兩千四百五十五章瀘州的酒和火鍋第一千九百七十章貪婪本無錯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開蒙奇書第三百八十三章蔡伯俙又攤上事了第六百六十六章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七十章東宮巨響,黃金火藥的威力第五章初入東宮第兩千零九十八章禍不單行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蘇子瞻哪裡走?!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兩千三百二十九章拔劍四顧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辭鳳闕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賴着不走的皇帝第兩千零八十二章問題所在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二百四十一章決堤第四百零五章遼朝趙安仁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將法第一千三百零七章楊懷玉與蘇軾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四十章太子奏對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一百六十二章恩與威第兩千二百三十六章賭徒理論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兩千三百七十四章角廝羅的羨慕嫉妒恨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第八百一十四章戰爭奏鳴曲第四百七十七章意外收穫的蒸汽機第兩千六百零二章猶大的悲哀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賈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兩千零五十一章天才的角廝羅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三百七十六章眼見爲實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趙禎的一盤大棋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八百一十章復仇者聯盟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八百一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萬世之法!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第一千五百一十章遊必有方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一語決人生死第一千零八十章大海的奇遇第兩千兩百零四章離京的駙馬和公主第四百三十二章帝王家事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無能誰之過?第兩千兩百零一章出人意料的結果第五百章帝王一怒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兩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一語決人生死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摩擦摩擦第二百一十三章夜,登高守靈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三十四章父與子第兩千二百五十八章三槐王氏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兩千五百八十一章大宋優越的科舉制度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四百章宣揚文治武功的作用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第一顆棋子的重要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一千七百零三章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第兩千四百八十三章教宗的到訪第八百思十七章回回炮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平安京之戰(上)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一千三百章困獸之鬥第一千八百五十四章南薰門門頭劉三虎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張儉就是個笑話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一百四十七章水能載舟亦能煮粥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背嵬鐵騎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兩千四百一十七章節宋帝與贊普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敵之計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辭鳳闕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二白九十六章党項人的強盜邏輯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九百三十九章斷尾求生的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