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

蕭家的人做夢也想不到會被治罪的如此嚴重,事情已經發生了,他們只是想要脫離這場紛爭離開神都城而已。

現在的他們已經無法離開,趙禎站在邊上看着熱鬧,王安石已經和那些監察御史辯論起來了,並且把南門大街當成了朝堂,一隻了當的在這裡闡述律法存在的缺陷。

這下把監察御史們給震住了,不是被王安石的想法鎮住,而是被他在大庭廣衆之下的行爲所鎮住,此時的他們只想抽自己大嘴巴。

怎麼就忘了王安石的倔強性格?人稱執拗副使的王安石一旦執拗起來誰也攔不住,聽說官家在朝堂上都攔不住他的口無遮攔。

現在王安石當着四周的百姓,大庭廣衆之下的口無遮攔,真的是要了人的性命!

趙禎無奈的放下手中的第三個餅子,打了個飽隔便走出人羣,這事情鬧得實在是過分,而且越鬧越大,尤其是王安石的幼稚和那幾個監察御史的迂腐。

事情本來極好解決,現在卻鬧得如此大,怕是唯有自己出面才能快速解決此事,平息這出不該出現的動盪。

趙禎擠出人羣后便徑直的走向王安石以及和他糾纏在一起的監察御史,至於邊上的契丹人,三才已經讓他們靠邊,同時警告他們不要想着通過別的途徑解決。

王安石還在和監察御史們辯論,根本就沒瞧見從身後走來的趙禎。

“連官家都曾說過,昔日之法不適當下,“國之法度應當隨時而變,隨當下而改!”,今日之事不過是我大宋耕牛過剩而已,宰殺耕牛賣肉減少商賈損失,有何之過?”

“朕是這麼說過,可國朝法度豈能輕易改變?即便是要改也要經朝廷決議,問策羣臣,再以通曉民情律法者編纂,你在此但這衆多百姓“直言不諱”豈不是越俎代庖?”

“若是如你所說,這些契丹商賈早已血本無歸!”

王安石憤然轉身,便瞧見趙禎似笑非笑的表情,頓時大驚:“臣三司副使王安石參見陛下!”

“臣等參見陛下!”

一羣官人彎腰行禮,口稱陛下,四周的百姓那裡還不清楚趙禎的身份,頓時作揖拜下口稱“官家”。

大宋的政治氛圍極好,皇帝和百姓之間的關係也更爲友善,百姓見到皇帝不用跪拜,叫法也頗爲人性化,直接口呼“官家”即可。

宋朝皇帝“官家”的稱呼來自於太祖趙匡胤,爲了增強自己稱帝的信服力,讓底下的人都稱他爲官家,官家代表着皇權天授,代表着皇帝的大公無私。

而趙匡胤是受到了曹魏名臣蔣濟的啓發,他的《萬機論》有言“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而大宋皇帝被稱爲官家,就是這樣來的。

趙禎非常喜歡這樣親和力極高的稱呼,比高高在上的陛下,皇帝要好得多,也親民的多,大宋的政治開放,風氣隨和,沒有文字獄,也不因言獲罪。

之前有朝臣上疏,建議取消“官家”這一稱呼,改回“陛下”以彰顯帝王威儀,趙禎直接硃批駁回,好不容易營造出的寬鬆政治環境,趙禎不允許任何改變的可能。

官家既然來了,那一切都會有定奪,四周的百姓只能感嘆這幾個契丹商賈的運氣好,居然能在這時候遇到官家。

有官家在必能給他們主持公道,在百姓看來,這幾個契丹商人不論是不是外戚,單單憑站在公道二字上就一定是無辜的。

百姓眼中的公道很簡單,契丹人來賣耕牛,價錢賣不出去,無奈之下宰殺耕牛賣肉減少損失,這於情於理都是說得通的,畢竟誰也不願虧錢不是?

再說若是他們把虧錢這事情帶回草原,所有牧民無論是契丹人還是宋人都不再養牛,那最後必然導致耕牛價格上漲,對百姓來說自然是不利的。

稍稍有腦子的人都能算出這筆帳來,自然是會向着契丹商賈,宋人和契丹人之間的關係已經從敵對變成了相互之間消除仇恨的階段。

經過律法的規定和商賈買賣的往來,宋人發現契丹人性格上的有點,知道這些草原漢子其實好客而豁達,雖然不是所有人都這樣,但大多數人都得到宋人的認可,雙方之間的矛盾也因爲契丹國的覆滅而消失。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宋人百姓對這些契丹商賈是存有同情的,再聽說他們是貴妃娘娘的族人,這便更加同情。

說到底也是皇親國戚,可在他們自報身份之前,態度依舊是和善的,沒有盛氣凌人,也沒有破壞大宋的規矩,可見這些人知道遵守國朝法度。

而趙禎的出現無疑是給了百姓觀察皇帝態度的機會,趙禎自然不會破壞自己定下的規矩。

在某種程度上政治正確還是極爲必要的。

君王的出現必然是四周空曠的,無論是官員還是百姓,所有人都在向趙禎躬身施禮,鶴立雞羣便是這樣。

趙禎長袖揮動:“平身!”聲音不大但中氣十足,在四周安安靜靜的場景下顯得極爲厚重卻擁有不俗的穿透力。

“謝官家!”

衆人起身之後,趙禎站在了王安石和監察御史們的中間:“你們的爭吵實在是沒有意義,契丹商賈當衆宰殺耕牛觸犯了國法這沒有錯,但如今我大宋耕牛已經算不得什麼值錢的家畜。

農桑國之本,可耕牛,農具,甚至是種子的價格都在降低,沒必要因爲宰殺了耕牛而在市井之中爭辯不休,有這時間還不如做些其他事情。

人心之中都有一杆秤,無論國法如何,這桿秤永遠都代表了人心中的公道,眼下莫要辯個是非黑白出來。

就是一個被逼到窮途末路的商賈在沒有傷害別人的情況下減少自己的損失而已,宰殺的是他自己的耕牛,損失的也是他自己的財物,人要不是被逼到極致,誰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來?”

趙禎的話極具蠱惑力,聽到他這番話的契丹商賈嚎啕大哭,八尺男兒站在馬車邊上就像是一隻牛犢子。

百姓們也忍不住潸然淚下,是啊!人不被逼到極致誰會去殺耕牛?

只有人羣中的呂夷簡微微撇嘴,皇帝根本就是在避重就輕而已,要說和稀泥的本事,天下無人能出其右!

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蔡伯俙與韓琦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二百六十四章武人的瓊林宴第兩千四百一十三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三)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大宋的好幫手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兩千二百七十六章無遮大會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熱帶無強國第八百一十二章禍不單行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六百七十三章計出奇謀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兩千零六十五章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荒謬的邏輯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七百九十三章落入圈套不自知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一千三百零二章乘勝追擊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蘇子瞻哪裡走?!第一千零九十一章商賈禁絕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兩千三百一十七章四夷之況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四百五十一章沒藏訛龐的憂慮第六百三十五章爆發邊緣的皇后第九章趙恆的心思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四百一十九章正大光明第八百九十章相思情愫千里傳?第一千七百零二章“出賣”大宋第兩千四百四十四章被耽誤的“化學家”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八百七十章老兵着甲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神衛軍的作用第一百二十一章神州赤縣,華夏正朔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上元佳節第一百一十九章皇帝的宣傳第兩千二百五十四章東京來客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兩千二百三十二章皇帝的密庫第一千九百零八章蝴蝶的翅膀(下)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八百四十二章來自北方的狼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皇帝的大手筆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九百二十二章天子夜宴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變動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契丹的城堡第五百九十一章冤案?無奈……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無形的較量第五百三十八章大宋也要耍無賴第六百八十七章投名狀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蘆裡的藥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石批德撒骨的揣測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與君之對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三百八十五章劍指菲律賓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世界第一城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議政第兩千五百四十一章大宋的版圖(下)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攻守轉換第兩千二百五十四章東京來客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後來居上第兩千四百七十五章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人第三百九十三章夜襲第七百一十八章蠢蠢欲動的党項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斂去殺心送溫暖第八百一十四章戰爭奏鳴曲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六百六十七章國之四京第二百四十七章瓊林苑中的措手不及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甜蜜的負擔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第一顆棋子的重要第兩千六百二十九章論“人才”重要性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二百八十九章轟鳴的工廠第九百四十三章遼朝使者覲見!第三十五章王旦之死第八百七十五章步卒的精妙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十八條街的差距第四百六十五章遼朝風雲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蘆裡的藥第三百五十八章回程第一百三十四章天命所歸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
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蔡伯俙與韓琦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二百六十四章武人的瓊林宴第兩千四百一十三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三)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大宋的好幫手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兩千二百七十六章無遮大會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熱帶無強國第八百一十二章禍不單行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六百七十三章計出奇謀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兩千零六十五章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荒謬的邏輯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七百九十三章落入圈套不自知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一千三百零二章乘勝追擊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蘇子瞻哪裡走?!第一千零九十一章商賈禁絕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兩千三百一十七章四夷之況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四百五十一章沒藏訛龐的憂慮第六百三十五章爆發邊緣的皇后第九章趙恆的心思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四百一十九章正大光明第八百九十章相思情愫千里傳?第一千七百零二章“出賣”大宋第兩千四百四十四章被耽誤的“化學家”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八百七十章老兵着甲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神衛軍的作用第一百二十一章神州赤縣,華夏正朔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上元佳節第一百一十九章皇帝的宣傳第兩千二百五十四章東京來客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兩千二百三十二章皇帝的密庫第一千九百零八章蝴蝶的翅膀(下)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八百四十二章來自北方的狼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皇帝的大手筆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九百二十二章天子夜宴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變動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契丹的城堡第五百九十一章冤案?無奈……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無形的較量第五百三十八章大宋也要耍無賴第六百八十七章投名狀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蘆裡的藥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石批德撒骨的揣測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與君之對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三百八十五章劍指菲律賓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世界第一城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議政第兩千五百四十一章大宋的版圖(下)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攻守轉換第兩千二百五十四章東京來客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後來居上第兩千四百七十五章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人第三百九十三章夜襲第七百一十八章蠢蠢欲動的党項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斂去殺心送溫暖第八百一十四章戰爭奏鳴曲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六百六十七章國之四京第二百四十七章瓊林苑中的措手不及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甜蜜的負擔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第一顆棋子的重要第兩千六百二十九章論“人才”重要性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二百八十九章轟鳴的工廠第九百四十三章遼朝使者覲見!第三十五章王旦之死第八百七十五章步卒的精妙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十八條街的差距第四百六十五章遼朝風雲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蘆裡的藥第三百五十八章回程第一百三十四章天命所歸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