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

東京城的商人現在都是在皇家票號中貸款購買貨物,倭國的商路已經被打通,蔡伯俙的功勞無疑是最大的,他回來的時候帶着如小山般的白銀已經使得東京城的商人陷入了瘋狂,當然他所獲得的利益也是最多的。

吸收儲金再貸出去給商人以獲得利息,這是皇家票號運營的基本方式,如果還有多餘的錢財便會用作投資,蔡記和將門的產業便是最大的受益者。

在趙禎的規劃中,票號不光是爲了賺錢,更多的是推動商業的發展。

如今東京城外的工廠已經數不勝數,大量的工廠導致地價的節節攀升,還好趙禎開發了荊湖平原,十萬廂軍的大開發使得原本瘴氣瀰漫人畜不生的地方變成了良田與沃野。

占城稻的引進更是給了百姓們大豐收。

糧貴傷民,糧賤傷農,這如一個巨大的魔咒困擾着中原的歷代王朝,但在大宋這個問題卻得到了緩解,九月朔望的大朝會上,趙禎下旨發放釀酒牌子。

酒的價值要遠遠高於糧食,但是釀造美酒卻需要大量的糧食,在此之前糧食有時會遇到天災人禍等等,大宋一直限制糧食用於釀酒的數量,可現在大宋的糧食產量幾乎是翻上了一翻。

在丁謂的數據面前,朝臣們再也不會拿糧賤傷農來說事情,酒廠的出現解決了這一問題,幾乎是所有的朝臣都能看到它潛在的巨大利益。

酒廠的出現成爲調節糧價的一種手段,糧食少則釀酒少些,糧食多則釀酒多些便是,只要朝廷能限制釀造數量便可把控糧價並穩定它。

如今蔡記的美酒已經是家喻戶曉,後起之秀的其他酒廠也開始釀造出各色的美酒與蔡記的清泉白競爭,梨花白,雪中白等等不光是獲得了宋人的好評,就連党項人和契丹人也趨之若鶩。

這些酒廠每年從党項和契丹賺取的酒錢就不下五十萬貫,雖然要繳納重稅,可他們依然是獲利頗豐,自然的釀造技術就變成了絕密,要是泄露給了契丹人或是党項人鬼才會買大宋的美酒。

尤其要說的是一下蔡記,蔡記把自家獨有的高度白酒釀造方法傳授給其他商號,但條件是他們要從商號賣出的酒水中抽成……

面對巨大的利益,商號的掌櫃們一邊咒罵着蔡伯俙的無恥,一邊笑容滿面的送上保證金和契約,沒辦法誰叫蔡記先發現蒸餾釀酒的技術!

大宋對党項和契丹的貿易政策是截然不同的,這是趙禎定下的準則,對於遼朝因給予一定的尊重,畢竟它的建立要在大宋之前,已經有了穩定並有序的制度與禮法,受到了士大夫階層的認可。

大宋與遼國的矛盾主要集中在漢人的故地燕雲十六州上,在所有宋人的心中燕雲十六州是一道留在大宋臉上的傷疤,本就屬於漢人的故地無論如何也要收回來,但也僅此而已。

党項人則和遼人不同,他們是接受漢人文明統治下的竊賊,自隋唐來世人皆知党項是外族遷徙而來,先是在隋朝時進攻會州,兵敗遣子弟入朝謝罪,向隋朝貢請求內附,隋亡之後天下大亂,党項人再起野心,但很快被李唐的威猛所震懾再次內附。

說到底在漢人的心中党項人就是一隻白眼狼,大宋初建之時,夏州定難軍節度使李彝殷即附宋,並助兵對北漢作戰。宋朝亦對夏州李氏政權羈縻政策,以情況特殊,因其俗以爲治,有別於一般州縣,這已經是相當寬宏的政策,如此夏、綏、銀、宥、靜五州之地便屬於大宋,

但李繼遷抗宋自立,五州之地自此便開始脫離大宋的統治。

對於這樣的党項人,宋人的朝野是從沒有好感的,巧取豪奪,不歸王化,竊大宋王土與遼朝豈可同日而語?

趙禎很好的抓住了這一點,在出口政策上不斷的變化調整,最後從榷場的商品上體現出來,大宋與黨項榷場的商品往往是大宋與遼的數倍有餘,有的時候更是達到了十倍之多,這讓党項人開始產生不滿,並屢次派出小股部隊進行騷擾和屢奪。

但大宋駐紮在洪州和鹽州的西北進軍可不是吃閒飯的,已經到東京城輪換過兩次的他們已經初見軍紀,本就戰鬥力彪悍的西北人有了軍紀的約束更加難以被撼動,總能在小股的騎兵對抗中阻止党項人的報復。

雖然邊境摩擦不斷,可戰事從未升級,雙方都在剋制着內心的衝動。

趙禎覺得時機還爲成熟,而李元昊正在爲他的立國稱帝做準備。

如此一來每每党項人報復之後,大宋便關閉榷場,迫使党項人再次請求重開,即便是重開榷場商品的數量也會隨之減少,然後再慢慢提高。

這種反覆蹂躪之下使得党項人挑釁的次數變得越來越少。

大朝會上在商量完酒廠的相關事宜後趙禎開口道:“如今党項人的犯邊較少,但榷場的貨物數量卻不能增加,從明日起傳報所有邊境榷場,對党項貨物再次減半,但對遼人則是多多益善,能賣多少就賣多少,畢竟我大宋需要銀錢。”

此言一出果然有人提出反對道:“如此一來豈不使得党項人更加的惱怒?增加了党項叩邊的危險啊!”

趙禎隨着聲音望去他想看看是誰這麼說但找了半天也沒找到,只能無奈的放棄,可這話得到了許多朝臣的肯定,在他們看來沒必要因爲一些貨物得罪党項人。

夏竦出班不卑不亢的說道:“啓奏陛下此乃荒唐之言,臣以爲越是如此越能打擊党項人的囂張氣焰,讓其知道我大宋的脊樑也是鐵骨錚錚的!否則党項人豈不是認爲我大宋好欺負,只要馬戈相向便能獲得榷場的商品?”

趙禎微微點頭道:“夏參政果然是幹練之臣,此言大善!”

剛剛說話的人已經不重要,趙禎知道聲音是從宗室的站班中傳出來的,看來有人不希望朝廷對党項榷場減少供應,而所有人中對党項供應貨物最多的便是宗室中的產業,至於是誰趙禎清楚的很,除了他趙允讓還有誰?

就在趙禎冷笑的時候,大殿中出奇的安靜,許多朝臣都望向了趙允讓使得他臉色劇變,剛剛可不是他在說話,爲什麼朝臣都會望着自己?

這次趙允讓是真的冤枉,剛剛確實不是他在說話,連他也不知道是誰在大殿上說出這樣的話來,但明顯是在栽贓自己。自己就算是真的反對也不會在大朝會上這麼說啊!

誰不知道他趙允讓對党項出口貨物最多,自己會蠢到這種地步?

可惜這時候誰也聽不見他的心聲,只是望着趙允讓心中冷笑,綠車旄節的美夢破滅了,居然在大宋的政策上說這樣的話,豈不是嫌自己還不受官家待見?

趙允讓這次是黃泥拔掉褲襠,即便他解釋也沒有一點作用,當所有人先入爲主的開始懷疑你的時候,你就是身上長滿了嘴也無濟於事。

部份章節被屏蔽,諸位說說我些的書涉黃了嗎?還是牽扯政治?許多地方我都是小心避過的……否則……誒!一言難盡啊兄弟們。求推薦或者月票安慰。

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資本的成長第兩千三百二十四章戰爭的序幕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八百八十五章鐵鷂子的覆滅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一千四百九十章分割皇權!第五百三十六章脆弱的屏障第五百七十八章經筵日講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九百九十五章掀桌,不玩了!第兩千六百一十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下)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國的重要性第兩千零二十九章吐蕃?誰在乎?第兩千零七十七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皇帝的枷鎖第兩千一百七十七章祭祀之謀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帝王之學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第兩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測第一百五十四章驟變第一百一十五章皇城大火!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詭異的神都城第八百一十一章誰是魔鬼?第兩千零八章狄漢臣的長進第一百一十四章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第七百三十六章千金難換好名聲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四百三十五章王蒙正之心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一千零四十八章女真使者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化整爲零第六百七十一章遼朝突變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一千零四十八章女真使者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不偷腥的貓第二百四十章武舉與軍旗推演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兩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張王氏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第一千九百零三章戰爭的序幕拉開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置氣文章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別人的分裂勝過統一第一百八十七章趙元佐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女帝第兩千四百一十一章邏些城之圍(下)第兩千四百四十三章“降維打擊”第九十七章皇權鬥爭中的失敗者第兩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測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九百零八章出乎遼人意料的戰爭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兩千五百九十章“聖城”之殤(下)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十四章高陽正店的賭局第一千三百零二章乘勝追擊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大宋的官制第兩千二百三十章期盼已久的“商爭”三百七十九章蕭惠的恐懼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皇帝會武術,誰都擋不住第六百三十三章計將安出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皇權要限制,相權也要限制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成功的遊說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蘇子瞻哪裡走?!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張儉之死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皇帝的大手筆第七百七十二章毛衣外交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太子的手段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第兩千二百六十七章欲擒故縱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第二百三十三章吐血的韓億第六百八十七章投名狀第兩千零四十四章回關第兩千四百八十六章大宋的要求第四百七十三章枕邊大事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兩千三百零二章東京城的作用第一千九百一十七章作爲棋子的約翰第一千三百三十章蘇軾的奇謀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朕連臉皮都捨去了!第八百三十六章李元昊之死第兩千兩百零五章蔡石的選擇第一百二十一章神州赤縣,華夏正朔第兩千一百五十六章各族入華夏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一千零七十三章皇帝與蘇軾
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資本的成長第兩千三百二十四章戰爭的序幕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八百八十五章鐵鷂子的覆滅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一千四百九十章分割皇權!第五百三十六章脆弱的屏障第五百七十八章經筵日講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九百九十五章掀桌,不玩了!第兩千六百一十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下)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國的重要性第兩千零二十九章吐蕃?誰在乎?第兩千零七十七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皇帝的枷鎖第兩千一百七十七章祭祀之謀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帝王之學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第兩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測第一百五十四章驟變第一百一十五章皇城大火!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詭異的神都城第八百一十一章誰是魔鬼?第兩千零八章狄漢臣的長進第一百一十四章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第七百三十六章千金難換好名聲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四百三十五章王蒙正之心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一千零四十八章女真使者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化整爲零第六百七十一章遼朝突變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一千零四十八章女真使者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不偷腥的貓第二百四十章武舉與軍旗推演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兩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張王氏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第一千九百零三章戰爭的序幕拉開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置氣文章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別人的分裂勝過統一第一百八十七章趙元佐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女帝第兩千四百一十一章邏些城之圍(下)第兩千四百四十三章“降維打擊”第九十七章皇權鬥爭中的失敗者第兩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測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九百零八章出乎遼人意料的戰爭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兩千五百九十章“聖城”之殤(下)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十四章高陽正店的賭局第一千三百零二章乘勝追擊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大宋的官制第兩千二百三十章期盼已久的“商爭”三百七十九章蕭惠的恐懼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皇帝會武術,誰都擋不住第六百三十三章計將安出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皇權要限制,相權也要限制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成功的遊說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蘇子瞻哪裡走?!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張儉之死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皇帝的大手筆第七百七十二章毛衣外交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太子的手段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第兩千二百六十七章欲擒故縱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第二百三十三章吐血的韓億第六百八十七章投名狀第兩千零四十四章回關第兩千四百八十六章大宋的要求第四百七十三章枕邊大事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兩千三百零二章東京城的作用第一千九百一十七章作爲棋子的約翰第一千三百三十章蘇軾的奇謀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朕連臉皮都捨去了!第八百三十六章李元昊之死第兩千兩百零五章蔡石的選擇第一百二十一章神州赤縣,華夏正朔第兩千一百五十六章各族入華夏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一千零七十三章皇帝與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