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零三十六章大宋的學問

圓周率看似是一個數學問題,但對趙禎來說卻有着極其重要的地位,他看似是人們追求天地大道的一種方式,是理解自然的一種學問,但更多的是對格物學也就是科學的推進。

趙禎從座位上站了起來,環顧四周,看着頗爲興奮的學子與楚衍:“爾等都知道圓周率的求取方法是通過割圓術,那割圓術是什麼呢?”

“是數術中的一種!”

積極的回答總會出現,這是學子們要求進步的表現,也是課堂氣氛的活躍,所有人都知道官家是個隨和的性子,對待學子最是寬容。

趙禎點了點頭,他需要的不是正確答案,而是眼下這種氣氛,笑着對那個胖胖的學子道:“沒錯,是數術的一種,可你們知道圓周率不光能對數術研析的精進,更是對格物的精進。”

趙禎的話讓一些人摸不着頭腦,趙禎就知道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即便是楚衍也是一臉迷惑,他是數術大家,但卻不是格物大家。

望向楚衍,趙禎緩緩開口道:“圓周率乃是精確計算圓周長、圓面積、球體積等幾何形狀的關鍵所在,是也不是?”

“官家聖明,只要有了圓周率,即便是個大鐵柱子,臣也能知道他的體積多少。”

趙禎笑了笑望向所有人道:“爾等可能不知,今天你們把圓周率算的越精準,日後我大宋的工匠便能造出更爲精準的火車車輪,或是車軸。

別小看這東西,甚至是在軍中都需要用到圓周率,火炮的製造,同樣也離不開,否則炮彈比炮管還大,如何去轟擊敵人?!

同樣的,別的數術也和日常所需息息相關,格物院培養的匠人中有不少都是數術大家,爲何?因爲他們在格物的時候需要用到這些數術。”

衆人立刻躬身施禮,口稱受教,趙禎也滿意的離開,這樣的行爲自己在智慧宮中進行了不知多少次,爲的就是讓學子們知道,他們眼中上不得檯面的雜學也能起到極大的作用。

格物便是科學,這是趙禎心中認定的事情,科學家自然是崇高的,可在大宋依舊只能獲得雜學的地位,而不是如同科舉所需的學問,那些是儒家之學,也叫顯學。

這個觀點早早就在華夏的土地上站穩了腳跟,韓非子著有《顯學》一書,書中明確的說過:“世之顯學,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墨家的學說早已消失在了歷史之中,唯一留下的顯學顯學也只有儒學一個,而格物的興起與沉寂千年的墨家學說太過相似,於是便被文人所不恥。

當然,皇帝的大力提倡,商賈從中獲利,便是普通百姓都在受到格物的恩惠,連儒家的士大夫也參與其中,自然不能太過打壓。

於是雜學這種帶有一點貶低又有些承認的叫法便出現了,大宋有了顯學,也有雜學,這在讀書人眼中就已經是一種極大的平等了。

但趙禎知道,隨着格物的發展,隨着時代的進步,隨着國家越來越強盛,隨着資本的不斷壯大,儒學的地位將會變得岌岌可危,而格物的地位將會出現質的飛躍和提高。

這些不是儒家能左右的事情,更不是人力在左右的事情,這是時代的腳步,會把一切擋在面前的“落後”碾壓成齏粉,除非儒學開始改變,開始適應這個時代的發展。

新學便是最好的“加速劑”,對於一個封建王朝來說,儒學依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不可能完全放棄儒學,這個時代或者說之後的無數的時代,儒學依舊發揮着極其重要的作用。

畢竟華夏的禮數,尊卑,道德,觀念都是建立在儒學之上的,若是有一天儒學轟然崩塌,崩塌的不光是儒學而已,還有華夏數千年建立起來的道德體系。

一個道德觀,價值觀,人生觀完全毀滅的文明有多可怕?趙禎想想都會覺得遍體生寒。

他是在改變這個時代,不是在毀滅這個時代,所以新學要大力提倡,用這種能夠取代傳統儒學的新學來潤滑這個時代飛速旋轉的齒輪。

事實表明他是對的,現在的大宋新學固定了人們的道德和思想,又使得人們不斷的接納和包容格物的興起。

原本比較對立的兩種思想,在不知不覺間開始融合。

幸虧格物這東西在儒家典籍中出現過,也幸虧格物的解釋消失的無影無蹤,所以對格物的定義與發展可以創新的融入到新學之中。

不過代價是張載這個關學的代表人物不到五十歲便已經白了頭,趙禎有些愧疚,又有些敬佩,這樣的人才能配稱作是真正的大儒。

智慧宮中當然也有新學的位置,事實上張載講學最多的地方就是智慧宮,這裡是思想文化的碰撞之地,來自全世界的智慧與知識在這裡被總結出來,被傳授給漢家文明。

漢家文明有時便如同心一樣,堅硬的時候堪比鋼鐵,柔軟的時候又如海納百川。

新學便是最好的代表,他對格物的吸收最爲純粹和徹底,把格物當作是儒學的一部分來看待,認爲大道三千殊途同歸。

格物是通過對事物的判斷來認識世界,而儒學是通過學問來認識世界,最終都是在往明理上走。

“天下的道理就在那裡,不會因爲你的學識而改變,只是你的學識達到了,便會有一雙能看到道理的眼睛,如此便能窺道,儒學便是如此,格物亦是如此。試問誰能一輩子不與格物打交道?誰能一輩子不與聖人之言打交道?天下衆生,上至君王下至小民無外如是!”

“先生的意思是,即便海外之學也有一些道理?”

“這是自然?莫要小看海外的學說!一千年前,海外大秦人便發現了勾股定理,雖然比咱們華夏晚了數百年,可終究是人家自己發現了,你難道能說他們就沒開化?”

張載的講學很有特殊,或者說在仿古,地點不是在學舍之中,而是在智慧宮的巨大花園中。

一塊石頭,一壺茶水,一個頭戴逍遙巾的長者,以及無數渴求知識的學子,就在這鬱鬱蔥蔥之中一問一答。

知識的魅力和環境的優雅讓所有人都忘記了追求大道的痛苦。

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宋皇帝的超值大禮包第二百六十章軍人的狀態第九百章興慶府的動盪(下)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兩千四百九十五章華庭飲宴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良禽擇佳木而棲第兩千五百四十三章開局不太好的趙仁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商人重義第兩千五百二十六章世界的橋樑第一千九百零七章蝴蝶的翅膀(上)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哪一個更便宜第一百八十七章趙元佐第三百六十一章崩潰前夕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草原父子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兩千五百三十一章一切爲了利益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第二百一十七章劍走偏鋒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大朝正宮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蔡伯俙與畢世傑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戰爭已經開始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約(上)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兩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友人第一百七十一章棋局收官第二白九十七章困獸第四百一十五章一觸即發第六百六十六章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第一千七百章蔡伯俙的“慾望”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一千二百六十章“養蠱”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九百五十章蔡伯俙的駙馬府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蕭撻裡的掠奪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一章博物館驚魂夜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兩千五百五十九章西北之地的信仰第兩千一百八十四章天子家門口的“鬧劇”第兩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權,五枚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天下無知己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都城的最後作用第一百五十章十萬貫的女奴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兩千一百四十一章彌勒教的背後第一千七百零七章知府事曾鞏第一百二十八章吐血的八大王第八百零八章智者見智第兩千三百二十四章戰爭的序幕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聲東擊西第一千四百五十章宋遼的區別第一千六百七十章英雄末路?第兩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測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皇帝也非完人第兩千三百七十五章人的根本第一千零六十一章黑暗中的秘密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北戍司第四百八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一千三百零二章乘勝追擊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一百五十三章夜晚記事第一千七百三十章敵烈部的智者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一百四十三章打的就是你第九百三十六章勤政殿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官員的權與責第一百一十章將門的生意經第二百三十六章炸膛的火炮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逼人造反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你的財富朕不在乎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兩千六百零二章猶大的悲哀第七百八十三章勝邪?敗邪!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以退爲進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兩千零四十六章蜜月與仇恨第三百三十章塔利班的禮物
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宋皇帝的超值大禮包第二百六十章軍人的狀態第九百章興慶府的動盪(下)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兩千四百九十五章華庭飲宴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良禽擇佳木而棲第兩千五百四十三章開局不太好的趙仁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商人重義第兩千五百二十六章世界的橋樑第一千九百零七章蝴蝶的翅膀(上)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哪一個更便宜第一百八十七章趙元佐第三百六十一章崩潰前夕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草原父子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兩千五百三十一章一切爲了利益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第二百一十七章劍走偏鋒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大朝正宮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蔡伯俙與畢世傑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戰爭已經開始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約(上)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兩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友人第一百七十一章棋局收官第二白九十七章困獸第四百一十五章一觸即發第六百六十六章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第一千七百章蔡伯俙的“慾望”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一千二百六十章“養蠱”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九百五十章蔡伯俙的駙馬府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蕭撻裡的掠奪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一章博物館驚魂夜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兩千五百五十九章西北之地的信仰第兩千一百八十四章天子家門口的“鬧劇”第兩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權,五枚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天下無知己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都城的最後作用第一百五十章十萬貫的女奴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兩千一百四十一章彌勒教的背後第一千七百零七章知府事曾鞏第一百二十八章吐血的八大王第八百零八章智者見智第兩千三百二十四章戰爭的序幕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聲東擊西第一千四百五十章宋遼的區別第一千六百七十章英雄末路?第兩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測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皇帝也非完人第兩千三百七十五章人的根本第一千零六十一章黑暗中的秘密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北戍司第四百八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一千三百零二章乘勝追擊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一百五十三章夜晚記事第一千七百三十章敵烈部的智者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一百四十三章打的就是你第九百三十六章勤政殿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官員的權與責第一百一十章將門的生意經第二百三十六章炸膛的火炮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逼人造反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你的財富朕不在乎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兩千六百零二章猶大的悲哀第七百八十三章勝邪?敗邪!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以退爲進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兩千零四十六章蜜月與仇恨第三百三十章塔利班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