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零九章今之神都

大駕滷薄隨着趙禎的移動而緩緩前進,人羣行完九拜之禮後起身,微微彎腰的向皇帝的儀仗施禮,同時眼睛中帶着興奮的光芒。

人羣一直保持着安靜,甚至沒人發出粗重的喘息聲,彷彿天地之間只有趙禎和移動的大駕滷薄。

外城近在咫尺,高高的城門上豎起鮮紅的大旗,鑲金的宋字隨風飄動,翻騰的金龍猶如這盛世王朝一般不斷的盤旋飛舞,威嚴不可侵犯。

趙禎不明白,眼下的大宋已經強大如斯,爲何還要繼續加固和修建城牆?

眼前的神都外城城牆已經比他離開的時候高上了兩丈,足有二十米高!這樣的城牆簡直就如同後世的高層公寓,並排的高層公寓。

可以說現在的神都城使得人類的奇觀數量再次得到了刷新。

巨大的城池是華夏最大的都城,宏偉壯觀到不能用語言描述,即便是天上的雄鷹也不能把神都城盡收眼底,進入外城之後,趙禎終於知道爲何要把城牆建的如此高大和壯闊了。

城中無數的店鋪和房舍意味着神都城中無數的財富,工廠在外城的特定區域聚集,兵工廠,火器局,將作監以及軍械司全部都在這裡。

這段時間大宋在成長,資本在壯大,同樣的工廠也在擴大規模,再也不是原本十來個人,百十來個人的小作坊,而是規模宏大的工業集團…………

鍛造廠,鑄造廠,鍊鋼廠,煤炭燒製,焦化煤,等等一切的工廠都在不斷的擴大規模,爲了減少運輸和互通之間的浪費,同一類型,相關產業的工廠便安置在一起。

可以說大宋的工業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產鏈,從原料開採到運輸,從儲備到製造,從製造到保養,等等一系列的生產行爲已經有了完整的制度和效率。

除了完美趙禎已經找不出第二個詞來形容,可今天一切生產生活都停止了,不是趙禎也不是朝廷要求,而是工廠和商賈們自發的停止。

爲了就是迎接他們最爲尊貴的君王回朝。

這比任何禮節都要隆重,都要正式,停止一天的生產勞動會給工廠和商賈帶來多大的損失?很多很多,但沒人在意這些,對於他們來說迎接皇帝回朝比這些重要的多。

即便是靠着產量拿錢的工人都沒有怨言,因爲這一切都是這位天下無雙的君王所賜予他們的,在這位君王登基即位之前,大多數人還在土地中刨食,還在向老天祈求好年景。

但現在不一樣了,商賈因爲這位不世之君得到的大片疆土而得到了大量的生意,近乎無限的市場以及數不清的財富,雖然要上繳朝廷很多,但相對之下他們賺的更多。

而工人因爲趙禎頒佈的律法得到了尊重的同時,也得到了法律的保護,工錢一分不能少,還要獲得應有的假期和福利。

這些東西雖然是商賈提供的,但他們卻把所有的功勞算在了皇帝和朝廷的頭上,可以說現在大宋的百姓比任何時候都擁護朝廷,擁戴大宋的皇帝。

可就在百姓肅穆,官員無言相隨的時候,一個人衝出了人羣,衝過了禁軍的阻攔,撲倒在大駕滷薄之前,撲倒在趙禎的御道之上。

禁軍們驚訝的望着這個衝出來的“不速之客”或者說禁軍根本就沒想到會有人敢在這時候攔截聖駕。

嗖嗖嗖…………

弩箭精準的攢射在他的腳前三寸的位置,只要他敢上前一步,必取其性命,四周的百姓心都被提起,不是因爲擔心陳宏,而是因爲官家歸朝之時卻有人敢做出如此駭人聽聞的事情來。

兩隻長長的馬槊斜指交叉在陳宏的脖子上,只要稍稍一用力必會讓他腦袋搬家,而趙禎皺眉的揮了揮手:“朕之子民若非犯法不得戕之!”

馬槊撤去,弩箭被拔走,趙禎好奇中略帶擔憂的問到:“汝乃何人?有何冤屈,非要冒着驚擾聖駕之危御前陳訴?”

陳宏在趙禎的面前伏地而泣:“草民陳宏,父爲永德商號掌櫃陳拓!西行通商天竺之時被蠻夷所劫,蠻夷奪財物,家父護之,不想居然被賊人戕害!草民北上神都,擊登聞鼓而鳴冤,卻……卻……無人敢受!只能待陛下回朝當街攔駕,以御狀而告知!還請陛下爲草民做主,爲家父之冤魂做主!”

陳宏的話合情合理,自大宋立國之初,百姓御前告狀已經不是第一次,甚至被太宗列爲制度,但有一個前提,務必證據確鑿,否則非但告不贏,還要被治一個驚擾聖駕之罪。

但即便如此,太宗,真宗兩朝告御狀者不是沒有,都是天大的冤屈才會賭上一切,當然到了趙禎這一朝便沒有了,不是趙禎不允許告御狀,而是眼下大宋的法制完善,檢查制度有效執行,冤假錯案極少。

即便是有也到不了趙禎這個皇帝手中,最多到了臺諫院就能被發現,並且在監察司被處理掉。

而且眼下陳宏狀告的也不是大宋的官員或者權貴,而是外朝,天竺波羅王朝的人,準確的說是天竺的高種姓貴族,這也是爲何大宋的朝廷不能受理的原因。

此時最尷尬的不是朝臣,也不是百姓,更不是悲憤欲絕的陳宏,而是坐在御馬上的趙禎………………就在他回朝之前剛剛下旨全面封鎖天竺,不與天竺再有任何往來。

而神都城中的波羅王朝使者也被驅逐出境,所以說現在的大宋連對天竺斥責和讓波羅王朝交出兇手的權利也沒有,更爲準確的說,現在的大宋不能主動的和波羅王朝有任何往來。

說來可笑,眼下的狀況就像是倆個小孩,是大宋自己先說不和人家玩的,並且讓別人都不和他玩,怎麼能這麼快再去找人家?

但問題是陳宏大庭廣衆之下,當着數萬人的面向自己這位君父告御狀,趙禎相信,很快這個消息就會傳遍整個神都城,無論是誰都會把這件事當作一件軼事來講。

而自己如何對待陳宏,又如何反擊天竺成爲所有人關心的重點,一時間趙禎感覺自己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要是更早一點,在自己下定決心給大宋調整之前知道這件事情,說不定他還能利用這件事作爲發酵,保留用兵天竺的權利,可現在,只能用上他最不喜歡的“拖字訣”。

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第兩千二百三十五章帝國資本第四百二十五章問道韓非子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生存還是毀滅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偉大還是瘋狂第八百二十七章王師來援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北戍司軍的崛起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四百一十章密謀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決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四百零八章智珠在握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炮火之下第六百九十九章等待收穫的果實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九百六十三章殿試與祭天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節幸虧契丹人在草原第五百一十章孫宅的夜,靜悄悄第四百零九章波瀾起第九百零八章出乎遼人意料的戰爭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虛虛實實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兩千二百七十五章吐蕃動向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一場“小鬧劇”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萬象更新第五百五十七章祭天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另闢蹊徑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畫中走出的帝王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幕後之人第三百九十一章死得其所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第兩千三百五十一章“誘餌”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軍營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兩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一千一百零八章戰前較量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九百六十五章駕詣郊壇行禮第二百一十五章設宴羣臣第九百六十六章祭天,天有靈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留一線第五百四十八章破竹之勢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三百三十一章稅,國之本也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軍中對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二百三十四章絕地反擊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一百八十六在商言商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國事訪問?!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一千五百零五章東西方的區別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第七百七十三章天下商賈彙集於宋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九百九十七章高麗人的恐懼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一千零一十五章山高水麗第四百八十九章皇帝的誘惑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兩千二百九十三章“大棒和甜棗”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三百五十三章荒唐的敵襲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兩千二百四十九章不得了的“蔡記”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太子的手段第兩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動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九百七十三章一石二鳥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四十六章面見羣臣
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第兩千二百三十五章帝國資本第四百二十五章問道韓非子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生存還是毀滅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偉大還是瘋狂第八百二十七章王師來援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北戍司軍的崛起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四百一十章密謀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決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四百零八章智珠在握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炮火之下第六百九十九章等待收穫的果實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九百六十三章殿試與祭天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節幸虧契丹人在草原第五百一十章孫宅的夜,靜悄悄第四百零九章波瀾起第九百零八章出乎遼人意料的戰爭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虛虛實實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兩千二百七十五章吐蕃動向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一場“小鬧劇”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萬象更新第五百五十七章祭天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另闢蹊徑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畫中走出的帝王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幕後之人第三百九十一章死得其所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第兩千三百五十一章“誘餌”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軍營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兩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一千一百零八章戰前較量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九百六十五章駕詣郊壇行禮第二百一十五章設宴羣臣第九百六十六章祭天,天有靈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留一線第五百四十八章破竹之勢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三百三十一章稅,國之本也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軍中對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二百三十四章絕地反擊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一百八十六在商言商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國事訪問?!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一千五百零五章東西方的區別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第七百七十三章天下商賈彙集於宋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九百九十七章高麗人的恐懼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一千零一十五章山高水麗第四百八十九章皇帝的誘惑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兩千二百九十三章“大棒和甜棗”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三百五十三章荒唐的敵襲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兩千二百四十九章不得了的“蔡記”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太子的手段第兩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動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九百七十三章一石二鳥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四十六章面見羣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