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中還發生的兩件大事,一是洪小娥在臘月底,十月懷胎分娩了一個女嬰,當趙君抱着包裹成糉子一樣的小人,看着皺皺巴巴的小臉龐,心想怎麼這麼難看,一點也不像她的娘。
最後還是接生婆笑着解釋小孩出生都是這樣,看着小鼻子小臉將來長大一定是個大美人,趙君聽了高興就多賞賜了接生婆銀兩,又給起了乳名叫丫丫。
對於坐月子的洪小娥趙君自然很是關心,不過他一個大男人也幫不上什麼忙,只好每天下午都到洪小娥的閨房坐坐,和她說說體貼話,也算儘自己做丈夫的責任。
還有一件事就是遠在東京郊區的陳家莊莊主陳重任,竟然帶着自己的莊裡的百姓,拖家帶口千里迢迢趕到了揚州府,口口聲聲說是爲了自己唯一女兒的婚事。
陳重任全村搬遷到揚州,趙君還是很歡迎的,因爲在自己軍中許多中下層軍官,原本就是在陳家莊招來的百姓,現在其全家搬遷過來,定然少了許多後顧之憂。
另外,這個本來是也去年趙君答應陳珍珍的,說是聯繫上她爹爹以後,有了孃家人再出嫁比較合適。所以陳珍珍看到自己的爹爹出現在自己的府上,自然高興萬分,一下子撲到了懷裡竟然忍不住哭起來。父女見面的場面分外感人,當晚趙君就決定在府上大擺宴席,邀請陳重任以及村上德高望重之輩參加,其餘的百姓趙君讓賴布衣和揚州府尹聯繫,先暫時安排住所,等日後想辦法解決他們的生計問題。
看到原本只是一個被趕如一條狗一樣,躲到陳家莊暫住的趙君,僅僅過了三年就一躍成爲手握重兵的朝廷封疆大吏,陳重任不得不心裡感嘆人生的變化無常,同時也暗讚自己的女兒的眼光。
而第二天,陳珍珍就理直氣壯的找到了趙君,說是自己父親已經來了,你看什麼時候兌現諾言,嫁給你了。
趙君當然沒法推脫,所以只好找柔福和洪小娥商量此事,後來又找管家鍾會、陳重任等一起商談,選定了黃道吉日迎娶陳珍珍。
花橋從正門擡進趙府,大擺筵席慶賀,趙君依舊一絲不苟按照對待迎娶洪小娥那樣把陳珍珍接進了門。對於這個從東京城就一直跟着自己的女孩,開始自己只把她當成自己的妹妹,但是風裡雨裡這幾年,陳珍珍癡心不改,無怨無悔,自己總要給她一個好的歸宿。
只是到了洞房花燭夜,趙君看着依舊帶着一絲稚氣的陳珍珍,心裡依舊還有一種犯罪的感覺,自己真是一個禽獸啊。
府中算是安定下來,時間也已經到了1131年,這一年元月,南宋皇帝趙構更改了年號改爲紹興元年,寓有“紹祚中興”的意思,同時對於大宋兵制也進行了改革,劉廣世的在杭州附近的東南大軍改爲御前巡衛軍,趙君的御營前軍改爲神武前軍,張俊再一次崛起,其部隊改爲神武中軍、岳飛部改爲神武后軍,同時,在川陝的吳玠軍隊被任命爲川陝大軍,在紹興初年便形成了趙君、吳玠、岳飛、張俊、劉光世爲主帥的五支屯駐大軍,總兵力30萬,撤銷了御營司,算是恢復了北宋初期舊制。
但這對於趙君而言影響不大,只不過是換了一個名字而已,他的重心在於如何儘快恢復兩淮的經濟。
兩淮地區是宋金交戰最激烈的地方,因此對於當地經濟破壞也極大,大量的房屋倒塌,農田水利設施被毀,土地荒蕪,而從因戰亂從北方過來的大量流民居無定所,更加激化了這個矛盾。作爲軍政一把手的趙君自然不能等閒視之。趁着這段時間宋金局勢相對平穩,都處於休養生息階段,於是就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當地經濟上來。
在封建社會,土地是一切經濟基礎的命根子,趙君當然不會忘記這一條,等趙君仔細研究大宋的土地政策,竟讓他大吃一驚,
宋朝並不像漢唐等歷代朝代那樣,限制土地兼併和買賣,而是採取實行“不立田制”、“不抑兼併”的土地政策。國家不再執行強化國家土地所有制的措施,不再運用政權力量進行土地再分配,不再調整土地佔有關係;國家不再幹預土地私有制的發展,對土地自由買賣和兼併持自由放任的態度。
這樣就直接導致一是土地買賣盛行。二是土地兼併大發展。北宋前期,地主侵佔土地的現象已經相當嚴重,到北宋中期,更是達到了“勢官富姓,佔田無限,兼併僞冒,習已成俗”的地步。三是私田數量大大超過官田。三是土地所有權頻繁轉移,朝廷對土地買賣實行了規範化管理手續,即買賣土地的雙方要在政府機構辦理登記備案手續,作爲土地產權轉移的證明。這種土地買賣的規範化管理,就是國家對土地買賣合法性的承認和保護。
作爲有了千年知識的趙君,雖然並不是經濟學方面的專家,但立刻就看出了其中的利弊。
有利之處就是土地的流轉使得土地向部分有投資能力的人手中集中,起到了土地資源優化配置的作用,那些擁有大量土地並有能力的人不僅可對土地進行投資,而且能夠實行規模經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生產的發展。第二點土地政策間接促進了工商業的發展。不抑兼併使土地能夠集約化,提高了生產效益,從而使部分農戶失去土地,部分農戶由於效益的提高而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剩餘勞動力大量出現,爲工業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勞動力,這也使得宋朝工商業空前發展的原因之一。
但是弊病也顯而易見,大量的土地兼併,加劇了社會貧富分化,特別是失地農民如果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就很快淪入赤貧狀態,成爲社會最不安定一份子,遇到天災人禍就會發生大規模的叛亂,在洞庭湖的鐘相、楊幺起義就是最好的例子。
趙君作爲現在的身份地位,無法從根本上改變這種情況,後世的那種打土豪分田地的極端暴力革命在現在這個時代也無法實施,於是,他只能對於這種制度進行一些改良,不過現在大量的淮南東路大量的土地因無人種植而荒蕪,而淮南西路又有大量的土地還沒有開墾,這些對於他而言都是難得的有利條件。
於是趙君不怕麻煩,帶着賴布衣等人走遍了兩淮,和當地官員交談,實地查看當地土地和人口情況,經過了兩個多月的調查,最後出臺了《兩淮路田產扎禮》摺子,上報朝廷作爲兩淮路進行土地改良的綱領性文件。
摺子的內容主要有三點:一是清查田產,所有田產必須造冊登記,依照朝廷律法納稅。二是所有無主田地全部收回國有,然後按照一定的政策分發給無地農民。三是鼓勵農民進行開墾,所開墾之地全部歸其所有,並且免三年的稅。
摺子很快被朝廷批准,從紹興元年二月初,一場大規模的土地改良運動在兩淮地區展開。
對於這項工作,趙君深知到大宋官僚系統的低效率和腐敗問題,就專門成立了一個臨時機構,田產清查衙門,自己親自擔任主事,並調入賴布衣以及府衙中一些有經驗的官吏來工作,並命令淮南兩路各府、縣兩級都要成立相應的機構,作爲這項工作主要實施者。
同時借鑑那個時空有些做法,趙君又在自己的軍隊中抽調有經驗的老兵組成了一個個工作組,奔赴各個州縣協助當地搞好田產清查工作,並且嚴格進行考覈如果發現工作隊在清查過程中出現徇私舞弊現象,一律軍法處置。
這些老兵本身都是農民出身,對於田產清查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存在的各種貓膩自然也是心知肚明,現在由趙君在後面撐腰,又有嚴苛的軍法,所以幹起活來倒也不留情面。清查工作進展的倒很順利。
當然這項工作自然會引起一些既得利益者的不滿,朝廷中對此非議的人存在。但是趙君一方面發動輿論宣傳作用,暗地裡命令揚州週刊大量報道在這次田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直接曝光一些大量瞞報土地的地主土豪,引導普通民衆對於此次田產清查工作的支持。而位於杭州剛發行不久的杭州週報則在歐陽澈的主持下,選擇性的報道在兩淮地區進行的田產清查,並且評論分析,宣揚田產清查的好處。另一方面,兩淮地區畢竟地域相對較小,而朝中大臣家鄉在此地也較少,所以那些反對的聲音很快就銷聲匿跡。
田產清查工作總體上進展順利,但是在淮南西路的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就遇到了阻力,原因竟然來自現任參知政事的秦檜之妻——王氏的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