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黃天蕩大捷過去了幾個月裡,宋金兩國交戰形勢也發生的很大的變化。
首先是金人扶持的僞齊的建立,成爲在中原地區宋金兩國的緩衝區。而在大宋這邊,趙君被任命爲鎮南軍節度使都統制淮南東路、淮南西路揚州制置使,成了兩路最高軍政長官,立即開始了戰後恢復和軍隊擴編工作。
按照朝廷所給的編制,御營前軍統轄兩路,地域廣闊又是宋金交戰前沿地區,故給予六個廂約七萬餘人的兵力編制,由於揚州水師在黃天蕩之戰中表現突出,故也進行了擴編,由一個廂擴編到兩個廂的兵力。
爲此趙君根據參謀司提出的方案,對各地的兵力配置進行了調整,由第一到第四廂共計五萬餘人組成了御營前軍東路軍團,負責淮南東路的防務,大本營在揚州,而趙君兼任東路軍團總管。第五第六兩廂兩萬餘人組成御營前軍西路軍團,負責淮南西路的防禦,大本營設在廬州,由高培任西路軍團總管。並且確立了“東攻西守”的軍事戰略,兵力較多的淮南東路各廂處於戰略攻擊態勢,而兵力較少的淮南西路則以守勢爲主。
同時對於韓世忠所率領的揚州水師也進行了分割,成立了揚州水師第一第二艦隊。第一艦隊駐地爲瓜州,主要以江河作戰爲主,船隻較小,艦隊總管叫解元,是原來的揚州水師陸戰隊的負責人,後來直接提升爲艦隊總管。第二艦隊駐地則定在了長江入海口的通惠鎮(現屬於上海市),由韓世忠親自兼任第二艦隊總管,主要以海船爲主,這是趙君準備建立具有近代意義海軍的第一步。而揚州水師大本營也自然移到了通惠鎮。
其實長江口的通惠鎮屬於兩浙西路劉廣世的地盤,趙君曾私下與他書信溝通說是爲了揚州水師的發展,請此鎮附近地域劃歸淮南東路,並且以贈送其十門火炮爲答謝,劉廣世也就同意了。於是趙君上書朝廷說明此事的重要意義,贈與劉廣世的火炮之事自然不提。朝廷見上雙方都沒有意義,一個看上去非常荒涼的漁家小鎮也沒有多大用處就同意了趙君的請求。誰會想到千年之後竟然是中國最大的的都市!
由於揚州水師在黃天蕩一戰中的驚豔表現,朝廷中一些手握重兵的大將如劉廣世、張浚、岳飛等都發展了一定數量的水師艦隊,只不過規模沒有揚州水師龐大。
而同時,江南西路也迎來了它實際控制人岳飛,因支援並解除了揚州城之圍,鎮壓鐘相、楊幺洞庭湖農名起義有功,岳飛剛剛被江南西路舒蘄州制置使,置司江州,成爲趙君之後又一顆在大宋軍方冉冉升起的將星,岳飛進入江州後,積極備戰,其下兵馬得到了急劇擴充已經達到三個廂四萬人兵力,兩湖一帶最大的一支軍隊,虎視眈眈的盯着被僞齊所佔領的襄陽等地。
再往西便是川陝邊界的秦鳳路,秦鳳路經略使吳玠在和尚原、仙人關(今甘肅徽縣東南)兩敗金軍,使南宋川陝的防務趨於穩固。而吳玠,其軍事才能也逐漸被大宋朝廷所認可,成爲川陝一帶宋軍的最高指揮者。
這樣在在宋金兩國漫長的邊界上,從東到西依次是趙君部、岳飛部、吳玠部,三支軍隊構成了長達三千餘里的大宋防禦力量,於是宋金兩國局勢開始趨於穩定,雙方進入了戰略相持階段。
但是趙君明白,這不過是暴風雨前的平靜,雙方都在積蓄力量,等待下一次猛烈廝殺。他知道這樣的時間不會等太久。
於是,擴充兵力以後的訓練則成了趙君的重中之重。好在經過這兩年殘酷戰爭,御營前軍的士兵迅速成熟起來,戰後所生存下來的都成了久經沙場的老卒,趙君把這些士兵進行打亂分散到新成立的各個營隊中,成爲部隊中都頭、伍長等下層軍官,構成了御營前軍的脊樑,而講武堂培訓出來的中高層軍官的作用也開始顯現,大批受過教育的軍官走進了部隊中高級崗位,這樣使整個御營前軍的戰鬥力不至於因大量的新兵涌入而下降太快。
但是訓練是必須的,在原來參謀司和政工處聯合制定的新兵訓練大綱中,趙君又特別制定了以戰代訓計劃,並隨之開始實施。
……………………………………………
………………………………………………
現在已經是深秋時分,田裡的莊稼基本上已經收割完,天還沒有完全亮,天地間顯得有些霧濛濛。
就在距離泗州城南官道不遠處一片樹林中,人影綽綽,一羣大宋士兵正埋伏在這裡,他們不是穿着大宋禁軍紅色鎧甲,而是被染成綠色,頭上戴着由枝葉編制的帽子,如果不走近很難發現。
他們隸屬於御營前軍東路軍團第二廂第二鎮第四標第一營,爲首的年輕軍官叫王石,今年才二十出頭,在年初的黃天蕩之戰中表現的很是勇敢,所以從一個副都頭連升兩級,直接提升爲營指揮使。
王石爬在一個草堆後面,手裡拿着一支單筒望遠鏡,看着前方隱約可見的泗州城,那裡是新成立不久的僞齊的地盤,也是距離大宋實際控制邊境外地方最大的一個城鎮。
“營頭,到底看見了啥,讓俺也看看。”他身邊也是一名年級較大的軍官,顯得有些痞,臉上有幾點麻子,所以平常都叫他劉麻子,是王石的副手,副營指揮使,他對於自己上司手裡拿個叫望遠鏡的東西眼饞的很,可惜按照軍中規定,最低也要營指揮使這一級才能配備。
“瞎嚷嚷什麼。”王石低聲呵斥道:“按照斥候這些天的偵查,僞齊的巡邏隊還要過一刻鐘纔到達。”他看着劉麻子盯着自己手中望遠鏡眼中閃爍着渴望的神情,就把望遠鏡遞給了他,不過嘴裡數落:“拿好了,別摔着,咱們整個營就這個,摔壞了老子拿你的人頭賠!”
對於自己這個副手劉麻子,王石內心中很是瞧不起,本來是揚州府的一個潑皮,後來被招進軍隊,雖然改了許多,但是身上那種痞子氣卻怎麼也洗不掉,這對於講武堂出身,一身嚴謹的王石很看不慣,不過作戰倒是勇敢所以被提升爲副營指揮使,作爲自己的副手倒也湊合。
劉麻子倒也沒什麼,嘿嘿了兩聲也沒說什麼,接過望遠鏡就仔細觀察起來。
過了一會,劉麻子突然低聲喊道:“僞齊的兵過來了!”
“做好戰鬥準備!”王石精神一震,立即發出了命令,他的邊上就是傳令兵,立即舉起一面小紅旗,揮動了三下,樹林中發出了輕微的索索的聲音,所有埋伏的士兵全部進入了戰鬥狀態。
沒過多久,一百多個身穿紫黑色的僞齊士兵大搖大擺沿着官道走進了樹林中,這條路他們已經走了半個多月,周圍的情況已經摸的很熟,從來沒有出現什麼差錯,所以走的也顯得很輕鬆。
就在這個時候,突然聽到樹林唿哨一聲,緊接着一羣箭雨飛出,隨着數聲慘叫,原本還算整齊的隊伍頓時慌亂起來。
“有埋伏!快,快撤!”領頭的軍官看情勢不好,掉頭就往泗州城方向跑去。
“殺!”王石抽出腰刀,大吼一聲率先衝了出去,他的後面是密密麻麻的宋兵。
戰鬥成一面倒局勢,早已經蓄勢待發的宋兵衝進了僞齊軍隊,如同餓狼進了羊羣,一百多名士兵在宋軍三百多人的包圍之下,除了個別突圍出去,幾乎全部都被殲滅。
“報告!”就在這個時候一個斥候騎着馬從樹林外衝了進來大聲喊道:“泗州城門打開,大批僞齊軍隊正往這個方向奔來!”
“看來敵兵來的很快啊。”王三石笑了笑,“集合隊伍,撤!”
隨着他的話,宋兵們立即開始撤離戰場,擡着、扶着受傷的戰友向南走去,沒過幾分鐘,整個樹林裡又安靜下來,只留下了一具具屍體。
這樣的小規模戰鬥從淮河東路最東面的楚州到淮海西路的安豐每天都有發生,就是趙君所提倡的以戰代訓計劃,雖然士兵傷亡比例有所提高,但是大大增加了士兵的實戰能力,使御營前軍的戰鬥力迅速恢復。
當然這些細節的具體操作情況趙君是不去過問的,由新成立的掛在參謀司下面的一個作訓署機構負責具體實施。而趙君最近還有一件大事必須自己親自去抓:成立揚州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