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職業選手之間的對峙

黃玉城中,公輸望保質保量地領導木匠們,把一批風水驅動的列車交付給大軍;武飛在高興之餘開始與公輸望聊天,試圖拉近兩人感情。

武飛望着面前的鍋爐,萬分感慨問到:“木頭啊,我們離家多久了?”

調試完活塞機器,站在一旁等運轉的公輸望:“稟將軍,我離家足足兩年了。”

武飛翻閱公輸望攻克技術過程記錄表感慨道:“帶你北上這麼久,苦了你了!”

公輸望看着武飛這套近乎,有些不適應:“大人這是哪裡的話?主行臣隨,這是臣的榮耀。”

武飛呵呵,表示很高興公輸望的覺悟,於是乎兩人開始聊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當年見面。

武飛很好奇,公輸望當年是怎麼找到自己?

公輸望:“哦,當年我剛下山,一個三隻眼的道友,喊我留步。”

武飛表情微微一動,這三隻眼,自己認識。但是看公輸望的樣子,他好像不清楚顯道人和三孃的關係,否則的話,他當年在南疆折騰,就不可能不借三娘那邊的勢。

武飛:“他喊你停,你就停了?”

公輸望:“那位道友是通過木傀儡喊我,我一時手癢就回頭了。”

武飛樂呵呵:“他喊你停,你幹嘛聽他的呢?還有,他勸你你就聽?難不成,你一開始就聽過我的英明神武,本就有意來投我?”

公輸望:“當然不是。他說要和我賭鬥一番,如果我贏了就傳我(說到這立刻收嘴,避而不談),嗯,如果我輸了,我就南下去南疆尋主。”

公輸望說到這連忙道:“主公是明燈,有才之士都不會暗投,所以那一局,我未輸。”

武飛:“哪裡哪裡。”

武飛結束了對話,但是心裡很奇怪,顯道人爲啥要這麼做?

如果此時武飛能洞悉爻都速康的情況,就大致清楚了顯道人的籌算。

顯道人是想利用公輸望這個籌碼,在武飛和武撼巒之間加一點變化。

這不,公輸望作爲墨家傳人,所學多禁術法,也會“蠱人”術,被逼急了必然會用。只是他那計劃在武飛這兒基本都無疾而終。

結果就是武飛在顯道人這裡看到只實施半截“驚世智慧”,感覺莫名其妙。

…系統:小聰明上不得檯面…

在36年10月,黃玉城被攻克,渤郡最艱難的時刻已經渡過,隨後各地的秋糧給收上來了,那時武飛就鬆了一口氣。原本面對趙誠隨時會來的壓力,消了大半。

而現在戍天曆5月份,春麥也要開始收割,預估接下來,除去給每一家預留的口糧,僅在黃玉城的倉庫中就聚集了十五萬石的糧,其餘兩座大城分別是七萬和五萬石。

爻都中那些紈絝出身士官們過去不知人間疾苦,但現在也都紛紛明白這意味着什麼。

這意味着接下來,東市軍若是與昊軍野戰,可以確保數倍於昊軍的機動力量。

整個渤郡迎來了好幾年都沒遇到過的興盛。無論是將士還是當地的百姓,都對武飛進行了擁護;武飛原本還擔憂的“穩定度危機”現在蕩然無存了。

“興盛?!”武飛覺得相當諷刺。這一年在自己手上活脫脫餓死了三萬奴隸,這放在前世那可是某些文人嘴裡最慘無人道的暴君。若是這個世界有板報,那麼對手板報中的漫畫上,自己的形象要被畫成“口有獠牙,頭上帶着犄角”的怪物。

武飛白龍魚服的來到鄉間,在詢問民間意見時,確定從渤地本地人心裡就是“興盛”。並不是維持會拍自己馬屁,因爲在本地朝不保夕的所有人眼裡,武飛終止了一個惡性循環。

戰爭破壞生產,生產不足導致人口下降,人口下降再度導致生產不足,進而進一步饑荒。對於已經打了好幾年的本地百姓們來說,只要能夠終止這個惡性循環,哪怕一次性“獻祭了幾萬人”也是願意。

渤郡這邊的老百姓本來覺得就要在這種螺旋下降中直接墮入地獄了,隨着東市軍一路打過來,昊人跑了,農田重新種上了;武飛可不就是渤郡百姓的大救星嘛!

在武小雀的光輝照耀下,渤地的苦難行軍,代價僅僅是勒緊褲腰帶過了一年。餓死了一批奴隸!真的是聖人降臨啊。

…漫長陰雨後,太陽出來…

在趙誠來之後,武飛工作的核心是“軍政”統籌,也就是打仗的同時,要確定自己地盤上生產資料的運營。

那一個個地方上維持會鋪開後,是把所有打下來的農耕土地都進行“恆產”分配,並且糧食統籌時,按照維持會報上的每一個名單,預留可以活命的口糧,以至於渤地的百姓們勒緊褲腰帶,咬咬牙把地都重新開了沒有撂荒。

武飛這套是作戰、屯田並行。並且相互之間資源平衡(即時戰略中操作運營兩把抓)這是南疆的標準路數。

但是該項能力在大爻其他將領那兒卻是不存在。原因也簡單,內土哪來給兵家屯田的權力?土地都是地方宗族世家的。如果不是北方這邊所有世家都被打掉後,武飛也沒法屯田。

所以各地的將領兵馬是固定的,所以就類似於象棋一樣,棋子吃掉一個少一個。

即使現在大爻這些兵將們開始藩鎮化,開始和當地世族們合作,卻依舊缺乏自行搭建“調配生產,穩定地方秩序”的能力。

武飛現在沒有徹底幹掉宗族,但各個宗族被自己按照“城”“鄉”不同片區,拆了好幾個支脈,一個個都服服帖帖的。讓他們向東他們不敢向西。

至於隱戶,瞞報稅賦這件事?呵呵。話說現在的宗族,誰傢俬自建立屯糧點的事情都沒有,相互盯着,一旦被舉報覈實,糧就全沒收了。

…這一年浦娥等來了趙誠,武飛也完成了戰略大招的冷卻。

就在武飛這邊精修兵甲,整理道路輜重,準備給北邊捅一刀時。趙誠巡視完畢了顧首關後,則是便裝悄悄向南觀察了渤郡的情況。

當他沿途看到了烽火臺,大片水溝、道路、糧草點後,心事重重,而在最終看到卡在了交通要道那的一座堡壘點時,屏住了呼吸。

隨行的浦娥見狀詢問道:“將軍的氣息爲何對此頓挫?”

趙誠盯着的這個堡壘點,距離顧首關五十公里,位置非常關鍵,卡住了河流渡口,且四周有護城河,這個小城長寬不足一百步,城中養了一百隻雞都嫌擠。前來的昊國將帥們都對這個城池不以爲意。但實際上這個城塞是棱堡化的,外面厚牆的凸出處,可以火力交叉,而內部薄隔牆則如同八卦陣,幾扇大門落下,這些內牆空間就如同甕城。

趙誠嚴肅道:“南邊將領擅長於墨守之術,你們敗在此人手下,不冤。”

趙誠用兵向來是清奇靈巧。他極擅長抓住敵將一瞬失誤。化腐朽爲神奇。

但他私訪渤地則發現,武飛的破綻幾乎是沒有。一切農事,兵事情況,一切都是一環牽着一環,環環相扣,密不透風。

趙誠:“你們與這樣的人對壘,任何鬆懈都要不得。”

很顯然,這些日子浦娥被武飛整慘了,糧草維持困難,更要命的是關內的設施現在損耗很嚴重。

浦娥:“那傢伙雖然這幾個月沒有攻關,但是在顧首關外放火燒山”從浦娥用“那傢伙”這一詞,甚至不願意說一句“源常”將軍,那是被武飛噁心壞了。

武飛主動幫助顧首關堅壁清野,然後就導致關卡周圍山體在下雨的時候出現山體滑坡,部分水源被淹沒。而關內部分柴火也都欠缺,總之武飛是沒放過讓顧首關不舒服的任何機會。”

浦娥盼望趙誠來能破局。然而這一次,趙誠則是對趕來的浦娥說道:“此得從長計議。”

浦娥頓了頓,不禁激將道:“趙公,你觀此人用兵,與你相較如何?”

趙誠:“若早些時候,他在渤地立足未穩,我可以勝他;但現在他佔據了先手。”

先前黃玉城沒丟,亦或是說,在戍天曆36年10月後,葫城還保持着昊軍的有生力量,且龍裔們願意服從軍令不拖後腿,那麼趙誠還有發揮空間。

可現在?武飛的破綻,趙誠找不到。

趙誠在評價武飛兵法時,用“謹小慎微”來描述其性格,在不懂行的人眼裡,武飛是足夠大膽了。但在趙誠看來,若是讓他來接手武飛的條件,現在燕地都已經易主了。

武飛這性格是學生時期養成的,學生爲了儘可能應對考試,要把所有題型都熟悉一遍。話說這種前世的中上的性格,放在這個時代那是很罕見了,趙誠現在縱然有很多妙算,那都是建立在其他爲將者不謹慎,不反省自己的弱點上;但現在,來這一路看到了武飛清晰的大局觀,而在這個小小的墨守之城,更是看到了遠超常人的細節。

一旁的龍裔黃濤不服氣:“趙將軍若是沒有膽量,就讓我等試一試。這個小城,以我等炮強,兵堅,我三日拿下!”(趙祈已經被調回去了)

趙誠:“你不曉得這些堡壘四周有多少機關,沒有四五日,爾等試不完的。而四五日時間,你若是被堡中守軍拖住——”

隨後,趙誠指了一下城頭上開始變換的旗幟。指出城頭上旗幟和遠方三十公里外烽火臺進行了信息聯動。

武飛的兵家專業技術,第一次遇到了懂行人士的點評。

浦娥按住想要反駁的黃濤:“難道,這就毫無破綻了?”

趙誠皺了皺眉頭:“此等僵局,戰不在於疆場,而在朝堂;將相不和,君臣猜忌,難保金湯之固——然而說到這,趙誠默默嘆了一口氣。”

一直以來龍裔在普通戰陣上以寡敵衆,贏多敗少。所以有那麼一點驕傲。但兵家數萬人以上大戰的調配,是要靠籌算。

失去了顧首關以南的資源,昊國在北邊燕境今年各種糧草物資都會發生短缺。

趙誠給浦娥透了一個底,爲今之計,只有遷都。浦娥搖了搖頭。

龍裔們從昊天界逃出來有着悲慘記憶,是很難再接受這種喪權辱國情況的退讓。

浦娥不死心:“真的不能打嗎?”

趙誠:“從燕土南下,只能支撐一萬到兩萬人;而我等稍微在一個城池下頓挫個幾天,大軍的糧草就後繼乏力,容錯率太低了。”隨後趙誠反向論證到,放棄顧首關後,他們也不會大規模攻伐我們,他們的糧草也支撐不了大規模出關。

但剛說完這句話,趙誠立刻打補丁:“兩到三年內沒法大規模出關。”

因爲趙誠蹲下身子,發現讓他更加駭然的事,那就是水渠周圍的土比較新,顯然是新挖的,趙誠心裡默然:“耕戰一體化!”

趙誠有感於自己在吐露實情,浦娥卻已經聽不下去了,也沒有繼續說下去,而是記在心裡面。

趙誠:“一年前若是早點知曉此子來到渤地,我會不惜一切代價拿下他,爲我所用啊。”

…趙誠:“我需要一個王佐之才,且能與我同心…“

開春後,武飛感覺兩次海上偷襲都被反向伏擊了,遂暫時停下了海上騷擾,隨後武飛更是發現顧首關內已經不是在死守,而是巡邏兵丁按照訊號輪班巡邏探查,且燕地出現了兵力集結,這樣一來自己派出去的斥候,搞事情難度也變大了。遂明白,那位昊國的大將軍來了。

就在武飛緊張時,顧首關那邊派來人主動來聯繫,表達了昊國大將軍對武飛“惺惺相惜”的感受,不禁誇得武小雀舒坦。

武飛:”過去在家中只有自己拍武恆羽馬屁,今日竟然有這樣的知己!難得啊。“

雖然在斥候和封鎖上互相防着沒有任何漏洞,但一來二去雙方使者都相互溝通了,今天武飛送了點土特產,明天趙誠回了一點禮,武飛就加倍回過去。

可就在倒春寒過後,趙誠突然送來四隻白狼。說是從大爻西邊找到的,作爲祥瑞給了武飛。

然後武飛反手就是在趙誠原本的老家,“挖到”了一個玉鼎,同樣作爲祥瑞,送了回去。

於是乎到這兒,原本是雙方相互交好送禮環節,突然變味,雙方都開始笑裡藏刀了。並且接下來十多年後,雙方都這樣相互陰戳戳互搞。

白狼是什麼?在大爻建立前,此界王朝叫大承,而在大承之前是大卜,在卜朝末年,有竹書記:“有神牽白狼銜鉤而入卜。”這是興替的含義。

武飛一開始不懂,但好在一旁的謀士說了這個典故。

宣衝(武飛)指着北邊罵道:“大家都是熟讀兵書的,你這麼玩,有意思嗎?”我大爻的戍帝,的確是又菜又愛玩,屬於蔣校長一級的;你昊國的那個王就好到那裡去了?小族凌大國,不斷的在找龍裔的將領來掌兵,平衡你在國內的權力。

通過這幾輪過招,飛確定了趙誠和昊國那些龍裔將領們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這樣的人,豈能鬱郁久居人下!

武飛心裡發狠:如果再來的話,自己直接會在他家挖到“九錫”送過去。

武小雀是不要臉的,如果鎖定趙誠老家在哪裡,立刻就給他家祖墳上僞造點王霸之氣,然後想方將消息擴散到昊國那去。

…同級別的對壘…

趙誠通過用間已經瞭解到了武飛治軍的情況,前沿的三個鎮的兵馬一直是保持着高度戒備,哨兵晝夜不停的守住營門,哪怕是買入蔬菜肉類也都是讓買賣者將物資放在營地外,而後再從營地內派軍士搬運,壓根就不讓外人接觸。

這顯然就是防備着外來者打探消息,這是趙誠在其他將領身上極少見到的。

要讓軍士們一直保持高度戒備,並不是將領簡單地下達一個命令即可。再嚴謹的人,時間一長也都會有懈怠。

將領以身作則,是能讓士兵們保持嚴謹,但是時間一長,士兵們還是會躁動,夜間有可能產生營嘯。

所以最有技術的方法是,駐紮部隊輪調,保持部隊有張有弛。

武飛在入門兵家時,恰恰是幹後勤起家的,在保持士氣,以及如何最有效率最短時間內讓士兵們休整過來,是有專門的研究。

甚至軍士們娛樂細節,武飛都不放過。在各個部隊輪駐的流程上,武飛每次簽發命令調動部隊輪駐到後方休整,讓城中花樓做好專業化接待,尤其是衛生方面。

第49章 四月同天第108章 與流民同行第135章 三鎮城隍第141章 倒反天罡第125章 上鉤第53章 一方寧和,一方惡生第130章 威震北方第35章 謀守和鬥法第59章 開礦和試探進攻第117章 效死第46章 選材第84章 行如風第50章 作業本和工作臺第121章 行至第59章 開礦和試探進攻第96章 爻都寶貝 南方王道第129章 皆有意外第42章 家中餘,供遠行第42章 家中餘,供遠行第115章 額外的歷史要素第23章 破關第7章 所思,所享,所懼,所容第92章 雍水伏擊戰第31章 暴力機器的“文明性”第7章 所思,所享,所懼,所容第121章 行至第36章 灰飛煙滅與畢方火第63章 天下大亂第124章 雍水第二戰第103章 子嗣和安頓第125章 上鉤第46章 選材第64章 仙宗入世第121章 行至第114章 死士的由來第88章 論功第61章 誰上桌,誰下桌第120章 戰鼓擂第113章 被敲財第29章 調虎離山第108章 與流民同行第9章 星光下奔跑第36章 灰飛煙滅與畢方火第143章 派系養成第133章 破黃玉城第84章 行如風第48章 受到考驗的道德第54章 向南方略第11章 何爲“不仁”第58章 新金磚商會第71章 聖降第147章 天佑?第106章 戮魔與封神第1章 點兵第79章 爲君之道第98章 臣道第100章 列車, 集權,派系第63章 天下大亂第49章 四月同天第27章 出關,回關。第125章 上鉤第91章 邪妄第136章 洛鎮大捷,望關興嘆第68章 王業不偏安。第98章 臣道第69章 突如其來的一場病第63章 天下大亂第118章 可戰,不可戰第146章 墜宮第146章 墜宮第111章 孑然一身的武飛,重開戰場的趙誠第83章 征戰與娶妻第16章 滅界的種子第66章 邪道行第127章 “入,展,取”第69章 突如其來的一場病第127章 “入,展,取”第62章 盛宴,主未入位,客先動筷第23章 破關第73章 離火現第74章 邊界勘定第21章 紮根第2章 兵家傳承第10章 雍雞關的金磚宴第127章 “入,展,取”第15章 腐蝕變異第13章 繁榮下血腥第88章 論功第95章 選賢歸南第52章 掠不足以奉有餘第107章 觀天地, 睹終考第2章 兵家傳承第114章 死士的由來第5章 探路,殺伐第2章 兵家傳承第95章 選賢歸南第49章 四月同天第97章 耕戰,文官體系的血酬第114章 死士的由來第3章 龍蛇將起
第49章 四月同天第108章 與流民同行第135章 三鎮城隍第141章 倒反天罡第125章 上鉤第53章 一方寧和,一方惡生第130章 威震北方第35章 謀守和鬥法第59章 開礦和試探進攻第117章 效死第46章 選材第84章 行如風第50章 作業本和工作臺第121章 行至第59章 開礦和試探進攻第96章 爻都寶貝 南方王道第129章 皆有意外第42章 家中餘,供遠行第42章 家中餘,供遠行第115章 額外的歷史要素第23章 破關第7章 所思,所享,所懼,所容第92章 雍水伏擊戰第31章 暴力機器的“文明性”第7章 所思,所享,所懼,所容第121章 行至第36章 灰飛煙滅與畢方火第63章 天下大亂第124章 雍水第二戰第103章 子嗣和安頓第125章 上鉤第46章 選材第64章 仙宗入世第121章 行至第114章 死士的由來第88章 論功第61章 誰上桌,誰下桌第120章 戰鼓擂第113章 被敲財第29章 調虎離山第108章 與流民同行第9章 星光下奔跑第36章 灰飛煙滅與畢方火第143章 派系養成第133章 破黃玉城第84章 行如風第48章 受到考驗的道德第54章 向南方略第11章 何爲“不仁”第58章 新金磚商會第71章 聖降第147章 天佑?第106章 戮魔與封神第1章 點兵第79章 爲君之道第98章 臣道第100章 列車, 集權,派系第63章 天下大亂第49章 四月同天第27章 出關,回關。第125章 上鉤第91章 邪妄第136章 洛鎮大捷,望關興嘆第68章 王業不偏安。第98章 臣道第69章 突如其來的一場病第63章 天下大亂第118章 可戰,不可戰第146章 墜宮第146章 墜宮第111章 孑然一身的武飛,重開戰場的趙誠第83章 征戰與娶妻第16章 滅界的種子第66章 邪道行第127章 “入,展,取”第69章 突如其來的一場病第127章 “入,展,取”第62章 盛宴,主未入位,客先動筷第23章 破關第73章 離火現第74章 邊界勘定第21章 紮根第2章 兵家傳承第10章 雍雞關的金磚宴第127章 “入,展,取”第15章 腐蝕變異第13章 繁榮下血腥第88章 論功第95章 選賢歸南第52章 掠不足以奉有餘第107章 觀天地, 睹終考第2章 兵家傳承第114章 死士的由來第5章 探路,殺伐第2章 兵家傳承第95章 選賢歸南第49章 四月同天第97章 耕戰,文官體系的血酬第114章 死士的由來第3章 龍蛇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