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與流民同行

大爻宮廷中。戍帝剛剛從今日早朝中退下,一旁黃門幫他把朝服摘下,但是卻並沒有輕鬆,面前依舊是擺放着奏摺。

其中,漠北諸部遭到襲擊求救的奏摺都被白玉鎮紙壓着。這些十五年前集體歸附大爻皇帝的部族,是戍帝當年文治武功的典型之一。而現在出現了不臣的跡象。

戍帝將這份奏摺丟到了廢案中。隨着北線四邊的兵力,開始藩鎮化,朝廷已經失去了多餘的遣兵能力。僅能用財政約束藩鎮們鎮守,卻無法命令四藩鎮作戰。朝廷的財力已經捉襟見肘。

這和百年前,大爻天子收取虎符,就能解除將軍兵權的情況截然不同。

戍帝拿起另一份摺子,微微一頓,略帶意外:“終於快到京了嗎?“

這份摺子上,是宮騫那一行人把武飛引回來的消息。三個月前,就在日理萬機的戍帝快要忘掉,南邊武家欠朝廷一個質子時,這位欽差傳回信件,即已經啓程回來覆命,要求各個地方州府給自己行路方便。

欽差在外面逗留兩年,戍帝怎麼才反應過來?因爲根本不在意,就類似於自己隨手丟出去的小石子一樣。

欽差是作爲代表強化王權。而派往邊疆,以及有些不服王化地方的欽差,都是朝中邊緣人士。例如先前派往樂浪王處的那個欽差,就是從下面招募的浪蕩子。

這些浪蕩子欽差只要在外面沒死,沒叛變就沒問題。

至於欽差逗留?大爻廣闊,路途遙遠,常常是幾個月半年不歸,所以帝王怎麼會天天在家等信呢?時間一長就拋到腦後了。

由於帝王的漫不經心,所以有的時候,浪蕩子欽差爲了博取君王注意,甚至會在外邦玩行爲藝術,把自己玩死了,來提示君王得好好重視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啊。

現在戍帝看了一下宮騫一行人在山河圖上的位置,回憶起一個月前所算的那一抹從南方而來的“火紅”。心中詫異,不由把玩起地方通報欽差路過的摺子:“對了,當年寡人說,質子來都城,要賞賜什麼來着?“

他一時間將嫁皇族貴女的事情也忘了。畢竟當時他下那個決策就是要把武家子弟扣在手中,讓武撼巒不要有什麼心思。

…視角切這一邊…

開始成爲天地下的螻蟻時,武飛就比自己原來在盒子中,更能感覺到天地中那些不和諧的傾斜。

大爻的天道是偏心的。例如從大爻中心到外界,酷暑和乾旱在節氣上是越來越不穩定,有些地方常常是一年水澇,河流就能擴展到三十多公里寬,南疆某些窮山惡水就是這樣;

而某些年份卻是乾涸到了長滿雜草。以至於南疆很多兇殘的物種,要麼是一年一生的短命種;要麼是間歇休眠,從休眠中醒來後,就非常殘暴貪食的怪物。當然,現在都放置了鎮獸後,就好多了。

一路向北時,武飛又感覺到人道和山川的不和諧度在陡增。而這樣的不和諧,顯然是受北方戰亂的影響。

據說爲了戰事,大爻境內不少鎮壓山川的鎮獸被拔出,北方節氣變得無序起來。

傳言某些地方更是常常出現六月飛雪,對此昊國採用了“祭”的方法來安撫天地,確保風調雨順,四方寧和,而大爻這邊由於安穩的太久了,對於人道被破壞後的崩盤的殘酷時代並沒有適應。

…過境文牒在逐一加蓋…

車隊中,當陽光照射,亦或是微風吹拂而過,武飛的氣息越來越和諧。

這幾日,隨着自己對天地觀測清晰化後,發覺自己身軀中流淌的一些微小氣,和天地氣是同源。可以通過天地間流淌的氣息,牽引壯大這股氣息。這種讓體內氣壯大的過程,就宛如讓金屬粉末在磁場中上磁,也可以像是通過打造一個小的電容環和帶電大的電容環相對應,隔空借電。

在仔細察覺了一下後,武飛確定這些細小氣並不是吸自己而壯大,而是從外界吸納能量而壯大。如果真的是吸自己而壯大那就是寄生蟲,武飛就招呼系統幹活給自己治病。而現在向外“光合作用”,那不就是盆栽嗎?

作爲耕戰血脈接班人,沒條件也要在辦公室裡養盆栽,有條件則找塊土種點東西。

武飛篩選出了體內幾千道和外界流向能對應的微弱氣息。且經過爻算精確鎖定了外界七十二個強週期性氣息後,重點培養這七十二道氣息。

於是乎,武飛的法系屬性開始覺醒了。

體內氣息和天地氣的感應越來越強大,武飛現在可以從周邊環境中調動這一道道氣息力量。

但是宣衝在場能中搭建了不少“勢能”釋放點,這些勢能可以召喚出火焰,亦或是讓石頭析出金屬(點石成金)。

武飛很清楚自己這是在修道,只是系統對“修煉”這個詞有偏見,所以沒有自討沒趣的去詢問系統。

並且武飛也不像過往那樣對修仙充滿狂熱,就如同成年後對天線寶寶等兒童節目興趣消散一樣。故,現如今一切一切隨着緣法。

武飛擡起手,彈射幾縷高濃度的酒霧,酒霧精準的進入了車隊旁那些踩盤子的鼻內,讓他們昏昏欲睡。

等到這些踩盤子醒來後,路上只剩下了車轍了。

…江湖人心複雜…

在抵達大爻都城前,尾隨在武飛車隊後面的商隊有三波了;而商隊後面已經有幾百人的流民隊伍,這些流民有的是戲班子,有的是鏢局,還有的是逃難的人。

商隊之所以會跟着在武飛所在的隊伍附近,那是因爲想要靠着大樹好乘涼。

武飛的隊伍是由兵護送的。在這一路上,經常是有攔路搶劫的盜匪,就算沒有盜匪,人離鄉賤,路過某些鄉里,一些豪強們會強行在路上攔截,強買一些男女人口。

就和自然界動物喜歡成羣活動,人類在一無所有朝着另一個地方移動時,也喜歡成羣結隊。

故不單單是武飛現在所處隊伍如此,近些年來大爻的一些大家族在遷徙時,後面也會跟着差不多十幾倍的流民,有的時候跟隨的太多,甚至有出現民變的風險,以至於遷徙的豪族們不得不驅趕這些流民,讓其不要跟在自己後面。

江湖中傳言過這樣故事,在饑荒年間某個地主帶着家眷逃荒,背後跟着大量流民,超過了自己隊伍二十多倍,因爲半途上開鍋引發了後面民亂,那麼一大股流民總有膽子大、且有鼓動能力的人;並且二十倍數量恰好也壯膽,在飢餓的催動下,開始反噬這個地主,在猛烈衝鋒下,地主的莊丁雙拳難抵二十手,結果地主全家全部死了,而女眷更是被凌辱。

當然這些故事也有另一個版本,地主在半路逃荒時,突然被流民們“擁戴”成了義軍首領。直接攻打縣城。

武飛對此笑了笑:“幾百個眼睛餓紅了的流民的擁戴,哪個讀書人在此形勢下敢不接受?話說,這些流民如果裹挾自己,自己“不得已”做了領袖該怎麼樣呢?“

武飛第一次帶兵時,首先就是得觀察下面士兵的心思情況。下達的命令,不得太違背將士們拳拳之心。

當然,眼下這支欽差隊伍是用不着驅趕流民的。

現在走在最前方的欽差車隊,旗幟是鮮亮的,並且五十名甲士隨行。這就足以讓路上九成九的盜匪褪去了。

大多數盜匪是無甲的。單打獨鬥的一名甲士,能夠在被摔倒之前,砍死四五位無甲的精壯。

至於面對結陣的甲士?盜匪的規模如果沒有四五百,手上沒有一些強弓勁弩,同時也沒有驅動炮灰上去纏鬥的威望,是根本造成不了殺傷的。當然,如果有,那就是叛賊了。

武飛路過一些山頭時,發現某些山頭寨主是有這個實力,但山頭上斥候們看到車隊的那個黃旗,全部都退了。眼下朝廷威嚴還是很厲害的。故後面跟着一大堆隨行者,對這避災的車隊趨之若鶩。

這些跟隨的隊伍也是分爲三六九等,貼的最緊的其實是一些商戶的鏢局們,他們在後面緊隨着,只有兩百步;偶爾會向前來,帶着賄賂詢問欽差隊伍中的一些下人,今天大概走多少路。在得知前面道路泥濘,有着山石阻路時,會派出人手前來清理障礙。

如果要清理後面跟隨者,只不過是將這些有產商戶們給清理出去。後面更大一坨的無產流民依舊會緊隨而上。最末端的流民隊伍成分是不穩定的。

…“撒豆成兵”是道門裹挾造反術語…

宣衝在這一路行走時,其實是在望着最後面的那羣隊伍,並且拿着筆進行計算。

宣衝:在目前的道路體系下,流民聚集的上限爲五千人一股。

流民隊伍中是缺乏軍隊級別的紀律約束,私鬥和搶掠製造的混亂,時刻在發生,無時無刻在逼走那些弱者。而在不斷逼走弱者的過程中,流民營內留下的就是青壯。

這樣的青壯會在相互熟悉過程中,根據原始部落時期人類基因上留下的習慣,形成人數從五六人到三十人不等的小團隊。在這些臨時形成的小團隊中每個人又會根據相互摸索脾性,認準一些大哥。——而這樣看似不規則的團伙情況,如果正規化一些,就是“行伍”“營隊”雛形。

從逼走老弱到青壯們自發結社,這個過程差不多需要一個月或者三個月的時間,偶爾會有豪傑能夠加速這個“義軍形成”的過程。

宣衝:“中原土地是廣大的,有着大量超過“三個月遷徙路程”的地段,而這個路途就是對流民隊伍精練的過程。”

隨後武飛在自己記憶中地圖上標註了這可能形成“義軍”的人口遷徙線,再根據自己現在“道門觀氣”法,對天下各州“天人失調”,未來可能造成的流民數量進行預估。

是的!如果在青黃不接時,一州若是隻有一萬流民,那麼八成是會被山寨和地方豪強消化,但若是超過十萬流民,就會按照上述發展流程,先聚集,然後自動分出一簇簇團隊,然後每個團隊頭目串聯,最後在點子王催化下變成起義軍。

武飛看着自己隊伍後面,所跟隨的隊伍。其實參與遷徙的商隊,豪強隊伍,在大災之年,都是起義軍這個“大雪球”最初形成的凝結核。

這個“凝結核”隊伍所攜帶的財貨,是流民們突破“殺人見血”的枷鎖的關鍵。

而一旦殺人見血,搶掠商隊裹挾賬房讀書人的加入,這更是有可能讓義軍第一次擁有自己的戰略方向,而不是以前一樣,漫無目的從衆逃荒。

當然要是再走運的話,新生義軍中有一個有經驗的領導者,那就是大風起兮雲飛揚。

…能否,寧有種乎?…

此時在流民隊伍中,已經有了江湖。在中層隊伍的一個戲班子中,在戲班掩護下,一個唱花旦的人,對着同夥說到:“探查清楚了,最前面的貴人,是鎮南將軍府的人,是去京裡哩。”

班主模樣的人:“當今天下,南邊的將軍也算是一方英雄了,怎麼,還派人去給皇帝老兒請安?“

一旁的一個小生說道:“班主,你說我還去不去端茶問前面商隊?”

這個小生,在戲班子內自然是唱“生行”(類似後世影視中小鮮肉),但是在戲班子外,則是偶爾會從大戶人家那兒順一些東西。有時候是從公子哥身上撈一些玉佩,而這些財物最終會由戲班來銷贓。

現在這個團伙對前面隊伍踩點成功了,他就想知道自己要不要出手。

班主思考了一下:“莫要亂動,前面是練家子。這不,魘月教不是一直是蒐羅朝廷兵將的事情嗎?把這消息賣給他們吧。“

另一邊,武飛通過一個“磁粉共振”的小法術側耳聽完一百丈外的對話,有些失望:原來不是策劃造反,是邪教玩意。

……意興闌珊的分割線…

宿靈縣,這個縣是處於南北走馬所過的節點,這個縣每年給上面的孝敬是最多的;而此地縣令也是在官家和江湖上都有門路。

宮騫所領的隊伍抵達縣城外的本地驛站,驛丞們就立刻做好了迎接。五十多輛車,以及馬騾,都被安頓的好好的。帶過兵的武飛,見狀不由多看了幾眼這驛站部署,其馬車停歇地方就足足三十畝地。

職業病犯了的武飛,當即就如同做題一般腦補攻取這個縣城後,一定要控制住驛站,拿住這個驛站內所有人。

武飛:正如後世不知道該坐到哪個公交站,問公交員最好,而起義後不知道下一步打哪個縣城,問驛站人員則會知曉朝廷兵馬來剿的路線,進而可以迴避。

以至於縣令來拜訪時,武飛都在考慮這個城池攻下後是守還是走。——這個位於交通幹道上的縣,是扼守極爲重要的交通要道。

“侯爺,侯爺?”在旁人的提示下,武飛停止了自己的遐想,開始迴應這位縣令,讓他快快請起。

隨着這位縣令起身時,那穩穩地馬步,武飛眼睛一亮“還是個練家子!”

要知道,正常四五十歲的人,從下跪到起身,由於蓄力不足,是顫顫巍巍。

武飛心中暗道:“不愧是走南闖北的交匯處,這地方水很深!“

武飛在諸多隨從入住驛站後,開始把隊伍中人馬集結起來。開始了安排。

在驛站門口,看着集體排隊的人,武飛約法三章對這些馬伕和護衛們強調:“入住時,把各個房間的費用都給我報上來。今天傍晚,隊伍會結一半,走了後再結另一半。所有人在這都警醒一點,不要節外生枝,出門找樂子我不反對;爾等舟車勞頓,到了城裡面放鬆放鬆,我管不了,但是!別給我惹出事來,凡事不要仗勢欺人,不要將這裡的地頭蛇不當數。——誰敢主動在這裡動手找茬,那就別怪鞭子了。“

說罷,武飛對宮騫說道:“宮大人,你有什麼要補充的?”

宮騫給武飛的話進行了官方背書:“侯爺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再過兩三百里的路,就到爻都了,宮騫沒必要和自己護送的人爭奪領導權)

甲士們聽罷也紛紛對武飛表示領命。

雖然回京的真正話事人是宮騫,他是所有甲士們直屬上司,但是眼下在北行過程中,武飛插手的吃住安排,比他們要妥當的多。

現如今宮騫也是走南闖北過的,自然能夠感覺到這車隊周遭魚龍混雜,他贊成武飛的警惕。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話說如果真的出了事,沒把武飛安全送到都城,他的責任要很大。

等到人走了一半,武飛對宮騫提議道:“好好帶着小夥子們放縱一下,免得隊伍不穩定。“

武飛由於耳目聰慧,總能聽見隊伍中小夥子們討論女人事情,其所聊的話題,和前世某些色圖羣的氛圍一樣。只不過他們沒有色圖。繼續走下去,到半路上保不準會禍害後面尾隨隊伍中貧家女子。

在一個社會化的羣體中,最遭人恨的行爲莫過於兩種,第一種,當着飢漢面前把吃的喂狗;第二種,肆意淫辱弱勢羣體中女子。

接下來到神都的路程還很長,驛站外那些尾隨的大隊伍接下來還會貼在己方後面走。

就在武飛給宮騫一份讓甲士們輪流去縣城放鬆的計劃後,副使錢錚嘲諷道:“這拉皮條的事情,將軍也如此熟練?”

武飛擡頭看了他一眼:“兵事兇危,若不能處處顧着,那就莫怪“天意弄人”。“

最終宮騫覺得丟臉,不能做這事情,而武飛趁機推銷出了b方案。

…夜間月亮被一朵雲遮蔽,…

晚間宴會上,武飛隨着宮騫一起赴宴。但武飛只喝酒不吃菜,而另外十位護衛,則是一半人吃酒,一半人吃菜。

縣令陪着笑詢問是不是“酒菜不合滋味”,武飛說:先前吃過了。

隨後縣令賠笑告退就不再問了。

武飛盯着縣令,對他“過於恭敬”的表現,產生了“興趣”。

縣令這邊則是冷汗津津,在被武飛盯上後,宛如是被兇獸凝視。

縣令作爲半個江湖人,自然知曉武飛一行人如此做,是防着自己。

縣令心中不由道:“難道和魘月教聯繫的事情,被發現了?”

由於武飛表現的足夠謹慎,縣令也不敢怠慢,在確定隊伍所需的糧草和補給數額後,連夜讓驛站準備完畢。

當然,宮騫的隊伍也足額的給了所有的銀錢,甚至按照江湖規矩,給辦理這些事情的吏員們一些常例(小費)。

隊伍在宿靈縣停留了一夜。雖然本隊平靜,但是並不代表這一切都安穩。在縣城外,聚集的流民隊伍沒有離開且越來越多了;城中大戶出入縣城時,流民在索要食物過程中產生了哄搶混亂,大戶們聯合護鄉隊和衙役一起彈壓這場民亂,並且砍了好幾個搶粥的人頭。且命令施粥的義商一定要當着流民的面,把粥施完清空。

那些戲班子內也開始開始串聯行動,籌劃着什麼,而就在這時,武飛連夜讓隊伍集結起來,然後趁着夜色從縣城後門走了。將隨行的安全商隊全部甩在了縣城。

月因爲在雲層中時隱時現,而地面上銀輝和伸手不見五指也交替不定,城外流民們看着全身甲冑披掛整齊的車隊出來後,絲毫不敢阻攔。

第103章 子嗣和安頓第42章 家中餘,供遠行第133章 破黃玉城第42章 家中餘,供遠行第10章 雍雞關的金磚宴第77章 幸運之城的幸運邂逅第46章 選材第20章 挑燈寫作業第116章 帝國主義的鐵拳第53章 一方寧和,一方惡生第87章 輕取重地第5章 探路,殺伐第27章 出關,回關。第49章 四月同天第41章 抓獵鬼車第10章 雍雞關的金磚宴第88章 論功第70章 受孕於雀第136章 洛鎮大捷,望關興嘆第109章 瞪誰,誰懷第115章 額外的歷史要素第128章 “屠龍令”與“撥亂反正”第137章 與龍同行第80章 南域來客第32章 逐漸上手第72章 主公,請!第138章 西線崩潰第43章 大軍紮營第9章 星光下奔跑第87章 輕取重地第93章 “毫無下限”的現代人第113章 被敲財第3章 龍蛇將起第144章 職業選手之間的對峙第29章 調虎離山第3章 龍蛇將起第119章 宴第22章 藏武於民第128章 “屠龍令”與“撥亂反正”第26章 水深火熱的南蠻第131章 前線謀略,後方詭計第55章 “兵家”斷檔第137章 與龍同行第79章 爲君之道第138章 西線崩潰第75章 南靈第28章 與“好奇”分手。順天應人第102章 向南的探索隊第135章 三鎮城隍第100章 列車, 集權,派系第3章 龍蛇將起第38章 “詭”與“人心”第77章 幸運之城的幸運邂逅第41章 抓獵鬼車第137章 與龍同行第62章 盛宴,主未入位,客先動筷第30章 跟腳紮實第146章 墜宮第18章 領軍第56章 截與闡,反攻倒算。第64章 仙宗入世第131章 前線謀略,後方詭計第75章 南靈第137章 與龍同行第76章 天地反擊,尊王攘夷第23章 破關第128章 “屠龍令”與“撥亂反正”第130章 威震北方第10章 雍雞關的金磚宴第133章 破黃玉城第47章 勇與智第123章 戍帝親征,浦娥隔望第125章 上鉤第127章 “入,展,取”第104章 天下之困第101章 一切爲了穩定。第147章 天佑?第34章 城拒黑潮第2章 兵家傳承第12章 操心之責第20章 挑燈寫作業第107章 觀天地, 睹終考第70章 受孕於雀第77章 幸運之城的幸運邂逅第59章 開礦和試探進攻第78章 進取第43章 大軍紮營第109章 瞪誰,誰懷第113章 被敲財第74章 邊界勘定第106章 戮魔與封神第88章 論功第34章 城拒黑潮第145章 戍帝的最後第1章 點兵第25章 離火第126章 王家渡第35章 謀守和鬥法第9章 星光下奔跑第6章 守營
第103章 子嗣和安頓第42章 家中餘,供遠行第133章 破黃玉城第42章 家中餘,供遠行第10章 雍雞關的金磚宴第77章 幸運之城的幸運邂逅第46章 選材第20章 挑燈寫作業第116章 帝國主義的鐵拳第53章 一方寧和,一方惡生第87章 輕取重地第5章 探路,殺伐第27章 出關,回關。第49章 四月同天第41章 抓獵鬼車第10章 雍雞關的金磚宴第88章 論功第70章 受孕於雀第136章 洛鎮大捷,望關興嘆第109章 瞪誰,誰懷第115章 額外的歷史要素第128章 “屠龍令”與“撥亂反正”第137章 與龍同行第80章 南域來客第32章 逐漸上手第72章 主公,請!第138章 西線崩潰第43章 大軍紮營第9章 星光下奔跑第87章 輕取重地第93章 “毫無下限”的現代人第113章 被敲財第3章 龍蛇將起第144章 職業選手之間的對峙第29章 調虎離山第3章 龍蛇將起第119章 宴第22章 藏武於民第128章 “屠龍令”與“撥亂反正”第26章 水深火熱的南蠻第131章 前線謀略,後方詭計第55章 “兵家”斷檔第137章 與龍同行第79章 爲君之道第138章 西線崩潰第75章 南靈第28章 與“好奇”分手。順天應人第102章 向南的探索隊第135章 三鎮城隍第100章 列車, 集權,派系第3章 龍蛇將起第38章 “詭”與“人心”第77章 幸運之城的幸運邂逅第41章 抓獵鬼車第137章 與龍同行第62章 盛宴,主未入位,客先動筷第30章 跟腳紮實第146章 墜宮第18章 領軍第56章 截與闡,反攻倒算。第64章 仙宗入世第131章 前線謀略,後方詭計第75章 南靈第137章 與龍同行第76章 天地反擊,尊王攘夷第23章 破關第128章 “屠龍令”與“撥亂反正”第130章 威震北方第10章 雍雞關的金磚宴第133章 破黃玉城第47章 勇與智第123章 戍帝親征,浦娥隔望第125章 上鉤第127章 “入,展,取”第104章 天下之困第101章 一切爲了穩定。第147章 天佑?第34章 城拒黑潮第2章 兵家傳承第12章 操心之責第20章 挑燈寫作業第107章 觀天地, 睹終考第70章 受孕於雀第77章 幸運之城的幸運邂逅第59章 開礦和試探進攻第78章 進取第43章 大軍紮營第109章 瞪誰,誰懷第113章 被敲財第74章 邊界勘定第106章 戮魔與封神第88章 論功第34章 城拒黑潮第145章 戍帝的最後第1章 點兵第25章 離火第126章 王家渡第35章 謀守和鬥法第9章 星光下奔跑第6章 守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