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朝廷的求賢若渴

天佑曆元年。就在顧首關被武飛和武恆羽聯手拿下,報捷的驛兵還在半路接力時。

大爻內,隨着靈帝下了“召賢令”要求四方諸侯送質子入京後。各個地方的刺史以及將軍,知曉這份召賢令主要針對的不是自己,沒有明面對抗,將自己那些侍妾所生的不重要的兒子送入京城完成了交差。

至於這召賢令到底針對的是誰呢?

是各個地方上最強世族捧出來的愛豆,是大族內那些少時就有名望的賢良。這些人被速旺聽聞後,點名道姓地讓其入京。

在各地往來無白丁,談笑有鴻儒的草廬中,朝廷差役就如同後世要網址的色友一樣,來到各地四處打探的的當地賢才私下聚會之處。

而這些世家大族,面對朝廷使者三番五次到地方上請賢,是避之不及。

地方官僚也沒有放棄,僱傭好事者來望風,時刻盯着賢才們,只要賢才們一出門,就立刻一擁而上,要求賢才響應朝廷徵辟。

宣衝:如果不是自己處在這個時代,後世讀歷史,作爲旁人,看見這種“朝廷送官,賢良奔逃推辭”總感覺到那些賢才是矯情,而現在算是明白了——“賢良”並不是品行高潔,朝廷也並非求賢若渴。

朝廷中渴賢是如此急迫。大爻的快馬攜帶着朝廷命令奔馳在官道上,彷彿是去告知在外的孝子,回去奔喪一般。

如果朝廷徵招賢良真是“委於重用”,在朝中讓出位置能讓賢才做出一番事業,賢才們還是熱衷於報效的;但眼下靈帝發出的“召賢令”,更多是爲了消弭地方上謀反的跡象。

…作業本…

宣衝解釋:不能用現代的視角來看這大爻徵辟賢才,大爻甚至宋明的版本都沒達到。

由於文字普及率較低,官府在各地的稅務、勞役徵調,是嚴重依賴於世家門閥。在地方上,哪怕是一個管驛的小吏,他都是世家大族的一個根鬚。其受到家族的恩惠,要遠大於朝廷的恩威,畢竟只有家族提供的族學才能讓這個小吏自小能夠讀書。

而在宋時,印刷術大規模普及。書籍,識字已經不是那些最頂級世家能壟斷的了,一些村裡面家庭條件尚可的青年也能識字,成爲最底層的吏。也就是說,最底層控制權,該地的大世家們已經無法徹底壟斷了。

所以在唐時,人脈能貫穿一個州府的舊時王謝堂前燕,在宋時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

到了明時就更明顯了,江南地區經濟發達的世家們就連縣官這一層也都做不到壟斷了,完全可以由寒門培養出來政務合格的官僚,皇權已經能對朝廷大臣喊打喊殺。實際到這個地步,臣子已經沒資格在皇權面前站立,而是奴才了。

嚴嵩,徐階這樣實際上是“三公”級別的大臣,一倒臺,地方縣官就跟着進行清算,這在“東漢,魏晉”的時代中是難以想象的。

同理,宣衝前世“知識壟斷”“學閥們你奈我何”也是這樣。

知識壟斷就是可以爲所欲爲,因爲治理體系找不到可以替代的結構。

…世家們根本在於知識傳播路徑的控制…

不能用明清時官場價值觀,來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上層價值觀。明清時期官僚是體制內有編制的公務員,而東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官僚與之相比就是“民企”,民企看起來待遇好福利大,但是壓力大,且上官可以不講規矩下達各種任務,且工作指標隨意變動。

朝廷現在被速旺把持,就是這個樣子。落在他手中的“意氣風發少年賢才“會變成被榨乾用途的“社畜”,髒活累活黑鍋都背上。一點好處落不着,最後到了三十五歲被榨乾後一腳踢開。

被徵辟者的賢名沒了,在朝堂沾染一身騷,回到鄉里鬱鬱而終。

所謂“時來天地皆同運,運去英雄不自由”,那些地方世家可都是學風水和玄學的,能算得出自己去了爻都,並沒有好運,留在家鄉反倒是能細水長流。

宣衝的社會科學理解:這裡的“運”,指的是做事時“能借的力”。

那些賢才們自少年起,就在地方上遠近聞名。他們是真的出生就才能非凡嗎?只是家族爲他們打造了人設和信譽,並且教導了他們如何處理鄉里人際關係。

這就是“運”,在這樣的“運”加持下,賢才自幼開始做事,評定鄰里相爭,誰善誰惡。裁斷鄉間各村對公共湖泊和山嶺取用的度量。地方上民衆的交口稱讚,所以是賢。

這相當於後世地方法官和的媒體乾的活。這些工作重點在於要乾的“各方沒有爭議”才能稱得上賢。如果是朝廷強行差的官在這方面乾的地方上沸反盈天。那就是暴政了。

對於賢才們來說被徵辟入京,地方上積累都沒了,會變得與常人無異;而自己所攜帶的在鄉里的人際資本,則是會被朝廷快速消耗殆盡。用於徵召地方資源。

對此宣衝暗戳戳自我吐槽:除非是自帶系統外掛,才能自信自己是金子,走到哪兒都發光。否則的話,呵呵,前世自己還年輕時,多少能幹的老哥們,一開始都覺得自己是金子,自主創業,一頭紮在了自己不熟悉的領域,最後被弄得土頭灰臉,被人戲謔“沒眼光”。

大爻招賢令,一時間成爲了整個大爻中最熱門話題,甚至蓋過邊疆戰事。

對於那些世族內大部分人來說,“賢才們”入京後對他們是毫無影響,甚至家族在地方上宣傳資源空缺,允許旁支開始上位。

速旺在京城把持選材的過程中,也招募了一些靠攏自己的寒門子弟。這些地方寒門非常樂意的響應了號召。

而那些不願意響應,名聲在鄉里面甚廣的賢才。

大爻開始了對“不響應徵闢”賢才的質疑。在河洛區域,一位才子被州牧堵住,進行了質問:“其他賢才都響應徵闢了,爲什麼就你不響應?”

正如同小學中,老師們帶節奏壓制那些沒社會經驗但有硬骨頭的小孩:“其他班可以做到,我們爲什麼不能做到?”

…精神霸凌僅限於對弱者才能用…

渤郡中,武飛剛好也就收到了來自朝廷的徵召令。武飛是一身戎裝,且站在顧首關的投石機下,見了這位使者。

這位朝廷天使一路北來,原本是以爲能在黃玉城見到武飛,但是被告知武飛已經在前線了。而在沿途一路北上時,遇到了村中保甲,各地村兵們前來“詢問”,若不是有路引,他根本來不了。

然而來到北方後,朝廷天使看着殘破的顧首關,以及在大坑中掩埋的昊軍屍骸後,很多準備好的質問是沒膽量說出口。只能草草地彙報朝廷詔書後,說出了召武飛回京,朝廷會另派大將的命令。

就在這個朝廷使者說出後,前來接旨的衆多將士們當場譁變,恰好在武飛身邊之人,是經歷了“墜宮之變”的兵卒們。

他們聽說朝廷又要召將軍入朝,於是情緒非常激動,大聲呼喊道:“朝中有奸人。莫要欺騙我等!”“將軍你不能回去,他們要害你!”

畢竟大家都記得,木星語就是被朝廷召回去的,然後莫名其妙沒了,且到現在也沒有一個說法,反倒是被速旺抹黑成了宮變主謀。

兵卒們很淳樸地害怕武飛上當,嗯,儘管他們知曉武飛比他們聰明的多,但是“周王這麼個狗東西,現在能坐在帝位上,並且到現在都沒有賞賜他們這些浴血奮戰的將士,說明有奸邪在朝中矇蔽聖心了。”

營地中將士們的激憤越來越強。欽差已經被煞氣鎖定,嚇得兩股戰戰了。

有人道:“將軍你可不能離開大營,我等正在奮力向前,你豈能棄我等乎?”

這還是比較溫和的。有人則是拿着刀子直接懟着使者道:“此人定是僞昊派來的奸細,來我軍中亂我軍心!”說罷就要抄刀子砍過去。

也多虧這位使者亮出了宮騫的信物,這才被武飛拉到了帳內,倖免於難。而營地外的武恆羽也剛好趕到,用他的神勇進行了彈壓。

…怨氣不是一日攢起來…

武恆羽的親兵在帳外控場,吆喝着“安靜”。

但這些親兵卻也都在拱火:“大家放心,將軍是絕對不會拋下大家的。”

在軍帳內,問題還沒有解決,武飛也想搞明白朝中現在到底怎麼樣了

使者:“上欲見將軍,將軍忙於軍務,不能行,可否派子替之。”

武飛道:“我目前只有一子,剛會走路,且遠在南疆,怎能面君呼?”

使者默然後,詢問武飛在渤郡三年,可有妻子。

武飛微微一頓,摸了摸頭:“軍中袍澤殞命,多孤兒,我不忍,收爲義子,使者之意?”

使者立刻搖頭。將軍的“義子”是啥?朝中的人都知曉。

說到這,使者自己都苦笑起來,朝廷外派了武飛這樣一位俊傑到了北方領軍,怎麼就沒有安排宗女相配?而武飛此人也頗爲荒誕,建立如此功業,卻未娶正妻。

當然回溯因果都是機緣巧合,先帝本是要安排宗室女,卻因爲暴斃,此事終了。至於武飛原本要娶的李家女,被退婚了。而就在眼下靈帝的後宮內。

這事在當時是爻都中諸多公子嬉笑武飛的話題之一,好事者作畫,將武飛畫成了蟈蟈,從田野中躍出,朝着高枝上的白玉蟬相求。

但過去是過去,那時爻都內還算是歌舞昇平。但眼下,天下大亂,這一切都不好笑了。

與爻都關係最近的這樣一支軍隊,從上到下和爻都開始斷親了。不少東市軍將領們已經在渤郡中與當地大戶們娶妻。那些東市兵中原本的縴夫們、壯丁們下層軍士們,經歷破城後發女子的環節,也有了家。

財貨和女子是籠絡一支部隊敢戰的關鍵資源,而官位和封賞則涉及到忠誠,渤地的大小官署,現在武飛也都安排上了人了。

這支部隊已經被武飛收買了。然而這位欽差並沒有意識到,被收買的何止是東市軍,整個渤郡也都不希望武飛離開。

…廟堂不解民意…

使者帶着武飛送來的回禮回到了朝廷中。

速旺丟掉禮盒中武飛親自提筆的“大爻好,好好好”的題字,大罵道:“幾道金牌都召不回,此子狼子野心!”

先前他給了靈帝重新掌握東市軍的建議,也就是他自己的打算是藉助招賢,將武飛召入爻都內,然後軟禁。

然後派遣他的人,控制住這支軍隊。慢慢的將這支軍隊收於麾下,至於將東市軍調回京城,以至於渤郡那邊會不會因爲軍力薄弱,而重新淪爲昊國掠奪的焦土?

速旺完全沒有在意。大爻有九州萬方,不欠缺這一地,爻都和昊國之間,還不是有朱力強等三個藩鎮擋着。這天下塌不了。

然而他這種自私自利算計,被同樣善於總結經驗的武飛給算到了,從第一步就沒讓他得逞。

速旺這種出身“寒門”的子弟此時掌權後,和大世家出身的子弟之間性格差距體現出來——也就是所謂前漢豪強多作惡和後漢世家多仁名的差異。

用後世理解的方式來比喻,就是紐約的警督們講述過這樣一個規律,他們不害怕那些已經成型的幫派,卻警惕那些新出現的小型幫派。

因爲已經成型的幫派已經穩定住了利益範圍,做事情都有邊界,會考慮自己所在整體系統穩定度,而小型幫派處於快速擴張期,要儘可能拿到自己眼前利益,是不考慮自己對整個系統穩定度的破壞的。

而廟堂上各個黨閥派系行爲現狀。小型黨閥爲了快速擴張,可以毫無底線地進行一切短視、自私利益的行爲,不在乎自己對整個系統的破壞。

白頭鷹的對外控制戰略也就秉持這樣,不斷扶持議各邦國議會中的非主流體,給包括盟友在內的一系列勢力製造體系不穩定。

這不,小人掌權後,北溪這個這個耗資巨大耗時長達十年大項目,說斷就斷。大局?小人:大局是什麼,能吃嗎?

宣衝極度厭惡鄙夷的描述:現在大爻速旺等常侍們就是此類,得勢了,不顧一切地想要擴張,只顧眼前利益,不顧對系統的破壞,極度自私自利,不要臉,下限低。

王朝制度下,掌握治理權,對大世家得往死裡壓制,但對小門小戶出身士人的鑽營則是要加倍警惕。

寒門也是封建糟粕的一部分,不能因爲其體量相對於大世家過於渺小,就忽視了極惡的反動屬性。

武飛藉助自己對軍事、地方的控制,一錘把爻都來的惡意,給捶回去!但是武飛真的在所有領域都防住了嘛?

有些封建迷信的領域,武飛一直是被“老師”阻擋,接觸不多。

…系統:一切引導都在控制中,爲了應對局勢,已經授權開放部分應對…

在爻都中,修復的中宮中,速旺麾下的一個道人吳龍,加入了大爻的丹鼎師隊伍。

吳龍此時正在以天家名義,請各大宗門的弟子共同參與煉丹技術切磋,在諸多弟子們入場時候,仙鶴在宮闕門楣上張開了上下對聯“黃芽白雪神仙府,瑤草琪花羽士家”。

這是一場好盛會,然而在這場仙會中,速旺卻以“闢疫丹”爲主題。要求各家要以天下蒼生爲念,除了斬妖除魔,還要爲百姓們辟邪驅災。

各位仙宗紛紛亮出自己手段。

其中青華宗弟子們亮出一手丹鼎術,得意道:我這藥丹投入水中,過往商客,無懼瘴氣,瘟疫。

清源宗弟子則放出一條游龍:“我這一物乃上清水靈,遊之河中,來往之人沐浴之,病邪皆祛除。”

就在諸位宗門弟子都在鬥法的時候。

吳龍:“諸位仙人皆有奇才,但是口說無憑,還請諸位在天下找些例子來試一試,方能確定各宗各派的高下。”

第31章 暴力機器的“文明性”第138章 西線崩潰第167章 刀劍錄史第74章 邊界勘定第66章 邪道行第147章 天佑?第47章 勇與智第70章 受孕於雀第111章 孑然一身的武飛,重開戰場的趙誠第55章 “兵家”斷檔第30章 跟腳紮實第136章 洛鎮大捷,望關興嘆第143章 派系養成第141章 倒反天罡第129章 皆有意外第164章 神仙攔路第15章 腐蝕變異第112章 時空來客們第17章 龍裔歸來第121章 行至第7章 所思,所享,所懼,所容第116章 帝國主義的鐵拳第146章 墜宮第14章 攻他山之玉第170章 尋找魔源第168章 截殺棘州軍第53章 一方寧和,一方惡生第95章 選賢歸南第57章 給穿越者來點震撼教育第47章 勇與智第14章 攻他山之玉第158章 鐵蹄掃蕩第87章 輕取重地第19章 一路猛打,另一路籌算。第11章 何爲“不仁”第135章 三鎮城隍第154章 按部就班第25章 離火第111章 孑然一身的武飛,重開戰場的趙誠第151章 兵臨城下第125章 上鉤第173章 伯債侄還第86章 趁其不備第78章 進取第56章 截與闡,反攻倒算。第128章 “屠龍令”與“撥亂反正”第92章 雍水伏擊戰第45章 忠勇體國第75章 南靈第172章 穢亂宮闈第60章 提升技戰術第10章 雍雞關的金磚宴第171章 仙道造壑,人道獨伐第114章 死士的由來第65章 軍分南北第143章 派系養成第57章 給穿越者來點震撼教育第151章 兵臨城下第60章 提升技戰術第114章 死士的由來第41章 抓獵鬼車第7章 所思,所享,所懼,所容第38章 “詭”與“人心”第43章 大軍紮營第120章 戰鼓擂第120章 戰鼓擂第131章 前線謀略,後方詭計第104章 天下之困第30章 跟腳紮實第169章 如何收場第141章 倒反天罡第62章 盛宴,主未入位,客先動筷第88章 論功第1章 點兵第171章 仙道造壑,人道獨伐第127章 “入,展,取”第105章 武恆羽和虞鯉在大洞天第160章 克復的燕地第64章 仙宗入世第62章 盛宴,主未入位,客先動筷第77章 幸運之城的幸運邂逅第45章 忠勇體國第89章 浱水之戰。第114章 死士的由來第110章 入京第25章 離火第136章 洛鎮大捷,望關興嘆第111章 孑然一身的武飛,重開戰場的趙誠第158章 鐵蹄掃蕩第112章 時空來客們第119章 宴第107章 觀天地, 睹終考第137章 與龍同行第53章 一方寧和,一方惡生第117章 效死第48章 受到考驗的道德第36章 灰飛煙滅與畢方火第163章 “變”與“篡”的鬥法第52章 掠不足以奉有餘
第31章 暴力機器的“文明性”第138章 西線崩潰第167章 刀劍錄史第74章 邊界勘定第66章 邪道行第147章 天佑?第47章 勇與智第70章 受孕於雀第111章 孑然一身的武飛,重開戰場的趙誠第55章 “兵家”斷檔第30章 跟腳紮實第136章 洛鎮大捷,望關興嘆第143章 派系養成第141章 倒反天罡第129章 皆有意外第164章 神仙攔路第15章 腐蝕變異第112章 時空來客們第17章 龍裔歸來第121章 行至第7章 所思,所享,所懼,所容第116章 帝國主義的鐵拳第146章 墜宮第14章 攻他山之玉第170章 尋找魔源第168章 截殺棘州軍第53章 一方寧和,一方惡生第95章 選賢歸南第57章 給穿越者來點震撼教育第47章 勇與智第14章 攻他山之玉第158章 鐵蹄掃蕩第87章 輕取重地第19章 一路猛打,另一路籌算。第11章 何爲“不仁”第135章 三鎮城隍第154章 按部就班第25章 離火第111章 孑然一身的武飛,重開戰場的趙誠第151章 兵臨城下第125章 上鉤第173章 伯債侄還第86章 趁其不備第78章 進取第56章 截與闡,反攻倒算。第128章 “屠龍令”與“撥亂反正”第92章 雍水伏擊戰第45章 忠勇體國第75章 南靈第172章 穢亂宮闈第60章 提升技戰術第10章 雍雞關的金磚宴第171章 仙道造壑,人道獨伐第114章 死士的由來第65章 軍分南北第143章 派系養成第57章 給穿越者來點震撼教育第151章 兵臨城下第60章 提升技戰術第114章 死士的由來第41章 抓獵鬼車第7章 所思,所享,所懼,所容第38章 “詭”與“人心”第43章 大軍紮營第120章 戰鼓擂第120章 戰鼓擂第131章 前線謀略,後方詭計第104章 天下之困第30章 跟腳紮實第169章 如何收場第141章 倒反天罡第62章 盛宴,主未入位,客先動筷第88章 論功第1章 點兵第171章 仙道造壑,人道獨伐第127章 “入,展,取”第105章 武恆羽和虞鯉在大洞天第160章 克復的燕地第64章 仙宗入世第62章 盛宴,主未入位,客先動筷第77章 幸運之城的幸運邂逅第45章 忠勇體國第89章 浱水之戰。第114章 死士的由來第110章 入京第25章 離火第136章 洛鎮大捷,望關興嘆第111章 孑然一身的武飛,重開戰場的趙誠第158章 鐵蹄掃蕩第112章 時空來客們第119章 宴第107章 觀天地, 睹終考第137章 與龍同行第53章 一方寧和,一方惡生第117章 效死第48章 受到考驗的道德第36章 灰飛煙滅與畢方火第163章 “變”與“篡”的鬥法第52章 掠不足以奉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