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大九卿

徐景昌對天發誓,他絕對的是好意,想要姑姑求情,別打得太狠,但是瞧徐皇后的勢頭,估計是要混合雙打了。

“徐義,姑姑的脾氣不錯吧?”徐景昌喃喃道。

老徐義點頭,“是不錯,當初提着菜刀,追着侯爺滿世界跑。就因爲侯爺弄壞了她的宮花,後來還是孝慈高皇后聽說了,特意賜了一盒子過來。”

徐景昌頓時愕然,原來徐皇后還幹過這麼生猛的事情。幸虧朱棣也是個狠人,不然隨便找個人嫁了,也扛不住姑姑的恐怖戰力啊!

“這麼說,就只能聽天由命了,反正虎毒不食子,別打死就行。”徐景昌已經把要求降到了最低。

“徐義,經過這一次的事情,漢王不會對儲君之位有什麼想法了吧?”

徐義略思忖道:“別的不說,至少三五年之內,漢王應該老實了。”

徐景昌又鬆了口氣,“只要漢王不添亂,徐家安然無恙,我也就沒什麼好擔心的。對了,姑姑還說了,要給我弄個差事,你看能是什麼?”

徐義笑了,“公子,咱們家是勳貴,你現在年紀小,也沒領過兵,讓你統軍打仗,那是不要想了。當初國公年輕的時候,太祖皇帝讓他去河南、陝西等地練兵,順便剿匪。我估摸着陛下也是類似的安排,立點功勞回來,承襲爵位。以後有什麼慶典,公子跟着湊湊熱鬧,充充人數。然後還可能執掌五軍都督府,再有什麼大工程,比如這一次三大殿被燒了,公子就可能督工,重新修葺。”

徐景昌耐心聽完,算是心裡有數了……大明早期的勳貴可不是擺設,統兵作戰,練兵剿匪,朝會禮典,賑濟災民,大型工程,修河治水,整飭海防。

總而言之,什麼都能參與,只要你能力過硬,不愁沒有一展才華的地方,所謂出將入相,上馬治軍,下馬治民,一個好的將軍,必然是一個好的建設人才。

徐達、常遇春可不光收復了大都,還構築了北方的防禦體系,整修了大運河。

就連湯和也是在閩浙整頓海防,他修建的堡壘,在一百多年以後,戚繼光抵抗倭寇的時候,還能發揮作用。

由此可見,國初這幫名將的恐怖。

當然二代勳貴就差了太多,至於徐景昌,已經是第三代了,估計也就是個吉祥物。但朱棣又是個好戰分子,沒準征討大漠的時候,會把徐景昌帶在身邊,充當個隨軍參議。

“看起來我還是要學點兵法,紙上談兵的本事要有的。”徐景昌喃喃低語,隨後擡起頭道:“徐義,你打過仗,出生入死,想必有很多本事,你教教我,我現在就拜師學藝。”

徐義笑了,“公子,你想學,奴婢可是求之不得,怎麼敢當什麼師父,只是學武藝很苦的,以前你就是吃不了苦,纔不願意學的。”

徐景昌翻了翻眼皮,“是嗎?這不是以前有人頂着,天塌不下來。現在我不學也不行啊,至少姑姑給我弄個差事,我要扛下來,你說是不是?”

徐義連連點頭,大喜過望,趕快就給徐景昌尋找兵書,準備馬匹,弓箭,鎧甲……又在花園平整出一塊演武場。

公子不光心智成熟,也知道努力上進,徐家總算是有希望了。

就在徐景昌躊躇滿志,想要當個合格勳貴的時候,朝廷降旨,處死了齊泰、黃子澄、練子寧、方孝孺等建文舊臣,誅滅九族。

這也是情理之中,倒是有一個人比較特殊,他就是禮部尚書陳迪,不光誅滅九族,

還千刀萬剮,被切成了肉片。

一個禮部尚書,名氣也不算大,如何能超過齊泰、黃子澄,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京城上下衆說紛紜,有人說陳迪給朱棣下藥,想要毒死新君,還有人說,陳迪身懷利刃,要刺殺天子,爲建文報仇雪恨……

聽到消息的徐景昌略微沉吟,他完全可以從陳迪的下場,感受到朱棣那滔天的怒火。只不過朱棣並沒有下旨,更改年號。

這倒也可以理解,畢竟聖旨下了,就不好收回,尤其是至關重要的登基詔,要是公佈幾天之後,就收回不作數。

那你朱棣這個皇帝,是不是也該滾蛋,換個更合適的?

本來就是靖難奪權,坐上的龍椅。

如果在最關鍵的登基詔上面,反反覆覆,勢必人心大亂,進退失據,這個代價太大了,朱棣也承受不起。

所以他只能把賬算在禮部尚書陳迪身上。

畢竟朱高煦雖然失察,但始作俑者,畢竟是禮部和翰林院這幫文臣。

“朝局紛擾,生死轉瞬,我怎麼覺得在府裡待着也挺好的,今天就別練習射箭了。”徐景昌打着哈氣道。

徐義算是無語了,公子是有上進心,但是不多。

“公子,皇后說話向來算數,要不了幾天,公子的爵位下來,就該讓你做事了,總不能讓皇后失望吧?”

徐景昌眉頭微皺,又彷彿回到了硬着頭皮上班的時候,我都成了勳貴了,怎麼還不能順心如意啊?

沒奈何,只能跟着徐義,繼續練習。

又是兩天時間,徐景昌沒等到宮裡的旨意,倒是傳出來消息,朱棣的謀主道衍和尚處理了手邊的事情,已經進京了。

君臣見面之後,朱棣大爲感慨,准許道衍恢復俗家姓氏,還賜名廣孝,也就是說,從道衍和尚變成了姚廣孝。

又給和尚加了太子少師銜,擔任僧錄司左善世,掌管天下僧侶。

徐景昌聽到這裡,也是微微感慨。

“姚少師功勞那麼大,封官加爵也是應該的,等他們完事,也就輪到我了。”徐景昌默默唸叨着。

可誰知道,剛剛走馬上任的姚廣孝,沒去衙門,也沒去他的慶壽寺,反而直接到了徐家,前來拜會。

徐景昌嚇了一跳,別人都還罷了,姚廣孝一個僧人,卻輔佐朱棣靖難成功,本身就相當傳奇,而且各種傳說,更是把姚廣孝推到了一個妖孽的程度。

這麼個人物,不去幹別的,反而直接來找自己,徐景昌越發覺得不對勁兒。

我沒得罪過他啊?

徐景昌心頭不解,但還是恭恭敬敬把姚廣孝接了進來,傳言姚廣孝形如病虎,長相可怖。但徐景昌一見,發現老和尚還是挺和藹可親的,臉上掛着淡淡的笑,如果再胖一點,就能當彌勒佛了。

他們落座之後,下人奉茶,姚廣孝喝了一口,隨即笑道:“少侯爺,實不相瞞,老衲在陛下南下應天之前,囑咐陛下,要保方孝孺一命,如今他卻死了。”

徐景昌一怔,突然有什麼不好的預感。

“少師,方孝孺一心追隨建文天子,求仁得仁,留着他的性命,比殺了他還痛苦,陛下也是成人之美。”

姚廣孝突然笑了,“好一張伶牙俐齒,殺人反而是成全了!少侯爺,不妨直說了,要不是點破了永樂年號的事情,或許還有迴旋餘地。老衲要保的人,你卻給殺了,你說老衲該怎麼辦?”

姚廣孝挑起三角眼,意味深長看了徐景昌一眼。

只這一眼,就讓徐景昌心頭一驚,壞了,這老和尚嫉恨自己了。

“姚少師,就算我不說,陛下遲早會知道的。他們騙得了一時, 騙不了一世。而且我以爲……以少師的智謀見識,又怎麼會覺得方孝孺可惜?他一個腐儒,死就死了,您老多慮了。”

姚廣孝搖頭道:“沒有多慮,方孝孺一死,天下讀書人的種子也就絕了,少侯爺,你做了孽啊!”

徐景昌眉頭緊皺,他雖然忌憚姚廣孝,但是面對這等無關指責,他也是心中惱怒。

“姚少師,太祖皇帝殺了多少文臣?讀書人的種子可曾沒了?這天下最不缺的就是要當官的文人,殺了方孝孺,還有千千萬萬的文人,願意爲大明朝效力。您的話分明是虛言恫嚇,難怪陛下不認同。如論如何,這個罪名加不到我的頭上,還望姚少師把這話收回去。”

姚廣孝看着徐景昌,突然大笑起來,“雖然年輕,卻也堪用。實不相瞞,老衲來之前已經跟陛下說了,推薦少侯爺擔任通政使一職。旨意很快就會下來了。”

“通政使?”

徐景昌大爲驚訝,這個官職是朱元璋特意設置的,執掌四方奏疏上呈,負責頒佈聖命……主要的職責就是防備大臣矇蔽天子。

位列大九卿之一,除了六部尚書,左都御史,就是通政使,地位甚至在大理寺卿之上。

這種級別的高官,別說徐景昌一個小小少年,就算是正兒八經的科舉出身,也要熬個十年二十年的。

最最關鍵,他一個勳貴,跑去做通政使,當了文官的差事,這不合規矩啊!

“姚少師,你,你到底是什麼意思?”

姚廣孝笑容可掬,“沒什麼意思,就是免得有人再欺瞞天子。”

第一百八十一章 山東之患第一百六十章 徐家的機會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愛打仗的朱棣第一百二十六章 減肥成功的朱高熾第五十七章 年夜飯第三百二十六章 定國公用兵真如神第三百三十三章 這一死,比活了一輩子都重要第三十七章 讓人暖心第五十六章 徐景昌的牢獄之災第二百六十四章 爲人父第三百零五章 徐大忽悠第九十二章 你甚至不願意叫我一聲大都督第一百八十七章 督察院的三不知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孝子朱棣第七十章 救命錢第二百零二章 罪臣管不住手啊第三十六章 太祖庇護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明朝需要你們第一百九十六章 其實是選岳父第二百五十二章 朱棣的酸腐愛情第一百六十八章 新科進士的去向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子無心第八十七章 準備致仕的徐景昌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子駕臨江西第一百二十章 好孩子啊!第四十一章 請誅奸臣第一百六十九章 大明財富流失問題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子無心第三十六章 太祖庇護第九十四章 憤怒的朱棣第八十二章 徐景昌的小技巧第三百二十章 讓大明更高大第二百零九章 你給我當侄媳婦吧!第三百章 千秋大業第一百八十六章 我無所不管第一百一十五章 罪加二等第三十八章 朕是孝子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了賊船的南孔第一百四十六章 必也正名乎第二百六十四章 爲人父第七十章 救命錢第一百三十六章 你是孔孟門徒,你全家都是!第二百一十一章 朕要殺人第二百二十四章 咱們結婚吧第九十一章 新任通政使第三百三十章 再無靖難第七十五章 大明良心,入主東宮第三百四十一章 徐大魔王第二十四章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第一百四十四章 祭祀功臣第一百零五章 不甘心做趙宋第三百三十七章 速速請姚少師第二十五章 記得要寫感想第二百五十六章 理財高手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子仁弱第三百四十章 抓捕官商第一百三十三章 祖輩的功績第三百一十一章 新的官學第二百八十四章 仁慈的朱高熾第二百一十七章 名震天下第五十四章 特殊的旬會第一百五十二章 分家就行了第二百五十四章 李景隆贏了第七十八章 寧王栽了第三百二十八章 道義制裁第二百一十九章 把北平交給定國公第二十九章 父慈子孝一家人第三百二十二章 倒黴的六部尚書第二百八十七章 朕不當大冤種第一百五十八章 朱棣曰善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子駕臨江西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與徐第一百三十五章 尼山鴻儒會第四十二章 萬軍戶,衣食所繫第二十章 茹尚書的小愛好第九十四章 憤怒的朱棣第二百六十四章 爲人父第三百二十三章 嚴懲地方官吏第二百五十一章 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第十章 大明朝,寸土不能少第一百六十八章 新科進士的去向第二百五十章 朕的好大兒第五十七章 年夜飯第一百三十一章 佛門考試第一百六十一章 翻身仗第三百三十三章 這一死,比活了一輩子都重要第一百二十一章 去奉天門第三十九章 大恩大德第三十八章 朕是孝子第二百九十四章 徐景昌的師兄第六十七章 做大做強,再創輝煌第九十章 你管這叫罷官?第三十七章 讓人暖心第七十八章 寧王栽了第一百六十四章 欺君之罪第三百三十二章 是,通政第一百七十章 禍國殃民的朝貢貿易第一百三十三章 祖輩的功績第一百九十二章 震撼朝堂第一百一十二章 通政使的崛起
第一百八十一章 山東之患第一百六十章 徐家的機會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愛打仗的朱棣第一百二十六章 減肥成功的朱高熾第五十七章 年夜飯第三百二十六章 定國公用兵真如神第三百三十三章 這一死,比活了一輩子都重要第三十七章 讓人暖心第五十六章 徐景昌的牢獄之災第二百六十四章 爲人父第三百零五章 徐大忽悠第九十二章 你甚至不願意叫我一聲大都督第一百八十七章 督察院的三不知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孝子朱棣第七十章 救命錢第二百零二章 罪臣管不住手啊第三十六章 太祖庇護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明朝需要你們第一百九十六章 其實是選岳父第二百五十二章 朱棣的酸腐愛情第一百六十八章 新科進士的去向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子無心第八十七章 準備致仕的徐景昌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子駕臨江西第一百二十章 好孩子啊!第四十一章 請誅奸臣第一百六十九章 大明財富流失問題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子無心第三十六章 太祖庇護第九十四章 憤怒的朱棣第八十二章 徐景昌的小技巧第三百二十章 讓大明更高大第二百零九章 你給我當侄媳婦吧!第三百章 千秋大業第一百八十六章 我無所不管第一百一十五章 罪加二等第三十八章 朕是孝子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了賊船的南孔第一百四十六章 必也正名乎第二百六十四章 爲人父第七十章 救命錢第一百三十六章 你是孔孟門徒,你全家都是!第二百一十一章 朕要殺人第二百二十四章 咱們結婚吧第九十一章 新任通政使第三百三十章 再無靖難第七十五章 大明良心,入主東宮第三百四十一章 徐大魔王第二十四章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第一百四十四章 祭祀功臣第一百零五章 不甘心做趙宋第三百三十七章 速速請姚少師第二十五章 記得要寫感想第二百五十六章 理財高手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子仁弱第三百四十章 抓捕官商第一百三十三章 祖輩的功績第三百一十一章 新的官學第二百八十四章 仁慈的朱高熾第二百一十七章 名震天下第五十四章 特殊的旬會第一百五十二章 分家就行了第二百五十四章 李景隆贏了第七十八章 寧王栽了第三百二十八章 道義制裁第二百一十九章 把北平交給定國公第二十九章 父慈子孝一家人第三百二十二章 倒黴的六部尚書第二百八十七章 朕不當大冤種第一百五十八章 朱棣曰善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子駕臨江西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與徐第一百三十五章 尼山鴻儒會第四十二章 萬軍戶,衣食所繫第二十章 茹尚書的小愛好第九十四章 憤怒的朱棣第二百六十四章 爲人父第三百二十三章 嚴懲地方官吏第二百五十一章 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第十章 大明朝,寸土不能少第一百六十八章 新科進士的去向第二百五十章 朕的好大兒第五十七章 年夜飯第一百三十一章 佛門考試第一百六十一章 翻身仗第三百三十三章 這一死,比活了一輩子都重要第一百二十一章 去奉天門第三十九章 大恩大德第三十八章 朕是孝子第二百九十四章 徐景昌的師兄第六十七章 做大做強,再創輝煌第九十章 你管這叫罷官?第三十七章 讓人暖心第七十八章 寧王栽了第一百六十四章 欺君之罪第三百三十二章 是,通政第一百七十章 禍國殃民的朝貢貿易第一百三十三章 祖輩的功績第一百九十二章 震撼朝堂第一百一十二章 通政使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