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藩王要學習

“對啊!蜀王殿下,你能這麼想,那可是太英明瞭。”徐景昌撫掌大笑,他是絕對不會介意朋友越來越多的,尤其是皇家血脈,老朱之子的身份,拉着他們一起做事,自己藏在後面,別有一番樂趣。

“蜀王殿下,你既然花了那麼多心思宣揚教化,爲什麼不出來辦學啊!”

朱椿尚在遲疑,“定國公,你的意思?”

徐景昌笑道:“我很早就在應天辦過學堂,還被陛下讚譽爲天下第一私塾,連太孫殿下都是在那裡發矇的。”

朱椿似乎記起來了,可又遲疑起來,“定國公,這辦學肯定不便宜吧?花銷非常大?”

徐景昌翻了翻眼皮,認真想了好半天,然後才道:“辦學會虧錢嗎?我記得還賺了不少啊!”

這時候低着頭的朱高煦突然幽幽道:“伱賺的都是我的錢!”

徐景昌愣了一下,半點感激的意思都沒有,冷笑道:“是我的學生幫你發財了,你現在能把生意弄得這麼大,還不是我幫忙的。”

他們倆這一爭吵,讓朱橚和朱椿都來了興趣,立刻拷問,你們到底幹了什麼勾當?

徐景昌見瞞不住住了,索性和盤托出……當初爲了安頓流民,徐景昌四處化緣,弄來了軍營的廢棄土地,要來了糧食,可以說是沒花什麼錢,就把學堂弄起來了。

而這所學堂,九成以上,培養的都是工人。

給朱高燧排字,給朱高煦紡織,還有快速培養的賬房先生……現在這些人都是中流砥柱,還是多多益善,可以說是個無底洞。

朱椿聽懂了,“定國公這是佔了朝廷的便宜……那我辦學,能不能要點好處?”

朱橚似乎也動心了,“定國公,我倒是不想做生意,我想教一些醫者出來。”朱橚不由得感嘆,眼下別說良醫難求,就算庸醫都沒有多少。

認識幾味草藥的都敢坐堂問診。

主要是元朝這一百年,讓大量的醫學著作流失,老百姓淪爲四等人,哪裡還能看得起病?

雖說徐景昌不說宋朝的好話,但是不得不承認,宋朝的醫術還是相當了得的,奈何出現了斷檔。

就比如著名的國寶天聖銅人就在靖康之變中丟失。

天聖銅人是按照青年男性鑄造,含有經絡穴位,又有內臟構造,可以拿來教導鍼灸,也能當做解剖學教材,珍貴無比。

奈何兩尊銅人都成了金兵的戰利品,隨着“二聖”一起到了金國,後來據說又落到了蒙古人手裡。

只是不知道蒙古人帶沒帶回中原?

如果他們拿回來了,那天聖銅人或許還在某個不知名的倉庫裡蒙塵……當然更大的可能是被人熔鑄了,變成銅錢。

“定國公,我一直想尋找天聖銅人,興辦學堂,復興醫術,造福蒼生……倘若能夠成功,我死而無憾矣!”

徐景昌非常能理解朱橚的心情,而且讓醫學失傳,國寶蒙塵,也屬實是他們的過錯。

“周王,蜀王……咱們更不能浪費錢財,培養那些只會四書五經的窮酸書生了。這不是說讀書明理不重要,而是說讀書明理只是入門而已。咱們需要更有本事的讀書人才行。”

徐景昌用力回屋拳頭,“我在應天辦學的時候,就倡導需要什麼,就培養什麼。要賬房,我們就教算學。要工匠,就教他們技能。現在需要醫者,那就開辦醫學院。需要重新整理史書,總結前人的治國理念,經驗教訓,咱們就辦史學院。”

“兩位殿下,任憑儒家士大夫壟斷知識的時候過去了,我們必須行動起來,培養屬於自己的人才。不然再過若干年,我們就算想做,也沒有機會了。現在儒家地位動搖,陛下銳意進取,正是我們的天賜良機……”

不得不說,徐景昌是真的能忽悠,朱高煦就在旁邊看着,親眼目睹兩位叔父從將信將疑,變得熱血沸騰,他們的情緒徹底被點燃了。

周王想要辦學,培養醫者。他這些年,編撰了不少醫書本草,也結識了一批志同道合之人。

朱椿則是希望從諸葛武侯入手,到底探索一番,該怎麼治理巴蜀……讀了幾十年的書,人稱蜀秀才,結果自己都讀錯了,豈不是成了笑話!

“五叔,十一叔,你們要都是贊同表弟的主張,不如聯名上書,身爲藩王,表率天下,教化蒼生,造福社稷,父皇也會歡喜的。”

朱橚和朱椿紛紛點頭,他們倆也沒有多想,很快就寫了詳細的奏疏,交給了徐景昌,讓他遞給朱棣。

兩位王爺樂顛顛等着四哥的召喚。

但是這倆人到底還是單純的,他們全然忘了,徐景昌這人最擅長的就是借題發揮。

“陛下,臣現在也只是完成了北平的事情……其餘遼東、大同、陝西、甘肅等地,還有不少的麻煩。臣肩負巡視九邊的重任,卻不能完成吾皇囑託,不得不向陛下請罪。”

朱棣微皺眉頭,他還沒弄明白徐景昌打算幹什麼,這小子揹負了兩億兩的欠款,此時跑來請罪,不會是想自己罷免了他,然後好辭官回家,逃出生天吧!

這怎麼行?

“景昌賢侄啊,這些日子朕高居安臥,全賴你的籌謀,你把什麼事都做了,朕也把什麼事情都交給了你。你要是還跟朕耍滑頭,那朕可不答應。”

朱棣嘴上笑嘻嘻,心裡如何,只有他自己知道。

但徐景昌卻覺得莫名寒涼起來。

“陛下誤會了……臣的意思,衛所的土地田產,尚且有辦法解決。可是諸位塞王的田產又該怎麼辦?還有王府護衛,陛下可有章程?”

朱棣收斂了笑容,比起剛剛嚴肅起來。

他是藩王起家,最忌諱有人如法炮製,重蹈覆轍。

因此朱棣早早控制了一起造反的寧王朱權,現在徐景昌又一次提起藩王的事情,讓朱棣瞬間打起精神。

“你有什麼主意,只管說出來。”

“陛下,臣跟蜀王聊過,發現他熱心向學,但是身邊就是老儒,能教給蜀王的不過是陳詞濫調,毫無裨益。臣就想着,能不能辦一所學堂……讓所有宗室子弟入學,依照最新的大統,教導諸王,開啓智慧,增長才幹,砥礪學問,也好讓他們更能輔佐陛下?”

朱棣先是一愣,下意識搖頭。

他忌憚藩王造反,費力氣教導他們本事,豈不是作繭自縛?

但是朱棣何等聰慧……他一下子就意識到了這一招的厲害之處。

“你是說要把藩王聚集在一起?”

“沒錯!”

“還給他們上課?”

“沒錯!”

“那如果有人學不好呢?”

徐景昌呵呵笑道:“那就要看陛下的意思了。”

朱棣哼道:“不許耍滑頭,你給朕說實話,到底是怎麼打算的?”

“陛下既然問了,臣也就實話實話了……請問陛下,太祖皇帝一共幾個兒子?”

朱棣皺眉頭,但還是說道:“皇考一共二十六子。”

“那陛下又有幾個兒子?”

“除早夭外,尚存三子。”

“那陛下能不能算算,以二十年爲一代人,百年之後,大明宗室又有多少人?”

朱棣眉頭稍微盤算了一下,眉頭越皺越緊,貌似不太好算啊!

宗室條件好,時間充裕,妻妾成羣……他們的繁衍速度自然比普通人快得多。

像中山靖王那種,一輩子生一百多個兒子,固然有些誇張,但是生幾十個,還是大有人在。

其實用不着幾十個,能保證三五個長大成人就行。

二十年一代人,一百年就是整整五代……會有多少宗室子弟?

朱棣一時之間,還真算不過來。但絕對是個很驚人的數字,至少比六部九卿,朝廷諸臣要多。

提起朝臣,朱棣每年都爲了俸祿發愁,可如果多了這麼多宗室,每個人都張着大嘴,等着朝廷投喂,那還不把大明朝給吃得山窮水盡?

朱棣擡起頭,目光落在房檐前,他記得以前在王府有燕子窩的,每年燕子父母都會銜泥築巢,然後辛苦孵蛋,等雛鳥出來,就是父母最累的時候,一張張黃色的小嘴,就跟無底洞似的。

多少蟲兒塞進去都不夠,小燕子成天嘰嘰喳喳,一刻不停討吃的。

身爲天子,就是萬民君父,就是那個辛苦的燕子父母……一窩燕子能有幾隻?

三個還是五個?

如果一下子變成成千上萬,那又會怎麼樣?

朱棣突然打了個激靈,從心底涌起一陣惡寒,臉色都變了。

“你的意思,是要藉着學堂,廢掉藩王?”朱棣沉聲道。

“不是!”徐景昌斷然道:“陛下不同於建文。他囚禁叔父,逼死湘王,天理不容。陛下勒令藩王入學,是要讓他們學到真的本事,造福天下。”

朱棣想了想道,沉聲道:“他們當真學了本事,會不會有?”

徐景昌道:“陛下可以將三代以上的宗室,從皇家玉牒移除。或者廢了他們的繼承資格就是了。”

朱棣想了想,限制在三代之內,或許是合適的,如果不行,再想辦法。

“那些沒有學到本事的宗室,又該怎麼樣?”

“那就繼續學唄!畢竟連學校都沒法畢業,又怎麼當好藩王?”徐景昌理所當然道。

情況稍好點,可能有二更啊。順便推薦一本書,老作者的佳作《仙子,請助我長生》

(本章完)

第三百零三章 養豬第一十八章 秦淮聽曲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子仁弱第二百一十四章 國公齊出第二百九十章 朝廷責任第一百一十章 朱棣是個好皇帝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明亂不亂,定國公說了算第二百六十二章 慈父第二百七十九章 太子妃都覺得好第八章 大寧第三百三十八章 所謀者大第二百六十二章 慈父第六十二章 朱高熾長見識了第三百一十八章 吾皇聖明第三十七章 讓人暖心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史下地方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發遼東第八十五章 大戶們的改稻爲桑第一百七十五章 半部論語能治天下嗎?第一百二十章 好孩子啊!第二百八十九章 處置工部第三百零八章 恐怖的徐景昌第一百四十八章 死亡名單第七十七章 王叔在上,請受小侄一刀第二百一十七章 名震天下第七十七章 王叔在上,請受小侄一刀第二百五十七章 快去請景昌佛祖第六十章 徐景昌就是個混蛋第二百六十九章 天官的報復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與徐第三百三十九章 朱棣禪讓第一百三十六章 你是孔孟門徒,你全家都是!第一百三十三章 祖輩的功績第一百九十五章 選媳婦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子仁弱第一百零七章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第八十八章 對你表弟好點(新年快樂)第四十章 朱瞻基進京第八十六章 幫朱高熾治病第一百九十八章 羣賢畢至,衆正盈朝第一百零一章 叩謝天恩第一百九十六章 其實是選岳父第二百三十一章 不養廢物第二十五章 記得要寫感想第二百零七章 婚事第二百三十八章 四哥真好番外篇:我爹徐景昌第一百章 定國公不會拋棄卑職的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子仁弱第三十六章 太祖庇護第一百八十二章 你們都是天子門生第九十八章 朱家多奇葩第一十一章 天子雄心第一百三十三章 祖輩的功績第六十一章 風光出天牢第二百六十三章 朱高熾發達了第二百零九章 你給我當侄媳婦吧!第三百二十六章 定國公用兵真如神第八十八章 對你表弟好點(新年快樂)第二百二十七章 準備遷都第二百一十八章 萬別讓朱棣北上第一百三十章 朱棣的大禮包第一百九十七章 六首也歎服第二百六十三章 朱高熾發達了第五十五章 都別出來了第三百零三章 養豬第二百零七章 婚事第三百一十章 觀天第二百一十九章 把北平交給定國公第一百一十二章 通政使的崛起第二百二十七章 準備遷都第七十九章 稅收最大第八十一章 園藝假警告第六十三章 熱鬧的通政司第一百四十三章 比肩夫子第一十七章 神勇無敵的徐景昌第一百二十七章 太子柄國第六十章 徐景昌就是個混蛋第二百零八章 徐皇后要長命歲哦第八十五章 大戶們的改稻爲桑第一百五十章 還真有個鴻儒會第一百零一章 叩謝天恩第二百三十九章 朱高熾的平衡之道第四十五章 多才多藝的皇孫第三百三十二章 是,通政第六十六章 抄了漢王府第四章 皇后駕到第四章 皇后駕到第二百四十二章 放去了一羣妖魔第七十二章 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天子?第二百一十章 喜上加喜第一百五十一章 第一結黨之家第二百六十六章 梅開二度的徐景昌第一百一十六章 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第七十三章 朕的好孫兒第二百九十六章 沒辦法了,只能對外用兵了第三十九章 大恩大德第六章 今晚的月色真美第五十八章 天子駕臨天牢第二百三十章 藍玉的女婿
第三百零三章 養豬第一十八章 秦淮聽曲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子仁弱第二百一十四章 國公齊出第二百九十章 朝廷責任第一百一十章 朱棣是個好皇帝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明亂不亂,定國公說了算第二百六十二章 慈父第二百七十九章 太子妃都覺得好第八章 大寧第三百三十八章 所謀者大第二百六十二章 慈父第六十二章 朱高熾長見識了第三百一十八章 吾皇聖明第三十七章 讓人暖心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史下地方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發遼東第八十五章 大戶們的改稻爲桑第一百七十五章 半部論語能治天下嗎?第一百二十章 好孩子啊!第二百八十九章 處置工部第三百零八章 恐怖的徐景昌第一百四十八章 死亡名單第七十七章 王叔在上,請受小侄一刀第二百一十七章 名震天下第七十七章 王叔在上,請受小侄一刀第二百五十七章 快去請景昌佛祖第六十章 徐景昌就是個混蛋第二百六十九章 天官的報復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與徐第三百三十九章 朱棣禪讓第一百三十六章 你是孔孟門徒,你全家都是!第一百三十三章 祖輩的功績第一百九十五章 選媳婦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子仁弱第一百零七章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第八十八章 對你表弟好點(新年快樂)第四十章 朱瞻基進京第八十六章 幫朱高熾治病第一百九十八章 羣賢畢至,衆正盈朝第一百零一章 叩謝天恩第一百九十六章 其實是選岳父第二百三十一章 不養廢物第二十五章 記得要寫感想第二百零七章 婚事第二百三十八章 四哥真好番外篇:我爹徐景昌第一百章 定國公不會拋棄卑職的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子仁弱第三十六章 太祖庇護第一百八十二章 你們都是天子門生第九十八章 朱家多奇葩第一十一章 天子雄心第一百三十三章 祖輩的功績第六十一章 風光出天牢第二百六十三章 朱高熾發達了第二百零九章 你給我當侄媳婦吧!第三百二十六章 定國公用兵真如神第八十八章 對你表弟好點(新年快樂)第二百二十七章 準備遷都第二百一十八章 萬別讓朱棣北上第一百三十章 朱棣的大禮包第一百九十七章 六首也歎服第二百六十三章 朱高熾發達了第五十五章 都別出來了第三百零三章 養豬第二百零七章 婚事第三百一十章 觀天第二百一十九章 把北平交給定國公第一百一十二章 通政使的崛起第二百二十七章 準備遷都第七十九章 稅收最大第八十一章 園藝假警告第六十三章 熱鬧的通政司第一百四十三章 比肩夫子第一十七章 神勇無敵的徐景昌第一百二十七章 太子柄國第六十章 徐景昌就是個混蛋第二百零八章 徐皇后要長命歲哦第八十五章 大戶們的改稻爲桑第一百五十章 還真有個鴻儒會第一百零一章 叩謝天恩第二百三十九章 朱高熾的平衡之道第四十五章 多才多藝的皇孫第三百三十二章 是,通政第六十六章 抄了漢王府第四章 皇后駕到第四章 皇后駕到第二百四十二章 放去了一羣妖魔第七十二章 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天子?第二百一十章 喜上加喜第一百五十一章 第一結黨之家第二百六十六章 梅開二度的徐景昌第一百一十六章 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第七十三章 朕的好孫兒第二百九十六章 沒辦法了,只能對外用兵了第三十九章 大恩大德第六章 今晚的月色真美第五十八章 天子駕臨天牢第二百三十章 藍玉的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