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道義制裁

田黃石產自福建壽山,自帶了福壽二字。

又因爲色澤黃潤,軟硬適中,適合雕刻印章,乃是印章石之首,歷代宮廷都非常推崇,有帝石之號。

這玩意又有一兩田黃三兩金的說法,價值在石材當中,都是頂尖兒的。

尤其是像徐顯忠偷出來的這塊,如此碩大,又幹淨純潔,這玩意十倍、百倍於普通的田黃。

如果能找到高明的工匠,都可以雕刻出三鏈章了。

這麼寶貴的東西,就被兒子堂而皇之拿出來了,徐景昌簡直想給他一巴掌,奈何巴掌舉起來,卻是捨不得打了。

“回頭我給你找十刀李後主的澄心堂,送給你老師就夠了。”

好好的石頭變成了紙,徐顯忠小朋友很不滿意,但是念在老爹素日表現,還算讓他滿意,也就不跟他計較了。

“下回我拿桌上的盒子,那個大,裡面一定是好東西。”小傢伙嚷嚷道。

徐景昌的臉立刻黑了,寶貝兒子,你是迫不及待要當孤兒啊!

皇后的大印伱也敢偷,接下來是不是要偷玉璽了?

徐景昌認爲,趕快讓這小子去讀書,長點規矩太有必要了,不然一家人都要讓他給害了。

徐顯忠小朋友卻是絲毫不在乎,我有什麼好怕的?我爹徐景昌啊!

身爲大明朝新一代的紈絝領袖,咱必須扛起這一面大旗,不能丟了老爹的臉。不光是徐顯忠要入學,太孫朱瞻基也放棄了太學,被弄到了武學,由此還產生了一點點小麻煩,就是往後的皇家子弟,都要進入武學。

學點打仗的本事,只要不成爲瓦剌留學生,就比跟着翰林念四書五經要強的。

就在這邊積極籌謀的時候,朱高燧找到了徐景昌,這讓徐景昌很吃驚,“你也想去讀書?”

朱高燧連連搖頭,“殺了我也不去遭罪……不過我倒是想打聽一件事,就是海外的人,能不能進入咱們的武學?”

徐景昌道:“那你覺得呢?”

“我覺得自然是可以的,奈何禮部不同意。”

“爲什麼?”徐景昌問道。

“禮部害怕咱們的好東西被人學去了,敝帚自珍唄!”

徐景昌倒是不怕傳出去,畢竟大張旗鼓教學,泄露是早晚的事。關鍵是大明要搶先建立起完整的體系,贏得先機,到時候就算在流傳出去,也只能跟在屁股後面吃灰。

而且一旦國力遠不如大明的國家,學了大明這一套,那不是強軍,而是自己找不痛快。

“對了,到底是誰要進武學?朵顏三衛和韃靼各部我的人,不是塞到北平去了嗎?”

朱高燧嘆口氣,“表弟啊,你有所不知!”

朱高燧一聲長嘆,隨即繪聲繪色,跟徐景昌講了起來……原來,在徐景昌的支持下,下西洋不光比歷史規模大,也更加深入蠻夷,瞭解情況。

三寶太監帶回來太多的消息,其中就有一個拂林國,希望和大明結盟。

拂林?

不會是東羅馬吧?

徐景昌來了興趣,他詢問朱高燧,朱高燧一時也講不清,他們就把禮部的人叫來,查找國書,蒐集資料。

忙活了好幾天,總算讓徐景昌弄明白了,這個拂林國,還真的可能就是東羅馬……他們已經過得太慘了,琉球跟他們比下來,都算是幅員遼闊了。

如今的東羅馬只剩下君士坦丁堡一座城池,商業萎縮,兵力枯竭……內部處境堪憂,外部奧斯曼虎視眈眈。

帝國派出使者,前去歐洲求援,結果得到了除幫助以外的一切支持。

山窮水盡,沒有出路。

東羅馬就在等着,必然降臨的終局……

而就在此時,垂死病中驚坐起,東方還有個大明朝!

就這樣,竟然有東羅馬的權貴混在商隊裡面,乘坐鄭和的船隻,來到大明,請求兵馬援助,借師助剿,待到戡亂成功之日,東羅馬願意和大明永結盟好。

徐景昌聽到這些,整個人都不好了,光聽說夜郎自大,沒聽說羅馬自大……沒人告訴他們,東羅馬要完蛋了嗎!

朱高燧卻是跟徐景昌唸叨,“也不是不知道,我認識的幾個商人,他們就希望學習大明的用兵之法,練出一支強兵,殺回君士坦丁堡,挽救自己的國家。

徐景昌很好奇,“他們怎麼想着,爲什麼要在大明練兵?就沒想着返回本國折騰?”

朱高燧翻了翻眼皮,“表弟啊,你還是不瞭解拂林國啊!積重難返,百病纏身,指望他們能改革自強,還不如指望他們那個神從天而降,拯救他們呢!”

徐景昌更氣了,“既然如此,還費那個力氣幹什麼?讓他們趕快自生自滅就是了。”

朱高燧卻是眉頭緊皺,“表弟,我跟你實說了,生意做到了今天,就不免往外面發展,這也是你一直提倡的。可是眼下咱們也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落腳之地,我就盤算着,能不能拉攏下拂林國,這不是我的意思啊,我二哥也是這個看法。”

徐景昌眨了眨眼睛,感情是要敲開外面的國門啊!

“想法是對的,但是解題思路有點問題。”

朱高燧不解,“那我們錯在了哪裡?”

“錯在了拂林國沒有出息,死在旦夕,根本沒必要救他們,也不能投入力量。”

“那該怎麼辦?把拂林國的人驅逐了?”

徐景昌搖頭,“那就更不行了,好歹人家也有着一千年歷史,算是難得的的古國了。”

朱高燧看着徐景昌,滿是無奈,“我這腦子不好使,你就直說吧,需要怎麼辦,我聽你的安排,這還不行嗎?”

徐景昌一笑,“你要真聽我的,這事情也不復雜,你只需要這麼安排就行了……”

徐景昌低語了幾句,朱高燧立刻心領神會,情不自禁伸出了大拇指,給徐景昌點贊,論起缺德啊,這位絕對是天花板了。

那是蓋了帽了,我的老北鼻。

三天之後,邸報上面,就出現了一篇皇皇文章……這篇文章就說了一件事,在大明之外,尚有一個文明,也有千年古國,傳承至今。

漢唐的時候,中原的使者,不遠萬里,探查蠻荒,開拓道路。張騫、班超、甘英……到了今天,我大明更是派出千百艘船隻,秉持前人精神,走前人未走過的道路,探查其他文明,開拓華夏子民眼界。

隨後就用大量的篇幅,介紹拂林國,又說了一大堆的事情,基本上就是給百姓普及海外的知識。

但是就在文章刊登的第二天,徐景昌就召集新任的各部尚書,聚集到通政司開會。

“自古以外,華夏乃是文明之地,華夏之外,皆是蠻夷。如今在這一羣蠻夷當中,卻有一個不那麼蠻夷的國家,能夠綿延千年,拂林國不容易啊!”

這幾位尚書紛紛點頭,屬實不容易。

但是讓我們出兵,那是無論如何也不行的。

楊榮主動道:“定國公,你也清楚,陛下有意討伐瓦剌,西南邊境也不太平。國庫也就那點錢,萬里遠征,我是真的擔心,勞民傷財,虛耗國力。”

楊士奇也道:“定國公,如果只是爲了濟困扶危的名聲,我以爲不該冒險。”

黃淮和胡廣也相繼發言,內容大同小異。

徐景昌充分領教了什麼叫屁股決定腦袋,六部尚書的椅子,就是有神奇的魔力,誰坐上了,都會被迅速同化。

不過好在徐景昌早有盤算。

“我非常贊同你們的看法,我大明絕對不是好戰的國家,也不能白白浪費國帑民財……但是話又說回來,咱們也不能真的見死不救,無動於衷。因此我提議,要對奧斯曼進行制裁。”

“制裁?”

“對,就是從道義上,進行禁運!我們不能和奧斯曼做生意,不能給他們提供利潤,幫他們去滅掉一個古老的文明,這絕對不行!大明要站在道義的高度,去看待這件事情。”

在這一刻,徐景昌彷彿被聖光籠罩了似的,連說話聲音都變得神聖起來。

“鑑於奧斯曼國破壞和平,恃強凌弱,貪得無厭,大明朝決定暫停和他們的貿易,並且曉諭所有商人,從道義上,暫停貿易。不能因爲貪圖一點錢財小利,就忽視了是非對錯!”

這話說得,屬實無可挑剔。

只是楊榮、胡儼、楊士奇,這幾位都太清楚徐景昌的爲人,指望着他能堅守道義,實在是強人所難了。

果不其然,接下來徐景昌就道:“爲了更進一步,打擊奧斯曼的氣焰,我決定,拿出五十萬兩,作爲獎金,鼓勵商賈,尋找新的航路,繞開奧斯曼的控制,將我們的商品,銷售到更遠的地方。”

果然,徐景昌圖窮匕見了,這哪是救東羅馬啊,分明是要開闢新航路。

徐景昌又道:“要航行更遠,就要有更好的船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再拿出五十萬兩,獎勵開發新的海船。”

“再有,海上征戰,需要新的武器,同樣拿出五十萬兩,獎勵武器開發,凡是發明出相應成果的人員,都能得到重賞!”

三條命令,一百五十萬兩銀子。

相比起不遠萬里,出兵救拂林國,這麼花錢,還是更加合理些。

幾位尚書互相看了看,趕快答應吧,不然就真的要出兵了。

隨後徐景昌就說道:“諸位,這次制裁是道義上的,也不是完全不行,奧斯曼要是仰慕上國物產,還是有辦法的。”

幾位尚書一起點頭,“我們明白……得加錢!”

第一百四十七章 痛快第二百零二章 罪臣管不住手啊第一百章 定國公不會拋棄卑職的第九十七章 苦一苦藩王,罵名我們擔第三百一十章 觀天第二百二十七章 準備遷都第六十七章 做大做強,再創輝煌第八章 大寧第一百三十九章 南宗第一百零七章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子駕臨江西第二百六十一章 爭當大明的好大兒第二百章 宴請黃家第二百五十章 朕的好大兒第七十章 救命錢第五十四章 特殊的旬會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發遼東第八十六章 幫朱高熾治病第三十章 姑姑救命第二百一十三章 火了第一百三十三章 祖輩的功績第三十一章 臥龍鳳雛第三百三十七章 速速請姚少師第一百五十八章 朱棣曰善第三十二章 陛下的神劍第二百五十章 朕的好大兒第五十二章 從戶部下手第五十二章 從戶部下手第二百四十三章 愚蠢的弟弟第二百一十四章 國公齊出第一百零五章 不甘心做趙宋第一百一十二章 通政使的崛起第八章 大寧第一百七十五章 半部論語能治天下嗎?第三十八章 朕是孝子第三百三十七章 速速請姚少師第二百九十九章 勳貴之首第三百三十九章 朱棣禪讓第一百一十五章 罪加二等第二百九十四章 徐景昌的師兄第二百五十四章 李景隆贏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朝臣中的內鬼第二百零五章 百金之女第一百二十五章 手把手教你害人第二百一十七章 名震天下第八十六章 幫朱高熾治病第二百六十一章 爭當大明的好大兒第三百三十五章 壞主意一堆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戶落網第一百三十六章 你是孔孟門徒,你全家都是!第一十一章 天子雄心第一百六十八章 新科進士的去向第七十四章 刺客一擊第二百一十八章 萬別讓朱棣北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死亡名單第三百四十一章 徐大魔王第五十一章 這個年沒法過了第五十章 戶部還是通政司?第二百二十五章 得償所願的朱棣第一百零八章 朕是要做明太宗的第五十八章 天子駕臨天牢第一百章 定國公不會拋棄卑職的第七十二章 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天子?第一百零二章 興奮的朱棣第九十章 你管這叫罷官?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明至上第四十八章 優美的中國話第二百四十一章 諸王鬧洞房第三百二十二章 倒黴的六部尚書第二百八十九章 處置工部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與徐第三百零六章 鐵血宰相第一百一十八章 全都來了第三百三十章 再無靖難第一百六十章 徐家的機會第三百三十八章 所謀者大第二百七十七章 謙虛的定國公第三百二十五章 躁動不安的朱棣第二百一十二章 霹靂手段第三百零八章 恐怖的徐景昌第一百三十三章 祖輩的功績第三百三十九章 朱棣禪讓上架感言第二百七十七章 謙虛的定國公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動作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動作第四十四章 不當朱標第二百八十五章 太子悟道第二百零五章 百金之女第一百三十五章 尼山鴻儒會第一百五十九章 教導朱高熾第二百九十章 朝廷責任第一百一十三章 啓動鈔能力第一十五章 朝堂也是人情世故第五章 大九卿第二百二十三章 諸葛丞相的治國方法第二百六十一章 爭當大明的好大兒第八十五章 大戶們的改稻爲桑第二百八十章 砍向地主第一百三十九章 南宗
第一百四十七章 痛快第二百零二章 罪臣管不住手啊第一百章 定國公不會拋棄卑職的第九十七章 苦一苦藩王,罵名我們擔第三百一十章 觀天第二百二十七章 準備遷都第六十七章 做大做強,再創輝煌第八章 大寧第一百三十九章 南宗第一百零七章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子駕臨江西第二百六十一章 爭當大明的好大兒第二百章 宴請黃家第二百五十章 朕的好大兒第七十章 救命錢第五十四章 特殊的旬會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發遼東第八十六章 幫朱高熾治病第三十章 姑姑救命第二百一十三章 火了第一百三十三章 祖輩的功績第三十一章 臥龍鳳雛第三百三十七章 速速請姚少師第一百五十八章 朱棣曰善第三十二章 陛下的神劍第二百五十章 朕的好大兒第五十二章 從戶部下手第五十二章 從戶部下手第二百四十三章 愚蠢的弟弟第二百一十四章 國公齊出第一百零五章 不甘心做趙宋第一百一十二章 通政使的崛起第八章 大寧第一百七十五章 半部論語能治天下嗎?第三十八章 朕是孝子第三百三十七章 速速請姚少師第二百九十九章 勳貴之首第三百三十九章 朱棣禪讓第一百一十五章 罪加二等第二百九十四章 徐景昌的師兄第二百五十四章 李景隆贏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朝臣中的內鬼第二百零五章 百金之女第一百二十五章 手把手教你害人第二百一十七章 名震天下第八十六章 幫朱高熾治病第二百六十一章 爭當大明的好大兒第三百三十五章 壞主意一堆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戶落網第一百三十六章 你是孔孟門徒,你全家都是!第一十一章 天子雄心第一百六十八章 新科進士的去向第七十四章 刺客一擊第二百一十八章 萬別讓朱棣北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死亡名單第三百四十一章 徐大魔王第五十一章 這個年沒法過了第五十章 戶部還是通政司?第二百二十五章 得償所願的朱棣第一百零八章 朕是要做明太宗的第五十八章 天子駕臨天牢第一百章 定國公不會拋棄卑職的第七十二章 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天子?第一百零二章 興奮的朱棣第九十章 你管這叫罷官?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明至上第四十八章 優美的中國話第二百四十一章 諸王鬧洞房第三百二十二章 倒黴的六部尚書第二百八十九章 處置工部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與徐第三百零六章 鐵血宰相第一百一十八章 全都來了第三百三十章 再無靖難第一百六十章 徐家的機會第三百三十八章 所謀者大第二百七十七章 謙虛的定國公第三百二十五章 躁動不安的朱棣第二百一十二章 霹靂手段第三百零八章 恐怖的徐景昌第一百三十三章 祖輩的功績第三百三十九章 朱棣禪讓上架感言第二百七十七章 謙虛的定國公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動作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動作第四十四章 不當朱標第二百八十五章 太子悟道第二百零五章 百金之女第一百三十五章 尼山鴻儒會第一百五十九章 教導朱高熾第二百九十章 朝廷責任第一百一十三章 啓動鈔能力第一十五章 朝堂也是人情世故第五章 大九卿第二百二十三章 諸葛丞相的治國方法第二百六十一章 爭當大明的好大兒第八十五章 大戶們的改稻爲桑第二百八十章 砍向地主第一百三十九章 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