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吾皇聖明

朱棣翻了翻眼皮,徐皇后坐在那邊,朱高熾和朱高燧兩個兒子陪坐,一比三,優勢在我!

他沉吟了一下,才說道:“朕向來是愛惜百姓,以民爲本,這話朕都不知道說了多少次了……”

“父皇,這次是要身體力行的。”朱高熾補了一句。

朱棣微微沉吟,他深深吸口氣,反問道:“老大,你想怎麼樣?”

“父皇,將天子視作萬民之首,而非萬民之主。每年下來,不必既祀天地,而要表彰百姓。不必恩賞羣臣,一心照顧百姓,排憂解難。不必高高在上,處處以百姓爲先。”朱高熾感慨道:“父皇,孩兒等資質愚魯,德行淺薄,不足以君臨天下,統御萬民。唯有以百姓之心爲心,以生民利病爲己任,方能保住朱家社稷,不至於中道崩殂。”

朱棣再度沉吟,他緩緩道:“以天命論,天命變則改朝換代。以民心論,民心不變,則江山永固。”

朱高熾急忙站起,深深一躬道:“父皇聖明!”

朱高燧愣了一會兒,也站起來了,只是這事跟他沒啥關係,多少有點多餘……好在朱棣也沒看他,而是扭頭看向徐皇后。

“你說呢?有什麼想法……還有,你那位大侄子,跟伱說了什麼?”

徐皇后立刻正色道:“陛下,你可不要冤枉人,此事景昌是半點閒話都沒說……再說了,這些日子他不是被你圈禁在家裡,不許出來嗎?”

朱棣一陣尷尬,朱高燧急忙道:“父皇,表弟讓調查民間對各部衙門的看法,正巧是孩兒這邊協助的。我知道他怎麼設置的問題……這小子就是一肚子壞水,他想以此挾持各部……隨後他廣發請帖,希望各界百姓前往通政司,也是想繼續拿捏百官。他這人手段陰險,一肚子壞主意,我看他一定不願意父皇改革。”

“爲什麼?”朱棣好奇道。

“這還不簡單,他肯定不願意皇家乾乾淨淨,毫無把柄啊!不然他怎麼矇蔽聖聽,爲所欲爲……”

“住口!”朱高熾呵斥朱高燧,“老三,你怎麼這麼說表弟?”

朱高燧扁扁嘴,“不說就不說,可他坑我的時候,也沒有手軟。老大你也沒有客氣。”

“行了!”

朱棣氣得責備道:“都是自家兄弟,在父母面前,尚且如此,真是可惡!就你們這樣,如何表率天下,爲萬民楷模?”

朱高燧被嚇得不敢說話,只能低頭不語。

朱高熾神色凝重,一雙眼睛,緊緊盯着朱棣。

而朱棣在地上來回踱步,不時輕嘆……這次的事情,屬實動到了皇家,動到了根本。

從他繼位以來,不斷改革,不斷變法,從文到武,從農到工,折騰了一圈,唯獨皇家沒有觸碰。

而此時到了最關鍵的地方,皇家不能調整,很多事情就推不下去,新的官學,靖難的正統,大明的道統……千千萬萬的東西,都會面臨反噬。

自己做了這麼多事情,或許就會變成無用功。

這是朱棣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的。

只是真的把刀子砍在自己身上,也實在是肉疼。

朱棣沉吟良久,終於停下了步伐,低聲道:“老大啊,如果真的停了宦官,宮裡不會亂嗎?”

朱高熾道:“若是擔心宮中出亂子,就要百姓子弟變得不男不女,入宮侍奉,只怕先壞了愛民之心啊!”

朱棣一陣語塞,半晌才道:“這樣吧,傳旨下去,從今往後,宮中不許添置新的宦官……不入大明籍的不算。”

前一句還以爲朱棣要廢除宦官制度呢,可後面一句算是拉了回來……宦官不能廢掉,但不許逼着大明百姓淪爲宦官。

雖說是向前一步,又退後半步……但總體問題不大。

朱高熾也鬆了口氣,讚歎道:“父皇聖明!”

朱棣又道:“那皇宮的用度呢?你們怎麼看?”

這時候徐皇后道:“陛下,要說起來,太祖皇帝時候,就頗爲節儉,許多裝飾只用黃銅,而捨不得用金。我以爲金碧輝煌的那些東西,只是看起來好而已,未必適用。我總覺得徐府上的很多東西,用着更舒服。”

此時朱高燧又開口了,“母后,能不舒服嗎?宮裡用的官窯瓷器二十兩一個盆子,表弟那裡,至少二百兩!”

徐皇后惡狠狠看了朱高燧一眼,你丫的就別多嘴了。徐家用點好東西,你眼饞什麼啊?

朱棣想了再三,終於冒出了主意,“朕記得眼下宮裡的開支,是要對外公佈,還要戶部覈算吧?”

朱高熾點頭,“不光如此,宮裡的營建也要經過工部。”

朱棣微微密封着眼睛,突然道:“老大,你看這樣,能不能把宮裡的人員器物,全都交出去?”

朱高熾一聽,竟然大喜過望,他早就有了一個腹案。

“父皇,要說全數交出來,那是不行的,宮裡還要留有隸屬天子的人員……不如這樣,將舉辦朝會的三大殿交給通政司打理,將後宮部分,由工部維護。宮中的尋常擺設,瓷器傢俱,由戶部負責。至於低級的宮女太監,劃歸吏部,侍衛劃給錦衣衛……如果哪個衙門出了問題,就去追究他們的職責。”

朱棣哼道:“你這麼說來,倒是要把皇宮都交出去嗎?”

“不!”朱高熾道:“孩兒是這麼打算的,宮裡可以保留幾十名主要宦官,由他們負責司禮監御馬監事務。父皇可以任命一名親信勳貴,統領皇宮事務。日後皇宮的開銷,只是供應天子,妃嬪,和這些少數宦官,自然而然,開支就能降下來,而父皇手裡能動用的錢卻更多了。”

朱棣眉頭微皺,輕笑道:“真的會變多?”

朱高熾一時遲疑,“孩兒愚魯,不明白父皇的意思。”

朱棣微微嘆口氣,“朕也說不好。”

天子沒有廢話,可心裡有數……如果真的這麼裁撤歸併,內廷毫無疑問就廢了。

當年李文忠勸諫朱元璋,要遠離宦官。老朱怒斥,汝欲弱我羽翼?

只是這一句話,就把李文忠嚇得沒多久就死了。

如今這麼玩,可比李文忠當初的建議狠多少倍不止……等於一下子廢掉了內廷,從此之後,朝廷執政,就只能靠着外廷的文官了。

捫心自問,朱棣是有本事捏住朝臣的。

他解決了靖難之役,得位不正的隱患,駕馭朝臣,輕車熟路……朱高熾也歷練了多年,估計問題也不大。

至於朱瞻基,這孩子打小聰明,估計也能駕馭朝臣。

可是再往後,只怕就不行了。

但是話又說回來,如果皇宮保留數萬太監,皇宮外面,還有不少貧寒子弟,沒有出路,只能切自己一刀,等着入宮當太監……這無論如何,也算不得愛民之舉。

而且因爲宦官的特殊,自古以來,都被當成天子昏庸的證明,落人口實。

使用宦官,又會拉開天子和百姓的距離。

失去了宦官這條臂膀,增加了民間聲望……得失之間,如何權衡呢?

“治國以民爲本啊!”

朱棣一聲長嘆,“老大,事到如今,就按照你的想法做吧。”

朱高熾不免興奮,忙躬身道:“兒臣謝過父皇。”

朱棣又道:“你去徐府,讓那小子出來吧。朝中這麼大的事情,他卻躲在家裡看戲,着實可惡!”

莫名其妙中槍的徐景昌覺得自己特別冤枉,自始至終,他都沒說什麼,更沒有摻和朝堂的事情,我就躲在家裡釣魚,釣魚佬惹到你們了?

真是莫名其妙。

抱怨了幾句,徐景昌還是拍了拍屁股,回到了通政司。

因爲接待這麼多百姓,一起在宮中暢聊,事情着實不小,必須小心翼翼,不能出任何意外。

百姓要說的言之有物,又不能戳肺管子。

萬一有人讓朱棣赦免朱允炆,這就過分了,萬萬不能提的。

徐景昌也算是早有腹案,因此安排起來,駕輕就熟,有條不紊。

且說隨着大宴之日到來……得到請帖的百姓,齊聚午門。

徐景昌率領朝臣,前來迎接。

隨着他過來的,還有六部尚書,內閣學士。往日這些人都算是高高在上,決定一國大政,主宰萬千百姓命運。

而今日的他們,都一個個滿臉堆笑,十分謙恭。

雖說有人皮笑肉不笑,但畢竟還是笑了。

徐景昌道:“諸位,我等今日是奉了陛下旨意,迎接大傢伙。今天我們就是招待貴客的司儀。而你們纔是大明皇帝的貴客!陛下是要聽取你們的意見,瞭解大傢伙的想法。這麼多年來,可以說歷朝歷代,如此的舉動,都前所未有。我大明的天子,願意傾聽百姓聲音,問政於民,更是亙古未有的聖君之舉!”

徐景昌聲音高亢,情緒激動,“諸公,請隨我進宮。”

老道就在人羣之中,爲了今天,他特意置辦了一身衣服,只是爲了表明身份,他頭上戴着道巾,還插了一根桃木髮簪。

邁着不緊不快的步伐,走入了皇宮……

這算什麼呢?

天上的凌霄寶殿吧!

能有幸進入宮中,就算是修道有成,登堂入室了唄?

只是天宮再好,能比上人間嗎?

還真不好說,畢竟到了天上,就能長生不老,無病無災。

這座紫禁城卻是不行。

但是就算進了天宮,又能和玉皇大帝平起平坐,縱論天條嗎?

顯然不可能呢!

沒有哪一本道家經書是這麼寫的,佛家就更沒有了。

唯有我大明天子,有此等胸懷……

如此看來,此舉是勝過天上無數纔對!

衆人被引領着,到了奉天殿前,大傢伙過來,發現有好幾排的小桌子,每張桌子上面,都有一個小小的火爐。

這就是徐景昌的心細之處。

因爲來人很多,也不乏上了年紀的,萬一因爲吃了涼東西,傷了脾胃,回家之後,染上了疾病。這就不好了。

要知道某位蓋章狂魔辦千叟宴,宴會結束,好些人家就辦喪禮,無縫銜接,那叫一個絲滑順暢。

徐景昌思前想後,決定還是吃火鍋,一人一個爐子,熱熱乎乎,不會傷到脾胃。

每人一個鍋底兒,葷素由人,想要吃什麼,由宮裡的侍衛宮女端着托盤過去,任由大傢伙自取。

這個安排,就連朱棣都說好。

請衆人落座,朱棣舉起酒杯,笑着走在衆人中間。

“俺當了皇帝快五年了,到底做得如何,俺也說不好。今天請大傢伙過來,就是想問問大傢伙,看看俺這個皇帝,還有俺手下的那些臣子,有沒有辜負大傢伙的?你們只管暢所欲言,不用害怕。”

朱棣一張口,就自稱俺,沒有稱朕……其實這位皇帝陛下,比誰都清楚,如何拉近和百姓的距離,沒有這個本事,他又怎麼帶着一羣將士,以弱勝強,靖難成功?

這幾乎成了朱棣的本能。

這些百姓聽來,頓覺親切,疏離感消失了大半。

朱棣和徐景昌,還有太子朱高熾,以及其他重臣,都端着酒杯,在人羣中間行走,不斷詢問大傢伙的意見。

如果誰能提出有用的建議,朱棣就會多駐足一會兒,仔細聽完,如果有想法,立刻回答,如果沒有,也會讓身後的翰林學士記下來。

這種現場問政,效果還真是不錯。

沒走多遠,就有一個人仗着膽子道:“陛下,今年糧價比去年貴了兩成,要是以後還漲價,可怎麼辦?”

朱棣怔了怔,看了眼徐景昌。

此時徐景昌不慌不忙,“糧價確實漲了,但這是朝廷有意提高了糧食價格。”

提問的百姓一怔,是有意爲之?

徐景昌繼續解釋道:“是這樣的,穀賤傷農,谷貴傷民……自古皆然。眼下朝廷計算過,糧價太低,造成民間消費能力薄弱。說白了,就是老百姓買不起城裡的貨物,鍋碗瓢盆,磚瓦傢俱。百姓買不起這些東西,咱們的作坊就沒法擴大生產,作坊的工人也就沒了收入來源。這麼大的國家,總不能只靠着賣給夷人,維持作坊發展。”

徐景昌道:“今後的糧食收購價格,朝廷會邀請各方,一起評估,然後制定一個價格,調動範圍不會超出大家的承受能力。”

百姓立刻點頭,朱棣卻又道:“定國公,只是這樣,未免還有些百姓吃不起糧吧?”

徐景昌道:“陛下所言極是,因此通政司還規劃籌建一批海外糧倉……其中第一批就有安南和占城,另外諸如呂宋和爪哇也都在其中。保證糧食安全,讓大家吃得飽,不會捱餓,是朝廷的重要職責,萬萬不敢馬虎。”

周圍百姓聽到,不由得齊聲讚歎,“吾皇萬歲!陛下聖明!”

第七十六章 朱高熾,你被開除了第七十四章 刺客一擊第二百一十一章 朕要殺人第三十四章 怎如徐景昌所教相似?第一百六十五章 陛下做主第七十三章 朕的好孫兒第五十一章 這個年沒法過了第六十九章 漢王仁義啊!第二百二十二章 朕的好兒子第一百二十一章 去奉天門第三百章 千秋大業第四章 皇后駕到第一百八十七章 督察院的三不知第一百六十三章 徐皇后的憤怒第三百三十八章 所謀者大第三百一十九章 朱瞻基創業第一百七十六章 忠君報國第二百三十九章 朱高熾的平衡之道第三百一十九章 朱瞻基創業第一十三章 給朱高熾的大禮第八十一章 園藝假警告第二百三十章 藍玉的女婿第一百九十五章 選媳婦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了賊船的南孔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了賊船的南孔第二百五十七章 快去請景昌佛祖第一百四十四章 祭祀功臣第二百零六章 好岳父第一百三十章 朱棣的大禮包第三百零五章 徐大忽悠第一百八十三章 神劍出鞘第三十二章 陛下的神劍第一十二章 窮則懷恨在心,達則反攻倒算第二百一十三章 火了第一百六十六章 徐家好兒郎第一百一十六章 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第五章 大九卿第三百二十九章 孩子王第一百三十七章 諸子家,各有所長第二百二十八章 朱棣也討好第五十八章 天子駕臨天牢第二百章 宴請黃家第三百一十一章 新的官學第九章 我就是吃瓜的第十章 大明朝,寸土不能少第二百零八章 徐皇后要長命歲哦第九十九章 三句話讓朱棣給我花三十萬第一百五十七章 孔家也不例外第四章 皇后駕到第一百二十二章 永樂!永樂!第一百一十二章 通政使的崛起第四十三章 皇孫的人第一百六十六章 徐家好兒郎第三百三十三章 這一死,比活了一輩子都重要第一百二十一章 去奉天門第二百零二章 罪臣管不住手啊第六十四章 漢王與民爭利第八十二章 徐景昌的小技巧第八十一章 園藝假警告第二百六十六章 梅開二度的徐景昌第五十六章 徐景昌的牢獄之災第一百九十二章 震撼朝堂第三百二十章 讓大明更高大第一十七章 神勇無敵的徐景昌第二百三十九章 朱高熾的平衡之道第一百八十九章 錦衣衛密檔第三百二十四章 漢王謀反第一百七十九章 太子大恩大德第一百零一章 叩謝天恩第二百四十章 定國公成親了第二百零七章 婚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去奉天門第一百零七章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子無心第二百一十六章 定國公之功第一百一十八章 全都來了第三百一十四章 小白鼠第六十三章 熱鬧的通政司第三十九章 大恩大德第八十三章 超越朱元璋的雄心第一百四十二章 不要拒絕了第七十二章 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天子?第八十章 朱棣就是個敗家子第八十四章 請客斬首第二百零三章 武英殿議事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與徐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動作第三百零五章 徐大忽悠第二百七十五章 能歌善舞第一百四十章 忠孝第一家第一百二十五章 手把手教你害人第二百三十四章 一羣弟弟第二百七十二章 神奇的徐景昌第八十章 朱棣就是個敗家子第一百零六章 爲皇孫賀第一百零六章 爲皇孫賀第五十二章 從戶部下手第三百三十七章 速速請姚少師第二百四十二章 放去了一羣妖魔第一百七十八章 孔氏進京
第七十六章 朱高熾,你被開除了第七十四章 刺客一擊第二百一十一章 朕要殺人第三十四章 怎如徐景昌所教相似?第一百六十五章 陛下做主第七十三章 朕的好孫兒第五十一章 這個年沒法過了第六十九章 漢王仁義啊!第二百二十二章 朕的好兒子第一百二十一章 去奉天門第三百章 千秋大業第四章 皇后駕到第一百八十七章 督察院的三不知第一百六十三章 徐皇后的憤怒第三百三十八章 所謀者大第三百一十九章 朱瞻基創業第一百七十六章 忠君報國第二百三十九章 朱高熾的平衡之道第三百一十九章 朱瞻基創業第一十三章 給朱高熾的大禮第八十一章 園藝假警告第二百三十章 藍玉的女婿第一百九十五章 選媳婦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了賊船的南孔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了賊船的南孔第二百五十七章 快去請景昌佛祖第一百四十四章 祭祀功臣第二百零六章 好岳父第一百三十章 朱棣的大禮包第三百零五章 徐大忽悠第一百八十三章 神劍出鞘第三十二章 陛下的神劍第一十二章 窮則懷恨在心,達則反攻倒算第二百一十三章 火了第一百六十六章 徐家好兒郎第一百一十六章 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第五章 大九卿第三百二十九章 孩子王第一百三十七章 諸子家,各有所長第二百二十八章 朱棣也討好第五十八章 天子駕臨天牢第二百章 宴請黃家第三百一十一章 新的官學第九章 我就是吃瓜的第十章 大明朝,寸土不能少第二百零八章 徐皇后要長命歲哦第九十九章 三句話讓朱棣給我花三十萬第一百五十七章 孔家也不例外第四章 皇后駕到第一百二十二章 永樂!永樂!第一百一十二章 通政使的崛起第四十三章 皇孫的人第一百六十六章 徐家好兒郎第三百三十三章 這一死,比活了一輩子都重要第一百二十一章 去奉天門第二百零二章 罪臣管不住手啊第六十四章 漢王與民爭利第八十二章 徐景昌的小技巧第八十一章 園藝假警告第二百六十六章 梅開二度的徐景昌第五十六章 徐景昌的牢獄之災第一百九十二章 震撼朝堂第三百二十章 讓大明更高大第一十七章 神勇無敵的徐景昌第二百三十九章 朱高熾的平衡之道第一百八十九章 錦衣衛密檔第三百二十四章 漢王謀反第一百七十九章 太子大恩大德第一百零一章 叩謝天恩第二百四十章 定國公成親了第二百零七章 婚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去奉天門第一百零七章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子無心第二百一十六章 定國公之功第一百一十八章 全都來了第三百一十四章 小白鼠第六十三章 熱鬧的通政司第三十九章 大恩大德第八十三章 超越朱元璋的雄心第一百四十二章 不要拒絕了第七十二章 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天子?第八十章 朱棣就是個敗家子第八十四章 請客斬首第二百零三章 武英殿議事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與徐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動作第三百零五章 徐大忽悠第二百七十五章 能歌善舞第一百四十章 忠孝第一家第一百二十五章 手把手教你害人第二百三十四章 一羣弟弟第二百七十二章 神奇的徐景昌第八十章 朱棣就是個敗家子第一百零六章 爲皇孫賀第一百零六章 爲皇孫賀第五十二章 從戶部下手第三百三十七章 速速請姚少師第二百四十二章 放去了一羣妖魔第一百七十八章 孔氏進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