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商定交易

龔揚得趙韙之命,再度自江州啓航,順流直下,前往揚州。

長江順流直下的速度,可要遠遠超過逆流而上時,再加上龔揚來意甚急,僅僅只是六天的功夫,已經過了彭蠡澤,再有一兩天的時間,就能抵達丹徒了。

之所以這麼快,主要還是單船出行,又是極端豪華的配置,順風順水不說,還有三班倒的舵師和槳手,槳手都是精挑細選的壯漢,在船上吃的又好,而舵師也是老資格的江師,在長江上航行了一輩子了,對水文水情幾乎瞭如指掌。

最重要的自然還是順風順水了,船借風勢,快於箭矢,一個時辰能夠跑上八十到一百二十里。日均航速最少也能超過四百里,快的時候甚至能達到六百至八百里。

不過饒是速度驚人,可龔揚心中的熱切卻是更爲火熱,恨不能插上翅膀,飛到吳縣,告知左將軍自己不辱使命,大事已成。

兩天之後,船隻抵達丹徒,正要轉進運河時,卻被江東水師所阻。

在龔揚驚疑不定的時候,船隻被引入了丹徒港口。

還不及靠岸,遠遠望去,只見丹徒的碼頭上正站着一個自己日思夜想的明主。

船隻一靠岸,龔揚就迫不及待的跳上了岸邊。

只是港口潮溼,龔揚腳下一滑,沒有站穩,正要摔倒時候,劉封恰好趕到,捏住了對方的胳膊,將其身形一穩。

“子舉,先前分別,封實依依不捨,不意能如此之快的再度相見,實在是叫我高興歡喜。”

“子舉,別來無恙!前日一別,封心中長嘆不知何時再能相見。不意未及寒暑,竟得重逢,實叫我欣喜難耐。聞君東至,封遂無法於吳縣中自安,仿若饑饉薦臻,渴望雨澤,索性帶着親隨自吳縣趨丹徒相候,以敘契闊,迎君於岸,也可早解我思君之渴。”

龔揚此時內心感動的無以復加,自己何德何能,不過一川中小吏,竟能得左將軍如此厚愛,親臨丹徒,出手護佑,此等知遇之恩,何以爲報?

龔揚忍耐着心中的激盪之情,衝着劉封畢恭畢敬道:“左將軍厚遇,揚鏤骨銘肌,粉身碎骨,不能報將軍之恩於萬一。幸得我主明睿,得我面呈左將軍之智,痛下決心,願一切依從左將軍之意,懇請王師入川,討逆平亂!”

劉封一聽趙韙居然全盤答應了自己的要求,心中的喜悅溢於言表,當即笑着上前將龔揚扶起,拍着對方的手背道:“趙中郎能當機立斷,既是明智之舉,也有子舉居中運籌帷幄,稟直建言之功。汝二人之功,我當上奏朝廷,爲趙中郎和君請功。”

龔揚當即推辭道:“揚所作所爲,一報趙中郎知遇之恩,二報左將軍禮遇之厚,三報川中百姓養育之德,不敢有邀功之心。”

劉封慨然長嘆,顧左右親隨而言道:“今日見子舉之德,始知古賢雲淡泊名利爲何意也。”

當晚,劉封于丹徒設宴款待龔揚,夜間同塌而眠。

次日,劉封親自領着龔揚遊覽江東美景,招賢才名士於左右陪同,可謂是給足了龔揚體面。

數日之後,龔揚代表趙韙與劉封商定,於六月在江州舉兵。

劉封需遣萬五援兵入川,半數留守沿岸重鎮,半數隨趙韙進軍成都,同時,劉封還需要額外支援趙韙一部分軍械、糧食。

這部分支援一半趙韙以巴郡特產,布帛作價支付,另外一半則爲劉封的饋贈。

這部分支援中,最少需四千把長兵,一千八百把刀劍短兵,大黃弩兩百具,強弩四百具,弓六百張,弩箭、羽箭合計五萬支,全套皮甲六百領,皮胴八百領,鐵甲三百領,糧食二十萬石,食鹽兩千石,霜糖五十石。

這些裝備一旦給足了,足夠趙韙再武裝起一萬人的部隊,而且軍械裝備還是蜀中中上級別的檔次,不可謂不是獅子大開口。

龔揚開口時索性直言,這個數字是完全可以商量的,只是希望在糧食方面能夠多於支援,其他武器就是打個一、二折,他回去都足以同趙韙交代了。

劉封卻是笑着擺了擺手:“我如何能讓子舉難做,就依趙中郎之意,這些物資會在六月之前送到江州,供趙中郎使用。”

劉封不會吝嗇這麼點物資,如今徐州工坊已經可以年產鐵甲一千餘套,都是優質的冷鍛甲,除此以外,還能年產一千五百套扎甲,防護力要稍遜色於冷鍛甲,但也是貨真價實的鐵甲,而且本該是這個時代最強的鐵甲纔對。

只是冷鍛甲的出現,才逼得扎甲成了配角。

這還沒算分散在各地的小規模鐵官營,譬如益州郡也能年產扎甲兩百套至五百套,當然前提是有充足的人力和原料供應,包括鐵礦石、燃料以及糧食。

具體多少,還得看這些供應如何。

因此現在的劉封可謂是財大氣粗,不但鐵甲大批量的裝備自己麾下,每年還能進貢上千套扎甲給自家的老爹裝備。

區區三百套扎甲,已經不放在劉封的眼中了。

況且劉封還希望趙韙和劉璋之間打的更狠一點,最好能多清理掉一些蜀中的豪強地主。

等到蜀中戰火紛飛,士族豪強被壓榨的苦不堪言時,他劉封再順應天命的站出來收拾殘局,這纔是劉封的如意算盤。

爲了能有一個符合自己心意的好結局,區區一點軍械物資算得了什麼。

聽見劉封爲了自己,不惜一口答應趙韙的全部要求,饒是龔揚並非朝三暮四的性格,但也忍不住將劉封同趙韙一比再比。

得出的結論實在是不可同日而語。

“不過這些東西也不能白給,況且日後軍械糧食還得往北輸送。”

劉封沉吟片刻,繼續道:“辛苦子舉回去同趙中郎稟報一聲,江州倉儲以及碼頭都需要供我使用。”

“此事不難。”

龔揚一口答應了下來:“左將軍有所不知,我主雖據有江州,實傢俬卻囤於墊江,請其讓出江州倉儲、碼頭並非難事。”

劉封了然點頭,江州都能允許自己部下入駐了,同這比起來,再出讓倉儲和碼頭實在是小意思,而且這也是爲了給他供應糧草,理由充足,確實不難辦成。

隨後,龔揚將趙韙的計劃托盤而出,這倒不是龔揚背叛趙韙了,而是趙韙叮囑,請劉封指點一二。

如今劉封可是天下名帥,趙韙信心不足,自然希望能得到劉封的點評甚至是肯定。

趙韙的計劃其實還真的不錯,他並沒有花裡胡哨的想法,走的就是簡單粗暴的路線。自江州出兵,沿着涪水進軍,經墊江、德陽、廣漢,至涪城縣後棄船登陸,折向西南,換走陸路直撲廣漢郡治雒城,攻克此處後,兵圍成都。

這個路線的確是最爲適合趙韙的路線了,雖然有一段陸路,但並不長,而且涪水沿線的德陽、廣漢兩地雖屬於廣漢郡,卻與趙韙的老家安漢縣(今南充)毗鄰,三縣緊挨在一塊,甚至算得上是半個老鄉。

因此,趙韙在廣漢和德陽也有着很高的聲望和影響力,走這條路不但省時省力,還能得到當地士族豪強的支持。

原時空中也的確如此,趙韙在初期可謂是節節勝利,壓着龐羲一路橫衝直撞,都快把龐羲給打自閉了。

大小十數戰,從德陽一直敗退到成都,龐羲竟沒贏過一次。

不過趙韙也是菜的摳腳,贏了這麼多次,卻竟然都沒傷到龐羲所部東州兵馬的元氣,硬是讓對方全須全尾的退入了成都城,成了成都城中防禦的主力,最後還逆襲翻盤,一戰大勝,把趙韙逼入了絕境,最終死在了墊江。

歸根到底,趙韙是輸在了兩點上。

第一點是沒能利用野戰的機會重創龐羲所部東州兵馬,進而殲滅對方。

不但讓對方一路節節抵抗得手,給劉璋爭取了大量的時間,最後還成功退入成都之中,成爲了守衛成都的主力之一,更在反攻階大勝趙韙軍,實現成功翻盤。

第二點是沒法打破成都城,生擒或擊殺劉璋,取得最後的勝利,畢全功於一役。

不過對於劉封來說,這倒是一個很好的結果,當即表示趙韙這番計劃很是高明,唯一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最後自涪城至成都的這段陸路,需要謹慎小心,尤其是糧草輜重的後勤運輸,千萬不能掉以輕心,糧草乃大軍之膽,不可不重。

龔揚當即表示領命,必定回去告於趙韙面前。

送走龔揚之後,劉封立刻將消息送往荊州南郡江陵城中。

如今江陵城中早成了巨大的軍械武庫,作爲準備已久的中路入蜀前進基地,這裡囤積了大量的軍械和糧食。

趙韙所要的軍械物資和糧食,對於江陵來說,不過是五分之一的儲備罷了,只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即能補充上。

按照和趙韙商量好了的方案,在劉封輸送軍械和糧食前往江州的時候,前面諸多縣邑、江關的趙韙軍將會隨同一起撤離,前往江州匯合。而這些縣邑、江關的防務都會交給劉封軍來負責防守。

劉封可不想被趙韙給耍了,成了歷史上有名的蠢貨。

諸葛亮收到消息之後,當即做出調派,打算以蔣欽所部爲前大督,負責運送軍械、糧食和軍隊,接管沿途縣邑、江關的防務。

諸葛亮這邊緊鑼密鼓的整備軍資部隊,準備入蜀,而南中那邊的圍城戰也進入到了白熱化的階段。

最先告破的並不是先被圍困的味縣,而是且蘭。

步騭並沒有依照兵法所言圍三缺一,放開一條生路,好讓朱褒以及城中守軍都失去死戰之心,而是將城池團團圍困,並修築了一道環城壕溝。

饒是且蘭縣並不大,甚至可以說是挺小的,但這個工程量彙總起來還是頗爲厲害,幸好步騭也有數千民夫隨軍,再加上特有的建築工具,還是在大半個月內將事情做成。

其中朱褒自然不會任由步騭爲所欲爲,好幾次派出精銳部曲進行偷襲,想要打斷步騭的行動。

可他每一次出擊,都會被步騭給算中,出擊的人馬也是損兵折將,最後一回居然全軍覆沒。

前前後後一共損失了四百多精銳,把朱褒心疼的都快吐血了,由此再也不敢派兵騷擾,只能眼睜睜的看着荊南民夫在距離城池兩三裡地的地方施工。

壕溝修完之後,其他工程器具也都先後完工,包括在工程營指導下打造出來的八臺配重投石機和十二臺輪車投石機。

當配重投石機上的巨石砸在土牆上,震的城樓都抖動了時,城內上至朱褒,下至百姓,都意識到且蘭守不住了。

饒是如此,步騭卻並沒有立刻搶攻,而是日夜不停的投石洗地。

配重投石機的目標是城門、城樓、敵樓、角樓以及城牆,而普通投石機的目標則是城垛和城牆上的馬道。

三天三夜的連續洗地,直到投石機不堪重負徹底損壞了之後才結束。

此時,且蘭城牆已經變得面目全非,不少處都被砸塌陷了。

直到這個時候,步騭指揮的劉封軍纔在強弓勁弩,雲梯耬車的掩護下,開始衝了上來。

到這時候,城中還能反擊的只剩下了兩千餘人,其中不少人還帶傷掛彩。

當步騭投入又一張底牌鐵甲軍的時候,四百名身材高大魁梧,身着全身鐵甲,宛如刀槍不入的怪獸一般橫衝直撞,且蘭軍的士氣徹底崩潰。

當日下午,且蘭城破,傍晚,朱褒於郡府之中投降。

至此,牂牁郡漢民區連成一塊,南中各地的漢軍終於可以互相馳援。

不過步騭在打下且蘭之後,並沒有繼續的動作,而是開始遣返大軍。

除了本部三千南海郡兵外,其他兵馬悉數撤走。南中畢竟輸糧不便,能節儉一分,到了荊、揚就是省了十分力氣。

此外,步騭在粗定且蘭民心之後,就開始組織人手,興修水利,修補道路。

隨着這些施政行爲的推進,當地百姓更加安定起來,也樂於在糧食、布帛的獎勵下,爲漢軍出工出力。

第18章 委以重任第10章 大耳哥你聽我說第222章 破產版江東第593章 左幕下場第567章 司馬說魯第254章 劉備的疑慮第115章 追加投資第183章 禮遇袁使第410章 幕府初成第323章 兩處堅守第271章 欲招此婿第168章 擴軍計劃第148章 三劉聯盟第253章 大肆採購第249章 拜訪曹操第224章 進駐聞喜第202章 寧可罪袁不罪曹第310章 兵臨曲阿第421章 荊州應對第575章 再克朱提第207章 以徐制揚第453章 兵發巴丘第144章 利動人心第462章 龐氏兵變第222章 破產版江東第440章 劉勳塞江第328章 議定廬江第467章 景升吐血第2章 拜訪曹豹第427章 孫策入長沙第164章 射陽水匪第87章 徐盛的選擇第400章 回稟劉備第189章 東海王宴第263章 琴音惹塵緣第164章 射陽水匪第67章 府外遇豪傑第362章 上虞吳範第538章 仲達獻策第69章 子當與父同平亂世(加更來了!驚喜嗎?)第188章 曹豹請罪第110章 震驚四方第339章 自投羅網第498章 安撫荊南第328章 議定廬江第91章 取信丹陽卒(第一更求首訂!16)第286章 分化瓦解第307章 徐州二畜第453章 兵發巴丘第487章 蒯良歸順第592章 趙韙求援第81章 徵辟劉曄第396章 楊修求援第502章 伐交部署第549章 公孫南來第394章 天子說客第542章 兩路納徵第20章 榻上盤賬第322章 幾處戰場第348章 堅如磐石第613章 大幕開局第150章 不過如此第546章 借刀殺人第246章 回返洛陽第188章 曹豹請罪第114章 戰後封賞第5章 願求將軍之女爲側室第269章 居中謀利第228章 徐晃勸降第481章 盟定交成第230章 河東情狀第230章 河東情狀第133章 琅琊諸葛第276章 各有稻粱謀第345章 大軍雲集第51章 公瑾難求第509章 士氏朝貢第93章 幕後黑手(第三更求首訂!36)第334章 徐晃破城(第二更)第597章 曹兵入蜀第45章 舉薦太史第269章 居中謀利第8章 晨昏定省第286章 分化瓦解第145章 意外變故第221章 董昭歸徐第53章 挑選遺孤第57章 元龍薦長文第458章 捷報頻傳第446章 決戰在即第473章 張濟降曹第380章 面見劉備第500章 以巴爲銅第524章 青州傳捷第204章 貴賓臨門第344章 陸議改名第464章 中期調度第112章 劉曄解困第411章 摧鋒軍編制第41章 糜家父女(四更求支持!)
第18章 委以重任第10章 大耳哥你聽我說第222章 破產版江東第593章 左幕下場第567章 司馬說魯第254章 劉備的疑慮第115章 追加投資第183章 禮遇袁使第410章 幕府初成第323章 兩處堅守第271章 欲招此婿第168章 擴軍計劃第148章 三劉聯盟第253章 大肆採購第249章 拜訪曹操第224章 進駐聞喜第202章 寧可罪袁不罪曹第310章 兵臨曲阿第421章 荊州應對第575章 再克朱提第207章 以徐制揚第453章 兵發巴丘第144章 利動人心第462章 龐氏兵變第222章 破產版江東第440章 劉勳塞江第328章 議定廬江第467章 景升吐血第2章 拜訪曹豹第427章 孫策入長沙第164章 射陽水匪第87章 徐盛的選擇第400章 回稟劉備第189章 東海王宴第263章 琴音惹塵緣第164章 射陽水匪第67章 府外遇豪傑第362章 上虞吳範第538章 仲達獻策第69章 子當與父同平亂世(加更來了!驚喜嗎?)第188章 曹豹請罪第110章 震驚四方第339章 自投羅網第498章 安撫荊南第328章 議定廬江第91章 取信丹陽卒(第一更求首訂!16)第286章 分化瓦解第307章 徐州二畜第453章 兵發巴丘第487章 蒯良歸順第592章 趙韙求援第81章 徵辟劉曄第396章 楊修求援第502章 伐交部署第549章 公孫南來第394章 天子說客第542章 兩路納徵第20章 榻上盤賬第322章 幾處戰場第348章 堅如磐石第613章 大幕開局第150章 不過如此第546章 借刀殺人第246章 回返洛陽第188章 曹豹請罪第114章 戰後封賞第5章 願求將軍之女爲側室第269章 居中謀利第228章 徐晃勸降第481章 盟定交成第230章 河東情狀第230章 河東情狀第133章 琅琊諸葛第276章 各有稻粱謀第345章 大軍雲集第51章 公瑾難求第509章 士氏朝貢第93章 幕後黑手(第三更求首訂!36)第334章 徐晃破城(第二更)第597章 曹兵入蜀第45章 舉薦太史第269章 居中謀利第8章 晨昏定省第286章 分化瓦解第145章 意外變故第221章 董昭歸徐第53章 挑選遺孤第57章 元龍薦長文第458章 捷報頻傳第446章 決戰在即第473章 張濟降曹第380章 面見劉備第500章 以巴爲銅第524章 青州傳捷第204章 貴賓臨門第344章 陸議改名第464章 中期調度第112章 劉曄解困第411章 摧鋒軍編制第41章 糜家父女(四更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