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委任許攸

沮授建議先取河內,郭圖又主動請纓,再加上河內郡委實富庶,地形一片平原,易攻難守,又是鄴城、洛陽的共同屏障。

袁紹、曹操雙方,誰有河內,誰就有戰略主動權。

如此之多的好處,不由得袁紹不動心。

只是袁紹並沒有立刻做出決斷,反而在誇獎了郭圖一句之後,詢問起田豐、許攸的意見起來。

“元皓、子遠,你二人對此有何看法?”

田豐性情剛直,嫉惡如仇,聽得袁紹發問,自然毫無保留的支持沮授。

“明公,河內緊鄰鄴城,不提其他,只爲鄴城安危計,恐怕也當是重中之重啊。”

許攸則是等到田豐發表完意見後,這纔不急不緩的捋着短鬚,笑吟吟開口道:“攸有一計,使張楊授首,孟德救之不及,而河內爲主公唾手可得。”

袁紹一聽,心說還有這等好事?

不過許攸素來喜歡大言欺人,這話若是田豐說的,那袁紹如今早就喜不自勝了,可換了許攸,袁紹卻是不敢全信。

只是許攸畢竟也是自己身邊的老人,昔年年輕時就爲自己奔走,雖然近年來愈發貪婪,且對自己也頗有逾矩,但面上總還是要給對方几分薄面。

於是,袁紹應了一句道:“既有如此良謀,子遠何不早獻?”

面對袁紹半是誇獎,半是敲打的話,許攸卻渾然不懼,只是嘿嘿一笑道:“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危難之際,方顯丈夫。主公先前又不曾問起,攸一時疏忽,也是情有可原。”

袁紹聽聞這話,心中頗爲不滿,旁人恐怕不清楚,可他再明白不過了,許攸這是在赤裸裸的邀功請賞呢。

事情都沒能開始,居然就已經找自己要賞賜了,袁紹自然高興不起來。

只是袁紹這人城府極深,所謂外寬內忌,便是袁紹、劉表這等人最好的寫照。

因此,袁紹不但沒有訓斥許攸,反而露出了溫和的笑意,安撫道:“子遠既有奇謀,我又如何會吝嗇賞賜?若是此次汝能奇策建功,我當以千金相酬!”

關鍵時刻,袁紹的頭腦還是十分清醒的,若是區區千金能爲自己買來一個河內郡,那他做夢都能笑醒過來,許攸些許冒犯之處,自然也就無足輕重了。

若是對方謀劃不成,那到時候再連本帶利,一併清算即可。

許攸卻是不知道袁紹心中所想,還以爲對方是昔日那個輕財重義,志向遠大,交遊廣闊,呼朋引伴的青年士族魁首。

聽到袁紹說願以千金相酬,許攸一下子就激動了起來。

在袁紹的催促之下,許攸這纔開口道:“昔年孟德任東郡太守時,曾擊破於毒等部賊匪,其中就有一人姓眭名固。此人如今正在張楊麾下,有兵馬六千人之衆,實力強橫,卻對當年之仇耿耿於懷,寧可親近劉子升這等小輩,也不願爲孟德效力。”

許攸說到這裡,故意賣了關子道:“河內駐兵兩萬,其中大半卻是張楊部下,其中就包括了眭固。孟德所遣之軍,僅僅只有于禁所部四千人,駐紮於河陽縣,扼守孟津,本初可知爲何?”

袁紹心中不喜,但面上卻是一副寬和的模樣,假裝出興致勃勃之色,猜測道:“莫非就是這眭固從中作梗?”

“正是!”

許攸大聲說道:“如今張稚叔麾下總兵力不足兩萬,其中眭固一家就佔了三分之一,本地豪強楊醜擁兵三千餘人,位居其三。真正歸張楊直屬的,也不過七八千人罷了,僅僅只是略微強過眭固。而眭固堅決反對曹兵進入河內,楊醜原本與眭固頗爲不和,可兩人如今都爲劉子升所拉攏,自然不會出來拆對方的臺。”

“最重要的是……”

許攸嘿嘿冷笑兩聲:“我觀張稚叔本人也不樂意孟德之兵進入河內,恰好樂得拿眭固、楊醜來做擋箭牌。”

袁紹聽着許攸一番話,有些恍然,明白對方是想要拿眭固作伐,只是又有些不解的問道:“眭固既已投效劉子升,那又豈肯爲我所用?”

“本初有所不知。”

許攸得意洋洋道:“眭固屈膝劉子升,乃是昔年劉子升兵發河內,迎奉天子時兵勢甚強,以力屈之。可如今兩方遙距千里,又談何忠心?以攸觀之,不過貌合神離罷了。劉子升欲用眭固知曉河北情況,而眭固則樂得躲在對方旗下,以此來對抗孟德。就算是張稚叔,恐怕也是樂見其成。”

袁紹恍然大悟,仔細琢磨了一番,深感有理。就是沮授、田豐、郭圖等人,細思之下,也都覺得許攸這番分析很是合理,直指人心。

“本初,只需眭固倒向我等,稚叔倉促之下,禍起肘腋,定然無力頑抗,河內必不攻自破。”

許攸笑容滿面,顯然也是極爲滿意自己的謀略:“屆時主公大兵壓境,再以舊日情分說降稚叔,其若是卷旗來降也就罷了,若是還敢對抗主公天威,勢必叫他授首當場。

袁紹沉吟片刻,覺得許攸此計的確不俗,且又沒有什麼後患,心中已經下了決斷。

只是他並沒有立刻拍板,而是對着田豐、沮授、荀諶、郭圖四人詢問道:“元皓、子輔、友若、公則,汝等以爲子遠此計如何?”

雖然袁紹麾下河北派和河南派已經勢如水火,黨爭激烈到了對人不對事的地步。

但沮授、田豐、荀諶、郭圖等人都是頂層,還是需要裝點門面,再說袁紹也不是傻子,若是當真好計,你偏要去反對,又拿不出更好的辦法,這無疑會在袁紹處丟大分的。

還有一點,許攸這計策雖然是河南人出的,可實際上其本質卻是合了河北人的心意。

河南人要的是大軍過河,同曹決戰。

河北人要的是休養生息,與民休息。

沮授剛剛還提出了退一步的戰略,那就是先取河內。

許攸這計,其實恰恰符合的是河北人的利益。

若是這計策不行,那田豐說不定還會秉直而斥,可這計策明明又頗具可行性,就算失敗了也沒有任何損失,這種情況下,田豐、沮授瘋了纔會去反對。

而河南派這邊也不會反對,雖然沒能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但把河內的功勞從河北派手中強奪過來,本身就是河南派的目的,要不然剛纔郭圖也不會主動請纓了。更重要的是,河南派的核心思想就是順着袁紹。

當初袁紹不願接納天子,郭圖這個首提迎奉天子的人愣是能夠一百八十度大拐彎,變成了堅決反對迎奉天子的旗幟,就已經是極好的證明了。

如今不論是荀諶,還是郭圖,都是人精中的人精,自然已經看出袁紹本人的傾向性了。

因此,荀諶,郭圖兩人自然也不會反對許攸之計。

眼見自己的心腹重臣們居然罕見的同氣連聲,都表態支持許攸之計,袁紹心中很是高興,當即拍板,沉聲吩咐道:“子遠,既是如此,此事就由汝全權操辦,可自幕府之中支取錢糧,千金之下,不必報我,可自取之。”

袁紹終究並非庸主,其能力、魄力還是遠超同時代其他軍閥們的,竟將全權授予許攸。

許攸聞言,登時大喜過望,趕忙避席拜謝。

袁紹神情溫和,細語諄諄,欲使許攸效死力。

隨後,也吩咐沮授按他的要求行事,開始揀選精銳,裁撤老幼。

其中,先編練大司馬幕府軍十萬人,配以鐵甲萬領,戰馬萬匹。

隨後,又下令編冀州、青州、幽州、幷州、預備五軍,每軍各五萬人。

總兵力暫編三十五萬,將裁撤老幼轉去地方屯田。

對此,不論是河北派還是河南派都沒有什麼異議,自會遵令而行。

一時之間,君臣皆歡。

**

袁紹處定下了方略,曹操此時也在召集身邊親信重臣商議應對。

如今的曹操可謂三強之中最弱的一方,兵力不過十餘萬,其中還有大量的僕從軍,譬如一萬多人的張楊軍,兩萬張濟軍,三千餘董承軍,六千餘楊奉軍。

一旦同袁紹、劉備、劉封父子開戰,這些兵力到底站在誰一邊,恐怕還得打個問號。

而曹操真正如臂指使,全心信任的其實只有六萬青州軍以及自己的老班底親軍兩萬人,剩下的兩萬兗州軍,一萬豫州軍,都是屬於相對信任,雖然比不上前兩者,但也都是嫡系曹軍。

如今,自關東又得了兩萬餘西涼降兵,其中過半都是難得的老兵,久經沙場,經驗豐富。

曹操當然捨不得將他們悉數裁撤,自然而然的就生出了擴軍的念頭。

其實嚴格的來說,曹操的實力並不比原時空同時間段來的弱,相反,還要強上許多。

官渡之戰時,曹操其實總兵力不過八九萬人,真正抽調出來參與官渡之戰的,更是隻有四萬餘人,其他四萬餘人,有一萬要放在豫州鎮壓地方,一萬在兗州,一萬在關中,一萬在司隸。

即便是參與官渡之戰的那四萬人,其中四分之一還是分散在各個要隘堅城裡的。就比如曹仁、夏侯惇、夏侯淵、于禁等人,當時都是分散出去領兵的,並不是全程都跟在曹操身邊的。

否則烏巢之戰中,曹操也不會將大營的安全託付給曹洪了,曹仁、夏侯惇兩人,哪一個都要比曹洪更靠譜,更有資歷。

真正跟着曹操在官渡對抗袁紹主力的只有三萬人,甚至都算不上曹軍最精銳的部曲。

至少像樂進率領的先登營,于禁率領的泰山營,曹仁的嫡系部曲等等王牌軍,可都是散在外頭痛揍袁紹偏師的,只在必要關頭,才被調回曹操身邊。

可這個位面,曹操光是嫡系軍隊就超過十萬人了,而且因爲和劉備、劉封父子結盟,他的兵力要遠比原時空中集中。

畢竟這個位面裡他不用再分兵去鎮守豫州了。

只是曹操並不知曉這些,此時的他很是憂慮,爲兵力不足而感到憂心忡忡。

所幸的是,他此時的錢糧收入要遠超原時空中的同期。

原時空中袁紹、劉備、劉表可都不會給他按時進貢錢糧,可這個時空,僅僅是劉家父子這邊,每年就要給曹操送來六十萬石以上的糧食,這可是純收入,路上的損耗可是劉家父子自己掏錢補貼的。

這六十萬石裡,還沒包括陳國的稅賦,兩邊一加,直逼百萬。

這都超過曹操在司隸、潁川北部屯田所得了。

除此以外,袁紹雖然扣扣索索,但每年也進貢了二十萬石糧食,劉表原先也是這個數字,但現在爲劉封所滅,自然不會再有了。

可同樣的,雖然損失了進貢,曹操卻得到了整個南陽。

南陽郡本是天下第一,現在雖然殘破了,可在劉表的數年耕耘之下,也是恢復了一些元氣,一年二十萬石的稅賦可還真能交的出來。

這一來一去,曹操每年白得一百四、五十萬石糧食,日子可比原時空裡滋潤多了。

這也是曹操想要擴軍的底氣所在。

曹操想擴軍其實已經很久了,諸侯軍閥哪個不希望手裡的刀把子能更多一些。

只是一直以來,都被荀彧等人給勸住了,就是程昱也不支持曹操擴軍。

不過現在局勢越來越緊張了,自己纔剛剛拿下關中,都沒來得及按照原來的計劃往河東發展,劉封居然把整個荊州都給吞了。

要不是機緣巧合,自己就在關中坐鎮,又勢如破竹的擊潰了李傕、郭汜,恐怕連南陽郡這杯羹都未必能分得到。

因此,這次曹操特地返回洛陽,就是爲了商議擴軍這件事。

這麼說或許也不對,曹操這次是鐵軍的要擴軍了,他想要商議的應該是擴軍的具體事宜,以及數量。

“五萬!?”

荀彧一聽,險些沒能維持住臉上的溫色。

以荀彧的審時度勢,自然不可能看不到曹操擴軍之心的堅決,事實上他這一次也沒想過再勸阻曹操了。

只是他怎麼也想不到曹操胃口竟然如此之大,一口氣要擴軍五萬,這差不多是現在總兵力的三分之一,曹操嫡系的一半數量了。

第76章 夜半訪客第498章 安撫荊南第385章 三度入雒第473章 張濟降曹第309章 殺賊誅心第17章 宴請趙田第10章 大耳哥你聽我說第314章 局勢變化第440章 劉勳塞江第191章 朐城夜變第3章 大言欺人第125章 曹操和呂布的威脅第187章 徐州反腐第433章 中原烽火第105章 大捷回傳第227章 三場夜宴第410章 幕府初成第117章 郭辛夜談第30章 劉家當大興第413章 再見二喬第287章 擒獲袁術(加更!)第99章 逆擊曹豹第233章 鄉黨雲集第160章 外厲內荏第494章 河北一統第180章 荀攸六策第345章 大軍雲集第236章 萇奴授首第381章 元龍募資第183章 禮遇袁使第68章 心熱如火(明日萬字大爆發!)第180章 荀攸六策第108章 開陽開城第357章 欲肅北會第66章 千萬資金(下週一五更爆發!)第458章 捷報頻傳第159章 伯符定策第10章 大耳哥你聽我說第416章 百越戰略第398章 達成契約第461章 龐家抉擇第444章 荊南分兵第52章 雙向奔赴第470章 孟德入局第430章 周氏鴻門宴第352章 甘寧叫陣第312章 吳景的應對第351章 僵持不下第269章 居中謀利第356章 評議定功第423章 議定諸事第15章 潘璋歸心第447章 先陣蔣欽第314章 局勢變化第462章 龐氏兵變第107章 鐵營與郡守第493章 喜得二將第495章 洪流改道第230章 河東情狀第424章 張羨起兵第60章 知會曹豹第424章 張羨起兵第239章 黃巾來援第503章 巡行荊南第81章 徵辟劉曄第287章 擒獲袁術(加更!)第35章 醫道三不朽第166章 終見武侯第260章 兩種投石機第510章 遍賞心腹第198章 呂布來投第509章 士氏朝貢第21章 別有心思第47章 郭嘉荀攸第187章 徐州反腐第272章 萬事俱備第211章 高擡貴手第193章 善後朐縣第440章 劉勳塞江第404章 劉馥來投第12章 破局之法第204章 貴賓臨門第447章 先陣蔣欽第36章 問對徐州第118章 周 蔣來投第487章 蒯良歸順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225章 覲見天子第131章 改換方案第382章 推出公債第95章 曹宏末路(第五更求首訂!56)第165章 諸葛子瑜第257章 譙縣許氏第215章 天子求援第331章 賀齊求援第246章 回返洛陽第112章 劉曄解困第165章 諸葛子瑜第468章 壓力劇增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
第76章 夜半訪客第498章 安撫荊南第385章 三度入雒第473章 張濟降曹第309章 殺賊誅心第17章 宴請趙田第10章 大耳哥你聽我說第314章 局勢變化第440章 劉勳塞江第191章 朐城夜變第3章 大言欺人第125章 曹操和呂布的威脅第187章 徐州反腐第433章 中原烽火第105章 大捷回傳第227章 三場夜宴第410章 幕府初成第117章 郭辛夜談第30章 劉家當大興第413章 再見二喬第287章 擒獲袁術(加更!)第99章 逆擊曹豹第233章 鄉黨雲集第160章 外厲內荏第494章 河北一統第180章 荀攸六策第345章 大軍雲集第236章 萇奴授首第381章 元龍募資第183章 禮遇袁使第68章 心熱如火(明日萬字大爆發!)第180章 荀攸六策第108章 開陽開城第357章 欲肅北會第66章 千萬資金(下週一五更爆發!)第458章 捷報頻傳第159章 伯符定策第10章 大耳哥你聽我說第416章 百越戰略第398章 達成契約第461章 龐家抉擇第444章 荊南分兵第52章 雙向奔赴第470章 孟德入局第430章 周氏鴻門宴第352章 甘寧叫陣第312章 吳景的應對第351章 僵持不下第269章 居中謀利第356章 評議定功第423章 議定諸事第15章 潘璋歸心第447章 先陣蔣欽第314章 局勢變化第462章 龐氏兵變第107章 鐵營與郡守第493章 喜得二將第495章 洪流改道第230章 河東情狀第424章 張羨起兵第60章 知會曹豹第424章 張羨起兵第239章 黃巾來援第503章 巡行荊南第81章 徵辟劉曄第287章 擒獲袁術(加更!)第35章 醫道三不朽第166章 終見武侯第260章 兩種投石機第510章 遍賞心腹第198章 呂布來投第509章 士氏朝貢第21章 別有心思第47章 郭嘉荀攸第187章 徐州反腐第272章 萬事俱備第211章 高擡貴手第193章 善後朐縣第440章 劉勳塞江第404章 劉馥來投第12章 破局之法第204章 貴賓臨門第447章 先陣蔣欽第36章 問對徐州第118章 周 蔣來投第487章 蒯良歸順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225章 覲見天子第131章 改換方案第382章 推出公債第95章 曹宏末路(第五更求首訂!56)第165章 諸葛子瑜第257章 譙縣許氏第215章 天子求援第331章 賀齊求援第246章 回返洛陽第112章 劉曄解困第165章 諸葛子瑜第468章 壓力劇增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