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牀弩誘敵

曹軍可不像左幕軍那般富裕,能夠大規模的使用鐵甲來裝備部隊。雖然前些年在關中擊敗李傕、郭汜,大勝涼州軍後繳獲極豐,光是鐵甲就得到了上萬具。

這些鐵甲可不是涼州軍自己的,而是整個東漢帝國的遺產。

當年董卓進入洛陽之後,就收編了洛陽中的三股中央軍,分別是北軍、南軍和西苑軍。

ωwш▪ttκǎ n▪¢ 〇

其中南北軍是老劉家的命根子,兩漢以來最爲嫡系的部隊,裝備之豪華,軍械之精良,甲冑之堅固,都是首屈一指的。而且東漢時期的南北軍除了作爲天子的親衛禁軍外,還有個額外的職能,那就是作爲士官軍使用。

一旦有大型戰役發生,都是從南北軍中抽調精銳作爲骨幹以及底層軍官,然後配以三河良家子擴軍迎戰,如果還不夠,就再從各個郡國征伐臨時的郡兵補充進去。

因此,東漢的南北軍幾乎人人披甲,且都是鐵鎧。

西苑軍雖然沒有南北軍那麼悠久的歷史,但卻是靈帝爲了對付大將軍何進而親自組建的親軍。爲了這支軍隊,吝嗇小氣的漢靈帝竟然不惜大開府庫,拿出自己的私庫錢作爲這支軍隊的經費,同時還打開了洛陽的武庫,全力供應西苑軍。

故而西苑軍的裝備也是極好,披甲率極高,甚至奢侈到一人雙甲(皮甲、鐵甲)的地步。

董卓上洛之後,將這三支部隊悉數吞併,實力暴漲,原因就在這裡。

不過自董卓起,涼州集團的武力就在不斷的消磨,軍械甲冑只出不進,缺少了各地的鐵錠、財源和物資,洛陽和長安空有大量鐵匠工坊,卻難有產出。

所以到了曹操消滅了涼州軍後,所得不過一萬多套鐵甲,其中大部分還都需要修繕之後才堪使用,也就不足爲奇了。

即便如此,曹操也因此實力大漲,再加上繳獲的涼州戰馬,使得曹操真正有物資基礎開始着手組建他的王牌軍隊,並提升麾下精銳部曲的軍械水平。

不過,這些繳獲的鐵甲和戰馬大多數都被曹操集中起來供給了王牌部隊裝備,只有少數調撥給了各個精銳部曲作爲壓箱底的寶貝使用。

如今大部分曹氏軍隊主要使用的還是皮甲,在鐵翎箭面前自然脆弱的像是紙張一般。

緊接着,沒等曹軍回過神來,對面又是兩道寒芒射出,再次射出,又在穿透了弓弩手陣型後直入曹軍陣營,又帶來了近十人的傷亡。

短短的兩次齊射,就已經給曹軍帶來了近四、五十人的傷亡。這個數字看似不大,可這時候兩軍都未曾交鋒,連敵人的面容都沒看清楚,就已經直接報銷了一個小隊,曹軍的士氣已經明顯受到了不小的衝擊。

最重要的是,曹軍從上到下都不清楚對方使用的是什麼武器。

看起來像是大型弩箭,這種武器曹軍也有。

可曹軍的大型弩箭射程遠遠沒有這麼遠,而且殺傷力也遠沒有這麼大。曹軍大型弩箭所使用的箭矢,也就比普通弓弩手的箭矢大上三分之一罷了,射程也只有兩百到三百米之間。

事實上東漢時代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牀弩,這個時代的大型弩箭更像是放大版或者是精良版的弩箭。

以大黃弩爲例,只比普通弓弩要大上兩三成,威力更強勁而已。而墨子連弩車也只是連發的弓弩,威力和箭矢大小完全不能和牀弩相提並論。

左幕軍的牀弩這兩輪齊射,可是超過了一千米。

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了左右兩翼,曹仁所部和龐羲所部都受到了左幕軍牀弩的攻擊。

好在第二次齊射結束之後,沒有第三次齊射出現,這讓曹軍意識到這種牀弩很可能是不能連續發射的。

對方只是將現有的牀弩分成了兩個批次,才製造了兩輪齊射的假象。

意識到這一點後,史渙一邊速度派人前去請示曹昂,一邊重整隊形,鼓舞士氣。

好在曹昂在司馬懿的提醒之下,也意識到了情況的嚴重性,不等史渙請示,就已經直接下令先鋒進軍。

這一命令正中史渙下懷,曹軍先鋒立刻行動了起來。

最前沿突出的曹軍弓弩手開始散開,分散的要比先前還要開,而後面的曹軍士卒則推出了盾車,躲在車後朝着左幕軍先鋒壓了過來。

正如司馬懿所猜到的那樣,牀弩上弦相當複雜費力,一般情況下最少需要二十個壯漢同時操作,其中十六人通過多組絞車和滑輪系統,將多人的力量集中於弓弦來完成絞車張弦這個步驟,然後又需要兩名壯漢來安裝鐵翎箭,接着又需要數人來進行瞄準工作,最後再以大力士用大錘猛擊扳機,使牙下縮,達到發射的效果。

這一套動作最快也需要五分鐘的時間,而隨着操作士卒氣力的流失,時間還會越來越長。

這一點哪怕每一臺牀弩都配備了二十名士卒輪換上弦,輪流休息都是不可避免的。而且牀弩的彈力十分巨大,弓弦的要求極高,因爲單獨的牛筋都不足以提供如此之強的彈力,必須要使用到複合材料。

即便如此,牀弩的弓弦使用次數也相當有限,在保養極好的情況下,可以使用三十到五十次。但這個數字是累積數字,如果單場戰鬥連續使用的話,超過十次開始,弓弦就會因發熱而變得鬆弛,從而大大降低射擊威力和射程。

因此,牀弩雖然威力極強,射程極遠,但成本卻是極高。

每臺牀弩需要二十人團隊進行維護、操作、使用就不提了,弓弦還容易損壞,每一根弓弦的成本需要八千到一萬五千錢,這些錢足以製作五到八副弓弩了。

況且這玩意不僅僅是弓弦費錢,箭矢也不便宜。

要知道這一支鐵翎箭就足足十公斤,全部都是使用精鐵鍛造而成,這分量可是實打實的。簡而化之來說的話,一支鐵翎箭就相當於一件鐵胴的材料消耗,兩支鐵翎箭就等於一套鐵甲。

今天這麼一通射擊,等於打出去了近百套鐵甲。要不是這些鐵翎箭在戰後可以回收使用,劉封就是再壕無人性也是不敢採用的。

正是因爲這些原因,劉封如今與曹昂決戰纔拿出來了幾十臺牀弩。

這還真不是劉封不願意多造,而是實在是有些使用不起。

不過牀弩的成本雖然很高,可效果卻相當拔羣。

只是兩輪齊射,原本認爲左幕軍既然着急邀戰,必然會主動進攻而穩坐釣魚臺的曹軍可就再也坐不住了,被迫變成了主動進攻方。

一里地的距離並不遠,普通人只需要一兩分鐘就能跑完。可對於全副武裝的甲士來說,卻要走上整整五分鐘。甲士也可以選擇小跑,但對體力的消耗卻是相當大的,如無必要,軍官是絕對不會這麼選擇的。

**

“頂盾——!”

隨着一個軍候的一聲怒吼,曹軍前排持甲步兵同時壓低身形,包皮大盾重重砸入泥土,組成一道堅固城牆。

對面的左幕軍同樣如此,只是左幕軍一方的盾牌更爲精良牢固一些。

雙方盾牆在相距三十步距離時突然加速。

“轟——!!!”

數百面大盾對撞的巨響震得人耳膜生疼。

盾面撞擊的瞬間,木屑飛濺,牛皮凹陷,持盾的甲士虎口崩裂,卻死死抵住。

縫隙中,長矛如毒蛇般刺出。

“噗嗤!”

一支長矛從盾縫突進,貫穿對面甲士的咽喉。鮮血噴濺在盾面上,那甲士瞪圓雙眼,卻仍死死頂着盾牌不倒,直到被第二矛捅穿胸甲。

盾陣崩裂的瞬間,雙方甲士撞入敵陣。

一名絡腮鬍左幕軍老兵掄起戰斧,斧刃劈在敵兵肩甲上,直接入肉一寸。

那敵兵吃痛跪地,老兵擡腳踹翻他,不顧兩邊刺來的長槍,一斧劈在對方面門處,頓時腦漿迸裂。而那兩柄長槍則刺在了老兵的身上,被他藉助身上的鐵甲彈開,只留下了一連串的火星。

在他身邊,一名左幕軍的年輕士兵被敵軍一錘砸中胸口,板甲凹陷。他口中吐着血沫,卻死死抱住敵軍的腿,身後同袍立刻一槍捅穿敵將咽喉,隨後才被後面的同袍給拉了下去。

血霧瀰漫中,斷肢與碎甲四處飛濺,左幕軍人數雖少,卻絲毫不落下風,仗着精良的軍械和甲冑,打出了不俗的戰損比。

史渙臉色有些不佳,雙方士卒的訓練、經驗和裝備都要差了一個檔次,這使得明明曹軍是優勢兵力,卻愣是處於下風。

史渙思索片刻,下令兩翼開始伸展,利用對方大陣之間的空隙進行包夾,以達到最大程度發揮兵力上的優勢,同時,以長槍隊慢慢替換中軍刀盾兵。

對面可是鐵甲士,自己這一方卻是皮甲,雖有裝備破甲武器,但卻僅僅只是裝備了少數精銳和下層軍官,大部分士卒用的還是刀盾。

在史渙的調整之下,曹軍的兩翼開始緩緩的伸張,如同一隻仙鶴在緩緩展開自己的一對翅膀一般。而同一時間,中軍的長槍隊接陣上前,將傷亡已經突破兩成了的刀盾兵給替換了下來。

刀盾兵一脫離陣線,後面的輔兵立刻上前,一邊幫刀盾兵脫去甲冑,補充水分,恢復體力,一邊將重傷員擡後搶救,至於輕傷員,則就地包紮。

在短短的一刻鐘時間裡,曹軍在史渙的指揮下成功完成了這一變形。其中固然有史渙指揮得當,士卒訓練有素的功勞,但更大的原因是呂蒙這邊也趁機變陣了。

呂蒙在發現史渙進行調整後,果斷開始變陣。

中路同樣以長槍兵替換下力戰的重甲士,這些重甲士身穿鐵甲,又使用的多是重型武器,雖然傷亡不到半成,且大多輕傷,可氣力方面的消耗卻是極大的。

若是繼續戰鬥下去,未必能有戰果,相反還會因爲疲勞而帶來不必要的額外傷亡。

這些甲士後退之後,也在輔助兵的配合下脫掉了鐵甲。

此時正值春暖乍寒之際,可這些甲士身上卻升騰着裊繞的煙霧,一個個像是水裡面撈出來似的。

輔兵們也顧不得髒污,直接將被褥往甲士們的身上套去,確保這些甲士不會受寒。

同時,又將加了糖和鹽的溫水送到甲士們的手中。這些溫水全是在大營中煮好,然後以大缸盛放,包以被褥保溫,用牛車跟在陣型後面送達的。

呂蒙下令,鐵甲士進行休整,積蓄體力,等待新的命令。

然後,他又將弓弩隊一分爲二,每隊兩百人,佈置在陣型的兩翼,以遏制史渙指揮的曹軍通過伸展陣型包抄左幕軍的側後。

呂蒙左右的文聘、呂岱兩部人馬情況也是大同小異,都將立下第一功的第一陣鐵甲士收了回來。

因爲鐵甲士們的後撤休整,曹劉方面的軍械差距拉近了不少。而曹軍的兵力優勢又抵消了訓練和經驗上的差距,使得雙方變得勢均力敵起來。尤其是長槍對陣,陣型不破的情況下,傷亡不大,戰況一時之間似乎是僵持住了。

曹昂忽見司馬懿神色凝重,眉頭緊蹙,不由問道:“仲達何故憂慮?”

司馬懿沉吟半晌,拱手答道:“主公明鑑,左幕軍鐵甲銳士退居陣後,顯是蓄力待發。若使其休整已畢,再行衝陣,恐史渙等部陣型單薄,難以抵擋。”

曹昂聞言大驚,急舉目遠眺。果見史渙諸將正欲包抄敵陣,卻被敵軍弓弩所阻,致使陣型漸顯散亂。中軍因伸展過度而兵力稀薄,兩翼卻因受阻而擁塞不前。

曹昂急問曰:“仲達可有良策?”

司馬懿捻鬚道:“現有上下二策:上策令次鋒上前替換前陣,嚴令其保持陣型厚實,不得擅自分兵;下策遣精騎側擊敵陣,若得手,或可扭轉戰局,甚至破其前軍。”

曹昂訝然道:“次鋒乃我軍精銳所在,豈可輕動?況戰事方起,便調其軍,是否操之過急?倒是這騎軍側擊之策,似乎更爲妥當?”

言罷,目視司馬懿,待其詳解。

第187章 徐州反腐第18章 委以重任第426章 荊北軍議第591章 葭萌之爭第66章 千萬資金(下週一五更爆發!)第465章 攻佔竟陵第342章 吳姓俯首第527章 伯言望蜀第608章 夜會孝直第541章 納徵使團第562章 巴郡來使第632章 孟德躊躇第355章 朱治乞降第598章 再陷武陽第14章 獻策屯田第530章 調略上庸第111章 徐璆行縣第45章 舉薦太史第502章 伐交部署第442章 黃祖求援第61章 陳羣家書第624章 進退兩難第31章 兩封家書第408章 全家父子第83章 劉曄的決定第78章 戰役計劃第2章 拜訪曹豹第171章 參觀紙坊第446章 決戰在即第595章 曹兵入漢中第415章 賀齊報捷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第478章 再訪鄀國第302章 劉繇兩難(加更,加更!)第571章 奔襲朱提第412章 軍制改革第430章 周氏鴻門宴第124章 劉封恩求太史慈第34章 真實華佗第139章 太史來援第111章 徐璆行縣第432章 劉表出兵第345章 大軍雲集第382章 推出公債第410章 幕府初成第277章 兵發汝陰第430章 周氏鴻門宴第524章 青州傳捷第500章 以巴爲銅第59章 否決張飛第592章 趙韙求援第350章 隱秘利刃第12章 破局之法第252章 陳國王相第478章 再訪鄀國第61章 陳羣家書第199章 人中呂布第257章 譙縣許氏第212章 河東遇天子第356章 評議定功第185章 郭嘉獻策第560章 多路進展第497章 曹軍應對第319章 頓兵錢塘第366章 本初廷議第23章 徐州的爛攤子第494章 河北一統第519章 青州戰事第18章 委以重任第260章 兩種投石機第547章 突來變化第428章 伯符獻策第450章 荊軍後手第7章 各方反應第443章 荊北取捨第178章 劉封獻策第191章 朐城夜變第427章 孫策入長沙第629章 遊說劉 龐第80章 父慈子孝第591章 葭萌之爭第560章 多路進展第161章 獅嘯江東第29章 元龍,備給你看一件寶貝第427章 孫策入長沙第316章 進抵無錫第4章 曹豹的困境第155章 廣陵推演第51章 公瑾難求第203章 張邈割愛第512章 抵達壽春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577章 東州士沮第239章 黃巾來援第369章 豫章意外第378章 得棲鳳雛第199章 人中呂布第305章 杯酒釋兵權第116章 三賢獻策第482章 荊州戰畢
第187章 徐州反腐第18章 委以重任第426章 荊北軍議第591章 葭萌之爭第66章 千萬資金(下週一五更爆發!)第465章 攻佔竟陵第342章 吳姓俯首第527章 伯言望蜀第608章 夜會孝直第541章 納徵使團第562章 巴郡來使第632章 孟德躊躇第355章 朱治乞降第598章 再陷武陽第14章 獻策屯田第530章 調略上庸第111章 徐璆行縣第45章 舉薦太史第502章 伐交部署第442章 黃祖求援第61章 陳羣家書第624章 進退兩難第31章 兩封家書第408章 全家父子第83章 劉曄的決定第78章 戰役計劃第2章 拜訪曹豹第171章 參觀紙坊第446章 決戰在即第595章 曹兵入漢中第415章 賀齊報捷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第478章 再訪鄀國第302章 劉繇兩難(加更,加更!)第571章 奔襲朱提第412章 軍制改革第430章 周氏鴻門宴第124章 劉封恩求太史慈第34章 真實華佗第139章 太史來援第111章 徐璆行縣第432章 劉表出兵第345章 大軍雲集第382章 推出公債第410章 幕府初成第277章 兵發汝陰第430章 周氏鴻門宴第524章 青州傳捷第500章 以巴爲銅第59章 否決張飛第592章 趙韙求援第350章 隱秘利刃第12章 破局之法第252章 陳國王相第478章 再訪鄀國第61章 陳羣家書第199章 人中呂布第257章 譙縣許氏第212章 河東遇天子第356章 評議定功第185章 郭嘉獻策第560章 多路進展第497章 曹軍應對第319章 頓兵錢塘第366章 本初廷議第23章 徐州的爛攤子第494章 河北一統第519章 青州戰事第18章 委以重任第260章 兩種投石機第547章 突來變化第428章 伯符獻策第450章 荊軍後手第7章 各方反應第443章 荊北取捨第178章 劉封獻策第191章 朐城夜變第427章 孫策入長沙第629章 遊說劉 龐第80章 父慈子孝第591章 葭萌之爭第560章 多路進展第161章 獅嘯江東第29章 元龍,備給你看一件寶貝第427章 孫策入長沙第316章 進抵無錫第4章 曹豹的困境第155章 廣陵推演第51章 公瑾難求第203章 張邈割愛第512章 抵達壽春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577章 東州士沮第239章 黃巾來援第369章 豫章意外第378章 得棲鳳雛第199章 人中呂布第305章 杯酒釋兵權第116章 三賢獻策第482章 荊州戰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