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略佔上風

第621章 略佔上風

自古敵前撤退自然是難之又難的。

不過曹昂倒是運氣不錯,一來有司馬懿、楊修幫忙謀劃調度,二來又有堅城成都可以作爲倚靠,同時限制左幕軍追擊的範圍,三來則是此戰也算是聯軍一方精英輩出了,指揮作戰的將領最差也是中等水平,更不乏曹仁、曹純、曹休、史渙、張繡這樣的名將。

雖然看起來聯軍全程都爲左幕軍所壓制,但這只是因爲左幕軍太強了,並不是聯軍不能打。包括漢中軍和蜀軍在內,今日之戰也是殊死拼殺了,表現實屬上乘,否則別說抗衡左幕軍了,早就連大陣都已經告破了。

最後一點則是聯軍具有騎兵上的優勢,全軍加在一起幾乎有近萬鐵騎。這股強力的機動兵力只要存在在戰場上,對左幕軍就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在掩護撤退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曹昂以曹仁爲基點,並配備了張繡三千西涼鐵騎,掩護其後退至成都南門外。

此時,因爲曹仁所部的後撤,他與曹昂的中軍出現了一個極其巨大的空隙。

若是左幕軍能夠順利涌入這個空隙,然後進行切割,就能將聯軍主力同曹仁所部割裂開來,接下來只需要全力猛攻聯軍主力,一場大勝近在眼前。

只是劉封和陸遜卻絲毫沒有這樣的打算,相反,劉封還語調輕鬆的調侃道:“看來曹子修想退兵了。”

陸遜正色點頭支持:“不但想退兵,還想嘗試一下反敗爲勝。”

劉封哈哈大笑起來,知道陸遜意有所指。

曹昂讓開那麼大一個空隙破綻不管,一副請君入甕的模樣,劉封可不信對方是在唱空城計。顯然陸遜也是如此認爲,曹昂此舉必是陷阱。

事實上也正如劉封和陸遜所想的那般,在曹軍中軍後方,足足有一千鐵甲步兵,一千弓弩手以及六千騎兵嚴陣以待。

只要左幕軍敢衝入這個缺口,不但這支新銳軍會立刻進行反撲,同時曹仁也會起本部大軍回頭夾攻。

到了那時,即便左幕軍再怎麼精銳,也得飲恨當場。

只要吃掉左幕軍一部,就能打破左幕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屆時此消彼長,未必不能轉危爲安,甚至反戈一擊也未嘗可知。 ωωω●TтkΛ n●¢ o

只可惜左幕軍根本不上套,劉封、陸遜接連發號施令,讓後陣的張南、馮習、孫皎、杜彠五部人馬開始前壓,威脅對方的斷裂空隙處。

曹昂、司馬懿見此場景,嘆息一聲,不再做他想,直接下令中路大軍緩緩後撤,同時以騎兵掩護蜀軍後撤。

雖然因爲各條戰線的聯軍人馬奮力死戰,再加上兵力的優勢以及黃權、曹休等將領的優秀表現,艱難的擋住了左幕軍的追擊,保持了完整的軍陣逃出昇天。

可此時聯軍的士氣也已經嚴重受挫,不得休整,恐怕短時間內是沒法再行野戰之事了。

曹昂望見遍地殘旗,黯然嘆道:“左將軍麾下皆虎狼熊羆之士,兵精將勇,軍械精良,今日方知其龍驤東南。”

曹昂在司馬懿等人的扈從之下,指揮軍隊靠向成都。而劉封、陸遜眼見對方主力未潰,組織完整,且有堅城、鐵騎掩護。

劉封思考再三,下令見好就收。

至此,廣成之戰至此落下帷幕,左幕軍佔據上風,取得了一場中等勝利。

聯軍雖保存了主力,但士氣卻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創傷下挫。

夕陽西沉時,戰場漸歸沉寂。

左幕軍雖未能一舉擊潰聯軍,卻以凌厲攻勢撕開三道缺口,斃傷俘虜敵軍近萬,而自身卻僅僅只是付出了不到三千的傷亡,其中戰死者不足千人。

司馬懿低聲道:“主公,我軍如今銳氣已挫,當速退守涪城,否則……”

曹昂嘆息一聲,緩緩搖頭,小聲迴應道:“仲達,且容我三思。”

司馬懿知道此戰對曹昂的心神、自信都造成了不小的打擊,也就不再開口。然此戰雖結果不稱人心,可司馬懿卻覺得曹昂雖敗猶榮。

聯軍兵馬系出多門,各有心思,即便是曹氏兵馬也分爲了曹昂親領和曹仁部衆兩大派系。

曹昂能夠成功指揮七萬餘大軍出戰,有條不紊,適時應變,直至戰事結束也沒讓左幕軍尋找到破綻一擊斃命,激戰至高潮,仍能全身而退。

光是這一點就已經遠勝許多人了。

須知曹昂此次也是第一次統帥超過五萬人的大軍,讓他對局劉封這等名將本身就是一件極爲不公平的事情。

雖然司馬懿心中如此思考着,可他卻也不會將這些話說出口。

因爲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曹昂的年紀可還大了劉封好幾歲呢。

光只是這一點,上述這些想法可就全變了味了。即便曹昂相信他司馬懿是出於好心,也絕不會領他這份情面的。

戰後兩軍各回本城,左幕軍統計得出自身傷亡兩千四百餘人,其中戰死者四百八十餘人,負傷兩千一百餘人,失蹤三十餘人。

雖然戰死者不足五百,但總傷亡卻是接近三千。

之所以有這樣的結果,還是軍械甲冑起了很大的作用。

左幕軍各營之中皆配備了三百套鐵甲,所有士卒都有皮甲防身,哪怕是後面從事輔助工作的輔兵也有皮胴和兜帽,在面對遠程火力和流矢時,無疑大大提高了生存率。而前線衝鋒陷陣的精銳本身就驍勇幹練,作戰經驗極其豐富,又有鐵甲護身,結陣配合作戰,又有魏延、黃忠、淩統這等勇將帶領,最終也是傷者多,死者少。

最後失蹤這一項損失,是除了被聯軍俘虜外,就是戰場走失之人。

以前還有屍首不全而統計疏漏的事情,可如今左幕軍士卒人均一塊銘牌,記錄了姓名和隸屬,將這種情況降低到了最低點。 與之對應的是,左幕軍陣斬首級兩千三百餘,俘虜聯軍四千四百餘人,其中除部分是降卒外,其他大部分都是因爲受傷昏迷或是被拋棄在戰場上,在戰後爲左幕軍所俘虜的。

此戰,左幕軍雖沒有大獲全勝,卻成功的逼迫聯軍撤軍,得以掌控了戰場全部,這也是左幕軍在沒有擊潰敵軍主力的情況下,俘獲衆多的主要原因。

除了首級和俘虜外,左幕軍還俘獲了騾馬三百餘頭,大車兩百輛,各種長短兵器六千餘件,甲冑三千套,弓弩九百餘張,盾車十二臺,繳獲常雕、史渙、張衛、劉𪻺等人將旗一面,其餘旗幟數十面。

劉封回到廣都城後,清點傷亡與戰力、然後登記繳獲、安置戰俘,下令各營中郎將、校尉上報戰報,並將統計戰果通報全軍。

隨後,劉封留陸遜處置雜務,而他則帶着護衛前往傷兵營,檢查傷兵營中的環境,供給,慰問傷兵、鼓勵士氣。

在這個時代,大部分的勝仗之後都需要犒賞士卒,發放獎賞。

左幕軍也不例外,但與其他軍閥不同的是,左幕軍的獎勵在戰時是不發放的,而是以記名的方式登記在冊,等到戰後統一發放。

這種方法有幾個好處,第一是不必擔心士卒拿了錢後揮霍於賭博、票昌等行爲,也正是如此,在左幕軍的後方通常是沒有隨軍商集跟隨的。

因爲左幕軍不僅僅嚴禁士卒有在戰爭期間有如下行爲,同時也對士卒個人所獲得的戰利品進行合理回收,回收的價格固定,但不強求士卒回收,也可以改爲保存。一旦登記在冊,如有損失,左將軍幕府擔保全額賠付,同時對失職官吏進行調查和追責。

這樣的好處自然不必多說,有恆產者有恆心,越是有家有業的士卒在良好的紀律約束下,可比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混混戰力強的多了。

劉封要的是良家子出身的兵員,自然極爲在意這一點。

第二則是免於中間層進行盤剝,尤其是各級軍官的盤剝。

劉封一直注重將士卒的軍餉和獎賞發放到個人,以文職人員進行發放,嚴禁軍官插手。

可別小看了這一點,並非是說文職人員就不會貪污盤剝軍餉,而是失去了軍官直接插手,文職人員想要貪污盤剝軍餉,是極爲容易引起羣體事件,並將事情鬧大的。

軍官之所以能夠盤剝士卒,是因爲在封建時代,軍官天然就具有士卒的人身控制權力,文官是沒有這種權力的。

即便是後世明、清時期,文官除非親自帶兵,否則也是得通過軍頭來進行盤剝的。一旦軍頭不滿意了,就極易造成兵亂。而且軍官掌控軍餉還有一個相當壞的影響,那就是藩鎮化。當人事權和財政權與軍官本身的軍事權一融合,立刻就能形成軍頭、藩鎮等軍癌現象。

劉封就是試圖改變這種情況,軍餉由政府直接發放,儘量不給軍官過手的機會。

當然,這種制度其實也未必能完全禁止軍官和文官聯手操作的可能,但至少要比直接讓軍官發放軍餉更有難度一些。總不能因爲吃一口飯吃不飽肚子,就索性不吃了吧。

此時的傷兵營完全按照劉封的要求所定,周邊都用石灰鋪灑過地面,所有的牀單、繃帶,衣物全都用沸水煮過,並且分開清洗,傷兵的伙食等級要比普通士卒還要好上一檔,每日都能有肉湯喝,每人每天能有一個雞蛋,吃用也都是精糧,比如白麪饃饃和大米粥。

正是這些舉措,使得左幕軍士卒並不畏懼負傷,作戰勇敢,不怕犧牲。

與之相比,聯軍的傷兵可就相當可憐了,雖然也有固定的營區被劃出爲醫營,裡面的醫生人數也不少。

可這些醫生也好,輔兵也罷,都沒有什麼衛生概念。

整個傷兵營到處都是腐水,髒亂不堪,甚至連排泄物都到處可見,上面還環繞着一羣羣嗡嗡作響的飛蠅逐臭。

傷兵躺在木板上哀嚎慘叫,而醫生所能做的只是將藥草搗爛,敷在士卒的傷口上。有些傷兵的傷口都有些發黑了,卻也僅僅只是用一些冷水清洗。

以這樣的醫療環境和醫療資源,這傷兵營中能夠活下來的人數恐怕不會超過三成。

也正是這種原因,許多輕傷員寧可裹上布條、咬牙忍着傷痛重返軍伍,也不願意呆在傷兵營裡。

他們心裡其實很清楚,留在這充斥着腐臭與絕望的地方,哪怕只是些皮肉擦傷,也可能被污濁的環境拖垮,再加上此起彼伏,徹夜不停的哀嚎與慘叫,別說安心養傷了,就連好好休息都是妄想。

這些聯軍士兵自然不懂細菌、病毒之類的知識,但他們卻本能的想要遠離這些重傷員,心中害怕自己的輕傷也會被他們所影響。

在傷兵營中,劉封待了足足三個時辰,巡查了所有區域和事項,並挨個慰問傷員。

兩千多個傷員,十二人一間營房,劉封走訪了整整兩百多間營舍,即便每一間營舍只待一分鐘,那也需要兩百多分鐘,相當於近四個小時。

不過劉封還是堅持了下來,甚至晚飯都是在傷兵營裡吃的。

這一幕極大的感動了傷兵們的心,並悄悄的流傳開去,在左幕軍士卒們之間傳頌。

一時之間,左幕軍軍心大振。

如今匯聚在廣都的左幕軍,大多都是這幾年爲了培養陸遜、呂蒙等人而建立的新軍,又或者是選拔自荊州,交州降兵的魏延、黃忠等部,還沒有品嚐過劉封愛兵如子的獨家特色。

因此,這波慰問效果拔羣,廣都士卒們無不摩拳擦掌,恨不能立刻披甲上陣,以報劉封這份體恤之情。

次日一早,營中操練聲愈發響亮,大戰之後裡偶有的懈怠慵懶、驕矜懶散之氣一掃而空,即便是負責後勤的官吏和輔兵,也都腳步匆匆,將糧草器械打理得井井有條。

至於劉封探訪傷兵營,以及在營中待了三個時辰這些事情究竟是怎麼如此迅速的傳揚開來,那自是不必深究了。

次日一早,劉封下令今日晚間犒賞三軍,發放酒肉,登時引得左幕軍三呼萬勝。

其聲勢之浩大,竟然傳到了十餘里外的成都城中,竟引得成都百姓驚慌失措,就連軍營之中也受到影響,本就有些低迷的士氣再遭重創。

(本章完)

第585章 詐做援軍第404章 劉馥來投第234章 東歸洛陽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159章 伯符定策第102章 大破昌豨第534章 上庸易幟第76章 夜半訪客第67章 府外遇豪傑第6章 曹家夜話第199章 人中呂布第358章 兵分兩路第355章 朱治乞降第126章 太史子義邀是儀第335章 太史擒吳景第388章 南地烽煙第276章 各有稻粱謀第459章 荊南思定第588章 戰略調動第587章 兩封奏報第79章 玄德教子第136章 廣陵戰起第617章 李典進言第1章 我叫劉封,我是劉備的親兒子第398章 達成契約第588章 戰略調動第147章 孫策謀江東第180章 荀攸六策第150章 不過如此第166章 終見武侯第373章 上虞飲宴第87章 徐盛的選擇第186章 張昭請罪第296章 劉表所計(加更又來了!)第219章 封操會陳留第481章 盟定交成第179章 鹽糖易糧第399章 功成身退第557章 大破雍闓第589章 曹昂請纓第398章 達成契約第98章 北伐臧霸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544章 土寨攻防第248章 司州之爭第614章 攻打成都第13章 大耳哥,趙雲田豫要跑啊!第242章 袁紹決議第537章 利縣大敗第177章 正堂迎使第53章 挑選遺孤第289章 傳國玉璽(加更!)第234章 東歸洛陽第498章 安撫荊南第510章 遍賞心腹第602章 蓉城暗流第399章 功成身退第423章 議定諸事第50章 舉薦撞車第229章 解縣奇聞第512章 抵達壽春第255章 劉備的隱患第321章 樂極生悲第176章 籌錢鍊鐵第64章 上門送禮第425章 孫策請纓第506章 公瑾灼見第328章 議定廬江第73章 面見臧霸【45求追讀!】第292章 芍陂計劃第18章 委以重任第78章 戰役計劃第299章 調兵遣將第421章 荊州應對第25章 意料之外第502章 伐交部署第482章 荊州戰畢第355章 朱治乞降第377章 龐統來訪第549章 公孫南來第201章 比斗大勝第388章 南地烽煙第209章 海納百川第229章 解縣奇聞第146章 三代忠良第336章 施壓吳中大姓第425章 孫策請纓第404章 劉馥來投第519章 青州戰事第467章 景升吐血第110章 震驚四方第307章 徐州二畜第35章 醫道三不朽第372章 兩路大軍第4章 曹豹的困境第503章 巡行荊南第350章 隱秘利刃第186章 張昭請罪第616章 左右爲難
第585章 詐做援軍第404章 劉馥來投第234章 東歸洛陽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159章 伯符定策第102章 大破昌豨第534章 上庸易幟第76章 夜半訪客第67章 府外遇豪傑第6章 曹家夜話第199章 人中呂布第358章 兵分兩路第355章 朱治乞降第126章 太史子義邀是儀第335章 太史擒吳景第388章 南地烽煙第276章 各有稻粱謀第459章 荊南思定第588章 戰略調動第587章 兩封奏報第79章 玄德教子第136章 廣陵戰起第617章 李典進言第1章 我叫劉封,我是劉備的親兒子第398章 達成契約第588章 戰略調動第147章 孫策謀江東第180章 荀攸六策第150章 不過如此第166章 終見武侯第373章 上虞飲宴第87章 徐盛的選擇第186章 張昭請罪第296章 劉表所計(加更又來了!)第219章 封操會陳留第481章 盟定交成第179章 鹽糖易糧第399章 功成身退第557章 大破雍闓第589章 曹昂請纓第398章 達成契約第98章 北伐臧霸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544章 土寨攻防第248章 司州之爭第614章 攻打成都第13章 大耳哥,趙雲田豫要跑啊!第242章 袁紹決議第537章 利縣大敗第177章 正堂迎使第53章 挑選遺孤第289章 傳國玉璽(加更!)第234章 東歸洛陽第498章 安撫荊南第510章 遍賞心腹第602章 蓉城暗流第399章 功成身退第423章 議定諸事第50章 舉薦撞車第229章 解縣奇聞第512章 抵達壽春第255章 劉備的隱患第321章 樂極生悲第176章 籌錢鍊鐵第64章 上門送禮第425章 孫策請纓第506章 公瑾灼見第328章 議定廬江第73章 面見臧霸【45求追讀!】第292章 芍陂計劃第18章 委以重任第78章 戰役計劃第299章 調兵遣將第421章 荊州應對第25章 意料之外第502章 伐交部署第482章 荊州戰畢第355章 朱治乞降第377章 龐統來訪第549章 公孫南來第201章 比斗大勝第388章 南地烽煙第209章 海納百川第229章 解縣奇聞第146章 三代忠良第336章 施壓吳中大姓第425章 孫策請纓第404章 劉馥來投第519章 青州戰事第467章 景升吐血第110章 震驚四方第307章 徐州二畜第35章 醫道三不朽第372章 兩路大軍第4章 曹豹的困境第503章 巡行荊南第350章 隱秘利刃第186章 張昭請罪第616章 左右爲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