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未明細故

“足下獨欲享天下重名,不與吾共之邪?”————————【後漢書·袁術傳】

蘄縣是袁術在淮北防備豫州的重鎮,不僅安排了李豐、樑綱等三員將領駐守,更自行封拜了一個‘沛相’幫助管理沛國南部數縣的民務、糧草軍需。

李豐雖然逃得急,但也知道城中糧草輜重不能資敵的道理,故才臨行前特別囑咐‘沛相’要起火焚燬。誰知道這個‘沛相’根本沒有將命令執行下去,不僅沒跟着跑,反而將城中十萬餘斛米分發給城中飢寒。

太史慈當時入城後除了佔據四面城防,就是看守府庫、衙署。在發現‘沛相’發放米糧,引發混亂後,雖及時派兵制止,倉廩那時也已流失了四萬多斛糧食。

張繡追擊李豐回來時天色已晚,太史慈心事重重,尚未來得及告知此事,等到第二天將要點兵啓程時方纔想起,向張繡提了一提。

“這個混賬!”張繡此行只待了幾日口糧,軍需糧草全打算就食當地府庫,誰知道這個‘沛相’非但不逃不降,還擅自開倉發糧。張繡怒不可遏,左手下意識的按着腰間劍柄,問道:“此舉若妨害兵事,我要斬他的頭!”

袁術僞置的‘沛相’名叫舒邵,字仲應,兗州陳留人。爲人通讀《孟子》之義,樂善好施,仁義愛民,與李豐、樑綱等匪氣十足的兵將格格不入。太史慈清楚對方的底細,想到昨日他去捉拿舒邵時,附近百姓還一哄而上,意欲阻攔,可見其人深得民心。

“此事尚需長議,不可妄動。”太史慈生怕張繡衝動的性格會做出什麼禍事來,連忙出言提醒,他知道張繡向來有一副俠義心腸,於是對症下藥,道:“舒仲應此人我曾有耳聞,他曾爲其兄長舒伯膺的親友復仇殺人,事發後,兄弟二人爭相頂罪,由此竟得免刑,海內稱‘義’。此人是義士,又得名望,我軍初至蘄縣,未施德澤,先立威嚴,談何安撫百姓?”

見張繡神色稍緩,太史慈知道是舒邵曾經的義舉打動了對方,於是又趁熱打鐵,將昨日下午捉拿舒邵時遭城中黎庶阻攔的事情陳述了一遍。這時張繡也後知後覺到事情的棘手,按理說他應該爲了彰顯天子仁義,放了這個人,可一想到對方險些將府庫糧食全部發光,害他無糧可用,張繡又忍不下這個氣來,他對太史慈說道:“子義行軍要緊,眼下儘管啓程,此間就交由我來處置。”

太史慈哪裡放心得下,胡亂尋了個藉口留下,想看看張繡究竟要怎麼處理。

舒邵很快從牢獄中提了出來,雖然衣衫凌亂,但神態從容,不顯狼狽,又讓太史慈對其增添不少好感。

“你過去從賊,本當死罪,念你未隨軍叛逃,只要將糧草、圖籍完好獻上,未必不能得獲寬宥。”張繡陰沉着臉說道:“可你擅開府庫,任由黎庶哄搶米糧,可是要執意頑抗,一心求死不成?”

舒邵渾然不懼,放聲笑道:“看來爾等雖是朝廷所派,但也非仁義之兵!”

“你可知你在說什麼?”張繡見他詆譭朝廷,本來只准備敲打威懾的心立時沉了下去。

跪在地上的舒邵突然站了起來,昂然道:“近年時節失序,天旱大荒,士民凍餒無居處,江淮間相食殆盡。如此天災,又遇兵燹,朝廷欲圖光復天下,卻不思佈施仁義,即便再次匡扶,那也不過是回到桓、靈之時罷了!”

太史慈聽得大駭,正欲呵斥,只聽舒邵接着說道:“故而我明知必死,也要故意爲此,寧可以一人之命,救一方百姓於塗炭。”

張繡屏息靜了片刻,忽然吐出一口氣,沉着說道:“那你又怎知朝廷不會施以仁義?你去過關中麼?你知道關中當年戶室空虛、流民遍野,如今又是何等殷富麼?如果你去過,你就不會像昨日那般,隨意揣測朝廷於不義。”

舒邵愣住了,見張繡認真的神情不似作假,自信沒有做錯的他內心忽然產生了動搖。在他的印象中,朝廷早已腐壞墮落,即便有中興之象,那也是朽木生芽,不得長久,可怎麼這些年所聽所聞,全然不是如此?

張繡窺見對方神情,心下略微滿意,對太史慈說道:“此人到底還算愛民,光這一條,我就不能貿然處置,以免國家切責。”

太史慈沒說什麼,只輕輕點了點頭,放眼瞧着外間的天色,躊躇着準備開口啓程了。

舒邵大開府庫散發米糧於黎庶,本該治罪,但最後張繡等人感於仁義,特意將其釋放。附近受過舒邵恩惠的百姓聞聽此事,都深爲感念,隨後張繡又撥出一萬斛米糧,比照長安賑災的方式按口分發,算是打出了‘仁義之兵’的名號。

至於舒邵,被張繡釋放後沒有返回壽春繼續爲袁術效命,而是打點行裝,啓程往長安方向去了,這是後話不提。

張繡與太史慈的配合無間在淮南戰事中開了一個頭彩,蘄縣的收復不僅宣告了朝廷兩面作戰的決心與實力,更是由於蘄縣向南可以進取九江、向東則能威脅袁術在下邳大軍側翼的特殊位置,成爲淮南、徐州兩個戰場勝利的關鍵。

在建安三年七月二十四日這天,行討寇校尉太史慈領本部兵馬、及收編降卒精壯共五千人北上,在沛縣與沛相、越騎校尉田疇會面。

田疇是天下間唯一一個以北軍校尉兼任地方長官的人,年紀輕輕,便督掌一郡軍政。若說徐晃能膺重任主要是他的軍功,其次再是聖眷,那麼田疇則是相反。若無聖眷,單憑他參與河東、汝南等地的戰功,如何能以二十七歲的年紀成爲二千石高官?這樣的年紀與際遇本該招人眼紅,但田疇向來低調,從不刻意張揚,治民治軍也謙遜務實,以致他在沛國雖沒什麼出色的成績,但也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勢力。

太史慈見到田疇時,對方已經帶着陳到等將在城外集合兵馬,準備出征了。田疇看了太史慈一眼,淡淡的點了點頭,說道:“雖有國家詔令,特調你入徐,但東方戰事急迫,下邳危急,我不能爲了等你而貽誤戰機。是故這半天你若是趕不來,我就打算先帶兵過去,留你在後面的。”

“田君憂心急務,在下的確不該令三軍久等。”太史慈鬆了口氣,自己緊趕慢趕到底是趕上了,這也得益於攻蘄縣之速,沒有讓他貽誤太久:“幸而沒有耽誤,不然我可要慚愧了。”

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二百二十一章 深信如初第五百七十八章 姿貌絕倫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九十四章 近而間親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二百零七章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三百六十八章 窺覷南人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第二百四十三章 毓秀瓜綿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二十五章 窺圖訊鼎第八十四章 掩義隱賊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鄉遇貴第五百五十三章 黃屋左纛第七十八章 監觀民瘼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五十八章丨單見淺聞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二百四十六章 甘於籍籍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颼霧晦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七十六章 務期實用第三百五十八章 驕矜不恤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二章丨亂由治郅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定庠序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三百二十九章 絕義安後第九十章 挾銅鉦束第九十八章 白屋寒門第二十七章 決機省闥第六十三章丨賊勢甫定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一百四十一章 邊城鳴鏑第二章 堅車載重第三百九十三章 散若鳥獸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三百七十二章 嚴合雙卯第六十五章 白波壘築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二十九章 慮周藻密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四百二十章 倨忽如此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五十五章 中臺受計第一百零八章 乘輿蕩盡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二十三章 應答如響第五百零九章 作計自量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第九十章 挾銅鉦束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三百八十一章 懷詐算彼第一零四章丨連坐者衆第十三章 剖符寧境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第五百三十章 言之甚殷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九十四章 詢於芻蕘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七十三章丨時候未到第三百五十八章 驕矜不恤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
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二百二十一章 深信如初第五百七十八章 姿貌絕倫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九十四章 近而間親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二百零七章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三百六十八章 窺覷南人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第二百四十三章 毓秀瓜綿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二十五章 窺圖訊鼎第八十四章 掩義隱賊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鄉遇貴第五百五十三章 黃屋左纛第七十八章 監觀民瘼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五十八章丨單見淺聞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二百四十六章 甘於籍籍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颼霧晦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七十六章 務期實用第三百五十八章 驕矜不恤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二章丨亂由治郅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定庠序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三百二十九章 絕義安後第九十章 挾銅鉦束第九十八章 白屋寒門第二十七章 決機省闥第六十三章丨賊勢甫定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一百四十一章 邊城鳴鏑第二章 堅車載重第三百九十三章 散若鳥獸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三百七十二章 嚴合雙卯第六十五章 白波壘築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二十九章 慮周藻密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四百二十章 倨忽如此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五十五章 中臺受計第一百零八章 乘輿蕩盡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二十三章 應答如響第五百零九章 作計自量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第九十章 挾銅鉦束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三百八十一章 懷詐算彼第一零四章丨連坐者衆第十三章 剖符寧境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第五百三十章 言之甚殷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九十四章 詢於芻蕘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七十三章丨時候未到第三百五十八章 驕矜不恤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