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雙喜(下)

“還好,雖有波折,此子平安落世。”天空上,真人捋須微笑的說着。

片刻後,一道光芒,劃”過夜空,疾向遠方,直到不見。

王弘毅這時已接到趙婉母子平安消息,知道自己又有一子落世,不禁大喜。

吩咐說着:“凡是接生婆子每天賞二十兩銀子,府內按級,從一兩賞起,這事由你來辦吧!”

說的就是宋心悠。

宋心悠連忙應了:“臣妾遵命。

趙婉裡自是大量賞賜發了過去。

不僅是王弘毅的賞賜,宋心悠和老夫人也很快賞賜了東西過去。

素兒作爲同級側室,只是送了禮物過去。

王宮內喜氣洋洋。

雖然趙婉產後虛弱,細心調養,自然會緩過勁。

第二日,到了大殿時,羣臣就是歡呼,羣臣高呼拜跪中,王弘毅含笑受禮,卻也不再多說,只吩咐“今日中午賞宴”。

一切宴會都有規矩,也不必細述,等朝會後,大家都去了一次。

折騰到了下午,天色昏暗了下去。

雨點在天空中散灑下來,張攸之還是秘文閣值班。

“雨點還不算小。”張玉溫笑嘻嘻提起媒爐上的水壺,倒了一杯:“我方纔出去看了看,烏雲黑着燈都點起來了……”。

又笑着:“晚上有着膳,看樣子要送來了。”

說罷,就有人送來了。

晚朦並不算太豐盛,卻十分精潔,一碟黃瓜,一碟香菇,一碟糖醋排骨,滿屋散發着淡淡的清香……勾人饞涎欲滴。

張攸之吃了一碗米飯,就在這時,一個低品官員奔了過來,說着:“張大人,朝廷使者帶着聖旨來了。”

張攸之一證,放下了筷子,令:“收拾一下。”

就起身沉吟不語,這時點着十數支蠟燭,燭光輝映,照得裡外通明。

張攸之剎那間就有了決斷,不願再耗時辰詢問,就說着:“派人速去內宮報告主公,如果內宮下錢糧了,就明早稟告。”

張攸之深知厲害,這種涉及外鎮和朝廷的事,都必須通過王弘毅。

這就是人臣的本分。

“諾!”立刻有人應着,去內宮稟告。

“什麼?”王弘毅片刻後知道了消息,真有些震驚,片刻,站在殿前檐下,望着遠處黑沉沉宮殿樣不語。

這時幽暗的樹影在雨中漂動,王弘毅沉思,這朝廷的使者,是誰?

總不會是皇帝的衣帶詔,那就是魏越的意思了,魏越派使看來,有什麼用意。

想了想,自失的一笑,說着:“傳,立刻乘輿。”

這聲音在雨點中顯得分外清晰。

太監答應一聲,就跑了出去傳令,片刻,乘輿就來了,出發到秘文閣。

乘輿被人擡着……直行到了秘文閣門口,放置下來,早有內侍上前服侍,在攙扶下下得乘輿。

到了秘文閣走廊上,就見得了匆忙趕來的張攸之。

“這朝廷使者,驗明瞭嗎?”

“驗明瞭,正使徐康現在在側殿等候,使者的規格印信儀仗都具備,看樣子不是皇帝所派了。”張攸之有着另一種思路,皺眉挽首沉吟說着:“以金陵現在的情況,皇帝要下私詔,必是密旨衣帶詔之類,斷無周全之理。”

“現在規格印信儀仗都具備,必是魏越所爲了。”

“知道聖旨內容沒有?”

“沒有,這點對方很堅持,不過據說是好事。”張攸之頓了一頓,又說着:“我看也是,魏越不可能傻到以爲現在聖旨還有效用,不過是不是接見,怎麼辦理,臣只能請主公決斷了。”

王弘毅聽了一時沒說話,站起身來慢慢踱步。

這是王弘毅的習慣了,一旦遇到大事,往往在接見大臣時,都常常徘徊踱步想事情,一旦有了決斷……必倏然止住,果斷裁決。

果然,片刻後,王弘毅在門口站定,說着:“見,怎麼不見,立刻召他過來。”

“諾!”張攸之立刻退出去傳令。

片刻後,張攸之引着一人進來,這是一箇中年官員,身體微胖,穿戴利索,生的又很是精神,一雙小眼睛,很是明亮,不笑帶着三分喜相,是個面容討人的人。

讓人一見,便不由得生出一絲好感來。

這次朝廷派來的使者徐康,算不得魏越的心腹,卻極會來事,早在來益州前,就知道這一趟不是什麼好差使,於走到了益州地界他很會做人,驕橫之態是半點都沒顯露出來。

雖沒見過王弘毅,卻認得人,一進殿,只是拿眼一瞟,就知道中間坐的年輕人就是王弘毅了。

閃了一眼,王弘毅穿着寬袍,一雙黑幽的眸子,顯得清俊,聽聞是隻有二十一歲,卻幾乎大下了蜀地。

徐康受命前來傳旨,也是觀察王弘毅,這一見之下,心中就“格”了一下。

這年輕人帶養微笑,頭戴珠冠,就這個雙手扶膝正襟危坐,就使人感受到了這種威嚴和肅儀,頓時就心想:“是吳王大敵!”

“請徐大人宣讀聖旨吧。”不是在前面的正殿,是在秘書閣,周圍的又都是自己人,王弘毅不怕徐康讀出什麼不利於自己的內容,於是,直接吩咐的說着,連起身也不。

“請蜀國公聽旨吧!”暗暗嘆一口氣,徐康也沒有堅持要王弘毅跪迎,很湊合的站在原地,直接宣讀聖旨。

只要王弘毅接了這道聖旨就成了,其他並不重要,自己也不要尋不自在,甚至尋着殺身之禍。

對於徐康的識時務,王弘毅還聳滿意。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蜀國公護國有功,治蜀有方,特封爲秦王,賜關中地圖,以輔佐天子,欽此!”

聖旨的內容很簡單,一句話說完了,王弘毅聽了,臉色就變的很古怪。

這道聖旨的內容,是冊封王弘毅爲秦王,同時賜下關中地圖。

自古蜀地爭龍,多取秦川,連成一片才成帝王之資,這事王弘毅自是心中有數。

不過對於這道聖旨,王弘毅就感到訝然。

正常情況來說,哪怕前朝要亡,但名正言順得到秦王稱號,和自封還是有區別,一般來說,對王弘毅而言並非壞事,省卻了王弘毅很多麻煩。

不過,魏越乾巴巴跑來封王……自然不是這樣簡單。

這時,外面烏雲漫天,幾乎連路也看不清楚,突然之間一個閃電,照得天地一片明亮,幾乎同時,一聲巨雷,震得空氣簌簌發抖。

王弘毅這時再起身,吩咐的說着:“使者辛苦了,先下去用茶。”

卻沒有說接不接聖旨。

聽了這話,徐康不由咬着牙……肌肉抽擒了一下,不過見得後而侍衛手按長刀虎視眈眈,卻只得應着,退了出去。

這時天完全黑了,閃電過後,就是淅淅瀝瀝下雨,噼啪着響。

“你覺得如何?”

“此事看似不可思議,只要仔細想,就會猜出魏越心思。”張攸之聽了聖旨內容,先是一驚,陷入了思索中,這時被王弘毅一問,就說着。

“魏越既得吳越,必想要得荊州,然後才能安康,因此這道聖旨無非是陽謀,想請主公先取秦川關中之地。”

“依臣看,只怕不止這道聖旨,朝廷日薄西雲,趁此機會,大封天下,這是二桃殺三士的道理,爲了名器,必會讓天下藩鎮一陣爭鬥,而魏越面臨的圍攻危機,自然不解而自解了。”

王弘毅聽了,很是贊同:“這是挑撥我和秦地郭文通之間的關係啊!”

張攸之對此,狠是贊同。“主公說的是,現在秦地郭文通有四郡,雖比不得主公您平定東西益州,也算是成了氣候,您以蜀地之主的名義來打龍劍,這是很自然的道路,他或許還能忍得住。”

“一旦您獲得秦王的王爵,就有着合法對秦川的統治權,郭文通豈不畏懼您打下龍劍再打關中?”

“因此在這龍劍攻打時,只怕秦地郭文通就會坐不住而摻合進來,這對您的大業平定怕是會有所防礙。”

王弘毅點點頭,算是同意了張攸之的椎斷。

“魏越打的主意就是這樣,此舉,無疑是想攪渾天下之水,使天下衆鎮爲了名號立起糾紛和廝殺,頓時魏越外部壓力爲之一空,獲得整頓消化的時間和機命……果然是好算計。”

“其次就是引着孤去攻打關中,這就是陽謀了。”

“若孤接下,就可使孤與郭文通之間矛盾激化,兩雄相戰,血戰不休,說不定還有着坐等渣翁的想法。”

王弘毅說到這裡,冷冷一笑:“如果孤不接,就說明孤的心意在荊州,這就可以刺探出來,必會傳聞荊州,使孤難以輕取。”

冷笑了下,王弘毅卻下了決心。

這王爵不想要,本來就自立,何必又加上一重枷鎖呢?

徒使氣數不純。

當下令着:“這王爵我不收,這關中地圖卻要留下,讓使者回去吧!”

“諾!”張攸之磕頭說着,心中佩服無比。

其實以蜀州的情況,稱王也是可以,只是卻太過顯眼了。

之前自稱蜀國公,就引得天下注目,幸虧魏越稱吳王,吸引了火力,現在再接受秦王,就更低調不得,憑空添加了障礙。

當然此一時彼一時,若是再取一個大州,王弘毅不稱王,他也會勸進了。

張攸之就要退出,王弘毅又止之:“慢,先不要明着拒絕,拖幾天再說。”

“臣領命!”!!

第50章 造鼎(上)第133章 兩郡(上)第8章 見親(下)第286章 使節(上)第23章 羽翼漸豐(上)第320章 趨勢(下)第36章 移縣(上)第71章 喜事(下)第229章 內閣(上)第82章 憤憂(下)第63章 夜奔百里追大將(上)第192章 急報(下)第36章 移縣(上)第48章 天意(上)第297章 震怖(上)第197章 失意(下)第146章 月如水(下)第199章 荊州平(上)第18章 大怒(下)第156章 撤軍(下)第189章 雪景(下)第220章 金陵(下)第232章 關稅(上)第149章 桑姑(下)第108章 獻城(下)第116章 紅染一片(下)第131章 真理三定律(下)第181章 風雲集 會(上)第187章 王業(下)第172章 首戰(上)第300章 動作(下)第286章 使節(上)第142章 決斷(上)第328章 出發(上)第192章 急報(下)第74章 百川歸流(下)第260章 誰家天意(上)第90章 賞賜(上)第116章 紅染一片(下)第159章 楚侯(下)第223章 平定(上)第320章 趨勢(下)第292章 白馬港(上)第176章 天譴(下)第62章 大賢來投(下)第161章 巨石(上)第197章 失意(上)第207章 滿月宴(下)第93章 產子(三)第115章 計定(下)第94章 瑞雪(上)第10章 運數(上)第175章 新生(下)第84章 時來天地都同力(上)第186章 大典(下)第119章 通途(上)第4章 出擊(下)第110章 建國稱侯(上)第254章 梵門禮敬(下)第2章 望氣(上)第175章 新生(下)第57章 來使(下)第283章 潛龍會(上)第279章 就戮(下)第282章 遇金陵(上)第114章 水賊(下)第123章 破關(上)第132章 雙喜(下)第316章 翼州事(上)第176章 天譴(上)第260章 誰家天意(上)第39章 觀禮(上)第184章 禪讓(下)第83章 道德衰(下)第151章 龍氣沸騰(上)第178章 意定(上)第107章 明悟(下)第311章 運去如山倒(下)第168章 火器(下)第334章 隕落(下)第77章 衝鋒(上)第126章 歸順(上)第167章 降表(上)第164章 史上第一次爆破(上)第261章 徐州平(上)第127章 放糧(下)第293章 誰是豪傑(下)第294章 拔營(上)第274章 晉見(上)第132章 雙喜(下)第189章 雪景(下)第14章 狐疑(下)第120章 結盟(上)第331章 逃亡(上)第85章 隱門之動(下)第285章 預兆(下)第174章 氣運(上)第64章 文武雙壁(上)第292章 白馬港(上)第8章 見親(上)
第50章 造鼎(上)第133章 兩郡(上)第8章 見親(下)第286章 使節(上)第23章 羽翼漸豐(上)第320章 趨勢(下)第36章 移縣(上)第71章 喜事(下)第229章 內閣(上)第82章 憤憂(下)第63章 夜奔百里追大將(上)第192章 急報(下)第36章 移縣(上)第48章 天意(上)第297章 震怖(上)第197章 失意(下)第146章 月如水(下)第199章 荊州平(上)第18章 大怒(下)第156章 撤軍(下)第189章 雪景(下)第220章 金陵(下)第232章 關稅(上)第149章 桑姑(下)第108章 獻城(下)第116章 紅染一片(下)第131章 真理三定律(下)第181章 風雲集 會(上)第187章 王業(下)第172章 首戰(上)第300章 動作(下)第286章 使節(上)第142章 決斷(上)第328章 出發(上)第192章 急報(下)第74章 百川歸流(下)第260章 誰家天意(上)第90章 賞賜(上)第116章 紅染一片(下)第159章 楚侯(下)第223章 平定(上)第320章 趨勢(下)第292章 白馬港(上)第176章 天譴(下)第62章 大賢來投(下)第161章 巨石(上)第197章 失意(上)第207章 滿月宴(下)第93章 產子(三)第115章 計定(下)第94章 瑞雪(上)第10章 運數(上)第175章 新生(下)第84章 時來天地都同力(上)第186章 大典(下)第119章 通途(上)第4章 出擊(下)第110章 建國稱侯(上)第254章 梵門禮敬(下)第2章 望氣(上)第175章 新生(下)第57章 來使(下)第283章 潛龍會(上)第279章 就戮(下)第282章 遇金陵(上)第114章 水賊(下)第123章 破關(上)第132章 雙喜(下)第316章 翼州事(上)第176章 天譴(上)第260章 誰家天意(上)第39章 觀禮(上)第184章 禪讓(下)第83章 道德衰(下)第151章 龍氣沸騰(上)第178章 意定(上)第107章 明悟(下)第311章 運去如山倒(下)第168章 火器(下)第334章 隕落(下)第77章 衝鋒(上)第126章 歸順(上)第167章 降表(上)第164章 史上第一次爆破(上)第261章 徐州平(上)第127章 放糧(下)第293章 誰是豪傑(下)第294章 拔營(上)第274章 晉見(上)第132章 雙喜(下)第189章 雪景(下)第14章 狐疑(下)第120章 結盟(上)第331章 逃亡(上)第85章 隱門之動(下)第285章 預兆(下)第174章 氣運(上)第64章 文武雙壁(上)第292章 白馬港(上)第8章 見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