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秦宗言的改觀

秦宗言讓秦紘和謝知沒了最後一層隔閡, 雖然兩人還沒正式定親,但比之前親近多了,秦紘也敢牽牽謝知小手。時下禮教本就沒後世那麼嚴格, 魏國比樑國更放開, 兩人偶爾親暱的互動, 讓謝蘭因樂見其成,對兩人的相處睜眼閉眼。

秦宗言更不會管兒子, 兒子喜歡他還能怎麼樣?他現在還是隱蔽人口, 不好外出, 大部分事務都有秦紘來處理。就是秦五叔、秦六郎都不知道秦宗言已經回來。秦宗言在家待了兩天, 發現都沒見過秦紹, 他召來兒子問:“秦紹去哪了?”秦紹不是早回來了嗎?怎麼這幾天都沒看到?

秦紘說:“我讓他去巡視邊境。”他說他回來是找母親和阿菀的,可她們兩人哪裡需要他來?秦紘讓他先去清掃高句麗餘部,再去巡視邊境。這本是秦紘的責任,他再忙都會抽出空來巡視邊境。可是自己娶了阿菀, 肯定要離開懷荒,他要在自己離開前,把自己手頭的事務分給庶兄弟, 不然父親一個人忙不過來。秦紹是諸兄弟中武力值最高的,父親又不太見待他,讓他巡視邊境最好。

秦宗言看着兒子半晌道:“你心裡有數就好。”

秦紘看着父親,年過四旬的秦宗言並未顯露老態, 依然器宇軒昂, 可秦紘明白自己的任性打斷了父親大部分計劃, 至少他欠父親一個繼承人,所以秦紘現在就有意識的培養庶出的兄弟,希望他們中能有一個能接替自己的位置。

秦宗言說:“他們幫忙即可,你跟阿菀早點跟我生個孫子纔是正經。”人都會偏心,秦紘是他傾心培養多年的嫡子,就算兒子可能無法接替自己的位置,他想到的也是傳給孫子而不是庶子,不過兒子的孝心他還是欣然笑納的。

秦紘沒說話,生男生女又不是他們能決定的,而且就算他們有孩子,他也捨不得送來給爹孃養,那是他跟阿菀的心肝寶貝,秦紘都已經決定他跟阿菀最多生一個孩子,他不想讓阿菀多生,生孩子太危險。

秦宗言還指望兒子生了孫子給他教養,卻不想他那個不孝子壓根就沒想把孩子送來。

內院裡謝蘭因也在跟女兒打點行裝,上回她就沒想入京,也就沒給家人準備禮物,這一次她們入京不僅要見客,還要給女兒定親,謝蘭因不想在門面上委屈女兒,讓秦宗言和秦紘開了他們的私庫,給精挑細選的給女兒揀聘禮和嫁妝,這聘禮和嫁妝都出自一家,也是少見。

謝知看到這些禮物腦袋都大了,找機會就要溜走,被謝蘭因一把抓住,恨恨的掐着女兒說:“這是你婚禮!”

“阿孃你做主就可。”就謝知看來,辦什麼婚禮,親朋好友各處送點禮,告訴他們結婚就好,搞什麼婚禮?勞民傷財。當然無論是前世還是今生,她要結婚都不可能如此,她也只是想想而已。

謝蘭因說:“我都想過了,我們不在京城舉辦婚禮,回懷荒舉辦婚禮,你從武川發嫁。”明面上謝知是謝灝的女兒,由父親家中發嫁也是天經地義的,就是委屈女兒不能風風光光的從京城發嫁。

謝知滿不在乎的說:“這算什麼委屈?你跟阿耶還能委屈我?”

謝蘭因笑着嘆氣,她的寶貝最大優點就是想得開,想到京城的事,她問謝知:“你真要扶林夫人上位?你不怕最後幫了一條蛇?”

謝知淡淡一笑:“蛇能反噬農夫是因爲它有毒牙,可林夫人她什麼都沒有,她怎麼反噬?”謝知心情有些複雜的對阿孃說:“她是拓跋曜專門給我準備的。”林季華比王貴人先入宮,又比王貴人先生下三皇子,爲何太皇太后不拉攏林季華,只拉攏王貴人?就因爲林季華她沒根底。林家說得好聽是沒落世家,實際就是個破落戶,家裡窮的就只剩下裝點門面的幾箱子書。

林季華家裡六代單傳,林季華的小弟弟今年才八歲,身子骨也不是太壯實,這樣的人家連五服內的親戚都沒有,哪來扶植的價值?所以崔太皇太后從來沒考慮過林季華。而謝知心裡則明白,林季華生的三皇子是拓跋曜給自己準備養子,他就想自己入宮後撫養這個孩子。

林季華孃家不顯,想要在後宮站穩只有依附謝知,而三皇子由謝知撫養,養母也是母,尤其是拓跋曜對她保證過,她將來肯定是皇后,她更是三皇子的嫡母,三皇子爲了自己,會尊敬謝知,承謝家一份香火情。按照林家目前的情況,三皇子將來登基,也只會對林家平平,反而會更親近謝家,就像拓跋曜也更扶持獨孤家而不是李家,同時謝家又不是他真正的母族,必要時他也沒有需要估計的親情。

謝蘭因聽女兒這麼說,譏笑道,“他真是煞費苦心,既然這麼防備謝家,爲何還讓你入宮?”不讓女兒生孩子,也不讓謝家女生孩子,不就是怕將來謝家是第二個崔家嗎?這種步步算計的手段也難爲他煞費苦心了。

謝知嘆氣,“也不能怪他,他被那位弄怕了,而且就算他召謝家女兒入宮,那位也不可能讓她們生孩子。等那位離開還不知要多久,他怎麼可能會等我這麼久?他嘴上說自己長命百歲,到底怕走他先輩老路,他不可能立幼童爲太子。”

朝堂上因爲拓跋曜的親政,不說能完全違背太皇太后,但也不至於事事都要聽太皇太后的,可內宮太皇太后經營了一輩子,拓跋曜再是皇帝,也沒法子把手插太長。不說謝知不想入宮,就算她想入宮,在太皇太后活着的時候,謝知也不敢生孩子的。

生孩子本來就是走鬼門關,宮裡還有這麼一尊大佛,謝知哪敢拿自己小命開玩笑?熬到太皇太后沒有反抗能力,還不知道要多久,拓跋曜怎麼可能把希望放在一個還不知道能不能出生的孩子身上?培養他現有的孩子是最明智的打算。這些道理謝知都懂,她也承認拓跋曜爲自己也是苦心積慮考慮了,可她還是不能接受。

謝蘭因不解的問:“當初李老嫗是防我防的死緊,你父親也只是名義上親政,並非真正親政,所以我找不到下手機會。我看崔氏對拓跋曜並非如此,他到底爲什麼才能忍崔氏至此?崔氏對他也不一般?我怎麼覺得她很多時候對拓跋曜比對崔家還好?”別說祖孫情深,又不是親祖母,就算是親祖孫該下手也會下手,李老嫗也是阿兄的親祖母,若不是沒機會,她跟阿兄都會毫不猶豫的弄死李老嫗。

謝知瞅了謝蘭因一眼,“您說還能因爲什麼?祖孫關係不能如此親近,還有什麼關係能如此?”

謝蘭因倒吸了一口涼氣,想到了一個可能,“你說他們是——”

謝知微微頷首,“天和帝不說直接死在她手裡,也是間接死在她手裡,要不是有這一層關係,她怎麼敢如此?”

“你說誰告訴拓跋曜這件事的?”謝蘭因問,以拓跋曜的多疑,肯定不會是崔氏說的,她說了他也不會信。

謝知說:“這件事我也困惑許久,後來我猜很有可能是天和帝臨終前告訴他的。”理由就是天和帝駕崩那段時間,拓跋曜的情緒很不穩定,現在謝知回想起來,他應該不僅僅是悲傷父親的死,他隱秘而禁忌的身世纔是他情緒不穩定的最主要原因。想到他當年才八歲,就能將自己情緒控制至此,謝知不禁感慨,拓跋曜真是天生的皇帝。

謝蘭因張口結舌:“你說誰?天和帝?”她差點問謝知,這位是不是腦子不好?臨終前告訴兒子這種事?

謝知說:“我見過天和帝次數不多,不大清楚他的脾氣,但是大父曾多次說過他腦子不好,我想他大約真是腦子不好。”一般人遇到這種事肯定是帶到棺材裡去的,就他會選擇告訴兒子。

謝蘭因沉默半晌嘆道:“這麼蠢的人,居然還能太太平平當皇帝。”人生真不公平,要是阿兄是天和帝這樣的情況,他們何至於此?

謝知無言的安慰阿孃,謝蘭因對女兒笑道:“來,我們準備你的嫁妝。”

謝知興趣缺缺的說:“就是搬來搬去,您覺得哪個好就行。”

謝蘭因輕敲女兒的頭,終於大發慈悲的說:“去吧!”

謝知得了阿孃的特赦,大喜的換好衣服外城西走去。懷荒說是鎮,其實是個頗大的城池,只是因爲魏國要設立六鎮,才取名爲鎮。謝知這幾天一直在琢磨傷兵營,建造通鋪、燒連火坑這些都好解決,最讓謝知猶豫的是傷兵營的污水處理。這座傷兵營將來可能會成爲醫院,醫院裡最讓人頭疼的就是垃圾處理。

帶血的衣服、棉花可以燒掉,可污水怎麼辦?就這麼倒入地下會引起污染的,謝知本來想把傷兵營開在最荒僻處,但是想到傷兵營將來救助戰時傷員,如果離城門太遠,很多傷員就不能得到及時救助,跟她建立傷兵營的最初目的不符合。

謝知思來想去,突然靈光一閃,想到她可以弄個人造溼地來過濾污水,溼地既可以美化環境,又可以淨化水源,一舉多得,就是人造溼地造價有點高,可謝知覺得這些投入還是值得的,有了溼地,就有乾淨的水源。懷荒不缺水,可也沒有江南那麼多水,他們要種占城稻肯定要水,多弄幾個蓄水池,還能多點水灌溉水稻。

不過人造溼地造價昂貴,就算秦紘再三保證她想造什麼都行,謝知也不敢隨便動手。她戴上面具、蒙上面紗,又開始逛懷荒鎮,這一次她不僅將懷荒鎮逛了一遍,把鎮外也逛了一遍。懷荒鎮地處邊疆,到處都是空地,出門幾乎都找不到路,衆人出行基本都靠牲口,光靠人力,可能幾天都見不到人煙。四處都是荒地,要不就是茂密的草原。

謝知這一次逛的很慢,每到一處地方都駕着畫架將附近的環境都畫出來,然後回去以後她就照着畫冊的內容繪製平面圖。因爲沒有現代工具輔佐,謝知的繪圖進展很慢,但她也不急,改造城池也非一夕之功,她貿然動手才容易出差錯。

就在謝知慢慢繪製着懷荒鎮平面圖時,彭城王終於率領羽林軍趕來了,一同前來的還有謝洵和王瓚,王瓚一路心急如焚,直到看到平安無事的赫連鳳容和謝知,他才徹底放鬆下來。謝知見他目不轉睛的看着鳳容,心裡還有什麼不明白的?王瓚果然對鳳容有心思。

鳳容雖然看着對王瓚不冷不熱,既不過分熱絡,但也沒有拒絕的關懷,可謝知跟鳳容相處這麼多年,怎麼不瞭解她的脾氣?她要真不喜歡王瓚,早把他趕走了,她不拒絕王瓚關心,就是對他不反感,但是還沒徹底接受。謝知不覺得自己是鳳容閨蜜,就可以插手她感情,反正她跟王瓚也不急着結婚,可以慢慢磨合。

謝洵心知侄女是藉此機會死遁,見侄女沒有走成功,他面上沒什麼表情,心裡卻十分焦急,陛下雖還在樑國,可最多半年時間他也要回來了,屆時阿菀就不得不入宮了,謝洵一點都不想侄女入宮。拓跋曜哪裡配得上阿菀?

彭城王見謝知平安無事,放下了一直提着的心,他這一路都提心吊膽,生怕她有什麼不測。或許很多人都覺得陛下對謝知只是寵,對她就跟尋常寵妃沒太大區別,可彭城王從小陪陛下長大,怎麼會不知道謝知在陛下心目中特殊地位。至少除了太皇太后,只有謝知纔可以改變陛下的決定。

也幸好謝知的注意力大部分集中在後宮,甚至很多時候都是不讓陛下遷怒后妃和宮人,不然整個朝堂都可能因爲她而掀起腥風血雨。彭城王也跟太皇太后一樣,私心是反對謝知入宮的,他對謝知到沒意見,對於她宣揚自己瑤姬弟子的行爲,彭城王也覺得她是心慌,想要鞏固自己名聲。

可彭城王是對謝簡有意見,他覺得此人權利慾望過重,一旦謝知入宮,以她對陛下的影響力,將來一定會是皇后。拓跋家的皇帝從來沒有皇后長壽,一旦陛下有不測,謝知或許不會成爲第二個太皇太后,但謝簡絕對可以憑藉太后的全是興風作浪。

謝知遲遲不入宮,也有彭城王暗中對拓跋曜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爲拓跋曜最信任的兄弟,他對拓跋曜的影響力僅次於謝知,甚至在很多事上,拓跋曜不會找謝知商量,卻會跟彭城王商量。對於彭城王的舉動,謝知卻心知肚明,但這一次謝知沒準備拉彭城王入局。一是彭城王跟謝家是姻親,他妹妹嫁的是她二哥,他們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第二彭城王是位高權重的親王,並非只有一個身份的華陰和王貴人。

退一萬步說,哪怕華陰和王貴人死了,也無傷大局。可彭城王一旦有了意外,有可能朝堂都有大震動。謝知跟拓跋曜青梅竹馬多年,他是有各種一言難盡的地方,可他到底疼愛呵護自己那麼多年,她這些年日子能過的那麼舒服,全仰仗拓跋曜的庇護,謝知對他沒了愛情也有親情,謝知不想因爲自己而導致他朝堂不穩。

拓跋曜少主登基,剛親政不過幾年,最要緊的就是一個穩字,只有穩才能讓他平安渡過他跟太皇太后這段權利交替期。而且彭城王除了暗中阻撓自己不入宮外,別的時候對自己都很恭敬,他很多時候都以臣下的身份對待自己。當然這態度是爲了拓跋曜,但他不讓自己入宮也是幫了自己,所以謝知對他沒太多惡感,當然也不可能有好感。

彭城王還給謝知帶來了她兩個嫂子給她的禮物,謝知笑着讓丫鬟收下,客氣的陪彭城王喝過一盞茶才離開。她本就是沒出閣的小娘子,沒有陪男客的道理。彭城王在懷荒只住了一夜就離開,他急着去收匹婁氏的軍權。對此秦家自然是萬分不捨,秦紘留了彭城王三次,又足足送了他百餘里路,確定他不會再回來,才轉身折回。

謝知則繼續全身心的投入到懷荒鎮的測繪改建中,同時還讓秦紘派兵去找沙棘和沙棗,把它們都移栽過來。上回謝知爲了移栽沙棘,害死一隊侍衛,她都心理陰影了,這次要求的大家成羣結隊的出門,起碼要有一百人,她只有五百個侍衛,分五隊人能找多少地方?還是秦紘出動了秦家親衛,將附近所有的地方都清掃一遍,才找到了謝知要的這兩種作物。

鳳容那部落的牧民栽種這兩種作物都有經驗了,等侍衛們一帶回來,他們就快速的在規定的場所種植。這些樹苗都是種苗,將來還要移栽在各種地方。這兩種作物秦紘都見過,甚至還吃過,沙棗不好吃,可好歹能填飽肚子,但沙棘只是鮮果,還是極酸的鮮果,秦紘不明白這種果樹有什麼用?

謝知種沙棘大部分還是爲了綠化環境,這附近空地太多,這裡的居民大部分是牧民,沒有耕種的習慣,附近只有一大片被秦家軍開闢的屯田。這麼大的地方,全部用來墾荒種地也不現實,沒有那麼多人。但不種地可以種樹,一可以防風固沙,當炭薪林用;二來也能起到一點微弱的防禦作用,防不住步兵,還能阻撓騎兵。

當然沙棘林不能種的太近,太近就影響巡城守衛的視線,謝知規劃時候將沙棘種在遠處,近處的場地被她劃分成一塊塊的用來種植苜蓿。苜蓿是多年生牧草,種一次起碼也能用上兩三年,多則四五年、七八年都有,這裡人都養牲口,苜蓿和沙棘都可以用來餵養牲口的。

謝知給秦紘看着她繪製了一小半的懷荒平面圖,跟秦紘說着她對懷荒將來的規劃,她想在城裡種沙棗和栗子樹,這兩種樹的果實都是可以填飽肚子,她記得中世紀很多農民的澱粉來源就是栗子。

她還建議秦紘在城裡多造幾個污物處理池,這是事關民生的大事,只是這些都要錢,而且想要造好,造價絕對不斐。謝知再一次惋惜自己不會造水泥,不然這些造價肯定能價低不少。她覺得繼父應該不會答應一次投入那麼多,畢竟這些事短期之內無法看到回報的。但她還是認真將的自己提議都寫上,能改善好一處就是一處。

謝知喜歡造小莊子,是源於她對種田遊戲的熱愛,她最愛的種田遊戲不是企鵝農場而是龍之崛起和星露穀物語,因爲這兩個遊戲有很多空地可以讓她規劃建造,讓她百玩不厭。

她外公看孫女實在喜歡這種遊戲,還特地讓孫女去打理他承包的山林。時下有很多公司會在農村承包土地山林,種植有機作物給員工發福利。她沒管理過公司,但憑着她對種田遊戲的熱愛,生生啃了好多生態建設的書,又請專業人士幫她出謀劃策,雄心壯志的想建個小而精的生態農家樂。可惜還沒建完她就穿越了……

所以謝知到古代後才那麼心心念念要建小莊子,這都快成她的執念了。以前在京城,她很多手腳都放不開,到了懷荒,反正她真實個性都暴露的差不多了,謝知懶得遮掩,將自己所有的想法都告訴秦紘。

秦紘知道阿菀喜歡經營小莊子,也知道她有很多奇思妙想,可是當他看到謝知寫的懷荒鎮計劃時他還是震驚了,他簡直不敢相信的自己所看到的。阿菀總說建小莊子是她最喜歡玩的遊戲,她這真是玩遊戲嗎?這分明是一本內容涉及方方面面城池修建計劃疏議!

她甚至還提出了牆貴低、門貴多、若無反擊,勢難堅守的話。秦紘敢保證,就是謝太傅都不可能寫出這一份疏奏來。如果真按照阿菀說的去建造,不說建造一個完全自給自足的大城池,但是起碼被軍隊圍困給一年半載,城裡都不愁飲水和食物。

秦紘將謝知寫的計劃書給秦宗言看,秦宗言回房匪夷所思的問妻子:“岳父到底教了阿菀什麼?他準備讓阿菀將來入朝當官嗎?”

第101章 草原安居(四)第258章 亂世起(九)第148章 婚前準備第282章 宮廷瑣事(四)第266章 南樑(二)第218章 郗家來人(下)第226章 京城風起(四)第185章 生產第46章 陳留教女第271章 宮廷變(二)第203章 柔娘成親第200章 弟妹們的婚事(三)第282章 宮廷瑣事(四)第131章 翁婿夜話(下)第240章 平城大亂(三)第237章 京城風起(十五)第234章 京城風起(十二)第52章 年前(二)第7章 書房談話第202章 三皇子汝南王第44章 秦家往事(五)第231章 京城風起(九)第137章 風生水起(四)第104章 敵襲(下)第73章 拓跋曜的道歉(中)第242章 平城大亂(五)第277章 宮廷變(八)第9章 一見鍾情(下)第243章 平城大亂(六)第252章 亂世起(三)第166章 初到建德郡(二)第277章 宮廷變(八)第202章 三皇子汝南王第209章 謝知二胎第210章 第三次南征(一)第126章 秦宗言的改觀第155章 秦家新婦(一)第257章 亂世起(八)第142章 風生水起(九)第144章 京城風雲(一)第246章 平城大亂(九)第244章 平城大亂(七)第150章 婚禮(下)第37章 步六孤將軍府(上)第39章 步六孤將軍府(下)第201章 弟妹們的婚事(四)第74章 拓跋曜的道歉(下)第220章 高句麗風雲第129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三)第145章 京城風雲(二)第98章 草原安居(一)第184章 養寇自重第78章 打拐(上)第246章 平城大亂(九)第167章 初到建德郡(三)第86章 赫連鳳容的麻煩(上)第250章 亂世起(一)第100章 草原安居(三)第79章 打拐(下)第269章 南樑(五)第262章 暫時的安定(四)第85章 母女相見(下)第218章 郗家來人(下)第161章 生波(三)第125章 誰是替罪羊(下)第89章 母女談心第39章 步六孤將軍府(下)第123章 色令智昏(五)第137章 風生水起(四)第160章 生波(二)第85章 母女相見(下)第165章 初到建德郡(一)第80章 瑤姬傳人第279章 宮廷瑣事(一)第166章 初到建德郡(二)第35章 共甘共苦第140章 風生水起(七)第12章 誠意(上)第197章 奔喪(下)第273章 宮廷變(四)第145章 京城風雲(二)第248章 平城大亂(十一)第281章 宮廷瑣事(三)第155章 秦家新婦(一)第62章 赫連鳳容第223章 京城風起(一)第30章 第一天上課(上)第41章 秦家往事(二)第213章 第三次南征(四)第178章 千里託孤(五)第242章 平城大亂(五)第200章 弟妹們的婚事(三)第163章 帝心難測的拓跋曜(下)第191章 大伴清(下)第63章 賞雪(一)第19章 謝家往事第146章 京城風雲(三)第105章 戰勝第57章 謝知的底牌(下)第280章 宮廷瑣事(二)
第101章 草原安居(四)第258章 亂世起(九)第148章 婚前準備第282章 宮廷瑣事(四)第266章 南樑(二)第218章 郗家來人(下)第226章 京城風起(四)第185章 生產第46章 陳留教女第271章 宮廷變(二)第203章 柔娘成親第200章 弟妹們的婚事(三)第282章 宮廷瑣事(四)第131章 翁婿夜話(下)第240章 平城大亂(三)第237章 京城風起(十五)第234章 京城風起(十二)第52章 年前(二)第7章 書房談話第202章 三皇子汝南王第44章 秦家往事(五)第231章 京城風起(九)第137章 風生水起(四)第104章 敵襲(下)第73章 拓跋曜的道歉(中)第242章 平城大亂(五)第277章 宮廷變(八)第9章 一見鍾情(下)第243章 平城大亂(六)第252章 亂世起(三)第166章 初到建德郡(二)第277章 宮廷變(八)第202章 三皇子汝南王第209章 謝知二胎第210章 第三次南征(一)第126章 秦宗言的改觀第155章 秦家新婦(一)第257章 亂世起(八)第142章 風生水起(九)第144章 京城風雲(一)第246章 平城大亂(九)第244章 平城大亂(七)第150章 婚禮(下)第37章 步六孤將軍府(上)第39章 步六孤將軍府(下)第201章 弟妹們的婚事(四)第74章 拓跋曜的道歉(下)第220章 高句麗風雲第129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三)第145章 京城風雲(二)第98章 草原安居(一)第184章 養寇自重第78章 打拐(上)第246章 平城大亂(九)第167章 初到建德郡(三)第86章 赫連鳳容的麻煩(上)第250章 亂世起(一)第100章 草原安居(三)第79章 打拐(下)第269章 南樑(五)第262章 暫時的安定(四)第85章 母女相見(下)第218章 郗家來人(下)第161章 生波(三)第125章 誰是替罪羊(下)第89章 母女談心第39章 步六孤將軍府(下)第123章 色令智昏(五)第137章 風生水起(四)第160章 生波(二)第85章 母女相見(下)第165章 初到建德郡(一)第80章 瑤姬傳人第279章 宮廷瑣事(一)第166章 初到建德郡(二)第35章 共甘共苦第140章 風生水起(七)第12章 誠意(上)第197章 奔喪(下)第273章 宮廷變(四)第145章 京城風雲(二)第248章 平城大亂(十一)第281章 宮廷瑣事(三)第155章 秦家新婦(一)第62章 赫連鳳容第223章 京城風起(一)第30章 第一天上課(上)第41章 秦家往事(二)第213章 第三次南征(四)第178章 千里託孤(五)第242章 平城大亂(五)第200章 弟妹們的婚事(三)第163章 帝心難測的拓跋曜(下)第191章 大伴清(下)第63章 賞雪(一)第19章 謝家往事第146章 京城風雲(三)第105章 戰勝第57章 謝知的底牌(下)第280章 宮廷瑣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