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平城大亂(六)

拓跋曜兒戲似地軍令讓很多人都愣住了, 謝蘭因第一反應就是拓跋曜要發作秦家,她不禁憂心忡忡。不過謝蘭因也沒急暈頭,她沒有去找自己父兄,而是冷靜的在家給秦宗言打點行李,準備乾糧。這次出征太急, 路上肯定不能帶太多食物,輕便易保存的乾糧必不可少。也虧得女兒這些年一直在琢磨行軍糧, 不然除了粗糙不能下嚥的幹餅之外, 她也不知道準備別的什麼乾糧。

秦宗言回來就見妻子愁眉不展的給自己親自收拾衣服,他心中一暖, 上前握着謝蘭因的手說:“這種小事讓下人去做就好。”

謝蘭因見秦宗言回來, 雙目一亮, “你回來了,陛下爲何要下令讓你去攻打柔然?你不是致仕了嗎?”

秦宗言笑道:“致仕也能重新起用。”只要他一天是魏國的臣子, 拓跋曜莫說是讓他去打仗,就是要他全族的命他也只能受着。

謝蘭因想到拓跋曜的軍令, 她眉間緊蹙,“你真要去打柔然?”

“打。爲什麼不打?”秦宗言輕撫她的耳垂, “把他們打老實了, 我們日子也太平。”

謝蘭因問:“就這麼多糧草,你們準備怎麼打?”

“我可以邊打邊搶。”秦宗言笑着挽起謝蘭因的長髮,“他也只是說說而已, 糧草已經開始運來了。”打仗哪能沒能糧草?只是大魏剛經歷了一場大戰, 拓跋曜不準備再來一場大戰, 因此糧草準備沒南征充足,讓他們速戰速決。這種戰役對將領和軍士要求很高,因此拓跋曜撥給他的都是精兵。

謝蘭因不屑道:“那些還是精兵?”阿菀身邊的親衛才叫精兵。

秦宗言嘆氣,“阿菀的兵不叫兵,我們手下的那些將領都比不上他們。要不是她在建德,我都想讓她管我們族學了。”秦宗言自認會養兵,可養不出兒媳手底下那些精兵,兒媳那些親衛隨便一個拎出來都能當獨當一面的將領。

這已經不是錢能解決的問題,他手頭也不缺錢,可就是教不出這樣的人,他還想讓秦氏族人接受這種培訓。秦家是漢人士族,雖說身在懷荒,但族中弟子大多上過幾年學,基本能認幾個字,可大部分人都沒法子達到阿菀手下那些孩子的程度,也不知道她是怎麼教的。

“族學沒用。”謝蘭因搖頭,秦宗言平時很少去建德,對女兒那邊的事不熟悉。謝蘭因時常會去建德陪女兒一段時間,她是見過女兒怎麼教孩子的,“阿菀那些孩子都是她從慈幼院裡挑出來的孤兒,都是從奶娃娃教起來的,最大都沒超過五歲的,整天住在慈幼院裡,族學哪有這種條件。”族學的孩子可不是孤兒,總不能天天不回家吧?

“她這是在培養死士?”秦宗言狐疑的問,他怎麼看那些親衛都不大像死士,雖然他們對兒子、兒媳很忠心。

“不像,我也沒看她怎麼教孩子,整天就帶着那些孩子玩了。”謝蘭因說,她也不明白那些孩子明明都是玩着長大的,怎麼學起東西來就比別人快?

時下人字的人極少,貴族都不是各個都認字的,老師更不可能參加專業培訓,認字不代表會教人,學識好也不代表是個好老師,對幼兒啓蒙教育的研究更是少的可憐。大部分學堂的先生只會讓孩子無止盡的讀書、臨字,卻不會教孩子書裡的內容。很多人上了好幾年學,都不明白自己已經背得滾瓜爛熟的語句到底是什麼意思。

而謝知則來自一個恨不得從胚胎就開始培養孩子的後世,即使她專業不是老師,光憑她前世學到的皮毛知識,就足以成爲這個時代頂尖教育家。而且她很早就開始培養孤兒,十幾年的人才積累,足以讓她有足夠的人手辦一所當世頂尖的教育學院。這個學院真正做到了就是掃地的僕婦都認字,在這樣如此氛圍下長大的孩子,自然跟那些放養在族學的孩子不同。

“等我回來,去她的慈幼院看看,要是真不錯,就讓老二他們送幾個孩子過去。”秦宗言說,這會可沒什麼孩子不能分父母分開的理念,不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孩子比比皆是,就是謝知都沒法留住兒子,秦宗言也不覺得讓孫子離開父母是什麼罪大惡極的事。也不覺得把孫子給兒媳養是給兒媳找麻煩,即使秦紘名義上已經出族,可在秦宗言心裡,嫡子還是他唯一的繼承人,兒媳也理所當然是未來的宗婦,這些事她不管誰管?

謝蘭因沒說什麼,他出徵在即還操心家族的事,她又能怎麼說?就是女兒都不會拒絕,誰讓她是宗婦。且秦家將來要能進一步,那些由阿菀培養出來的孩子肯定更親近她,她將來的地位也能更穩固。謝蘭因倒不覺得秦宗言和秦紘會過河拆橋,她跟阿菀也不是糟糠妻,但底牌握在自己手裡,總比依靠別人更踏實。

秦宗言和叱羅動作很迅速,拓跋曜下令後半天功夫,兩人就帶着輕騎出發了。拓跋曜讓他們速戰速決,他們自然不會帶大部分,只帶上最精悍的親衛突襲柔然皇都,後方接應大部分則由彭城王和賀蘭英雄率領。即使拓跋曜再看秦宗言不順眼,也不會在軍政大事上疏忽,他讓秦宗言作爲總帥也不僅僅只是難爲他。自幾位柱國大將軍去世後,秦宗言是少有的跟柔然打過大戰的老將,又常年鎮守懷荒,最瞭解柔然情況,由他這頭老馬帶路,總比讓別人當無頭蒼蠅好。

左谷蠡王這次入侵,本來是再小不過一件事,年年魏國邊境都會發生無數場這樣的事,可就因爲這微妙的時機,讓很多沒撈到南征好處的六鎮將領,這些天挖空心思在拓跋曜面前露臉,想要讓陛下也派遣他們去攻打柔然。南征的功勳他們分不到,討伐柔然的戰功總能分一些吧?沒人認爲自己會輸,大魏連樑國都打敗了,還怕區區蠕蠕?他們早幾年就被大魏打得不敢吭聲。

臣子們因爲即將到手的利益眼紅,拓跋曜卻十分清醒,他很明白這場戰役不能拖久,更不能擴大,只要攻過柔然皇都就可以收兵,無止盡的大戰只會把大魏拖垮。因爲他冷靜的按捺下大部分將領的請命,讓他們按兵不動。然而拓跋曜可以按下臣子,卻無法按下自己那幾個一心想要立功的兒子、和一心想讓太子立功的太皇太后。

“你們要上戰場?”拓跋曜挑眉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太子和大皇子。

太子垂目恭聲道:“兒臣自知本事低微,無法爲父親分憂,只願充當馬前卒,爲父親效犬馬之勞。”

拓跋曜嗤笑一聲,他一直知道自己幾個兒子不大聰明,他也沒想過讓幾個兒子青出於藍,但沒想到他們不僅不聰明,甚至還沒有自知之明,他淡淡道:“馬前卒?你們這種身手去當馬前卒,等着送死嗎?”

拓跋曜毫不留情的話讓太子和大皇子臉色瞬間白了,拓跋曜這些年大半精力都放在朝政和南征上,幾乎從來沒教養過兒子,皇子們對他又敬又懼。可也因爲拓跋曜太忙,他也很少訓斥兒子,如今聽到父親毫不留情的話,太子和大皇子難堪的漲紅臉,“我們——”太子吶吶的說不出話來。

拓跋曜懶得跟他們閒話,他還有很多事要做,沒時間訓他們,“是太皇太后讓你們來的?”自拓跋曜跟崔氏鬧翻後,他就很少喚崔氏祖母,她本來也不是自己祖母。

兩人同時低頭,太子輕聲道:“是的。”

拓跋曜哼了一聲,崔氏讓他們過來,無非是想讓他們佔幾分軍功,將來好服衆。她爲太子也算是殫精竭慮了,他召來常大用吩咐說:“帶他們去找彭城王,說他們想隨軍,位置由彭城王安排。”柔然這種必勝的戰役太難有,他若沒帶兒子便罷,帶了兒子過來不讓他們上戰場,難免會讓人起疑心。拓跋曜不想在這時候平生事端,他相信彭城王能處理好這件小事。

太子和大皇子聞言愣怔的看着拓跋曜,聽了父親剛纔的話,他們還以爲父親不讓他們上戰場,沒想父親最後還是答應了。

拓跋曜吩咐他們道:“戰場不是你們平時玩鬧的狩獵場,你們好好聽彭城王的話,莫要出差錯。要是讓我知道你們仗勢欺人、擾亂軍心——”他冷冷的掃了兩人一眼,“軍法處置!”

拓跋曜冷酷的話,讓太子和大皇子後背起了冷汗,兩人連稱不敢。他們相信父親這話絕對不是嚇他們,他們要是真敢仗勢欺人,他絕對會打死他們的。拓跋曜不耐煩看他們那窩囊樣,擺手讓他們下去,等兩人都退下後,拓跋曜不禁想起當年若阿菀入宮,她一定能爲自己生下孩子,他們的孩子肯定不會是這樣的蠢貨。拓跋曜心中微嘆,指尖緩緩劃過腰間的祭紅珠,幸好你馬上就又要回到我身邊了。

第200章 弟妹們的婚事(三)第62章 赫連鳳容第28章 遴選伴讀(上)第217章 郗家來人(中)第87章 赫連鳳容的麻煩(下)第48章 宮中瑣事(上)第239章 平城大亂(二)第232章 京城風起(十)第270章 宮廷變(一)第105章 戰勝第239章 平城大亂(二)第29章 遴選伴讀(下)第146章 京城風雲(三)第61章 過年第99章 草原安居(二)第20章 回京城第152章 分家(下)第103章 敵襲(中)第243章 平城大亂(六)第281章 宮廷瑣事(三)第99章 草原安居(二)第93章 暗中籌謀第259章 暫時的安定(一)第192章 整治革島第139章 風生水起(六)第254章 亂世起(五)第144章 京城風雲(一)第6章 陳留公主府第58章 婆媳煩惱(上)第84章 母女相見(上)第271章 宮廷變(二)第250章 亂世起(一)第61章 過年第4章 暖閣敘話(上)第101章 草原安居(四)第57章 謝知的底牌(下)第17章 蘭因成親第154章 暫時離別第278章 塵埃落定第252章 亂世起(三)第275章 宮廷變(六)第244章 平城大亂(七)第113章 守城(五)第7章 書房談話第219章 內院準備第193章 鑄金人第227章 京城風起(五)第170章 治病救人第200章 弟妹們的婚事(三)第89章 母女談心第23章 書房議事第155章 秦家新婦(一)第231章 京城風起(九)第283章 宮廷瑣事(五)第117章 深夜密談(上)第28章 遴選伴讀(上)第162章 帝心難測的拓跋曜(上)第220章 高句麗風雲第98章 草原安居(一)第5章 暖閣敘話(下)第177章 千里託孤(四)第219章 內院準備第187章 夫妻情話第208章 太子第248章 平城大亂(十一)第197章 奔喪(下)第31章 第一天上課(下)第98章 草原安居(一)第110章 守城(二)第195章 奔喪(上)第183章 造紙第132章 分姓定族第176章 千里託孤(三)第279章 宮廷瑣事(一)第178章 千里託孤(五)第133章 最後的退路第283章 宮廷瑣事(五)第144章 京城風雲(一)第95章 驛站逃離(二)第39章 步六孤將軍府(下)第8章 一見鍾情(上)第111章 守城(三)第85章 母女相見(下)第195章 奔喪(上)第42章 秦家往事(三)第195章 奔喪(上)第199章 弟妹們的婚事(二)第173章 瑤姬廟第224章 京城風起(二)第272章 宮廷變(三)第193章 鑄金人第75章 崔明珠、李氏生產第268章 南樑(四)第157章 秦家新婦(三)第73章 拓跋曜的道歉(中)第234章 京城風起(十二)第72章 拓跋曜的道歉(上)第249章 平城大亂(十二)第260章 暫時的安定(二)第148章 婚前準備
第200章 弟妹們的婚事(三)第62章 赫連鳳容第28章 遴選伴讀(上)第217章 郗家來人(中)第87章 赫連鳳容的麻煩(下)第48章 宮中瑣事(上)第239章 平城大亂(二)第232章 京城風起(十)第270章 宮廷變(一)第105章 戰勝第239章 平城大亂(二)第29章 遴選伴讀(下)第146章 京城風雲(三)第61章 過年第99章 草原安居(二)第20章 回京城第152章 分家(下)第103章 敵襲(中)第243章 平城大亂(六)第281章 宮廷瑣事(三)第99章 草原安居(二)第93章 暗中籌謀第259章 暫時的安定(一)第192章 整治革島第139章 風生水起(六)第254章 亂世起(五)第144章 京城風雲(一)第6章 陳留公主府第58章 婆媳煩惱(上)第84章 母女相見(上)第271章 宮廷變(二)第250章 亂世起(一)第61章 過年第4章 暖閣敘話(上)第101章 草原安居(四)第57章 謝知的底牌(下)第17章 蘭因成親第154章 暫時離別第278章 塵埃落定第252章 亂世起(三)第275章 宮廷變(六)第244章 平城大亂(七)第113章 守城(五)第7章 書房談話第219章 內院準備第193章 鑄金人第227章 京城風起(五)第170章 治病救人第200章 弟妹們的婚事(三)第89章 母女談心第23章 書房議事第155章 秦家新婦(一)第231章 京城風起(九)第283章 宮廷瑣事(五)第117章 深夜密談(上)第28章 遴選伴讀(上)第162章 帝心難測的拓跋曜(上)第220章 高句麗風雲第98章 草原安居(一)第5章 暖閣敘話(下)第177章 千里託孤(四)第219章 內院準備第187章 夫妻情話第208章 太子第248章 平城大亂(十一)第197章 奔喪(下)第31章 第一天上課(下)第98章 草原安居(一)第110章 守城(二)第195章 奔喪(上)第183章 造紙第132章 分姓定族第176章 千里託孤(三)第279章 宮廷瑣事(一)第178章 千里託孤(五)第133章 最後的退路第283章 宮廷瑣事(五)第144章 京城風雲(一)第95章 驛站逃離(二)第39章 步六孤將軍府(下)第8章 一見鍾情(上)第111章 守城(三)第85章 母女相見(下)第195章 奔喪(上)第42章 秦家往事(三)第195章 奔喪(上)第199章 弟妹們的婚事(二)第173章 瑤姬廟第224章 京城風起(二)第272章 宮廷變(三)第193章 鑄金人第75章 崔明珠、李氏生產第268章 南樑(四)第157章 秦家新婦(三)第73章 拓跋曜的道歉(中)第234章 京城風起(十二)第72章 拓跋曜的道歉(上)第249章 平城大亂(十二)第260章 暫時的安定(二)第148章 婚前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