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三皇子汝南王

謝知想起父親要等兒子滿五歲,送他去武川上學的事, 忙跟秦紘提了, 她心裡很糾結, 既捨不得兒子, 又希望兒子將來又出息, 秦紘道:“正巧父親也覺得我們太溺愛阿生, 既然岳父願意,等阿生滿五歲, 我們就把他送過去。”比起親爹, 秦紘更信岳父, 他一點都不認爲父親會嚴厲的教導阿生, 讓他趴在地上給阿生當馬騎纔有可能。

“這不大好吧?要不要在跟大人商量商量?”謝知遲疑的問,畢竟阿生是秦家的孫子。

“不用,老頭子會答應的。要不是王伯父年紀太大,實在沒精力, 他曾想讓王伯父來教阿生。”秦紘說的王伯父就是王瓚的祖父王偃。王偃體弱多病, 經過這些年調養,好歹健康的活了下來,但精力一直不濟, 連自己孫子都沒精力教,別說是教別的孩子。不然謝知早把兒子送到王偃處, 免得他們母子分離。王瓚身份夠, 可才華比不上父親, 他到底還年輕, 差了些火候。秦紘暗忖,等阿生去岳父那裡上學時,可能會帶上不少小尾巴,王家那幾個孩子肯定會跟着去,他的侄子可能會去幾個。

提到王伯父,謝知笑着說:“我回來時還讓鳳容努力給我們生個兒媳呢。”

秦紘啼笑皆非,但心中也微微一動,王瓚若真有嫡女,阿生能娶到琅邪王氏的嫡女是他的福氣,就像他娶到阿菀,他輕撫妻子柔滑的肩膀,“京中來消息,汝南王可能會來平城。”

“汝南王來平城?”謝知驚訝的擡頭,“他來做什麼?”汝南王是拓跋曜的皇三子,生母是林昭儀,向來受拓跋曜寵愛,對他的待遇僅次於太子。

秦紘說:“拓跋曜讓他來監督建造太皇太后的寢陵。”

“她不是要跟高宗合葬嗎?”謝知問,太皇太后是高宗生前就立下的皇后,死後合葬也理所當然。

秦紘道:“太皇太后說高宗安眠已久,不宜在大肆動工,就在高宗寢陵附近選一處安葬,寢陵也以簡樸爲主。”

謝知暗想她不會是沒臉見高宗吧?畢竟她不僅給高宗生了個孫子,還坑死了他親兒子,壓得他孫子差點成變態,想到即使太皇太后都會造寢陵,謝知不由輕笑一聲,“他們真是想不開。”人死就一了百了,造寢陵除了勞民傷財,有何意義?還不如一把火燒乾淨。

秦紘詫異的問:“怎麼是想不開?”

謝知說:“死了就一了百了,留着自己身體做什麼?等它爛了還是等人盜墓再暴屍荒野?等我以後老死了,就讓人火化,直接灑在地裡,上面種一片樹林,要不就撒水裡也好。”

“別胡說八道。”秦紘呵斥道,時下講究事死如事生,阿菀這種想法在衆人看來是匪夷所思的,誰會讓自己屍骨無存?不過他跟阿菀還年輕,暫時不考慮身後事,倒是父親已經讓人開始造他的墓室,等他墓室造完,母親的遺骸也能移到父親墓室,原配夫妻總要生死同穴的。

謝知也聽母親提過這件事,據說大人讓人造了兩個墓室,一個用來安置五哥的母親,另一個是給他跟阿孃建造的,他一心想要跟阿孃合葬,可阿孃早跟自己說了,將來她要有能力,就讓她跟自己生父合葬;沒能力就單獨給她另起墓穴,她不想入秦家祖墳。謝知覺得壓力挺大,她不僅想讓爹孃合葬,還想給她爹改諡號,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有生之年都不一定能完成。

謝知認真的說:“五哥,我不是跟你開玩笑,等我以後老了,我一定要火化,我也不要造墓穴,我不想死後被人翻出來。”

秦紘苦笑:“誰跟你說墓穴一定會被人翻出來的?”自古不知下葬多少帝皇將相,也不見他們的陵墓全被人盜空,阿菀想太多。

“不怕一萬隻怕萬一,你要建造墓穴也可以,反正我肯定要火化。我不要太豪華的墓室,勞民傷財。與其花這錢,還不如留下做善事。”如果五哥堅持要造墓室也可以,她可以陪着五哥,但她絕對要火化,想到後世那些被放在博物館的幹|屍、木乃伊就渾身難受,她不想死後害被人如此瞻仰,即使是學術研究也不想。

秦紘後悔提這事了,他按着謝知的腦袋說:“我們不提這事。”他們還年輕,提這種事做什麼?什麼留下錢做善事,他們就少了那麼一點錢?秦紘這方面永遠無法瞭解謝知,在他看來,他跟阿菀死後也要共葬一處,他們生前是夫妻,死後到了地下也要是夫妻。讓阿菀火葬,屍骨無存是他永遠不能接受的。

謝知很配合的轉移話題,“五哥,你說陛下爲何要派汝南王來造太皇太后寢陵?”汝南王今年好像才十歲?還是十一歲?讓這麼小歲的孩子監督製造高祖母的陵墓,這不是笑話嗎?

“陛下和太子都不能隨意離京,大皇子被他厭棄,除了三皇子也沒旁人了。”秦紘說,自阿菀離京,大皇子徹底失寵於陛下,據說這麼多年,陛下就不曾跟大皇子說過一句話,也不曾關心過他,幸好太皇太后對着從小養大的孩子多有憐惜,纔沒讓大皇子早夭。

謝知想到當年也算幫了自己“忙”的大皇子,不由暗暗搖頭,也不知道大皇子會不會後悔當年的所作所爲。他一個皇子何必參與這種後宮爭鬥,謝知暗想最應該後悔的是崔老太,若不是她早年想搞備胎,又怎麼會讓大皇子鑽了牛角尖?本來大皇子可以是太子最好的助力,現在他卻成爲一顆無用但不能廢掉的棋子。

將兩個孩子不分|身份一起養,確實是太皇太后這輩子最後悔的一件事,她做夢都沒想到,自己這一招會讓大皇子認爲自己纔是崔明珠的孩子,雖然後來太皇太后打壓了這消息,可她明白這種事越打壓就越有人傳。她也想過要殺了大皇子以絕後患,可轉念一想,大皇子這一死,不是坐實這消息是真的嗎?屆時崔家會怎麼想?如果大皇子不死,崔家只要有個崔家太子就會一直支持自己,大皇子要死了,崔家會不會認真輔佐太子就難說了。

是故太皇太后沒有對大皇子出手,反而還暗中庇護他,但也明確告訴他,他是李氏的孩子,並非崔夫人的孩子,讓他不要輕信別人讒言。可惜太皇太后的話,沒有打醒大皇子,反而讓他越發不甘。明明他纔是太皇太后的最親近的曾孫,爲何太皇太后就因爲自己體弱就拋棄自己?

大皇子自從陷害謝知後,就在拓跋曜面前徹底失寵,至此之後拓跋曜就當這兒子死了,從來沒跟他說過一句話,就算皇子間都有的賞賜,都不是常大用幾個心腹內侍去傳旨,而是派幾個不入流的小內侍去傳話的。這並非常大用狐假虎威,而是拓跋曜的暗示,他讓常大用以後不用管大皇子,常大用不敢違背陛下的旨意。

崔太皇太后年紀漸長,也開始考慮身後事,高宗已過世幾十年,太皇太后並不想跟他死後同穴,就同拓跋曜商量,想在高宗寢陵附近另起一陵。

拓跋曜聽到太皇太后如此說,面上不動聲色,心中卻冷嘲,她這是覺得自己沒臉見祖父?“朕讓小三去平城監工。”高宗給自己建造寢陵時,魏國尚未遷都,是以他的陵墓是在造在平城城郊的,太皇太后想要在見他附近建造寢陵,也就是說她死後準備葬在平城附近而不是長安附近。

“爲何讓小三去?”太皇太后驚訝的看着拓跋曜,時下的皇子最大不過十二歲,三皇子今年才十一歲,哪會建造什麼寢陵,過去就算變相流放。

“他年紀不小了,可以讓他去歷練下。”拓跋曜淡淡道。這些年隨着太皇太后逐漸放下大權,她老得很快,不過五十多歲就滿頭銀白,臉上的肉也鬆弛下來,原本維持的甚好的身材也變成了尋常老太最常見的臃腫身材。她已經是徹底的老婦人了,但是如果真把她當成尋常老婦人看待,那死的人絕對不會是太皇太后。拓跋曜對太皇太后一直很戒備,兩人都清楚,拓跋曜並不滿意太子,只礙着她纔會把小二立爲太子。

即使拓跋曜想廢太子,也不會在皇子年紀還小的情況下動手,這隻會讓他功虧一簣,起碼也要等她走了以後,所以拓跋曜把三子派到平城監工。一來是不礙太皇太后的眼,二來也是有意考驗兒子。想看看這個兒子是否能在平城堅持上進,而是自暴自棄。拓跋曜沒有嫡子,又準備廢太子,並無立嫡立長的執念,他要的是合自己心意的繼承人。

崔太皇太后蹙眉,她雖不大喜歡小三,可也沒想把小三打發去平城,“那裡氣候苦寒又偏僻荒遠,小三如何能適應?”

拓跋曜聽到氣候苦寒又偏僻荒遠就冷笑:“別人都能待下去,他爲何不能待?”若說氣候苦寒又偏僻荒遠,最差也比不過建德郡,可阿蕤一待就能待八年,無論他如何暗示她都不願意離開。她那麼嬌弱都能待下去,他兒子如何不能待?

太皇太后瞭解他甚深,如何不知他心裡還想着謝知,她不由暗氣,但又不好直接挑破,“小三去了平城,他的課業怎麼辦?平城又沒有好的先生。”

拓跋曜說:“太傅的長子謝灝不是在武川嗎?讓他來給小三上課。”

太皇太后一怔:“謝灝?”她對謝灝的印象僅次於獨孤雄的長史官,現在獨孤雄暴斃,拓跋曜派賀蘭英雄去接替,他這是釜底抽薪,直接把獨孤雄留下的所有勢力都接手?“他是獨孤雄的長史官,你讓他去做皇子先生?”小三又不是太子,他的先生也不會是太子太傅,不過一個虛職文官,拓跋曜這樣不是擺明要打壓謝灝?

拓跋曜道:“我讓他去做平城刺史。”

平城是大魏的舊都,在恆州轄內,但不屬於恆州管轄。平城跟大魏一個州平級,所以平城的主管官員並非別的城池的太守而是刺史。只是魏國太守和刺史都有三人,王族一人、異姓兩人,做主的都是皇族官員,兩個異姓官員就是擺設。可也有例外的情況,這全看官員的手腕。

太皇太后聽完還覺得滿意,從長史到刺史,謝灝品階提升,但實權卻沒了。這官職倒是適合謝家人,現在謝家佔據的要職也夠多了。她知道拓跋曜不喜歡太子,但她不覺得拓跋曜會扶植小三爲太子,他要是喜歡小三,就應該把小三留在京城。不然將來他怎麼跟別的兄弟比在京城人脈?平城勳貴是多,可都是皇室遠親,六鎮除了彭城王,沒一個實權王爺。她不信彭城王會參與太子廢立,他本身就是皇帝親信,還是實權王爺,沒有擁立之功都照樣想榮華富貴。

至於太子,太皇太后也給他鋪好了下面的路,連太子妃的人選太皇太后都定好了,太皇太后心中輕笑,她相信這個人選,拓跋曜肯定會很滿意的,“承嗣也有十二歲了,你有想過他太子妃人選嗎?”拓跋皇室皇子成親都早,拓跋曜十三歲就納妃,十四歲就有皇長子和太子,因此太皇太后纔有這一問,承嗣是太子的小名。

“您有人選了?”拓跋曜揚眉看着太皇太后,她不會蠢到想要承嗣再娶個崔家女吧?

太皇太后當然不會做這種蠢事,“你覺得高平家的大女兒寶珠如何?”太皇太后說的是謝修和高平公主的長女寶珠。

“她比承嗣小三歲。”太子今年已經十二歲了,拓跋曜自然考慮過他正妻人選,但並不是謝寶珠,謝寶珠是他內定的真正太子妃人選。

太皇太后反問道:“也就差三歲而已,寶珠聰明伶俐,跟承嗣又是表兄妹,你有更好的人選?她年紀小,就先讓承嗣納幾個良媛、良娣,這樣也不用擔心承嗣耽擱子嗣。”反正拓跋家的皇后基本都是擺設,沒幾個會生孩子的。

拓跋曜沉默了一會道:“我再考慮考慮。”他本來是想把謝寶珠許給小三的,不過這一來似乎太明顯了,若是太皇太后堅持,讓謝寶珠當太子妃也可,橫豎謝家不缺女兒。

太皇太后見拓跋曜沒有堅決反對,就知道這事成了一半,除非能找到更適合謝寶珠的人選,否則太子妃肯定是謝寶珠。她叮囑拓跋曜道:“賀蘭英雄和西平成親時間也不短了,一直沒個孩子,你也不要把西平拘在京城,還是讓她去武川跟英雄團聚。”

要是受寵的公主,根本不會打發出京,但西平在哭太廟時就已徹底失去拓跋曜和太皇太后的歡心,要不是想着西平還能廢物利用的聯姻,拓跋曜根本不會把她放出道觀。賀蘭英雄遠在武川,總要有個監視他的人,西平是個不錯的選擇。沒有子嗣的西平也明白,她這輩子的依靠絕非賀蘭英雄而是皇家。

拓跋曜無謂的頷首說:“我派人送西平過去。”他不覺得以西平的腦子可以監視賀蘭英雄,西平只能依靠自己,難道賀蘭英雄不能依靠自己?不過他沒有子嗣總歸不好,拓跋曜暗忖着讓常大用選幾個不曾承寵的采女,這次一併賜給賀蘭英雄,總要讓他有個後代,別整天去找別人的妻子。

賀蘭英雄跟六孃的奸|情很隱秘,就是謝簡都不知道,當然這也跟他不在意這個女兒有關,不過拓跋曜是知道的,他沒想到謝家居然還有這種跟人私|通的女兒,看着永安侯樂顛顛的炫耀自己嫡子,還不時要求讓他立次子爲世子時,拓跋曜就忍不住鄙夷,這蠢貨還不知道長子是他唯一的嫡子,他要把世子之位給次子纔是爲他人作嫁。

賀蘭英雄喜歡私|通|人|妻的愛好,並沒有對拓跋曜隱瞞,他很明白陛下不會喜歡一個聖人屬下。賀蘭英雄也不是真對人|妻有興趣,他只對一個人|妻有興趣,可惜她從來不理會自己。六娘不是姓謝,賀蘭英雄根本不會沾手。賀蘭英雄知道拓跋曜多疑,因此私|通謝六娘後,還選擇跟兩名官階不高的官員之妻私|通。因時下貴婦偷|情很常見,就算被抓到也不算什麼大事,賀蘭英雄也沒有強迫婦人,所以拓跋曜也就睜眼閉眼過去了。

太皇太后並不知道賀蘭英雄私|通|人|妻的事,但她跟拓跋曜想到一處,賀蘭英雄這樣無子嗣也不是一回事,因此她讓侍從去給賀蘭英雄選幾個良家女綿延子嗣。拓跋皇室的公主性子都不大好,都把駙馬看得很緊,但拓跋曜並非完全縱容公主行惡的人,如果她們行事太過分,拓跋曜甚至會剝奪公主封地,因此這些公主也不敢太過分。

比如下降給謝修的高平就在生有四個嫡子後,主動給謝修納妾。她不是討好謝修,而是討好陳留。陳留喜歡溫柔賢淑的媳婦。當然謝修這個妾就是個擺設,謝修從來沒碰過她,準備在身邊留上幾年就打發了。謝簡從小就教導孫子齊家治國平天下,齊家在最前,有子嗣沒必要納妾,免得傷了夫妻感情。

這話謝修和謝儼記得很牢,他們可沒有父親的運氣,能找到三個把他當神靈的妻妾。他們的妻子都是天之驕女、金枝玉葉,他們從來不妄想她們會心甘情願跟別的女人共侍一夫,是故他們在這方面格外注意。

謝家男子幾代尚主,要換成別的人家,都跟公主鬧得翻天覆地了,唯獨謝家夫妻恩愛,讓人心生羨慕。也正是因爲謝家男子的自持,謝家在京城勳貴中風評極好,很多疼愛女兒的人家都想把女兒嫁進來,謝灝幾個成年的庶子行情還不錯。

拓跋曜要讓皇三子汝南王去平城的事,震驚了大部分朝中勳貴,很多人都猜測汝南王是否得罪了陛下,才讓陛下將他打發到平城那種窮鄉僻壤,甚至連汝南王身邊的人都在懷疑。畢竟拓跋曜要廢太子,並且暗中將汝南王定爲太子候選人的事沒人知道,就是謝知也只知道他準備廢太子,但不知他中意何人爲太子,她只能大概猜測下。

汝南王的乳母憂心忡忡的勸着從小奶大的皇子:“大王,這下怎麼辦?要不讓昭儀向陛下求情,讓您別去平城?”

汝南王放下手中的毛筆,擡頭對乳母說:“父親決定的事,阿姨還能改變?”他阿姨林昭儀是陛下公認的寵妃,但阿姨很早就跟他說,自己只是運氣好,佔了個名分,他跟別的皇子沒有區別,父親也不會看在母親的份上對他有所偏愛。父親一說讓他去平城,他就答應了。他不覺得自己是失寵於父親,他要是真失寵,父親絕對不會爲他費心的,就像大哥現在就是宮中的透明人,他猜父親讓他去平城是另有打算。

汝南王的話讓乳母無言以對,“可是這樣的話,您的學業怎麼辦?”

汝南王淡定道:“既然父親讓我去平城,他定會給我解決這問題。”

乳母將信將疑,待汝南王得知自己未來先生的人選時,他便徹底放心,如果父親真要放棄自己,他絕對不會讓謝刺史來教自己。

拓跋曜看着安靜站在自己面前的兒子,難得擡手摸了摸他的頭髮,“在平城好好學習,你在京城的伴讀不用帶過去了,到了那邊我給你另選。”

汝南王應是,他跟伴讀感情尋常,帶他們過去只會讓他們平添怨氣。

拓跋曜見兒子舉止穩重,心中越發滿意,不過面上不動聲色:“去吧。”

汝南王順從的退下,又去拜別林昭儀,林昭儀看着兒子,將快要長大的兒子摟在懷裡,她向來冷靜自持,可想到兒子即將離自己遠行,也忍不住紅了眼眶:“保重。”

“阿孃你放心,我會照顧好自己的。”汝南王說。

林昭儀輕輕在兒子耳畔說了幾句話,汝南王愕然看着母親,林昭儀擡手輕順兒子的頭髮,“去吧。”

“母親保重。”汝南王對母親磕了三個頭,轉身離去。

林昭儀看着兒子離去的背影,眼底浮現一絲水光,但很快就被她壓了下去,她有預感兒子此番去平城是福非禍,她沒什麼好不開心的。

第187章 夫妻情話第169章 初到建德郡(五)第121章 色令智昏(三)第130章 翁婿夜話(上)第188章 各方反應第121章 色令智昏(三)第9章 一見鍾情(下)第166章 初到建德郡(二)第85章 母女相見(下)第209章 謝知二胎第246章 平城大亂(九)第175章 千里託孤(二)第168章 初到建德郡(四)第48章 宮中瑣事(上)第197章 奔喪(下)第221章 秦紘的開解(上)第32章 波瀾又起(一)第200章 弟妹們的婚事(三)第108章 母女談話第276章 宮廷變(七)第268章 南樑(四)第276章 宮廷變(七)第218章 郗家來人(下)第179章 千里託孤(六)第105章 戰勝第267章 南樑(三)第33章 波瀾又起(二)第181章 宏圖初議(二)第205章 汝南王(下)第20章 回京城第97章 驛站逃離(四)第33章 波瀾又起(二)第274章 宮廷變(五)第8章 一見鍾情(上)第242章 平城大亂(五)第223章 京城風起(一)第172章 牛痘活體試驗(下)第180章 宏圖初議(一)第237章 京城風起(十五)第63章 賞雪(一)第54章 惹人眼紅的白糖(下)第148章 婚前準備第179章 千里託孤(六)第105章 戰勝第182章 各方反應第163章 帝心難測的拓跋曜(下)第212章 第三次南征(三)第213章 第三次南征(四)第266章 南樑(二)第109章 守城(一)第73章 拓跋曜的道歉(中)第64章 賞雪(二)第239章 平城大亂(二)第164章 小別勝新婚第220章 高句麗風雲第160章 生波(二)第242章 平城大亂(五)第79章 打拐(下)第158章 秦家新婦(四)第117章 深夜密談(上)第190章 大伴清(上)第148章 婚前準備第39章 步六孤將軍府(下)第5章 暖閣敘話(下)第112章 守城(四)第282章 宮廷瑣事(四)第153章 謝知的規劃第270章 宮廷變(一)第254章 亂世起(五)第269章 南樑(五)第15章 父女爭執(下)第132章 分姓定族第12章 誠意(上)第168章 初到建德郡(四)第153章 謝知的規劃第93章 暗中籌謀第78章 打拐(上)第138章 風生水起(五)第53章 惹人眼紅的白糖(上)第217章 郗家來人(中)第251章 亂世起(二)第18章 夫妻閒話第10章 各自算計(上)第68章 道觀偶得第187章 夫妻情話第184章 養寇自重第43章 秦家往事(四)第76章 沒有遊戲規則的皇宮第219章 內院準備第80章 瑤姬傳人第69章 如何揚名第77章 拓跋曜立太子第57章 謝知的底牌(下)第95章 驛站逃離(二)第206章 逃奴第68章 道觀偶得第52章 年前(二)第148章 婚前準備第266章 南樑(二)
第187章 夫妻情話第169章 初到建德郡(五)第121章 色令智昏(三)第130章 翁婿夜話(上)第188章 各方反應第121章 色令智昏(三)第9章 一見鍾情(下)第166章 初到建德郡(二)第85章 母女相見(下)第209章 謝知二胎第246章 平城大亂(九)第175章 千里託孤(二)第168章 初到建德郡(四)第48章 宮中瑣事(上)第197章 奔喪(下)第221章 秦紘的開解(上)第32章 波瀾又起(一)第200章 弟妹們的婚事(三)第108章 母女談話第276章 宮廷變(七)第268章 南樑(四)第276章 宮廷變(七)第218章 郗家來人(下)第179章 千里託孤(六)第105章 戰勝第267章 南樑(三)第33章 波瀾又起(二)第181章 宏圖初議(二)第205章 汝南王(下)第20章 回京城第97章 驛站逃離(四)第33章 波瀾又起(二)第274章 宮廷變(五)第8章 一見鍾情(上)第242章 平城大亂(五)第223章 京城風起(一)第172章 牛痘活體試驗(下)第180章 宏圖初議(一)第237章 京城風起(十五)第63章 賞雪(一)第54章 惹人眼紅的白糖(下)第148章 婚前準備第179章 千里託孤(六)第105章 戰勝第182章 各方反應第163章 帝心難測的拓跋曜(下)第212章 第三次南征(三)第213章 第三次南征(四)第266章 南樑(二)第109章 守城(一)第73章 拓跋曜的道歉(中)第64章 賞雪(二)第239章 平城大亂(二)第164章 小別勝新婚第220章 高句麗風雲第160章 生波(二)第242章 平城大亂(五)第79章 打拐(下)第158章 秦家新婦(四)第117章 深夜密談(上)第190章 大伴清(上)第148章 婚前準備第39章 步六孤將軍府(下)第5章 暖閣敘話(下)第112章 守城(四)第282章 宮廷瑣事(四)第153章 謝知的規劃第270章 宮廷變(一)第254章 亂世起(五)第269章 南樑(五)第15章 父女爭執(下)第132章 分姓定族第12章 誠意(上)第168章 初到建德郡(四)第153章 謝知的規劃第93章 暗中籌謀第78章 打拐(上)第138章 風生水起(五)第53章 惹人眼紅的白糖(上)第217章 郗家來人(中)第251章 亂世起(二)第18章 夫妻閒話第10章 各自算計(上)第68章 道觀偶得第187章 夫妻情話第184章 養寇自重第43章 秦家往事(四)第76章 沒有遊戲規則的皇宮第219章 內院準備第80章 瑤姬傳人第69章 如何揚名第77章 拓跋曜立太子第57章 謝知的底牌(下)第95章 驛站逃離(二)第206章 逃奴第68章 道觀偶得第52章 年前(二)第148章 婚前準備第266章 南樑(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