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1章 朕非仁義之君

朱翊鈞不喜歡,甚至反對張居正恩情敘事裡的一元恩情論,好像這萬曆維新就是他皇帝一個人,幾張聖旨就搞成了。

要是幾張聖旨管用,還要京營作甚?

明明是君臣民一心,大明才逐漸擺脫了國朝敗壞的下行趨勢,但到了張居正的恩情敘事裡,就成了朱翊鈞一個人的功績了。

“陛下,有的時候,越是複雜,越難做成。”張居正沒有高呼聖明,他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他把臣民的功勞完全歸一到了皇帝的身上。

因爲他當國日久,很清楚的知道,力量完全集中在陛下身上,才能把事情做成。

有些時候,不是朝廷想搞一刀切、搞矯枉過正,治國如同烹小鮮,火候最是難以掌握,到底該用多大力,沒人能說得清楚。

“先生,這很危險,以前先生跟朕提過很多次克終之難,朕以爲朕的處置,更加妥當。”朱翊鈞的手在桌上敲動了片刻,仍然堅持自己的想法,沒有退讓。

搞恩情敘事可以,但要把君聖臣賢,萬夫一力,都寫上。

皇帝萬歲,黎民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翊鈞扔出了一記‘克終之難’的迴旋鏢,正中張居正的眉心!

張居正明顯錯愕了下,看向了皇帝,孔武有力的陛下和當年那個小心試探的小孩身影,重合在了一起,陛下似乎一直是那個陛下,沒有變過,還是那麼喜歡拿他說過的話來堵他。

迴旋鏢用的很好,以後不要用了。

陛下太英明瞭,以至於張居正都忘了克終之難對於國朝而言,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兒,漢武帝、唐玄宗,都是克終之難的典型,一元恩情論就是在把皇帝神聖化。

相比較其他的異化,皇帝還多了一個神聖異化,這是爲人臣最容易忽略的地方。

這種神聖化,也是一種異化,而且非常危險,時日一久,沉浸於鮮花錦簇中,會變成朕的功績如此輝煌,那麼朕的一切決策都是對的!

這麼玩下去,他張居正一死百了,弄出個‘朕與凡殊’的怪物來,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羣臣用忠誠去對抗各種異化,皇帝只能拿毅力去抵抗神聖異化。

“元輔,陛下說的有理。”沈鯉這個骨鯁正臣,在皇帝和元輔產生分歧的時候,忽然站了出來支持了皇帝,這個動作很危險,明顯違反了已經形成的內閣共識。

和萬士和那個萬金油不同,沈鯉這個骨鯁正臣,真的做不到調和各方關係,他用自己的方式,來左右朝廷決策。

沈鯉一說話,凌雲翼、張學顏、申時行、王家屏、沈一貫、王一鶚、周良寅等人,全都錯愕的看向了沈鯉,這話一出,得罪元輔。

沈鯉壓力很大,張居正這人,也就王崇古能勉強過招。

沈鯉想了想說道:“元輔可還記得,陛下曾講過一個夢?”

“每個大臣都長着無數腦袋,每個腦袋上有無數張臉,每張臉上有無數張嘴,每張嘴裡有無數個舌頭,這些舌頭同時在讚美陛下。”

“自然記得,陛下,臣有些吹求過急,急於求成了,反倒是失了分寸,陛下聖明。”張居正乾淨利索,沒有任何猶豫,認可了陛下的決策,帶上君聖臣賢,萬夫一力,帶上都帶上!

張居正倒是沒有怨恨沈鯉的意思,他反倒是頗爲感激沈鯉,這關鍵時刻遞了個梯子,他順利下來了。

他已經意識到自己做的不是很妥當,但也多少有點架在這裡。

沈鯉這把梯子,來的正是時候!

“那就按朕的意思辦?”朱翊鈞聽聞張居正不再反對,看向了羣臣。

“陛下聖明。”張居正帶着羣臣齊聲說道,陛下那個夢,着實是有些可怕了,真到那個地步,陛下就是鋼鐵一樣的意志,也會被磨平。

朱翊鈞其實很早就想好了,對抗神聖異化、朕與凡殊這件事,他不行,他扛不住,神聖異化絕對不是人用意志力能去抵抗的,長期潛移默化,都會改變。

要對抗神聖異化,只有依靠萬民之力,依靠責難陳善。

有的時候朱翊鈞也在想,自己現在春秋鼎盛,喜歡硬骨頭,能聽得進去諫言,可到了晚年,可能還不如道爺那麼大度,畢竟道爺真的饒了海瑞一命。

“朕答應了周侍郎一件事,山西煤炭結款,若是逾期一年,則移交稽稅院追緝稅款。”朱翊鈞對着羣臣說到了自己答應周良寅的條件。

周良寅把太原知府叫到了大同一頓臭罵,太原知府仍然堅持擾動龍脈,不肯答應。

太原知府這麼咬牙,是真的愚昧?大明知府一共就176人,到這一步,只有壞人沒有蠢貨。

朱翊鈞倒是覺得,這驚擾龍脈是假,怕山西挖了煤卻拿不到錢是真,有些時候,打着大義名分,幹些苟且之事,再平常不過了,正因爲太原知府知道大明朝廷這些爛事,纔不肯答應馳道修建。

血汗挖出的煤鐵,低價甚至打欠條給了別人,連句感謝都收不到。

“周侍郎當真是好手段!”張居正眉頭一皺,看向了周良寅。

這廝果然是賤儒出身,一入朝,就開始蠱惑聖君!把對付蠻夷的手段拿來對付內部矛盾,真的是好狠毒的心腸!

果然,這些個賤儒,都該一次清理乾淨,不留着這等後患!

“這,我…元輔…我…”周良寅手抖了下,他早就聽說張居正凶,沒想到這麼兇!

早知道還不如留在大同繼續做巡撫,進步?狗都不進!

朱翊鈞一看這架勢,趕忙說道:“先生,朕想到的法子,周侍郎在山西,他連兩廣巡撫劉繼文討債的事兒都不知道。”

“原來如此。”張居正一聽是皇帝把鍋攬在了自己身上,也不好繼續追究了,但還是不經意間看了眼周良寅。

這不經意的一眼,比剛纔問責還要可怕,這被張居正定性爲蠱惑聖君的奸臣也就罷了,這不經意的一眼,代表張居正誤會了,巧舌如簧周良寅,蠱惑皇帝到親自來庇佑的地步!

周良寅恨不得兩條腿變成八條腿跑回大同去!

張居正坐定之後,稍微想了想,忽然覺得這可能、也許、大概真的是陛下的主意,而不是周良寅的讒言。

周良寅在山西清汰,看起來雷厲風行,一方面他真的有幾把刷子,但也靠皇帝聖眷朝廷支持,但凡是王崇古說句話,周良寅在山西清汰,他一個人都清不了,清着清着把自己清了的可能很大。

到時候周良寅黯然致仕,山西問題都扣在周良寅的身上,纔是周良寅本該有的下場。

王崇古之所以不說話,不是不想,是皇帝不讓。

周良寅不敢給皇帝出這種主意,這主意也確實像是皇帝纔想出來的。

張居正親自教出來的徒弟,他自然很清楚,陛下讀書真的很好。

“朕要給熊廷弼記軍功,有些言官覺得不合適,理由倒是有理有據。”朱翊鈞說起了熊廷弼徵倭事,言官也不是沒事兒找事,熊廷弼殺俘。

熊廷弼俘虜了四百三十人,除了四十名武士送回京師證明戰功之外,其他全都殺了。

“陛下,臣也殺過。”凌雲翼是次輔,奏疏他看了,言官們說殺俘不祥,不是誣告而且很有道理,但,殺俘這種事兒,他也幹過。

這些言官不敢彈劾他,居然彈劾一個熊廷弼。

“凌次輔是鎮壓叛亂,和熊廷弼做的事兒又有不同。”朱翊鈞看着凌雲翼,給言官說了句公道話。

朝鮮倭奴造反,凌雲翼殺人,連大明道德衛道夫都不會指責凌雲翼,倭奴都造反了,還不殺,那剩下那些倭奴,要一起造反了。

熊廷弼是殺俘,他連閹的興趣都沒有,直接殺死,還把屍體堆在了營堡外,震懾倭寇。

殺俘不祥,這是對歷史教訓的總結,也是約束軍紀的必然。

歷代殺俘除了激起敵方誓死抵抗之決心外,沒有任何的好處,比如白起坑殺趙軍,這件事讓白起在朝中極其被動,最後被賜死高郵。

講歷史教訓、講抵抗意志、講經濟、講政治其實很難說服底層軍兵,殺俘不祥這種說法,也是爲了約束軍兵,不要濫殺無辜,不要無故製造殺孽。

暴力本就不穩定,容易失控。

“陛下,熊廷弼爲何殺俘?”張居正面色凝重的問道,熊廷弼讀書的時候,張居正就覺得熊廷弼對儒學的理解,有些過於暴力了,現在情況更加嚴重了。

軍兵不懂,熊廷弼文武雙全難道不懂?做事爲何如此失了分寸,落人口實。

熊廷弼的奏疏只說自己幹了,隨行的文書,也沒有說爲何要殺俘。

朱翊鈞看了一圈羣臣,開口說道:“這怪毛利輝元,毛利輝元這廝的想法是試探,他沒給進犯倭寇多少糧食,襲擊石見銀山的倭寇,一路上劫掠了無數村寨,搶奪糧食、婦孺,還把婦孺當乾糧。”

“竈釜未冷,釜中嬰骸尚溫;車倉已空,籮底斷掌猶存,折骨爲薪,熬膏煮髓,慘毒之狀,非復人寰;啖肉飲血,茹毛寢皮,兇殘之性,魑魅魎魎。”

“營壘周遭,遺骸枕門戶,焦土之上,見人骨森然;斷肢零落,或嵌齒於竈灰,或凝發於釜沿!”

“熊廷弼才二十二歲,哪裡見過這等慘烈景象,狂怒焚心蝕骨,就把俘虜都殺了。”

熊大年紀小,這口氣不出,怕是要憋出病來,言官們也不是彈劾熊廷弼,是覺得殺俘記功不太好,就當無事發生。

戚繼光聽聞陛下所言,開口說道:“陛下,倭寇有攜人骨爲糧之舊事,臣曾親眼目睹。”(注:下面段落作者的話標有出處。)

朱翊鈞聽聞看向了戚繼光,他嚇了一跳,趕緊囑咐張宏拿幾盆花擺在桌上,戚繼光的面色有些痛苦,甚至連眼睛都有些充血通紅,手放在桌上攥緊,還有些顫抖。

朱翊鈞真正感受到了什麼叫凝如實質的殺氣,這股殺氣連文華殿的莊嚴肅穆都蓋不住。

戚繼光看向了皇帝,甚至動作都有幾分僵硬,他聲音格外低沉,甚至有牙齒磨動的聲音:“倭寇擄百姓,讓男子揹負糧餉,讓女子供其淫樂。”

“倭寇喜歡把嬰兒掛在竹竿上,等到沒有糧食,就把孩子扔到鍋裡,以聽孩童哭泣爲樂,老弱病殘殺而食之,臣東南平倭,收復失地,倭寇所過之處,皆如是也!”

“倭寇把孩童的顱骨掛在腰上,驅使漢人互斬四肢爲糧,不從者殺,臣曾不止一次親眼看到,倭寇炙烤孩童爲食,戲稱豚豬。”

“臣,不止一次看到,倭寇抓了孕婦,用孕婦去賭酒,剖開孕婦去除嬰兒,賭是男是女,贏家飲酒。”

戚繼光最後一句,幾乎是一字一頓的說完,他心頭升起了一股憤怒,但在文華殿上,他不想失態,一字一句的講完了自己要說的話。

張宏帶着幾個小黃門,擺了好幾朵花在桌上,但春天盛開的花,根本不管用,戚繼光渾身上下散發的戾氣,有些讓人心驚膽戰。

整個文華殿上安靜的一根針掉地上,都能聽得見。

“咔嚓。”一聲脆響。

葉向高握筆記錄,寫着寫着,用的力氣太大了,把筆折斷了,葉向高仍然握着筆,斷筆扎進了手裡,滿手都是血。若不是母親逃了,沒有被倭寇抓到,他的母親會被倭寇賭酒,他會是那個被取出來的嬰兒,然後被當豚豬吃掉。

“臣…臣去處置下。”葉向高握着筆拜了下皇帝,請罪後,他趕忙離開了文華殿,走的時候,還沒有鬆手,握的很緊很緊。

“臣失態。”戚繼光深吸了口氣,也站了起來,去了偏殿,再待下去影響廷議了。

朱翊鈞對着張宏說道:“去請大醫官。”

大明皇帝其實很早很早就知道這些事兒了,戚繼光講平倭之戰,沒有講這些,可是採九德、鄭若曾這些親歷者寫的倭變事略,朱翊鈞那時候就看過了。

所以當陳有仁美化倭寇、詆譭南兵平倭的時候,皇帝當街手刃了那個畜生。

“馮保,熊廷弼送了四十個倭寇俘虜回京。”朱翊鈞看向了馮保,正好拿這些倭寇給戚繼光殺着泄憤便是。

馮保伺候了皇帝十八年,話不用說的那麼明白,他俯首說道:“臣遵旨。”

文華殿上仍然非常安靜,沒有人說話,東南那些勢要豪右鄉賢縉紳捐錢捐糧,也要支持入朝抗倭,並不是無緣無故,熊廷弼從士大夫到如此暴虐,也是情有可原。

就那場面,別說熊廷弼這個年輕人,就是戚繼光這個老將,也會殺人。

一刻鐘後,馮保單獨回殿覆命,他入殿便俯首說道:“戚帥去了解刳院,但沒有把倭寇俘虜殺了,而是回大將軍府調養了。”

戚繼光沒有讓皇帝爲難,到解刳院看到那些倭寇被千刀萬剮,心情就好了許多,那股暴虐的血氣翻涌,才慢慢平復了下來,這可都是解刳院的素材、標本,可不能浪費了。

“該殺!這些倭寇根本不是人,自然算不得俘虜。”沈鯉深吸了口氣,語氣嚴厲的說道:“言官再胡說八道,就把他們送倭國去!”

“那就給熊廷弼記功吧。”朱翊鈞沉默了片刻,對着大臣們說道:

“朕知道,別說天下士大夫,就是這文華殿裡有些廷臣,也覺得朕對倭國,做的有些過分,手段過於狠毒、酷烈,不是明君英主所爲,這些個倭奴、遊女,三角貿易生意,不合仁義之道。”

“不仁義,就不仁義吧,仁義也跟朕沒什麼瓜葛,朕非仁義之君。”

當然,按照熊廷弼對仁義的定義,仁,就是把人一分爲二的力量;義,就是把敵人的頭打進胸腔。那朱翊鈞就非常非常仁義!

對於邪惡的三角貿易,有些廷臣是覺得有些過分,會導致大明道德滑落,而且聚斂過甚,爲了點阿堵之物,什麼都生意都肯做,全然忘記,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

但在對倭這件事上,朱翊鈞是個活生生的人,他只能這麼做,給自己、給東南百姓一個交代。

如果有人罵他不仁義,那他只能接受這種批評,但他不會改。

“一羣畜生。”曾省吾嘴角抽動了下,要不是年紀大了,他非去倭國,讓倭人知道,他是怎麼平九絲、都掌蠻的。

廷議在繼續,討論了丁亥學制、營田法、吏舉法這些新政的推行,今天的廷議沒有太多的爭吵,不到半個時辰,就匆匆結束。

朱翊鈞下了早朝後,也沒有回通和宮,而是直接去了大將軍府,戚繼光的情緒很不對,不親眼看一看,朱翊鈞無論如何都不會放心。

朱翊鈞經常去大將軍府,他以大將軍府黃公子的身份四處活動,大將軍府沒有門檻,朱翊鈞沒讓宮人通報,徑直走了進去。

不讓宮人通報,就是不讓戚繼光出來迎駕,這也是聖恩的一種。

戚繼光的大將軍府有一個雁回池,若是到了夏天,滿池的荷花,頗爲豔麗,這是春天,只有海棠花的花骨朵,含苞欲放。

海棠花在唐時是百花之尊,甚至比牡丹還受歡迎,爲國豔,即便是含苞欲放,也是滿園春色,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

戚繼光坐在雁回池旁的驍勇亭裡,坐在花海中,愣愣的發呆,時怒時悲,時而悵然,時而痛苦。

朱翊鈞站在九折橋看着,這一刻,朱翊鈞清晰的意識到,這個爲大明徵戰了一輩子的奉國公老了,戚繼光鬢髮已白,臉上也有了一些溝壑。

朱翊鈞還記得,萬曆元年第一次見戚繼光的時候,戚繼光像一座山,威武、雄壯、堅挺、無所畏懼、無堅不摧,有萬夫不當之勇,現在的他,坐在亭內,倒有了幾分孩子氣。

“戚帥。”朱翊鈞聽馮保耳語了幾聲後,才快走了幾步,走了過去。

“拜見陛下。”戚繼光聽到了皇帝的呼喊,一轉頭,就看到了從滿園春色裡走來,帶着滿臉笑容的皇帝,陛下的笑容一如當初,陽光燦爛,讓人格外的安心。

陛下對待同志同行者,向來溫和,讓人如沐春風。

朱翊鈞走了過去說道:“戚帥多禮,黔國公府送來了兩塊翡翠,朕讓人雕成了武功牌,今天剛好做好了,閒來無事,就給戚帥送來了。”

朱翊鈞一伸手,示意馮保拿武功牌來,馮保卻是一動不動。

“牌呢?”朱翊鈞又頓了頓手,示意馮保拿武功牌出來。

“陛下,沒帶。”馮保看起來一臉驚慌,好像辦錯事了有些惶恐不安。

朱翊鈞大驚失色,厲聲說道:“朕不是讓你帶了嗎?做事怎可如此潦草?”

“臣罪該萬死。”馮保嚇得一激靈,趕忙跪地求饒。

朱翊鈞和馮保二人,眼珠子亂轉,按理說這個時候,戚繼光該出來爲馮保美言兩句,皇帝彰顯寬仁,選擇了寬恕,君臣和睦融融。

但戚繼光一言不發。

朱翊鈞一扭頭,看到戚繼光坐在那兒,一臉玩味兒的神情,顯然,戚繼光在需要配合演出的時候,選擇了視而不見。

戚繼光倒是要看看,他不搭戲,皇帝和大璫怎麼演下去!

戚繼光看着皇帝長大的,皇帝肚子裡有多少鬼主意,戚繼光一清二楚,他還能讓這對戲精給演了?那他豈不是白白縱橫沙場四十年了?

在戰場上,誰能騙得了他!

“牌來了。”一個略顯稚嫩的聲音響起,大明皇長子朱常治拿着兩塊武功牌,從九折橋走了出來,將牌放在了父親的手裡,馮保見狀,也麻利的從地上站了起來。

戚繼光錯愕了一下,他這輩子走過最長的路,就是皇帝的套路!

原來皇帝早有預料他不會搭戲,怪不得馮保的演技略顯浮誇,最終的結果,還是被皇帝和馮保給演了!

朱常治來大將軍府,陛下絕對是知道的。

“戚帥,我現在能拉無尾弓了!”朱常治將武功牌交給父親後,拿出了彈弓,一拉就打了出去,無尾箭激射而出,鑽進了水裡,紮在了一尾錦鯉上。

朱常治收線,提着魚一臉炫耀,他對習武,從未鬆懈,雖然開不了六十軟弓,但彈弓已經是箭無虛發了。

“殿下,真乃是百步穿楊。”戚繼光看着那一尾錦鯉,恭維的話有些牽強。

這雁回池裡的魚,他養了十多年了,現在被皇長子給打了去。

戚繼光很快就接受了這個結果,太液池裡的錦鯉,有的已經活了上百年了,還不是成了皇帝的靶子?他雁回池裡這點魚,打就打吧。

皇帝能吃習武的苦,戚繼光意外,太子也能吃這份苦,戚繼光就更意外了,一點魚而已,儘管打去。

老人都喜歡孩子,朱常治出現後,戚繼光就仔細詢問了朱常治的武功課業,得知已經開始學習騎馬,頗爲欣慰,還囑咐了很多騎馬的注意事項,如騎馬不能久、跑快了不能坐,而是馬步蹲在馬匹上、不要跟馬較勁兒要順勁兒等等。

“戚帥考校下治兒功課,朕去武英樓操閱軍馬。”朱翊鈞坐了一刻鐘左右,就去操閱軍馬了,藉着考校功課爲由,把朱常治留在了大將軍府,陪戚繼光玩。

心病要用心藥醫,戚繼光不殺倭寇俘虜,朱翊鈞只能換個藥方。

孩子是未來、是希望,而沒有長歪的朱常治,就更是大明的希望和保證,這完全可以讓戚繼光內心的焦慮緩解,至少在未來數十年,大明不會再有東南倭患那些慘劇出現了。

朱常治打了一趟捷拳經,這套拳法三十二式,俗稱戚家拳,也叫炮錘拳,勢大力沉,朱常治打的虎虎生風,他又演了一套刀法,也是有模有樣了,絕不是徒有其表,動作規整,剛柔相濟。

“戚帥,以後都是火槍火炮,這還要練拳練刀嗎?”朱常治收勢後,有些疑惑的問道。

戚繼光想了想說道:“強健體魄,還能長高,常習武藝,那肯定吃得多,長得壯,除此之外,還能壯膽氣,怯敵必是藝淺,善戰必定藝精,所謂藝高則膽大是也。”

“戰場上,最忌怯懦,軍兵一旦怯懦,就會氣弱,氣勢一弱,就會潰散,一旦逃跑,就是把後背留給敵人。”

“火槍火炮當然很強,線列陣以一當十,可再好的軍械,也是給人用的。”

做皇帝,絕對不可以懦弱,作爲太子,要是唯唯諾諾,恐怕皇帝會廢掉朱常治。

而且,人不行,再好的軍備也是白瞎。

大明賣給阿克巴六艘五桅過洋船,已經沉了一條,不是第烏總督府打掉的,是蒙兀兒國軍兵軍紀不嚴,在船上用火不當,把船給燒了。

大西洋的風暴都無法擊毀的五桅過洋船,被蒙兀兒國軍兵給弄沉了,大明理當引以爲戒。

戚繼光把這些當故事講給了朱常治聽,朱常治聽來聽去,忽然眼前一亮,問道:“毅?弘毅的毅?”

習武很辛苦,但朱常治堅持了下來,他發現習武日久,他這個小孩,做事也有毅力了,不會半途而廢了。

“然也。”戚繼光不住的點頭說道,王皇后是個賢后,把孩子教育的很好,朱常治是個好孩子。

錢至忠錢三站在一旁聽故事,再早熟,他也是個孩子,喜歡聽這些奇聞軼事。

朱常治在大將軍府吃了午飯後,才離去,他倒是想多玩會兒,但下午還有課,回去晚了,母親又要變身了,比老虎還兇。

太子和武勳之首、大將軍、奉國公湊到一起,皇帝,就一點不擔心侯君集、李承幹舊事?

朱翊鈞一點都不擔心,因爲他春秋鼎盛,還年輕,還沒有被權力、神聖,異化成一條囚禁在皇帝寶座上的困龍。

第525章 那都是過去倭人做的,和現在倭人無第744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第二百一十三章 體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第792章 要學會正確使用首輔第470章 還田的三個階段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第二百一十三章 體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第678章 一體拿問坐罪,以謀逆論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魚兩吃第848章 海瑞三大過第571章 《禁止海賊條約》第643章 無端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畫時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第443章 大明新秩序的建築師第一百五十七章 朕就是這樣的人,小肚雞腸第550章 一屋,一個很奇怪但很現實的計量單第397章 俺答汗是個筐,什麼都往裡面裝第一百七十二章 對付蠻夷,要用他們能聽得懂的方式第809章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第975章 學會勝利和分贓,學會戰敗和斷後第784章 陛下,臣做了一個鳥第二百零六章 不能帶陛下去青樓!第769章 不送人事,連唐僧都取不到真經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第367章 國破,山河亦不在第801章 行者歌,居者寧,椰海城第589章 沒別的,就是不差錢第421章 火炮轟完步兵衝,衝不上去火炮轟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394章 把努爾哈赤送進解刳院去第414章 贓吏貪婪而不問,良民塗炭而罔知第399章 天欲墮,賴以拄其間;道近隳,問誰第382章 賤儒?收買起來不值錢第一十五章 割雞焉用牛刀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七章 前首輔高拱授意行刺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種全新的鑄炮法,專利人:戚繼光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願,唯理所在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第926章 冬雷天響,鼓樓瓦落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創造發明?第558章 可以報復,才能保護第299章 取之於賤儒,用之於賤儒第326章 至此,只是人間君王第826章 倘宴席不列,則鼎俎是供第535章 賤儒就是矯情第459章 葉李十四條劃第288章 怎麼可能讓狗皇帝順意!第356章 精紡毛呢的最後盛宴第977章 雲帆直掛滄溟闊,雁字難傳宮闕深第528章 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大明第二百零七章 朕以大明天子的名義,判爾斬立決第723章 日月幽而復明,可一些火種已經熄滅第二十章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第404章 顛倒黑白,倒行逆施第899章 諸惡皆非惡,公義非人心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723章 日月幽而復明,可一些火種已經熄滅第709章 意見簍子林輔成,被捕了第527章 百業農爲先,農興則百業興第444章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違,踐履之實不可棄,兩難如何自解?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346章 去奢崇儉,誠乃救時要務第二百六十四章 傲慢,是失敗的開始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745章 治強易爲謀,弱亂難爲計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856章 新士農工商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988章 朕,計窮也第792章 要學會正確使用首輔第575章 皇帝陛下,你也有今天!第490章 給大明當狗,是你想當就能當的?第876章 陛下說的都是真的!第二十章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六十九章 同勢則附,同利則趨,同害則避第864章 只有鬥贏了纔有大局!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751章 迴音壁困境第882章 讀書人真的是太歹毒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可攻陷、無懈可擊的城堡第639章 上海是上海,浦東是浦東第291章 來自海瑞的馬屁第531章 大明真的存在嗎?第664章 誰在乎你吃了幾碗粉?!第二百五十八章 名義上的家人,變成真正的家人第704章 一個違背祖宗成法的艱難決定第875章 在陛下抵達南衙前,把血洗乾淨第595章 陛下,這聽起來很難理解第763章 奪回漢城,活捉戚繼光!第598章 申時行是壞人第二百七十二章 我一個惡貫滿盈的惡人,都覺得邪惡第768章 大明反對大明三江感言+上架感言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728章 戚繼光,你爲何不篡位!第403章 謀國者以身入局,舉正旗勝天半子
第525章 那都是過去倭人做的,和現在倭人無第744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第二百一十三章 體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第792章 要學會正確使用首輔第470章 還田的三個階段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第二百一十三章 體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第678章 一體拿問坐罪,以謀逆論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魚兩吃第848章 海瑞三大過第571章 《禁止海賊條約》第643章 無端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畫時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第443章 大明新秩序的建築師第一百五十七章 朕就是這樣的人,小肚雞腸第550章 一屋,一個很奇怪但很現實的計量單第397章 俺答汗是個筐,什麼都往裡面裝第一百七十二章 對付蠻夷,要用他們能聽得懂的方式第809章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第975章 學會勝利和分贓,學會戰敗和斷後第784章 陛下,臣做了一個鳥第二百零六章 不能帶陛下去青樓!第769章 不送人事,連唐僧都取不到真經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第367章 國破,山河亦不在第801章 行者歌,居者寧,椰海城第589章 沒別的,就是不差錢第421章 火炮轟完步兵衝,衝不上去火炮轟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394章 把努爾哈赤送進解刳院去第414章 贓吏貪婪而不問,良民塗炭而罔知第399章 天欲墮,賴以拄其間;道近隳,問誰第382章 賤儒?收買起來不值錢第一十五章 割雞焉用牛刀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七章 前首輔高拱授意行刺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種全新的鑄炮法,專利人:戚繼光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願,唯理所在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第926章 冬雷天響,鼓樓瓦落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創造發明?第558章 可以報復,才能保護第299章 取之於賤儒,用之於賤儒第326章 至此,只是人間君王第826章 倘宴席不列,則鼎俎是供第535章 賤儒就是矯情第459章 葉李十四條劃第288章 怎麼可能讓狗皇帝順意!第356章 精紡毛呢的最後盛宴第977章 雲帆直掛滄溟闊,雁字難傳宮闕深第528章 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大明第二百零七章 朕以大明天子的名義,判爾斬立決第723章 日月幽而復明,可一些火種已經熄滅第二十章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第404章 顛倒黑白,倒行逆施第899章 諸惡皆非惡,公義非人心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723章 日月幽而復明,可一些火種已經熄滅第709章 意見簍子林輔成,被捕了第527章 百業農爲先,農興則百業興第444章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違,踐履之實不可棄,兩難如何自解?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346章 去奢崇儉,誠乃救時要務第二百六十四章 傲慢,是失敗的開始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745章 治強易爲謀,弱亂難爲計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856章 新士農工商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988章 朕,計窮也第792章 要學會正確使用首輔第575章 皇帝陛下,你也有今天!第490章 給大明當狗,是你想當就能當的?第876章 陛下說的都是真的!第二十章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六十九章 同勢則附,同利則趨,同害則避第864章 只有鬥贏了纔有大局!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751章 迴音壁困境第882章 讀書人真的是太歹毒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可攻陷、無懈可擊的城堡第639章 上海是上海,浦東是浦東第291章 來自海瑞的馬屁第531章 大明真的存在嗎?第664章 誰在乎你吃了幾碗粉?!第二百五十八章 名義上的家人,變成真正的家人第704章 一個違背祖宗成法的艱難決定第875章 在陛下抵達南衙前,把血洗乾淨第595章 陛下,這聽起來很難理解第763章 奪回漢城,活捉戚繼光!第598章 申時行是壞人第二百七十二章 我一個惡貫滿盈的惡人,都覺得邪惡第768章 大明反對大明三江感言+上架感言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728章 戚繼光,你爲何不篡位!第403章 謀國者以身入局,舉正旗勝天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