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5章 學會勝利和分贓,學會戰敗和斷後

第975章 學會勝利和分贓,學會戰敗和斷後

物極必反,盛極必衰。

現在倭國的極樂教就是最鼎盛的時期,兇焰滔天,極樂教徒在倭國可謂是爲所欲爲,沒人能對教徒有任何的節制,這些人的罪惡,不會得到任何的審判。

這種兇焰滔天的局面,絕對不會一直持續下去,極樂教徒獵嬰這種極端行爲,在極樂教的內部都引起了一些反對的聲音。

極端的教派會在不斷的極端化中,逐漸毀滅自己。

張居正判斷極樂教衆會馬上衰弱的原因也很簡單,青壯勞力正在快速減少的倭國,已經不支持極樂教如此肆意、無序的擴張下去了。

極樂教這種享樂至上的教義,在青壯年裡容易引起共鳴,但倭國的人口正在伴隨着小三角貿易,快速下降,一年將近七萬倭奴坐船前往南洋,正在掏空極樂教氾濫的根基。

朱翊鈞到全楚會館蹭飯,在文昌閣內,和張居正聊了很久,關於新政,關於開拓,關於開海。

“陛下,眼下最重要的是完善環太商盟,首要之務,快速擴大貿易規模。”張居正談到了環太商盟成立後的第一件大事,大明、東太總督府、南洋的大三角貿易規模,要高過大明、倭國、南洋這個小三角貿易。

在大明眼裡,東太總督府和倭國,在貿易中的地位幾乎完全一致,白銀、市場、力役,只不過東太的規模更大,利潤更高。

“這是自然,沒有規模,再好的規章都無法得到執行。”朱翊鈞十分鄭重的點頭說道。

高啓愚和東太總督府們簽訂的初步草擬協議,名字叫《環太商盟通商章程》。

裡面詳細的規定了各自的權力和義務、船隻可停靠的範圍、違禁貨物、稅率等等內容,這份章程修改了數次,已經達成了全面共識,使者已經簽字。

使者已經簽字,代表着章程已經開始執行。

比如《章程》規定:在琉球首裡府設立環太商盟理事司,所有簽訂方都可以派遣兩名理事任職。

這個理事司最重要的職責,就是處理各成員之間的貿易糾紛,共議修改《章程》內容等等,有點像費利佩現在的國務委員會。

其實就是提供一個吵架的地方,不至於因爲一兩條船被劫掠就大動干戈,彼此攻伐,貿易糾紛的裁決,以大明律爲主。

《章程》對於成員擴充也有明確的規則,高啓愚非常霸道,以‘大明朝貢貿易’爲核心邏輯建立的環太商盟,沒有大明的允許和首肯,不得增加成員。

貿易糾紛以大明律爲主,也是基於這個原因。

《章程》還規定了各個總督府開放的港口、必須保障明館的安全等等。

章程制定的很好,但這一切的基礎,都是建立在龐大的貿易規模之上,如果沒有規模的支持,章程很難得到尊重和支持。

如果有了足夠的規模,即便是沒有章程,大明索要的利益,也會一一實現,這算是經濟殖民的一種。

張居正仔細思索之後,開口說道:“陛下,這首要職務,就是清理海寇,等到潞王就藩之後,要對沿途海賊進行全面清繳,並且定期聯合巡航,維護海域安全。”

“小三角貿易如此繁華,根本原因,還是大明水師定期武裝巡遊,宣威海外,遏制了海盜的猖獗,有了穩定的海貿環境,才能好好做生意。”

“金山國要肩負起來這一責任。”

潞王肩膀的擔子又重了一分。

海寇,是威脅海貿的第一因素,沒有安全的海疆,就絕對不會有大規模的海貿,自從英格蘭頒佈私掠許可證後,整個泰西的海洋貿易,都不約而同的呈現出了不同程度的萎靡不振。

這方面在大明表現也十分明顯,在倭患氾濫的時候,海上貿易的規模立刻萎靡了下來,東南海商自己養的奴僕,反噬了他們,這也是隆慶能夠開關的原因。

萬曆開海在最初被普遍反對,到海寇被水師清繳,海路變得安全,開海得到了更加廣泛的支持。

海寇越是氾濫之地,海貿的規模越小,而潞王就藩的第一職責,就是要做大明朝廷在東洋的手,將這些海寇清繳,讓他們不敢對商船動手。

“先生說得對,此等要務,絕不可輕信夷人,東太平洋,大明鞭長莫及,這些個總督府或者默許,或者縱容海寇,劫掠大明的商船。”

“金山水師,要肩負起這一職責來,朕會跟潞王好生溝通。”朱翊鈞認真思索,覺得張居正講的很對。

根據《章程》,所有成員都不許爲海寇提供任何的港口服務,補充任何的物資,修補帆船、提供水食、貨物售賣等等。

但,就朝廷從水手蒐集到的消息來看,東太這些總督府,有着許多心照不宣的小港口,爲海寇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

大明商船前往,危險很大,消滅隱患,自然是朝廷的職責,朝廷責無旁貸。

“從首裡府那霸港出航的所有大明船隻,可以在那霸港獲得各種武器,武裝船隻,防止劫掠之事發生。”張居正說起了武裝商船的問題,前往東太總督府的商船,必須要是武裝商船。

武裝商船廣泛存在於馬六甲之外的西洋貿易之中,大明商船可以在馬六甲城和棉蘭老島達沃城補充刀槍劍戟、甲冑弓弩、火銃火炮火藥等物。

秩序之外,能相信的只有自己了,這也是大明商船不願意出馬六甲城的原因之一。

大明從來不怕商船掌控火力,因爲商船的火力再強,也沒有水師的火力強。

張居正和皇帝聊的海貿政策,整體上遵循了當年萬士和提出的‘仗劍行商’這一海貿基本策略,在規則還不完善的時候,在一望無際的大洋之上,暴力就是保護自己的唯一手段。

皇帝和張居正聊了很久,這些都和環太商盟息息相關,但這些國策的調整,和其他成員無關,是大明自我調整,以適應新的海貿形式。

“先生對龍江、清江造船廠營造拖船之事,是如何看法?文昌閣裡就咱們四個,先生可以暢所欲言。”朱翊鈞說起了廷議上關於拖船的問題,張居正沒有具體表態。

“陛下稍待。”張居正站了起來,在書架上翻找着書籍。

朱翊鈞看着張居正的身影,有些感慨,這個四十八歲成爲元輔的帝師,終於是老了,兩鬢已經斑白,連鬍子都變成了雜色,而且身形也不像當年那樣挺拔了。

張居正將一本《龍江船廠志補》拿了出來,翻看了片刻,找到了書籤的位置,遞給了皇帝陛下。

大明對南京城外的龍江造船廠,進行了全面的挖掘,對所有有可能的史料都進行了整理,最終由禮部修訂了一本志書,補充了造船廠的興衰史,其過程令人唏噓不已。

朱翊鈞看到了書籤的位置,裡面有很多張居正本人的註釋。

“朕明白了,龍江造船廠的衰敗,有朝廷的責任,而且是主要責任。”朱翊鈞翻看着志書,承認了這一基本事實。

“龍江造船廠的衰亡絕非一時,而是不斷衰亡。”張居正面色複雜的說道:“永樂年間,海貿興盛,僅僅龍江造船廠,一年要營造海船、河船768艘,這些都是五百料以上的大船,彼時造船廠有船匠七萬三千餘人。”

“到了宣德年間,造船廠一年只能造187艘船了,而且多數都是小船,船匠逃的逃,走的走,到了宣德九年時候,船廠只有兩千二百衆,還皆是尸位素餐,三分錢一分貨,錢到了也不幹活。”

“僅僅九年時間,龍江、清江兩個最大的造船廠,就已經失去了往日所有的能力。”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朝廷風向轉變,海禁政策開始收緊,造船廠的船隻訂單快速減少,入不敷出之後,造船廠養不活那麼多的船匠。

慢慢的船廠只剩下了一些尸位素餐之人,甚至這些人,都不再點卯,僱幾個遊墮之民,在船廠裡敲敲打打,敷衍了事。

到了正統年間,龍江造船廠已經沒有造船能力了。

造船廠失去造船能力,這裡面,朝廷負有主要責任。

當初的龍江造船廠是絕對的官廠,大部分船隻的營造和維修,都是朝廷的官船,官船不再營造和維修,這些船匠失去了生計,船廠衰敗就成爲了必然。

產業凋零的影響,比朱翊鈞想象的還要深遠,代表着整個產業鏈的衰亡。

最典型的結果就是正統十二年,鐘山桐園付之一炬,卻無人問津。

張居正支持船廠營造拖船,龍江船廠已經第三次上奏了,過往的小船利潤微薄,河船爲主的龍江、清江造船廠,又不能和松江、福建、廣州造船廠一樣,營造三十丈的海船。

船廠的匠人無事可做,這麼下去,船廠沒了,造船的產業鏈慢慢也會凋亡,這麼搞下去,新曲譜舊詞,過去的故事再來一遍而已。

“陛下,這六十萬縴夫,他們但凡是有一點辦法,都不會去縴夫,縴夫這個生計,實在是太苦太苦了,拖船帶來的運力的提升,勢必要讓碼頭搬運貨物增加,需要大量的人手,而且還有各色工坊匠人需要也是增加。”

“乾點什麼,都比做縴夫強。”張居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格物院格物博士耿定向,深入瞭解過縴夫,這個行當,十三歲開始上工,幹到二十五歲就幹到頭了。”張居正將翻找出來的另外一本雜報,遞給了皇帝陛下。

耿定向,原來的南衙國子監祭酒,後來跟着徒弟焦竑一起進了格物院做了社科博士,專門負責各種社會調研,和林輔成不同,耿定向更傾向於瞭解大明百姓的生活,寫了無數本的雜報。

遼東百姓墾荒記事,就是耿定向等人寫的。

耿定向在雜報裡,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描寫了一個縴夫的一生。

縴夫所用的繩索並非麻繩,而是一種名叫纖藤的繩索。

縴夫從三五歲開始就跟着父親長輩入山伐竹,六歲開始就使用蔑刀,將竹子切割成爲篾條,用篾條編織成繩纖索之後,熬煮兩天,放在太陽下暴曬,纔是纖藤。

十三歲的時候,縴夫開始拉縴,一直到十六歲之前,分文沒有,連飯都是糠飯,乾草加麥秸碎了,再加點鹹魚碎,就是一天的口糧,而且還要勤快,否則動輒打罵。

有的時候,東家心善會給點黑麪饅頭,管一頓麪條,但多數時候,都只有一張糠餅,兩碗水。

十三歲到十六歲的縴夫,都是隊上的累贅,一直等到十六歲,才能吃上一頓正經飯。

順流而下的河船,不需要縴夫,只有逆流而上的河船,才需要縴夫,根據各種船隻大小不等,縴夫從三四人到幾十人不等,遇到官船,甚至要上千人。

而縴夫一天要拖船六七十里地,這一路上,全都是沙灘、亂石和懸崖,很多縴夫都是光着腳,因爲鞋子很容易壞。

只要一眼就能認出縴夫來,因爲長時間勞作,纖索勒進肉裡,那竹做的纖索,每拉緊一次,那些竹索上的毛刺就會刺進肉裡,血淋淋的一片。 縴夫不是沒嘗試過墊東西,但什麼都擋不住這些毛刺,唯有經年累月的老繭。

需要縴夫的地方,無不是險灘,船隻想要通過這些水流複雜的險灘,就只有依靠縴夫的力量。

人和自然角力,不總是人贏,很多時候,都是人輸。

有的時候水流十分湍急,就會拽斷纖繩,人仰馬翻也還好,跌入懸崖或者江水之中,就是屍骨無存的下場。

縴夫會在端午節祭祀這些‘水鬼’,希望這些水鬼不要纏上他們這些苦命人。

在縴夫看來,掉入江裡死掉的人,死後會因爲怨氣變成厲鬼,急流險灘就是這些水鬼拿命的手段,祭祀就是爲了平息他們的怨氣。

若是有辦法,沒人願意做縴夫,哪怕是有個一畝三分地,也不會願意去做縴夫。

成百上千年來,遍佈大明大江大河,都有許許多多這樣討生活的人,僅僅京杭大運河就有六十多萬的縴夫,說他們是人,其實他們和騾馬牲口一樣,甚至不如騾馬牲口,僅僅爲了一口吃的,把命吊住,活下去而已。

張居正不知道皇帝如何看待,但在張居正看來,鐵馬牽動的拖船,真的是太重要了,太及時了。

張居正看着面前如同小山般魁梧的陛下,他不知道陛下提出的五間大瓦房是否會實現,他也清楚的知道,自己不會看到五間大瓦房落成的那天,但他誠摯的希望可以實現。

到那天,在苦難中掙扎了數千年的人,才活得像是個人。

“先生?”朱翊鈞看出了張居正的失神,有些奇怪的問道,張居正是個很專注的人,很少在奏對的時候失神,君子的修養,讓他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都保持莊重。

張居正失神的情況很少出現,朱翊鈞也不知道張居正在想什麼。

“臣在。”張居正趕忙回神,他有些迷茫的說道:“陛下說的那五間瓦房,會實現嗎?”

“會的,無論多久,先生講過,一息尚存,此志不懈,朕可是先生的得意門生!”朱翊鈞合上了雜報,十分肯定的說道:“朕做不到,只要留下了這個宏願,終究有一天會做到。”

文昌閣的小書房裡,一共有四個人,皇帝、馮保、朱常治和張居正。

朱常治一直沒有說話,靜靜的聽着父親和元輔的對話,朱常治覺得自己在慢慢長大,他越長大就越發理解什麼叫做肩扛日月,身系江山,朱常治漸漸明白了,什麼叫做責任。

一息尚存,此志不懈,就是重若泰山的責任。

京師百姓逐漸注意到一件事,混世魔王朱翊鏐,如同陛下反面的潞王殿下,最近不再做那些荒唐事了,甚至連萬國美人的傳言都不見了。

朱翊鏐這幾個月一直泡在北大營,跟隨戚繼光學習一些兵法,萬曆十三年監國之後,朱翊鏐進了講武大學堂,萬曆十七年,他從講武學堂以最優等的成績畢業。

萬曆十八年到萬曆十九年的這段突擊學習,目的也不是讓朱翊鏐成爲名將,而是確保他不會被戰報給騙了。

“戚帥威武!”朱翊鏐剛剛聽完了戚繼光講解對馬島海戰的詳情,和戰報裡輕鬆寫意不同,事實上,倭寇在對馬島海戰中,至少有六個可以翻盤的機會。

但這六個機會,倭寇沒能把握機會。

“其實對馬海戰,是有些冒進了,完全可以再等一年,等到水文地理更加詳細,但戰機稍縱即逝。”戚繼光看着堪輿圖,由衷的說道:“就是倭寇太弱了,纔沒能抓住機會罷了。”

“有沒有可能是戚帥太強了?”朱翊鏐可不覺得是倭寇的問題,倭寇能一個月把朝鮮推平,戰力相當強悍。

戚繼光說的這六個翻盤的機會,是事後諸葛亮覆盤發現的戰機,但在戰場上,誰又能快速判斷出這是機會,甚至,這個機會不是戚繼光故意設的局?

是不是機會,定義權在戚繼光手裡,這是對戰場的把握。

“或許吧。”戚繼光想了想,自己若是倭國主帥,面對當下的大明軍,根本打不贏,武器裝備軍事體系出現代差,確實很難贏。

“倭寇打不贏侵略朝鮮的戰爭,只要大明干涉,倭寇必輸無疑,因爲倭寇從始至終,都不明白一件事,那就是爲何而戰。”戚繼光又總結了一個倭國爲何必然失敗的原因,他圍繞着爲何而戰,對朱翊鏐講了一刻鐘才停下。

爲何而戰,非常重要,戚繼光的戰爭論的基石。

不知爲何而戰,是倭寇只能打順風局的根本原因,一旦遇到失敗,各種各樣的問題就會暴露,失敗的困境,最能考驗一支軍隊的戰鬥力。

戚繼光面色鄭重的說道:“古今中外,所有軍隊都必須要面臨一個問題,包括京營,那就是:誰來斷後?”

“在戰場上,一旦發生需要斷後的情況,斷後這件事本身,就代表着九死一生。”

“憑什麼他們活下來,我就要去送死?”

“當不知爲何而戰的時候,一支看起來強大的軍隊,往往會突然而然、毫無徵兆的全軍崩潰,各自逃命去了。”

東征九勝中,打的最焦灼的一戰,自然是仁川、漢城之戰,大明幾次進攻,都無果而返,這個過程中,就出現了斷後的問題。

但戚繼光、李如鬆、馬林、祖承訓等將領的有效組織,讓每一次的撤退,都有人斷後,戰局牢牢的把控在大明手裡。

撤退是最難組織的軍事行動,沒有之一。

勝敗乃兵家常事,只有讀懂了這句話,才能稱之爲統帥。

“如此,我明白了。”朱翊鏐坐直了身子,嚴肅的說道:“爲大明而戰,爲陛下而戰,就是此題的唯一解法!”

朱翊鏐終於完成了所有的特訓課程,這是最後一節課,斷後。

戚繼光講的內容不復雜,要說服軍兵去‘送死’,就要給軍兵充足的理由,讓他們相信自己的犧牲值得而且不會被錯付,這各理由絕對不能是欺騙。

大明是個抽象的理由,而陛下是個具體的理由。

戚繼光特訓的第一節課是學會勝利,也就是分贓,在勝利後,控制軍隊有序前進、合理的分配利益、用利益維持軍隊的軍紀。

而最後一節課,是學會戰敗,也就是斷後,在局勢不利的情況,有效斷後,減少損失。

“我沒有什麼能教殿下了。”戚繼光看朱翊鏐聽明白了自己在講什麼,笑着說道。

“謝戚帥。”朱翊鏐站起來鄭重行禮,以弟子禮謝了戚繼光,一個百戰老將教授戰場經驗,這份經驗十分寶貴,而且這份經驗,不僅僅是戰場經驗,自己人狗鬥也能用當上。

“戚帥,皇兄的身體沒問題嗎?”朱翊鏐有些擔心的說道:“皇兄現在的武力,遠超常人了。”

朱翊鏐完全不知道皇兄身上發生了什麼,但他也擔心皇兄的身體出現了什麼問題,過分透支,忽然崩塌。

“無礙,陛下的情況也很正常。”戚繼光倒是滿臉笑意的說道:“天道酬勤,積少成多。”

戚繼光和大醫官陳實功、龐憲、張景嶽等人詳細聊過,陛下身體並不是透支來的,是日積月累,沒有暗傷。

“那就好,那就好。”朱翊鏐神情輕鬆了下來,他已經打定了主意,背靠大樹好乘涼,打不過就回家搖人!哥,有人欺負你親弟弟!

這就是朱翊鏐到金山國做藩王的終極大招。

朱翊鈞回到了通和宮御書房,陳實功等人等在西花廳,陛下一到,三名大醫官就望聞問切了一番,確定了陛下身體情況後,大醫官才離開。

每七日大醫官會診一次,這是萬曆元年,李太后定下的規矩,李太后可不想皇帝陛下習武出什麼狀況。

“上磨。”朱翊鈞坐在了太師椅上,伸了個懶腰,開始處置今日奏疏。

朱翊鈞準了東太總督府六名使者請見,但是禮部卻不太想讓他們覲見,禮部的理由是防止類似魯伊·德衝撞聖上的舊事發生。

禮部越是攔着,朱翊鈞越是想要看看,究竟怎麼回事兒。

趙夢佑親自去了趟四夷館,帶着北鎮撫司親自培養的通事,詢問清楚了情況。

“也就是說,這些使者,準備面聖告禮部一狀?”朱翊鈞有些驚訝的問道,還以爲這些使者希望面聖,聽到皇帝親口允諾,畢竟官員是官員,皇帝是皇帝,皇帝答應的纔算數。

“少宗伯有點太霸道了。”趙夢佑已經儘量斟酌用詞了,但他聽聞了使者的哭訴,也覺得高啓愚真的很霸道,不是皇帝開口,高啓愚逼着使者答應那些離譜的要求。

高啓愚覺得沒有質子,那還是朝貢國?必須質子!而且不僅要求總督,甚至總督府的各種官員也要質子。

威逼利誘、裡挑外撅這八個字,高啓愚用到了極致。

朱翊鈞沉默了下說道:“下章禮部,明日宣見這些使者。”

次日皇帝在文化殿宣見了這些使者,廷臣們都聽到了這幾個使者的哭訴,高啓愚談判,壓根沒有一點大國雅量!

罵起人來,那真的是一個髒字沒有,能把人罵到破防,一口一個蠻夷,字字句句都是針一樣戳進這些使者的心口。

朱翊鈞好不容易安撫了一番,才安排他們前往松江府,讓他們回總督府覆命。

“朕還不知道,少宗伯罵人也這麼厲害。”朱翊鈞等到使者走後,由衷的說道。

高啓愚趕忙俯首說道:“臣沒有罵人,臣說的都是事實,他們既然做的天怒人怨,罄竹難書,就不該怕臣說。”

“挺好。”朱翊鈞當然不會怪罪高啓愚,他是爲大明奔波,而且和高啓愚說的一樣,他說的都是事實,那些殖民過程中的爛事,隨便挑幾件,就夠用了。

高啓愚罵人也不是沒有目的,他要求各大總督府開放大明商賈在各個總督府開闢種植園,嬉笑怒罵之間,高啓愚完成了這一目的。

“陛下,西山煤局身股制改制規章。”高啓愚將一本奏疏呈送御前。

(本章完)

第416章 王謙,果然是個紈絝!第676章 有六部沒皇帝,可不就是小朝廷?第618章 人力可勝天,天棄人不棄第二百四十二章 張先生的軟肋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六十七章 這,只是一個開始第610章 太陽照常升起第650章 首罪者,我也!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一百七十五章 手縛濁龍潘季馴,慘如水鬼高啓愚第975章 學會勝利和分贓,學會戰敗和斷後第二百六十三章 該殺殺,該抓抓,該拔舌頭拔舌頭第936章 殺生爲護生,斬業亦斬人第929章 劫富濟貧的合理性第923章 奸臣是奸,不是蠢!第437章 前恭而後倨,思之令人發笑第一百八十七章 戚帥,張四維他欺負朕!第579章 半分封半郡縣的開拓之路第一百九十九章 當大明的看門狗,豈不是能吃到骨頭?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想說,不敢說,不能說第813章 雷霆滌倭氣,忠魂耀海疆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一百七十二章 對付蠻夷,要用他們能聽得懂的方式第710章 萬曆萬曆,萬家皆戾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870章 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第762章 有福同享 有難獨當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無能爲力第545章 清流名儒難負盛名,憐孤惜寡上門認第591章 來自天運的考驗第579章 半分封半郡縣的開拓之路第二百六十八章 論跡不論心第758章 殺花郎,勝利轉進!第760章 元輔帝師,看不得第546章 壞就壞在,它不適合大明第二百五十一章 在天堂裡的人,不會嚮往地獄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876章 陛下說的都是真的!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五章 皇帝的信牌第834章 大明要戰勝的從來都只有自己第359章 大明不是讓他們喜歡的,是讓他們怕第538章 每天都有美好的事情在發生(爲盟主第八十八章 元輔先生,朕帶你去看彩虹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第481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冤大頭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們的選擇沒有錯(爲白銀盟主“暖陽1314”賀!)第一十九章 皇帝要親自種地去?第980章 文明需要連續存在第878章 隱形的權力第443章 大明新秩序的建築師第688章 四旬過後始悟真,萬事由天不由人第555章 欠陛下的債,還不完,根本還不完第501章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第839章 赤膽忠心昭日月,盡忠報國志未休第607章 先生教得好,陛下學得好第862章 穿絲綢高雅,穿麻衣卑賤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義清流第837章 神火飛鴉,火燒京都第687章 算清楚他們欠了朕多少錢!第365章 大就是強,多就是美第433章 戰爭只是暫停,從未結束第538章 每天都有美好的事情在發生(爲盟主第1006章 爐火照夜江山鑄,薪火相傳百年成第571章 《禁止海賊條約》第640章 讓人人滿意,就是讓人人不滿意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343章 藥不對症,就換方子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一百三十五章 《算學寶鑑》、《算法統宗》和《泰西算學》第360章 陛下這個樣子,都是你張居正教的!第633章 因爲,元輔他善!第906章 我明白了,你是在等黃巢吧?第322章 他們那裡不適合種地第856章 新士農工商第609章 這次病人是大明皇帝而已第864章 只有鬥贏了纔有大局!第947章 對日不落帝國核心利益動手第563章 壓力山大的工部尚書第987章 天下萬事萬物,輪迴不止第二百八十四章 臣有個主意,不如讓他們交錢第458章 春冰種秋火回,謂之雁行第二百三十一章 正奇相生,變化無窮第312章 條陳務虛儒生共疾疏第六十六章 一拳勝過一拳第721章 皇帝的旨意不是無所不能的請假條第615章 兩相其害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第851章 萬曆維新的終極目標第五十章 倍之,加倍執行第861章 連草原的牲畜都要感恩第864章 只有鬥贏了纔有大局!第二百四十三章 陛下總是一如既往的有辦法第471章 蒸汽機是要吃人的第669章 斷鹽 斷棉 裡挑外撅第967章 金山夷變生血仇,藩王主軍定藩疆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726章 此恨綿綿,血仇一日不報枉爲人
第416章 王謙,果然是個紈絝!第676章 有六部沒皇帝,可不就是小朝廷?第618章 人力可勝天,天棄人不棄第二百四十二章 張先生的軟肋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六十七章 這,只是一個開始第610章 太陽照常升起第650章 首罪者,我也!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一百七十五章 手縛濁龍潘季馴,慘如水鬼高啓愚第975章 學會勝利和分贓,學會戰敗和斷後第二百六十三章 該殺殺,該抓抓,該拔舌頭拔舌頭第936章 殺生爲護生,斬業亦斬人第929章 劫富濟貧的合理性第923章 奸臣是奸,不是蠢!第437章 前恭而後倨,思之令人發笑第一百八十七章 戚帥,張四維他欺負朕!第579章 半分封半郡縣的開拓之路第一百九十九章 當大明的看門狗,豈不是能吃到骨頭?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想說,不敢說,不能說第813章 雷霆滌倭氣,忠魂耀海疆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一百七十二章 對付蠻夷,要用他們能聽得懂的方式第710章 萬曆萬曆,萬家皆戾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870章 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第762章 有福同享 有難獨當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無能爲力第545章 清流名儒難負盛名,憐孤惜寡上門認第591章 來自天運的考驗第579章 半分封半郡縣的開拓之路第二百六十八章 論跡不論心第758章 殺花郎,勝利轉進!第760章 元輔帝師,看不得第546章 壞就壞在,它不適合大明第二百五十一章 在天堂裡的人,不會嚮往地獄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876章 陛下說的都是真的!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五章 皇帝的信牌第834章 大明要戰勝的從來都只有自己第359章 大明不是讓他們喜歡的,是讓他們怕第538章 每天都有美好的事情在發生(爲盟主第八十八章 元輔先生,朕帶你去看彩虹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第481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冤大頭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們的選擇沒有錯(爲白銀盟主“暖陽1314”賀!)第一十九章 皇帝要親自種地去?第980章 文明需要連續存在第878章 隱形的權力第443章 大明新秩序的建築師第688章 四旬過後始悟真,萬事由天不由人第555章 欠陛下的債,還不完,根本還不完第501章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第839章 赤膽忠心昭日月,盡忠報國志未休第607章 先生教得好,陛下學得好第862章 穿絲綢高雅,穿麻衣卑賤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義清流第837章 神火飛鴉,火燒京都第687章 算清楚他們欠了朕多少錢!第365章 大就是強,多就是美第433章 戰爭只是暫停,從未結束第538章 每天都有美好的事情在發生(爲盟主第1006章 爐火照夜江山鑄,薪火相傳百年成第571章 《禁止海賊條約》第640章 讓人人滿意,就是讓人人不滿意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343章 藥不對症,就換方子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一百三十五章 《算學寶鑑》、《算法統宗》和《泰西算學》第360章 陛下這個樣子,都是你張居正教的!第633章 因爲,元輔他善!第906章 我明白了,你是在等黃巢吧?第322章 他們那裡不適合種地第856章 新士農工商第609章 這次病人是大明皇帝而已第864章 只有鬥贏了纔有大局!第947章 對日不落帝國核心利益動手第563章 壓力山大的工部尚書第987章 天下萬事萬物,輪迴不止第二百八十四章 臣有個主意,不如讓他們交錢第458章 春冰種秋火回,謂之雁行第二百三十一章 正奇相生,變化無窮第312章 條陳務虛儒生共疾疏第六十六章 一拳勝過一拳第721章 皇帝的旨意不是無所不能的請假條第615章 兩相其害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第851章 萬曆維新的終極目標第五十章 倍之,加倍執行第861章 連草原的牲畜都要感恩第864章 只有鬥贏了纔有大局!第二百四十三章 陛下總是一如既往的有辦法第471章 蒸汽機是要吃人的第669章 斷鹽 斷棉 裡挑外撅第967章 金山夷變生血仇,藩王主軍定藩疆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726章 此恨綿綿,血仇一日不報枉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