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那都是過去倭人做的,和現在倭人無

國姓正茂對呂宋王化表現非常積極,軍事經濟文化政治,無所不包,恨不得朝廷立刻把呂宋總督府給實土郡縣,類似於當初雲南三司一樣,國姓正茂走在四大海外總督府的最前面。

而長崎總督府準備起運銀兩回京,也是爲了體現自己忠君體國。

大明在倭國折騰就是爲了倭國的白銀,養兒防老,自永樂年間冊封室町幕府後,不就是爲了這一天嗎!

大明兩百多歲了,大明老了,腿腳不便不靈活,而且非常窮,治病需要大量的白銀,而倭國正好有,那不取來用,對得起成祖文皇帝的冊封詔書嗎?

當初室町幕府在倭國舉步維艱,是文皇帝的詔書,讓室町幕府站穩了腳跟,讓倭國安穩了一百餘年。

即便是倭國是個逆子,那也能養兒防老!

倭銀,是大明白銀的第二大來源,第一大來源是每年六月左右到港的泰西大帆船貿易。

織田信長的掙扎顯得有幾分徒勞,因爲大明革故鼎新,水師橫強,讓織田信長這個天下人並沒有太好的辦法。

孫克毅和徐渭在準備起運白銀回京的時候,織田信長的使者,再次抵達了長崎,一條很小的船,停靠在了泊位上,和大明動輒三桅五桅的船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如此時的大明和倭國。

大明松江水師首裡侯陳璘正帶領着水師,在倭國平倭,所以長崎港的船隻的大船格外的多。

長崎的冬天並不是很冷,常年維持在零上4到8°,雖然前些日子,下起了大雪,但是因爲洋流的影響,長崎港的港口的薄冰只持續了兩日就消融了。

大明水師在長崎的平定倭患,主要是爲了防止輸入性的海寇。

萬曆十年末的倭國有850萬丁口,真正的人多地狹,再加上戰國大名的彼此亂戰,導致生產被破壞,糧食的產量進一步降低,這讓許多倭人不得不鋌而走險,出海成爲倭寇,在風浪中,去搶劫他人爲生。

按照大明柔遠人的外交主張,此時的大明應該做的是,接受織田信長的投降,並且就應該調動一些資源,想辦法將糧食運送到倭國來,換取白銀的同時,幫助織田幕府安置走投無路的倭人,恢復生產,減少倭患的來源,最終平穩海疆。

這種想法則是合則兩利的傳統思想,而且大明皇帝在實踐中也沒少用,比如泰西的大帆船貿易,比如蒙兀兒國特使沙阿買買提,比如閱艦式番夷使臣都有自己的座位等等。

但唯獨對倭政策,是完全不符合合則兩利的基本規則的,因爲對倭政策的總目標一直是滅倭,從未變過。

織田信長仍然派了他的老三過來,織田信雄,織田信熊對父親是極爲驕傲的,即便是讓他成爲了別人家的義子,織田信雄也沒有什麼不滿,他只想做些什麼,讓父親能看到自己。

織田信熊一到長崎港的聯排大房,就聽聞了一個讓他膽寒的信息,長崎總督府正在積極準備運送銀兩回到大明!

織田信雄聽聞消息後,背後的冷汗都流了下來。

“尊敬的大明天朝上使,運走白銀送回大明,這是倭國無法接受的,希望長崎總督府能夠停止這個行爲。”織田信雄用幾乎哀求的語氣懇切的說道。

大明運來了寶鈔,長崎總督府和各大大名進行銀鈔交換,瓜分鑄幣稅,長崎總督府之前並沒有將白銀運回大明,而是就地儲存,甚至投入到了九州島地方。

這對倭國所有人而言,都是可以接受的,因爲白銀就在長崎總督府放着,在倭國流行的寶鈔,就是銀本位的紙鈔,雖然要付出人口的代價,但有付出也有收穫,付出了人口,解決了部分錢荒的問題。

但是大明一旦將所有的白銀運回了大明,在倭國流通的寶鈔,就失去了白銀這個重要的錨定物,這代表倭國流通寶鈔,就是永遠無法兌現的,這對倭國所有人而言,是不可接受的!

徐渭看着織田信雄,眉頭緊皺的說道:“你千方百計的想盡了辦法來見我,就是爲了說這些嗎?我長崎總督府要做什麼,難道要得到織田信長的同意嗎?”

“並不需要。”織田信雄再拜,俯首帖耳的大聲說道:“我只是在懇請天使!將白銀留在倭國吧!”

“你懇求我,我就要答應你?”徐渭笑了笑,看着大明的方向,慘笑了兩下問道:“我大明東南倭患荼毒三十餘年,多少沿海的百姓跪在地上,哀求懇求那些倭寇饒他們一命,倭寇答應過嗎?倭寇嬉笑着比誰殺的人更多,誰殺人手段更加狠辣!”

“我,徐渭,胡宗憲幕僚,親眼看到了那些屍體!看到了大明百姓的垂死掙扎!看到了一個村落接着一個村落滿目瘡痍,斷壁殘垣!男人、老人、女人、孩子,死在了竈臺前,死在了樹下,死在了地窖裡,死在了樹下!”

“全是面目全非的屍體!”

“你懇求我?我就要答應嗎?”

織田信雄腦門上都是汗,他靈光一閃,大聲的說道:“那都是過去倭人做的,和現在倭人無關啊!”

“大明已經平定了倭患,戰國大名時代也在過去,我的父親,正在布武天下,倭國安定下來,就沒有倭患了。”

織田信雄的意思是,都過去了,就不要一直咬着不放了,抓着過去的罪孽,活在仇恨之中,只會讓仇恨矇蔽雙眼,做出錯誤的決策。

“哈哈哈!”徐渭和孫克毅互相看了彼此一眼,哈哈大笑了起來,兩個人扶着太師椅的扶手,探着身子,笑的聲音很大,笑的很是肆意,笑到喘不過氣來。

整個總督府的西花廳裡充滿了笑聲,倭人甚至對倭患沒有一點點歉意,更別提悔恨和祭奠了。

徐渭坐直了身子,看着織田信雄,嗤笑着說道:“大宗伯總是說,倭人有小禮而無大義,照我說,就是與禽獸無異,哪有什麼三分人性,十分獸性根深蒂固!”

“我們同樣也希望看到一個成就非凡、自由開放、生活富足的倭國,這對大明的海疆穩定有着極爲重要的意義,同樣我們也希望和織田信長一道,爲一個和平而繁榮的海疆而共同努力。”

“總是有人在懷疑,長崎總督府是否過分干涉到了倭國的方方面面,但我要說的是,面臨海波不平的種種挑戰,我們應該攜手合作,而不是分道揚鑣,長崎總督府的種種決策,也是基於海疆穩定考慮而制定。”

“在海疆穩定的這個大前提下,我們希望織田信長、倭國各個大名能夠積極看待,總督府白銀起運回到大明這件事。”

“這是爲了穩定海疆,爲了更加穩定的海貿安全。”

徐渭這番話說的可謂是翻臉比翻書還快,很顯然前面罵織田信雄是徐渭的真實想法,後面則是車軲轆的套話,總體意思是,倭銀就是要這麼做,就是要運回去,這都是爲了倭國好啊!

主打一個不要臉。

是織田信雄先不要臉的,說胡話,誰不會一樣。

“織田信雄啊,你想想,白銀放在長崎和放在大明有什麼區別嗎?只要有需要,帆船隻需要三五天的時間就可以拉回來就是了,現在船那麼快。”孫克毅也是應和着說道,他打出了一張無懈可擊,既然你選擇胡攪蠻纏,那孫克毅也沒必要藏着掖着了,攤牌了,爺是大明的讀書人!

徐渭點頭說道:“都一樣的。”

孫克毅想了想補充說道:“我勸你不要輕舉妄動,松江鎮水師正在長崎平倭。”

“承蒙天使教誨!”織田信雄再拜,他知道爲什麼長崎總督府現在起運白銀了,就是趁着水師強兵在側,沒人敢輕舉妄動。

織田信雄半擡起頭,看着徐渭低聲說道:“難道徐總督甘願一輩子做大明的附庸嗎?”

這就是織田信長派織田信雄來談的條件,長崎總督府和織田信長合作,謀求更大的私利,對大明的忠誠,對徐渭和孫克毅有什麼好處嗎?如果忠君體國真的能換來回報,還有那麼多的養寇自重嗎?

織田信雄詳細的闡述織田信長的條件,簡而言之,彼此聯手,共抗大明!所有收穫,皆歸長崎總督府!

織田信雄想要用利益打動徐渭,策反徐渭,只要徐渭帶領長崎總督府反出大明,什麼都可以談。

“不做家犬難道做野狗不成?”徐渭立刻反問道:“飢腸轆轆朝不保夕,做野狗很好嘛?長崎總督府當大明的家犬怎麼了?”

織田信雄,臉色漲紅,大聲的說道:“這不是受制於人嗎?需要聽命與朝廷。”

“哈哈哈!”徐渭和孫克毅又開始笑了起來。

萬士和老是說,倭人根本不懂禮,徐渭表示,萬士和說得對。

什麼叫有小禮而無大義?這就是最典型的案例,織田信雄無法理解徐渭、孫克毅對陛下的忠誠,對大明整體的忠誠,也無法理解徐渭和孫克毅總是活在仇恨之中,明明那些人,那些死掉的窮民苦力裡,大部分的人,都和徐渭、孫克毅的關係不大。

什麼樣的仇恨,值得徐渭、孫克毅等人放棄倭國如此巨大的利益呢?

“唉,在倭國看來,倭船前往大明動輒要幾個月的時間,可是長崎到松江府,只有一千六百里水程,大明水師從松江出發,以前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抵達長崎,現在只需要十二天,順風時間會更短。”徐渭搖頭說道,他懶得說那些大道理,講了倭人也不明白,他用事實告訴織田信雄,不用想了,沒那個基礎。

從北衙到南衙走陸路,快騎日夜兼程也需要十五日的時間,而京營銳卒,從北衙調動到南衙,需要一個半月的時間,而水師從出動到抵達長崎,只要十二天時間,在長崎反出大明,大明真的可以以雷霆之勢,徹底碾碎,而後原地再建一個長崎總督府。

“看開點吧。”徐渭站了起來,不再理會跪在地上的織田信雄,徑直離去。

離開之後,徐渭立刻停下了腳步說道:“長崎總督府內298萬兩白銀,立刻上船,起運回松江府,立刻馬上,請首裡侯陳璘派兵護送,防止意外。”

“怎麼了?不是說起運一百五十萬銀嗎?”孫克毅面色凝重的說道。

“我怕倭人狗急跳牆。”徐渭面色凝重,不過他很快就釋然的說道:“最好狗急跳牆。” 有的時候徐渭也不得不佩服織田信長那份涵養的功夫,和司馬懿有的一拼了,當初諸葛亮給司馬懿送女裝,羞辱他讓他出城作戰,司馬懿換上女裝也不肯出城,長崎總督府用盡了各種手段,逼迫織田信長出手,攻滅長崎總督府。

織田信長是真的耐得住性子,和大明你來我往鬥法數次,始終不肯走到最後一步,不直接武力討伐。

徐渭在長崎準備了一個大大的火藥庫,就等着織田信長過來。

本來打算開春後直接運到天津衛,直入京師,徐渭離開大明時間久了,對腹地的印象還停留在以前那個貪腐橫行的大明朝,他怕這筆銀子被地方給貪墨了,畢竟徐階連查抄嚴嵩的家產都敢貪,大明官吏,還有什麼銀子不敢貪呢?

但現在來不及了,立刻就出發,防止倭人狗急跳牆。

之所以不運到密州市舶司,因爲在徐渭的印象裡,松江府更加忠誠,誰讓松江府有水師坐鎮?忠誠度和軍事強相關,大軍在側,即便是心裡再不忠誠,也得表面忠誠。

此時的大明京堂,大明皇帝朱翊鈞的御書房裡,是大明格物院院長、大科學家、大音樂家、天文學家、物理學家、大數學家、德王皇叔朱載堉。

“陛下,物質是運動的!”朱載堉用極爲興奮的神情,大聲的說道:“上次我們說到,因爲分子的熱量不同,狀態各有不同,我們驗證了這一猜想,我們用真空的玻璃管倒置在水面之上,通過改變周圍溫度…”

“好了,皇叔,可以停下了,朕知道皇叔是個天才。”朱翊鈞反覆提醒,朱載堉不用一再展示他天才的那一面了,就是那厚重的譜曲,就是無數人一生無法企及的高山了,這還是朱載堉比較淺薄、容易追趕的成就了。

最近格物院做了一個實驗,再次驗證了任何物質都是由更小的微小分子構成的,並且這些微小的分子,在不斷的運動,進而得到了一個進一步的猜想,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

進而在這個基礎上,誕生了相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概念。

這個實驗是有些複雜的,朱翊鈞已經詳細的看過了,當然也就是能看懂的地步。

比如倭銀就有些發黑,因爲倭銀含有部分的硫磺雜質,而將倭銀提煉成金花銀,就是去除雜質,添加鉛銅錫,就是增加雜質,讓熟鐵變成鋼,是碳的比例不同,根據碳含量的不同,大明已經對鋼鐵完成了科學的定義和細分。

“是需要更多的銀子嗎?”朱翊鈞看着朱載堉思索了片刻,詢問來意。

只有在要銀子的時候,朱載堉纔會從他的皇家格物院裡走出來,用略顯笨拙的方式,索要銀子,無論朱載堉是否笨拙,朱翊鈞都會給銀子就是了。

就一個蒸汽機,就值得朱翊鈞大筆投入了,更遑論其他科學成果。

“年初問陛下要了一百萬銀,還剩下四十三萬銀,並不需要銀子,臣就是發現了世界的本質,特來說於陛下聽,這看起來沒什麼用,但好像是萬物根本之理。”朱載堉笑着說道。

這次還真的不是要銀子,朱載堉就是想把發現的結果,告訴陛下,那是突破認知邊界的風景。

“皇叔,朕好像從未聽皇叔講過什麼是格物。”朱翊鈞笑着說道。

皇家格物院的格物二字,從來沒有精準定義過,朱翊鈞打算今年把這個事兒確定下來。

朱載堉一臉疑惑的說道:“陛下在設立格物院的時候,不是明確的說過了嗎?”

“說過了嗎?”朱翊鈞也是有些迷茫的問道。

“行之者一,信實而已,就是格物院影壁牆上的那八個字啊,陛下親提,以朱中興花押落款。”朱載堉理所當然的說道:“格物,大體分爲了三個步驟,對於不解的猜想、對於猜想的算學論證,將論證與實驗驗證,無論猜想多麼的完善,論證有多麼的合理,不符合實際驗證,則猜想錯誤,論證錯誤。”

“這不就是陛下行之者一,信實而已的最好寫照嗎?這就是格物,臣等率五經博士,謹遵聖誨而行,感觸良多,每次迷茫的時候,看到這八個字,就會豁然開朗。”

那塊影壁石可是有悟道石之稱,但凡是心裡有所疑惑的時候,站在那碑文面前,看着那句話,心中的迷茫就會慢慢消散。

朱翊鈞愣愣的看着朱載堉,他寫這八個字的意思,就是表面意思,行事的唯一準則,就是信實,真實可靠的實踐,不要弄那些虛頭巴腦的糊弄人。

朱載堉對這八個字的理解,也是非常深入和具體的。

“啊,原來朕早就定義過了格物。”朱翊鈞點了點頭,朕原來這麼厲害啊!

這八個字的確厲害,但朱載堉對它的理解也很厲害就是了。

朱載堉繼續說道:“因爲要實踐,比如上一次我和焦竑談到了龍是否真實存在這個問題,焦竑問我,龍真的存在嗎?我告訴他,我們只是沒有觀察到,但我們不能說他不存在,只能說可能性很小,格物就是這樣的,可能性在零到一之間,哪怕是無限接近於零,我也不能說絕對的不存在。”

“猜想,其實就是可能性而已,我們論證、實驗,都是爲了讓可能性無限趨近於一。”

朱翊鈞笑着說道:“好了,皇叔,可以了,要不拿點銀子吧,朕只有這個了,今天鄭王府一家要搬遷到十王城了,伱要一起去嗎?”

“是今天嗎?”朱載堉愣了下,他一直惦記着這個事兒,結果到了跟前,卻忘記了。

朱載堉的父親經歷了鳳陽高牆的牢獄之災後,變得格外大度了起來,爲了不影響朱載堉,鄭王朱厚烷連搬遷的事兒,都沒告訴朱載堉。

鄭王朱厚烷其實也看不明白兒子在搗鼓什麼了,但他也知道,搗鼓的東西都有大用。

德王和潞王都是很特殊的存在,他們住在通和宮的周圍,德王府、潞王府和皇家格物院、講武學堂、佛塔共同構成了禁苑,這是皇權的核心,任何人都不能染指的地方,連張居正都儘量避免對這裡伸手,除了格物院的行政,皇帝需要藉助一些外廷的力量一同監察之外。

“臣這就過去。”朱載堉趕忙說道。

朱翊鈞看着朱載堉的背影,笑着說道:“慢點,不急。”

朱載堉很忙,沉浸在天才的世界裡,但他也是個活生生的人,有父母有妻兒,偶爾回到現實,也會露出普通人的情緒來。

“皇叔講的你們聽明白了嗎?”朱翊鈞看着馮保和張宏問道。

馮保和張宏互相看了一眼,都搖了搖頭,天才的世界他們不懂,不過沒關係,只要肯去了解,慢慢就懂了。

朱翊鈞拿起了奏疏,開始批閱,看完了徐渭送來的奏疏,立刻問道:“織田信長要發動進攻嗎?陳璘就在長崎,這麼瘋魔的嗎?”

馮保想了想搖頭說道:“那倒沒有,從各方面的消息來看,織田信長還在隱忍。”

“隱忍嗎?”朱翊鈞硃批了徐渭的奏疏,讓他力有不逮就立刻撤退,大明軍會告訴倭國,大明要的,就必須給,不給也得給。

松江巡撫申時行上奏,皇家船艦設計院已經基本設立完成,分爲了幾個部門,甲板、船殼、貨運、航海、檢驗設計、規劃等等,主要工作就是對平式甲板的規劃、船殼強度的提升、貨物裝運的統籌、航海技巧的精煉、用比例模型檢驗設計、天文水文影響。

設計院也是研究院,專門研究如何全方位的提高船隻的各種性能,比如最近皇家船艦設計院,就打算繼續研發船殼包銅,銅很貴,但包銅爲船主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收益。

具體來說,包銅可以讓航速加快,可以讓船隻更加堅固,防止事故,增加航海安全,增加壽命,只需一次順利的來回,船主即可收回包銅的成本,之後帶來的全部都是淨利潤,就像是水密艙一樣,造價會貴一些,但相比較船隻安全,這點成本,又不值一提。

申時行的奏疏裡,還說了兩件事,第一個就是去年年底的時候,他就提到了希望開海投資中的一些風險較高的項目,將風險通過交易行向下攤派,當時朱翊鈞以時機未到爲由,拒絕了這個提議,申時行這是舊事重提。

具體而言,比如元緒羣島的開發,需要大量的白銀,但風險還是極高的,大明官園的比例已經很高了,優質島嶼已經佔據,朝廷繼續投資深入開發,恐怕會面臨成本無法收回的風險,不如對某個區域打包,放到交易行裡,籌集到白銀用於開拓。

申時行的這個想法很好,也不只是第一次提出了,朱翊鈞原則上同意這件事,但他還是硃批了:時機未到。等航海技術再成熟一些,再進行交易行籌集白銀開拓之事,將開拓的風險再降低一些。

風險和收益是對等的,但風險就是風險,某些時候,朱翊鈞的確是個仁君,願意去海上冒險的人,都是開海政策的擁躉,需要保護的同行者。

申時行說的第二件事,是航海保險。

無論大明把巨輪建造得如何龐大,如何堅固,但海難事故也還是在不斷重複上演,大明商舶的回航率因爲近海商貿不涉及遠洋,回航率超過了九成,但每年出海的一百條船裡,就有十條永遠沉沒在了大洋之中。

海貿的巨大損失,讓船東們傾家蕩產,保險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誕生的,但是因爲沒有成文規定,整個保險行業的發展是極其無序的,甚至成爲藏污納垢之地,保險成了騙錢的行當,對這一亂象,申時行深惡痛絕。

爲了保險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申時行請命,由松江市舶司牽頭,五大市舶司、五大遠洋商行進行聯合統籌,建立保賠房,專設保賠理事一人,由松江巡撫兼領,負責定損、定責、保賠等事。

“下章內閣戶部。”朱翊鈞思索了下,沒有馬上硃批,而是讓內閣、戶部都拿出意見來,申時行的本意是好的,但這東西,朱翊鈞比較謹慎。

安特衛普,尼德蘭(比利時)地區南方城市,是尼德蘭地區最繁忙的港口,在安特衛普這個地方,船隻保險的里程是33000裡,這些保險商人,定價時,會綜合考慮噸位、船隻數量、航線上是否有海盜等諸多因素,整個保險市場,平均的收益率大致是2-3%,不算太高,但也不算太低了。

朱翊鈞之所以謹慎,是因爲保險,非常容易變成收租的行業,也就是說,很容易成爲大明聚斂手段之一。

第683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一十八章 旭日初昇,大耀東方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可攻陷、無懈可擊的城堡第653章 永昌門外人頭滾滾第288章 怎麼可能讓狗皇帝順意!第五十二章 戚帥,朕有疑慮三江感言+上架感言第618章 人力可勝天,天棄人不棄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二百七十五章 戌時三刻夜襲敵營第一百七十九章 王法?陛下的意志就是大明最大的王法!第502章 不解風情朱翊鈞第706章 大惡人黃公子,仗勢欺人第694章 對傳統文化造成了巨大破壞第八章 大明軍容耀天威第475章 四個自然而然的推論第二百六十三章 該殺殺,該抓抓,該拔舌頭拔舌頭第一百一十六章 生民之骨血已罄,國用之費出無經第296章 朕當初欠考慮了第一百八十一章 理解譚綸,認可譚綸,成爲譚綸第773章 一方水土必然養一方人第八章 大明軍容耀天威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308章 人給狗送葬,天下奇聞!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756章 大明軍在等冬天,倭寇在等什麼?第一百三十五章 《算學寶鑑》、《算法統宗》和《泰西算學》第862章 穿絲綢高雅,穿麻衣卑賤第546章 壞就壞在,它不適合大明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持續性的丟人第860章 陛下,他們在耍你啊!陛下!第470章 還田的三個階段第一十九章 皇帝要親自種地去?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964章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第852章 不能爲了贏而贏第857章 送到內帑的金花銀,該漲一漲了第一百七十七章 鎮庫大錢真的很大第887章 國事從不是兒戲第五十四章 過河拆橋,上房抽梯第749章 窮則爭議,達則自古以來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331章 誰爲萬民奔波,誰爲萬民之王第449章 秣兵厲武以討不義,務以德安近而綏第827章 織田信長之死第619章 不學數理化,處處是魔法第一百三十九章 六冊一賬,收付記賬法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們的選擇沒有錯(爲白銀盟主“暖陽1314”賀!)第652章 從來如此,便對嗎?第814章 稚頸凝血驚寇破,滄波葬逆孤旌揚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716章 上一道奏疏,做那精算的賤儒第458章 春冰種秋火回,謂之雁行第558章 可以報復,才能保護第九十一章 朕就辦三件事,罵人,罵人,還是罵人!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988章 朕,計窮也第982章 最後的贏家必然是大明第701章 鐵釘一條,直貫其頂第一百七十六章 不客氣的大明使者第917章 鐵甲連營壯天威,萬國薈萃聚華筵第八十三章 《矛盾說》已然大成,成書刊刻天下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416章 王謙,果然是個紈絝!第983章 忠誠度測試第968章 此方便門一開,萬門皆開第830章 道德崇高,不能治國;沒有道德,國將不國第381章 君子之惡,小惡爲大惡第762章 有福同享 有難獨當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一百零九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萬銀,圖謀世界之路第972章 薪金百兩是外人,身股一釐是自家第一十一章 幕後指使之人浮出水面第二百二十一章 資源鎖死科技樹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三章 皇帝學武,不務正業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703章 身股經營法和四不投第418章 大明,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第三十一章 張居正的新《陳五事疏》第761章 世上本無雙全法,萬事皆在取捨間第一百二十一章 想讓朕跪着當皇帝?沒門!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752章 私市問題,不在私市本身第867章 先射箭後畫靶,現在行不通了第679章 諒腐草之螢光,怎及天心之皓月第一百九十八章 苦一苦權豪縉紳,罵名張居正來擔第九十一章 朕就辦三件事,罵人,罵人,還是罵人!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759章 更加專業的稽稅緹騎第563章 壓力山大的工部尚書第419章 三馬之力的蒸汽機第890章 當商品不能順利通過國界,軍隊就會第515章 自有大明律處置他!第二百七十四章 倭寇必須死第804章 絕洲,除了鐵料一無所有第八十八章 元輔先生,朕帶你去看彩虹第939章 崇高公德:避免戰爭第五章 皇帝的信牌
第683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一十八章 旭日初昇,大耀東方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可攻陷、無懈可擊的城堡第653章 永昌門外人頭滾滾第288章 怎麼可能讓狗皇帝順意!第五十二章 戚帥,朕有疑慮三江感言+上架感言第618章 人力可勝天,天棄人不棄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二百七十五章 戌時三刻夜襲敵營第一百七十九章 王法?陛下的意志就是大明最大的王法!第502章 不解風情朱翊鈞第706章 大惡人黃公子,仗勢欺人第694章 對傳統文化造成了巨大破壞第八章 大明軍容耀天威第475章 四個自然而然的推論第二百六十三章 該殺殺,該抓抓,該拔舌頭拔舌頭第一百一十六章 生民之骨血已罄,國用之費出無經第296章 朕當初欠考慮了第一百八十一章 理解譚綸,認可譚綸,成爲譚綸第773章 一方水土必然養一方人第八章 大明軍容耀天威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308章 人給狗送葬,天下奇聞!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756章 大明軍在等冬天,倭寇在等什麼?第一百三十五章 《算學寶鑑》、《算法統宗》和《泰西算學》第862章 穿絲綢高雅,穿麻衣卑賤第546章 壞就壞在,它不適合大明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持續性的丟人第860章 陛下,他們在耍你啊!陛下!第470章 還田的三個階段第一十九章 皇帝要親自種地去?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964章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第852章 不能爲了贏而贏第857章 送到內帑的金花銀,該漲一漲了第一百七十七章 鎮庫大錢真的很大第887章 國事從不是兒戲第五十四章 過河拆橋,上房抽梯第749章 窮則爭議,達則自古以來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331章 誰爲萬民奔波,誰爲萬民之王第449章 秣兵厲武以討不義,務以德安近而綏第827章 織田信長之死第619章 不學數理化,處處是魔法第一百三十九章 六冊一賬,收付記賬法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們的選擇沒有錯(爲白銀盟主“暖陽1314”賀!)第652章 從來如此,便對嗎?第814章 稚頸凝血驚寇破,滄波葬逆孤旌揚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716章 上一道奏疏,做那精算的賤儒第458章 春冰種秋火回,謂之雁行第558章 可以報復,才能保護第九十一章 朕就辦三件事,罵人,罵人,還是罵人!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988章 朕,計窮也第982章 最後的贏家必然是大明第701章 鐵釘一條,直貫其頂第一百七十六章 不客氣的大明使者第917章 鐵甲連營壯天威,萬國薈萃聚華筵第八十三章 《矛盾說》已然大成,成書刊刻天下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416章 王謙,果然是個紈絝!第983章 忠誠度測試第968章 此方便門一開,萬門皆開第830章 道德崇高,不能治國;沒有道德,國將不國第381章 君子之惡,小惡爲大惡第762章 有福同享 有難獨當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一百零九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萬銀,圖謀世界之路第972章 薪金百兩是外人,身股一釐是自家第一十一章 幕後指使之人浮出水面第二百二十一章 資源鎖死科技樹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三章 皇帝學武,不務正業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703章 身股經營法和四不投第418章 大明,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第三十一章 張居正的新《陳五事疏》第761章 世上本無雙全法,萬事皆在取捨間第一百二十一章 想讓朕跪着當皇帝?沒門!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752章 私市問題,不在私市本身第867章 先射箭後畫靶,現在行不通了第679章 諒腐草之螢光,怎及天心之皓月第一百九十八章 苦一苦權豪縉紳,罵名張居正來擔第九十一章 朕就辦三件事,罵人,罵人,還是罵人!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759章 更加專業的稽稅緹騎第563章 壓力山大的工部尚書第419章 三馬之力的蒸汽機第890章 當商品不能順利通過國界,軍隊就會第515章 自有大明律處置他!第二百七十四章 倭寇必須死第804章 絕洲,除了鐵料一無所有第八十八章 元輔先生,朕帶你去看彩虹第939章 崇高公德:避免戰爭第五章 皇帝的信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