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迴音壁困境

第751章 迴音壁困境

倭國悍然發動侵朝戰爭,目的是爲了把武士趕到朝鮮戰場上,讓他們自己想辦法吃飯,而不是待在倭國把米吃貴,這些武士待在倭國,還影響倭國平民種地。

十五萬的武士送到了朝鮮,取得了傲人的戰績,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這些倭寇就席捲了整個朝鮮,打到了平壤,在平壤之戰中,第一次嚐到了線列陣的威力,倭寇這一仗大敗虧輸。

在開城這個高麗的王城被大明收復之後,戰局來到了最關鍵的地方仁川。

織田信長之前並沒有派出自己的嫡系,但這次爲了仁川,羽柴秀吉這次領兵三萬馳援仁川,顯然織田信長希望能夠像大明取得平壤大捷一樣,倭國取得仁川大捷。

提前佈置好陣型,給大明軍迎頭痛擊,進而達到自己的目的,最大限度的消耗武士的有生力量,同時能和大明劃江而治,臨津江以北歸大明,臨津江以南歸倭國,瓜分朝鮮。

“可是,只有火器能夠對付火器啊。”朱翊鈞看着塘報,頗爲平靜的說道。

仁川這個地方,有三萬倭寇,還是有六萬倭寇,其實沒有什麼區別,這是朱翊鈞最喜歡的拼血條環節。

現在朝鮮戰場的情況,簡而言之,就是:三槍幹散大和夢,長官我是朝鮮人。

大明京營的作戰方式,已經是火炮、鳥銃、燧發銃、重輕騎兵配合作戰,對冷兵器爲主的倭寇,形成了碾壓態勢,這一點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

“陛下,國子監祭酒張位求見。”馮保和小黃門小聲交談之後,奏聞了陛下。

“來作甚?”朱翊鈞看了看自己的行程,他沒有宣見這個祭酒。

馮保俯首說道:“前一段時間,陛下下旨詢問:少年志則國志,少年興則國興,朕將舉國之少年,託付太學,何故有如此狂悖之徒?”

“那次張祭酒在國子監發了很大的火兒,專門收拾了一些個故意挑唆的學正,親自去了趟理工學院,賠了五百銀給理工學院購置被摔壞的繪測望遠鏡,這次是來複命的。”

朱翊鈞聽聞,點頭說道:“宣吧。”

大明皇帝關切了這件事的後續,在皇帝拉偏架的前提下,理工學院也沒有仗勢欺人,非要國子監如何,畢竟理工院生,是結結實實的把國子監的監生給打了,有點理虧。

國子監祭酒親自賠禮道歉,新學舊學之爭,並沒有結束,只是告一段落。

而皇家理工院生在這次衝突中,獲得了秀才身份,自此以後,和國子監監生平起平坐。

“臣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張位頗爲恭敬的見禮,他是那種很典型的五十多歲的老學究,專心做學問那種,這次因爲國子監和理工學院的衝突,讓張位結結實實的丟了個大臉!

朱翊鈞看着張位,想了想說道:“萬曆元年,張祭酒和先生關於考成法的推行有分歧,意見不合,先生力主,張祭酒死活不肯,你覺得先生吹求過急,恐生禍患,朕要罷免你,先生對朕說:若是臣工因剛直則黜,有志者何人願意事君?朕以考成法事大,將你貶到了徐州做了同知。”

“萬曆三年先生再薦,你回到了京師,歷九年,升任了這祭酒兼經筵講官。”

“朕今日再問你:朕將舉國之少年,託付太學,何故有如此狂悖之徒?”

“回陛下,臣有奏疏。”張位可以不來複命,大明的官僚,就是那種典型的吆喝不動彈,抽一鞭子動一下,皇命辦了,皇帝也不能過於爲難。

張位既然來了,那自然有話要說。

“呈上來。”朱翊鈞拿過了奏疏,看了起來,他看完之後,點頭說道:“你的奏疏裡的觀點,朕非常認同,但你這份奏疏,沒有恭順之心,可是朕還是很喜歡。”

“臣有罪。”張位再拜,他這本奏疏是有些大膽,確實沒有多少恭順之心。

“免禮,坐吧。”朱翊鈞讓張位坐,就代表着在他心裡,把張位開除了賤儒的序列,成爲了一個正常的臣子。

張位的奏疏很有意思,他講了個故事。

今年陝西奏聞大旱,大明皇帝去了祈年殿修省,皇帝離開之後,按制國子監的監生去了祈年殿祈福。

張位帶着近百名監生到了祈年殿,在結束了祈福之後,這些監生自由活動,到了迴音壁,監生站在皇穹宇殿前說話,迴音壁的迴音,顯得非常嘈雜,這些監生說話的聲音越來越大,一個有趣的現象出現了。

只有說話最大聲的那個,才能被聽得清楚。

那這個說話最大聲的監生,真的就完全代表了所有監生的意見嗎?顯而易見,是不可能的,但就因爲聲音大,大家慢慢認可了他的說辭。

張位對這一幕,覺得很是神奇,明明都持有不同的意見,就因爲這人說話聲音大,就得到了認同,這引發了張位的思考。

張位將其稱之爲迴音壁困境。

每一個監生都套了一層儒學士的皮,他們是裝在套子裡的人,這個儒學士的皮,把監生牢牢的禁錮在了儒學士的環境之中,他們聽到的、知道的所有的消息,都是儒學士不斷規訓的結果。

這種禁錮,這種不自由,產生了一個很可怕的現象,那就是所有儒學士其實並不是活在一個真實的世界裡,而是活在由儒學士們,根據對經史典籍的解讀,構建出的虛妄敘事世界之中。

而在這個封閉的環境之中,所有的儒學士,都會不約而同的陷入一個迴音壁困境。

在封閉的環境裡,一些意見相近的聲音會不斷地重複,並且在重複的過程中,這些意見不斷地扭曲、誇張、擴大、極端,處於這種封閉環境下的大多數人,會慢慢趨同這種反覆扭曲、誇張、擴大、極端的聲音。

國子監的監生們,在封閉的國子監環境裡,陷入了這種迴音壁的困境之中。

皇家理工學院的院生不吃監生的大米,但還是因爲這種閉塞之下的規訓,監生們,還是認定理工院生是下賤的、不務正業的、奇巧淫技的矇蔽聖聽。

在國子監這個迴音壁裡,學正的聲音顯然是最大的,而監生目空一切的偏見,就是學正們的教育造成的。

“陛下,國子監的教育出現了問題,我們正在培養一羣絕對的、精緻的利己者,或者說我們培養出來的不是儒生,甚至是片面的楊朱學子,只說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爲也。視個人感官的物質、利益,高於一切。”張位面色凝重的解釋着他的奏疏。

按照迴音壁困境去推論,大明教育出現了大問題,培養儒學士的學堂,培養出來的都是楊朱學子,而且是不提‘取一毫而損天下,亦不爲也’的利己者,甚至連楊朱學子都算不上。

所謂絕對,就是隻利己,而且是損人利己。

“所謂精緻,陛下,這個需要細細解釋。”張位把很多現象總結到了精緻二字裡。

“這些利己者,他們能言善辯,他們都很聰明,有很好的老師,甚至非常有教養,所做的一切都是合理的、合法的,儀態上無可挑剔,他們精於世故,老道老成,而且能做出忠誠的姿態來,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他們很懂得利用規則的力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就是他們的精緻。”

張位解釋清楚了精緻二字,陛下雷霆之怒之後,他思考了許久,用極爲簡練的話,表述清楚自己的想法。

“你這話,看起來有些危言聳聽,話裡話外,多少有點大明教育已經天塌地陷了。”朱翊鈞看着手中的奏疏,面色古怪的說道。

張位一臉焦急的說道:“陛下,這不是危言聳聽!大明現行的教育,就是在培養絕對精緻利己者!陛下,元輔曾經說:不弘且毅之輩,國賊也。”

“國子監監生的種種行徑,就是這句話的真實寫照!”

“一旦讓他們掌控了權力,對於國朝、對於江山社稷的危害,甚至大於王次輔這些佞臣對國朝的危害,陛下,培養這種精緻利己者的所有人,不是瀆職,而是犯罪!”

“咳咳,張祭酒慎言,慎言。”朱翊鈞提醒張位說話小聲點,這話讓王次輔聽到了,王次輔這個八十歲的老年人,怕是要找張位這個五十多歲的年輕人單挑了。

人王崇古明明是反賊出身,不是佞臣。

“你說的有理,萬曆維新以來,也一直在試圖做出改變來,但效果不佳。”朱翊鈞說起了張位提到的問題。

大明皇帝、元輔自然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朱翊鈞十歲,張居正講弘毅二字的時候,就注意到了,但是這十四年,大明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振武、富國四個字上,對文教這塊的維新,確實是有些欠缺。

“陛下,臣有罪。”張位俯首說道。

面對這種困局,張位選擇了一個劍走偏鋒的辦法,他抄皇帝作業,他對皇帝成長經歷進行了全面的覆盤,最後得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種地。

這就是張位不恭順,甚至是膽大包天的地方。

皇帝,是天生貴人中的貴人,是天上人上人,但皇帝總是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除了開國自己奮鬥出基業的君王之外,大多數的君王,其實都是驕奢淫逸、空談誤國的帝王。

皇帝今日如此的英明,絕對不是單純因爲張居正教的好。

張居正在教書育人這方面,其實挺差的,他的很多弟子,走着走着,都跟他走散了,甚至反對他。

大明有過一次主少國疑,那明英宗也是接受了士大夫的教育,如果單純的靠士大夫的教育,那不會成爲明君,甚至很有可能是個昏君。

陛下如此英明,其實是參與勞動、參與生產的結果,這是張位在對皇帝成長經歷,進行了全面覆盤之後,得到的一個結論。

“陛下,連潞王殿下都知道米煤幾何,知道何時下種,何時澆水,潞王殿下監國時,很多殿下知道的事兒,大臣們反而不知道。”張位說起了混世魔王朱翊鏐。

朱翊鏐是個混世魔王,在京師折騰出了好大的動靜來,但朱翊鏐的很多決策,都是非常腳踏實地,而不是一廂情願。

李太后寵溺潞王,這是衆所周知的,李太后自己也知道,慈母多敗兒,朱翊鏐很小的時候,就一直跟着皇帝的屁股後面,所以,皇帝知道的事兒,潞王也知道,潞王的行事風格,和皇帝非常相似。

張位面色懇切的說道:“陛下,五穀不識何以識天下?”

“這就是你把監生拉去種地的原因嗎?”朱翊鈞面色古怪的說道。

張位不僅看到了迴音壁困境的現象,從現象裡剖析出了問題,這麼培養下去,大明的學子,個個都是絕對精緻利己者,從問題中找到了原因。

找到原因,張位還給出了具體的辦法來,去種地。

張位非常確信的說道:“效果是極好的,不僅今年要種,明年要種,日後都要種。”

“這些監生,恐怕要戳着你的脊樑骨罵了,怎麼難聽怎麼來。”朱翊鈞笑着說道。

張位想了想說道:“陛下,都察院的御史們,自從去水窩子挑水之後,臣就發現,這些御史,再沒有那麼喜歡胡言亂語了。”

“的確是這樣的。”朱翊鈞一愣,發現確實如此。

大明國朝前幾日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加稅,這些御史們,沒有連章上奏反對,當初王崇古辦個官廠,被罵作聚斂佞臣,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兒了。

“臣確實是有壓力,所以來到了通和宮。”張位再次俯首,說出了此行的目的:借勢。

借皇帝的勢,借萬曆維新的勢,來推行自己對大明教育的改革。

五穀不識何以識天下,就是這個改革的總綱常。

“好說。”朱翊鈞立刻點頭說道:“你想做事,卻怕事兒沒做成,反而把自己搭進去了,這是人之常情,但你願意來到這裡,找朕幫忙,朕將你奏疏留下,廷議上,朕會說服大臣們通過廷議。”

朱翊鈞很樂意爲張位站臺,因爲他這個皇帝就是幹這個的,靠他一個人,偌大個天下,根本管不過來。

“臣叩謝皇恩。”張位趕忙跪在了地上謝恩。

朱翊鈞沒讓張位等太久,第二天就把奏疏拿到了廷議上,經過了大臣廷議,順利通過,國子監試行,效果好,府州縣學,都安排種一下地,哪怕是象徵性的勞動那麼一兩天,知道米不是從米行的貨架上長出來的,有這個教育效果,也是極好的。

高啓愚榮升了鴻臚寺卿,這對他而言是個大事,在這之前,因爲舊事的緣故,家裡一個客人都沒有。

現在高啓愚升轉,倒是門庭若市了起來,他略顯疲憊的送別了前來恭賀的客人後,思考再三,帶了準備好的七味六和武昌魚的輔料,前往了全楚會館。

張居正特別喜歡吃七味武昌魚,這七味就是黃茶、芡實、蓮子、山藥、黃精、大棗、枸杞子,將武昌魚切段,用生薑切沫加料酒醃製去腥,冷水七味下鍋熬湯,熬透之後,處理好的武昌魚可蒸可煮,但自從皇帝下了禁止辣椒之後,張居正就再吃不得辣子了,滋味少了大半。

高啓愚是張居正的門生,知道座師的喜好,這些東西都不貴,置辦下來,也不過二分銀的價格。

“先生說,東西放下,人進來吧。”遊守禮知道高啓愚提的是什麼,但就這點東西,張居正都不肯收,大明是個人情社會,迎來送往是人之常情,連海瑞都不會判定這點輔料是行賄,不收,只是因爲師生情誼斷了。

“好。”高啓愚看着手裡的七味輔料,放在了門當旁,輕輕的嘆了口氣,至少現在肯讓他進門了,對他而言已經是天大的好消息。

高啓愚見面俯首說道:“老師。”

“坐吧,高司客,你我師徒情分已盡,日後不必稱老師,稱元輔便是。”張居正放下了茶杯,示意高啓愚坐下說話,他面色平靜的說道:“日後你也算是明公了,做事說話,都要萬分小心,你一言一行,都有無數雙眼睛盯着,等着你犯錯。”

張居正就是再絕情,高啓愚已經爬到了明公的地位,該提醒還是要提醒一下,之前栽了那麼大的跟頭,還不知悔改,誰都救不了。

“謹受教。”高啓愚再俯首,將這些話放在了心裡,至少現在張居正還願意和他說話了不是?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元輔先生,我在典客番國使者時,聽聞了一件事,西班牙國王費利佩,四處遣使,甚至往英格蘭遣使,希望能夠遊說諸國,旨在說服各國王公,放棄驅使海盜、平定諸國海盜、結束紛爭、降低關稅、互通有無,進而和大明貨物相抗衡。”

張居正坐直了身子說道:“哦?細細道來。”

高啓愚將自己知道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訴了張居正。

這次不是黎牙實出的主意了,而是費利佩自己的打算,他派遣出了使者,到葡萄牙、法蘭西、英格蘭、丹麥、瑞典、波蘭,希望能夠各國收回私掠許可證,一起打造一個良好的營商環境。

整個泰西亂成了一鍋粥,這還是天高水長,大明貨物抵達泰西比較困難,若是大明繼續開海,要不了多久,大明的貨物就會像海嘯一樣,席捲整個泰西。

這個計劃是非常可行的,因爲西班牙掌控着富饒銀礦,掌控着最大的白銀流入;而且還有墨西哥、秘魯、智利、巴西總督府提供源源不斷的原材料;而尼德蘭地區有全泰西最多的手工作坊,手工業繁盛;

“爲了達成這個協定,費利佩願意承認尼德蘭地區反抗的正義性,開放各總督府港口的許可,允許英格蘭的商船自由通行,承認安東尼奧是葡萄牙的國王等等,費利佩的承諾,在泰西還是很有效力的。”高啓愚說起了費利佩要付出的代價。

“這看起來是非常不錯的想法。”張居正面色變得凝重了起來。

費利佩居然願意捨棄在泰西的一些核心利益,換取海貿環境的穩定,承認尼德蘭地區反抗正義性,就事實承認了尼德蘭地區的獨立,給各國總督府港口的許可,英格蘭的冒險家們就不用偷感十足的偷偷摸摸海貿了。

捨棄核心利益,是爲了維護最核心的利益,日不落帝國的地位。

如果這個框架能夠搭建起來,泰西就能達成一個鬆散的貿易聯盟,進而和大明貨物抗衡,要原料有原料,要工坊有工坊,要技術有技術,要白銀有白銀。

“十分具有可行性,不得不說,費利佩的確是個雄主,但是我有個一個問題,糧食從哪裡來?”張居正盤算了下這個聯盟的可行性後,發現了根本問題,糧食。

糧食是一切基礎的基礎,沒有糧食,這些都是鏡花水月,人都進了手工作坊,人吃馬嚼,不吃飯是不行的,即便是以大明幾百萬頃的田土,到現在這個規模,也要用提高關稅,來緩解手工業人口不足的問題了。

“元輔先生,羅斯國的使者兩次來到了大明,費利佩同樣遣使去了羅斯國,和羅斯國達成了一些協定,比如西班牙的商人可以前往羅斯國販售糧食,羅斯國的龍興之地基輔,擁有着大片廣闊的土地,生產糧食。”高啓愚立刻說道。

張居正對羅斯國並不瞭解,但聽說基輔那邊的土地,肥沃無比,他面色凝重的說道:“那他真的有可能成功。”

不是一廂情願的空想,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有實現的可能,費利佩捨棄了太多的利益,他畫這個大餅,實在是太美味了。

其實費利佩敏銳的感覺到了,大明繼續這麼開海下去,日不落帝國的地位,遲早有一天落入大明的手中,費利佩必須要判斷,這是不是泰西僅有的機會,來阻攔大明成爲日不落帝國。

“可是費利佩失敗了。”高啓愚頗爲感慨的說道:“來自基輔糧倉的糧食,無法廉價的運到泰西各國去。”

“最廉價的方式,毫無疑問是海運,但是奧斯曼佔領了君士坦丁堡,羅斯國和西班牙,都是奧斯曼的敵對國,奧斯曼蘇丹,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讓漕糧船從黑海進入地中海。”

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爾已經一百四十多年了,但泰西諸國依舊堅決將這裡稱之爲君堡,是因爲宗教矛盾,也是因爲地緣,黑海海峽真的太重要了。

十字軍東征是教派之間的戰爭,可是這個咽喉,最終,還是被回回教牢牢掌控在了手裡。

張居正面色從凝重變得輕鬆了幾分說道:“這的確是個大問題,以大明爲例,陸運的成本是不可承受的,所以纔有了京杭大運河,但即便如此,河漕的價格,對大明而言,仍然是一個巨大的負擔,從永樂年間開始,就一直在想要用海漕來代替。”

“黑海海峽的問題,不能通過邦交解決嗎?”

即便是通過了外交解決了問題,泰西諸國不把君堡奪回來,這個貿易聯盟,就始終被人掐着脖子,奧斯曼人想要錢的時候,就用點力,泰西諸國就得翻白眼。

高啓愚回答道:“費利佩派人去談判,奧斯曼的蘇丹把費利佩的使者給殺了,把腦袋給送回了馬德里。”

“額…”張居正有些無法理解的說道:“奧斯曼的蘇丹,難道不想賺錢嗎?怎能如此無禮,不答應也就罷了,還把使者給殺了。”

高啓愚也是一臉難繃的說道:“可能泰西那邊,宗教矛盾更加尖銳吧。”

這就是文化差異了,對於大明而言,這麼好的貿易框架無法搭建,居然僅僅是因爲宗教矛盾。

但黎牙實、佩德羅、伊萬這些使者,都告訴鴻臚寺的官員,在泰西,宗教戰爭大於天。

高啓愚繼續說道:“除了奧斯曼這邊,就是瑞典和波蘭,對於瑞典和波蘭而言,他們不可能讓羅斯國加入這個貿易聯盟之中。”

“瑞典人直接告訴費利佩二世的使者:沒有瑞典的允許,羅斯國這個敵人,片板不能下海,以神的名義起誓,羅斯國永遠不可能在波羅的海自由貿易。”

瑞典和波蘭的行事邏輯就是,凡是有利於羅斯國,他們都拒不參加,凡是針對羅斯國的任何行動,他們都堅決擁護,無論如何都要幫幫場子。

“所以,沒有糧食。”張居正仍然覺得這個貿易框架有可行性,沒有糧食而已,大不了就搞圈地運動,反正英格蘭也搞了上百年了,沒出什麼大問題,窮民苦力,在哪裡都是代價的一部分。

“但是英格蘭不同意,英格蘭不需要一個團結的泰西。”高啓愚給出了結果,費利佩二世的嘗試,再一次失敗了。

英格蘭有自己的國策,一個團結的泰西,英格蘭人就該睡不着覺了。

英格蘭就是這樣的,只要泰西戰火不斷,並不團結,英格蘭就可以持續獲利,這就是他們願意推行私掠許可證的底氣,把水徹底攪渾,越亂越好,也是他們的生存之道。

“這麼好的想法,無法實現,實在是太可惜了。”張居正聽到這裡,知道這個貿易聯盟,根本無法達成,面帶微笑的說道。

可惜嗎?一點都不可惜!

真的給費利佩幹成了,大明就要面對一個勁敵了。

“是啊,可惜了。”高啓愚也是頗爲平靜的表達了自己的遺憾,他面色凝重的說道:“大明有自己的英格蘭,那就是倭國。”

“你說的有道理。”張居正表示贊同。

高啓愚是新任鴻臚寺卿,他要告訴元輔,他作爲鴻臚寺卿的外交政策。

第一百二十一章 想讓朕跪着當皇帝?沒門!第二百一十九章 奇觀興國,大建安邦第936章 殺生爲護生,斬業亦斬人第六十八章 楊博是君子還是小人,這是一個問題第341章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第970章 搶的哪有騙的多!第二百三十五章 矯矯虎臣,腹心干城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開口就是九斤火炮的威力第三十九章 科道言官朝天闕第529章 不想當國王的院長不是好船長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479章 通和宮的那個通和第875章 在陛下抵達南衙前,把血洗乾淨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808章 敗則懷恨在心,勝則反攻倒算第361章 你不用,還不讓別人用?第990章 笑容不會消失,只會轉移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明版的解放奴隸宣言第488章 一個大明,都是王民第658章 加兩百萬銀,湊個三千萬銀預算的整數第758章 殺花郎,勝利轉進!第一百二十三章 刀筆吏所以敗人壞事之法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三十七章 天下諍臣以何人爲首?第359章 大明不是讓他們喜歡的,是讓他們怕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386章 徐階威脅朕!第502章 不解風情朱翊鈞第四十一章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第293章 肯遷京畿就活,不遷就死第四章 皇權特許第二百七十六章 銀錠不是貨幣,銀幣纔是第五章 皇帝的信牌第583章 來生修到你中原託生第666章 到底誰纔是混世魔王?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國之宏規,保安之上畫第789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869章 利益關係雖然冰冷,但是牢固第五十九章 讀書人的事兒,竊不是偷第五十三章 養寇自重,弛防徇敵第896章 用有形的軍靴,踩在了無形的大手之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791章 有功纔有慶賞,有過必有威罰第421章 火炮轟完步兵衝,衝不上去火炮轟第918章 唯自強,有新生第313章 衍聖公?誰愛要誰要,我們南宗不要第二百六十八章 論跡不論心第701章 鐵釘一條,直貫其頂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們的選擇沒有錯(爲白銀盟主“暖陽1314”賀!)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341章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第五十三章 養寇自重,弛防徇敵第二百八十一章 既然我淋了雨,沒道理讓你還舉着傘第544章 大明神劍的磨刀石第842章 戰勝大明的唯一辦法第809章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第848章 海瑞三大過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持續性的丟人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復大寧衛第990章 笑容不會消失,只會轉移第896章 用有形的軍靴,踩在了無形的大手之第805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九十二章 此物甚好,送於首輔先生使用第一百九十二章 度數旁通十五屏第968章 此方便門一開,萬門皆開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359章 大明不是讓他們喜歡的,是讓他們怕第一百九十三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第570章 陛下和元輔,實在是太善良了第677章 年輕時候射出的箭,正中眉心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定毛呢廠第676章 有六部沒皇帝,可不就是小朝廷?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612章 大度?大度個屁第691章 鉅艦,讓蠻夷彬彬有禮第663章 潞王殿下還是有些保守了第701章 鐵釘一條,直貫其頂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751章 迴音壁困境第862章 穿絲綢高雅,穿麻衣卑賤第543章 鼎建大工裡的蠅營狗苟第625章 最痛苦的不是死亡,而是等死第789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592章 精兵可以安邦,巧器可以利民第502章 不解風情朱翊鈞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872章 賞不患寡而患不公,罰不患嚴而患不平第837章 神火飛鴉,火燒京都第596章 嚴刑峻法,這個惡人朕做了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貴第447章 以徵虜大將軍的名義宣佈:俺答汗,第449章 秣兵厲武以討不義,務以德安近而綏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一百九十四章 皇帝親自帶頭偷工減料第838章 有恭順之心的中書舍人第629章 《大明水文概略圖》
第一百二十一章 想讓朕跪着當皇帝?沒門!第二百一十九章 奇觀興國,大建安邦第936章 殺生爲護生,斬業亦斬人第六十八章 楊博是君子還是小人,這是一個問題第341章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第970章 搶的哪有騙的多!第二百三十五章 矯矯虎臣,腹心干城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開口就是九斤火炮的威力第三十九章 科道言官朝天闕第529章 不想當國王的院長不是好船長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479章 通和宮的那個通和第875章 在陛下抵達南衙前,把血洗乾淨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808章 敗則懷恨在心,勝則反攻倒算第361章 你不用,還不讓別人用?第990章 笑容不會消失,只會轉移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明版的解放奴隸宣言第488章 一個大明,都是王民第658章 加兩百萬銀,湊個三千萬銀預算的整數第758章 殺花郎,勝利轉進!第一百二十三章 刀筆吏所以敗人壞事之法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三十七章 天下諍臣以何人爲首?第359章 大明不是讓他們喜歡的,是讓他們怕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386章 徐階威脅朕!第502章 不解風情朱翊鈞第四十一章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第293章 肯遷京畿就活,不遷就死第四章 皇權特許第二百七十六章 銀錠不是貨幣,銀幣纔是第五章 皇帝的信牌第583章 來生修到你中原託生第666章 到底誰纔是混世魔王?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國之宏規,保安之上畫第789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869章 利益關係雖然冰冷,但是牢固第五十九章 讀書人的事兒,竊不是偷第五十三章 養寇自重,弛防徇敵第896章 用有形的軍靴,踩在了無形的大手之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791章 有功纔有慶賞,有過必有威罰第421章 火炮轟完步兵衝,衝不上去火炮轟第918章 唯自強,有新生第313章 衍聖公?誰愛要誰要,我們南宗不要第二百六十八章 論跡不論心第701章 鐵釘一條,直貫其頂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們的選擇沒有錯(爲白銀盟主“暖陽1314”賀!)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341章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第五十三章 養寇自重,弛防徇敵第二百八十一章 既然我淋了雨,沒道理讓你還舉着傘第544章 大明神劍的磨刀石第842章 戰勝大明的唯一辦法第809章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第848章 海瑞三大過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持續性的丟人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復大寧衛第990章 笑容不會消失,只會轉移第896章 用有形的軍靴,踩在了無形的大手之第805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九十二章 此物甚好,送於首輔先生使用第一百九十二章 度數旁通十五屏第968章 此方便門一開,萬門皆開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359章 大明不是讓他們喜歡的,是讓他們怕第一百九十三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第570章 陛下和元輔,實在是太善良了第677章 年輕時候射出的箭,正中眉心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定毛呢廠第676章 有六部沒皇帝,可不就是小朝廷?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612章 大度?大度個屁第691章 鉅艦,讓蠻夷彬彬有禮第663章 潞王殿下還是有些保守了第701章 鐵釘一條,直貫其頂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751章 迴音壁困境第862章 穿絲綢高雅,穿麻衣卑賤第543章 鼎建大工裡的蠅營狗苟第625章 最痛苦的不是死亡,而是等死第789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592章 精兵可以安邦,巧器可以利民第502章 不解風情朱翊鈞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872章 賞不患寡而患不公,罰不患嚴而患不平第837章 神火飛鴉,火燒京都第596章 嚴刑峻法,這個惡人朕做了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貴第447章 以徵虜大將軍的名義宣佈:俺答汗,第449章 秣兵厲武以討不義,務以德安近而綏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一百九十四章 皇帝親自帶頭偷工減料第838章 有恭順之心的中書舍人第629章 《大明水文概略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