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3章 窮民苦力,對朝廷真的還重要嗎?

大明特別講出身,官場最爲明顯,舉人、三甲同進士出身,二甲進士出身,前三甲都有不同的職業天花板,出身就是門檻。

而門檻這個東西,沒有別的辦法,只能一刀切。

你考上了就是考上了,考不上,滿腹經綸,你也不能參與到權力的運行之中,林輔成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他也不能參與到權力的運行之中,只能提供一些調研的結果給陛下做參考。

京師四官廠,身高五尺,就是一個硬性門檻,目的就是爲了篩人,不分男女,要進官廠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只能用這種方式剔除掉一部分的人。

在這個吃飽飯都難的時代裡,五尺身高,其實篩選的還有家境,顛沛流離、沒有田產的百姓之家,根本養不出五尺身高來,算是最大限度的杜絕了遊墮之民混到官廠之中。

而保舉制,則是增加犯錯成本,一人犯錯,要跟着領罪,甚至禍及家人,匠人們跟着一些紈絝子一起做惡事,就要掂量下,保舉你的叔爺會不會跟着一起出事。

“保舉,各把頭、會辦、代辦、總辦,不準薦人,如實在有情面難推者,準其往異地他廠轉推。”馮保解釋了下這個保舉制的前提條件,官廠把頭以上,不得保舉,若實在抹不開人情,放到異地他廠。

比如王崇古推薦自己侄子,那就放到別的官廠,而且是異地,這也就最大程度上避免了王建案的發生。

這個遠行幾乎等同於生死離別的年代,遠行他地,就爲了一個官廠的匠人身份,實在是有些得不償失了。

“筆試嚴格,若是在工坊內,則要的不嚴,若是要做賬房,則需要善珠算,精書法,筆試在戶部,口試在吏部,需由戶部吏部官押,纔可進廠。”馮保又介紹了雙試製的具體情況。

官廠有些部門是吏員身份,比如賬房,比如人事,比如倉庫大使等等,這些吏員考試不在官廠內進行,而是在戶部、吏部。

這些制度,都是爲了保障官廠不脫離朝廷的控制。

凌雲翼和高啓愚都是很嚴謹的人,他們設計的每一步,都有自己的目的,爲的就是讓官廠從人情轉向制度,讓官廠真正成爲大明朝廷的財源,源源不斷的爲大明革故鼎新提供銀子。

萬曆十八年末,戶部完成了年度大計,歲入折銀爲5700餘萬銀,比去年多了320萬銀,今年增長低於戶部的預期,按照戶部的預期,今年歲入應該超過6000萬銀。

“今年田賦折銀爲1030萬銀,比之去年的1358萬銀,減少了328萬銀,今年水旱不調,朝廷對受災各處蠲免田賦,綏遠、山西、陝西免七成,北直隸、河南免三成、山東兩成、其餘地區各免一成。”

“今年商稅爲4658萬銀,相比較去年的再增六百萬銀,商稅超過了總歲入的八成,如此高速增長,一爲海貿,二爲焦煤官營,三爲菸草,尤其是菸草今歲入賬310萬銀。”張學顏把大計的賬本遞給了所有的廷臣。

自從有了東交民巷監獄裡那些進獄系人才後,戶部終於可以每年年末把大計做完,對陛下進行彙報。

“大司徒,朕記得萬曆十五年的田賦,是1500萬銀?”朱翊鈞坐直了身子問道。

“回稟陛下,萬曆十五年是1542萬銀,商稅爲3658萬銀,總計5200萬銀,也是商稅首次超過歲入的七成,田賦最高是萬曆十二年的1653萬銀,自此之後累年降低,今年是減免田賦最多的一年。”張學顏作爲帝國的賬房先生,對於帝國財稅瞭如指掌。

三年時間,田賦降了五百萬銀,幾乎等同於嘉靖年間一年的歲入了,先帝皇陵都不太適合作爲計量單位,而是以嘉靖年間歲入爲單位。

這代表着商稅蓬勃發展的態勢。

也就是爲了郡縣制的運行,這田賦還在收,但其實從萬曆十五年起,朝廷的財稅已經不依賴田賦了。

但田賦一定要收,你不收,就不是大明王土了,收了田賦,就要對萬民負責,就要理清土地歸屬,要斷那些斷不清的官司。

呂宋總督府也收田賦,甚至每年都要折算成赤銅,運送入京,代表着大明在呂宋的統治。

田賦還涉及到了田土、丁口等方方面面的事兒,需要慎重再慎重。

朝廷這次大規模減免田賦,主要目的是爲了換取鄉賢縉紳兌現天變之前的承諾,就是災年減租、不做兼併等等六十四條各色承諾。

朝廷結結實實少收了田賦,而且各縣衙張榜公告了今年的減稅幅度,朝廷說有水旱不調天變發生,並且減稅賦,勢要豪右、鄉賢縉紳也沒什麼好說的,只能兌現承諾。

天老爺都願意向下讓利,陛下說話算數,說減就減,和萬民共度時艱,小老爺們自然遵從,亦步亦趨。

朱翊鈞看着面前的賬本,這賬冊不是小好,是一片大好。

他憂心忡忡的說道:“文成公在的時候,最是擔心,這技術進步,越是進步,朝廷離百姓越遠,對機械工坊,是慎重再慎重,能不上就不上,文成公說他怕,這機器一轉,就是三百個織工無事可做。”

“以前,百姓還能武裝抗稅來表達自己的不滿,一如正統十三年福建葉宗留、鄧茂七民亂,一如萬曆十五年,瑞金、寧化等三縣田兵之亂。”

“現在好了,朝廷越來越不在乎田賦了。”

皇帝這番話,讓文華殿喜氣洋洋的氣氛爲之一頓,所有人都在眼神交匯,偶爾還有竊竊私語。

王崇古絕非杞人憂天,因爲去年離世之前,王崇古就已經察覺到了問題,而且還專門上了三道奏疏。

朱翊鈞繼續說道:“似乎從萬曆十年起,好像沒有人再提起清丈了,連浙江還田,也就是朕到了浙江,看遍了還田的結果,發下去了《翻身》,讓百官藉着萬壽聖節賀表,談談看法。”

“但朝中也似乎很少有人提起清丈還田了。”

王崇古去年南巡迴京後,就發現了,各級衙門越來越不注重田賦了。

浙江、福建、江左江右、湖廣地方衙門,在上海松江府設了個買辦衙門,專門買海外的舶來糧,連船都不卸,等到海漕揚帆的時候,就一起押送京師。

地方衙門更加看重馳道,看重水路疏浚,對田賦越來越不在意,當朝廷不在意田賦的時候,自然不再在意百姓。

權力不會出現任何的真空,村霸地痞無賴流氓,正在取代朝廷在鄉野之間的統治地位。

長此以往下去,這窮民苦力,對朝廷真的還重要嗎?

王崇古的擔憂,用一句話總結就是:朝廷的統治基礎從人口土地,正在轉向商業資本。

這商品經濟蛻變,城鎮越來越重要,鄉野越來越不重要,大明朝廷似乎不必再把手伸向鄉野之間,也能維持有效且穩定的統治。

如果再把泰西那套豎切的法子拿來使用,設計一些窮民苦力互害的法子來,就會讓統治更加穩定。

窮民苦力對維持朝廷當下運轉(尤其是財政)的重要性,已經顯著降低,變得越來越不重要,甚至可能在某些時候變成一種負擔,朝廷有動力、也有能力,在相當程度上,忽視窮民苦力的具體困境。

在鄉野,地痞流氓無賴成爲鄉野的最大禍害,卻無人約束;

在城鎮,窮民苦力墮落成遊墮之民,反而利於海外開拓,鋌而走險,媽祖一拜,離開大明腹地本土;

官廠通過不斷拔高門檻,對窮民苦力關上大門;

律法上,更加側重維護稅源,也就是商業資本,而非田土人口;

皇權不下縣,縣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倫理,倫理造鄉紳。

鄉賢縉紳野蠻且強勁的生命力,就像野草一樣。

“陛下,臣之罪也,臣之前推行一條鞭法,還是想的簡單了。”張居正主動站了出來,攬下了罪名,一條鞭法似乎可以看作是原罪。

唯白銀論,非常適合揹負一切的罪名。

朱翊鈞擺了擺手說道:“朕就是有些感慨而已,先生一條鞭法又沒有廣泛推行,僅在松江府試行了,把這些罪責,推脫到一條鞭法上,有點像齊天大聖畫生死簿,所有人過錯一筆勾銷。”

真不怪張居正,也不怪一條鞭法,這誰也不怪,只能說國家這個集體就是如此。

一個政權、一個朝廷、大家允許你苛捐雜稅、允許你不體諒民間疾苦、甚至允許你殘暴不仁,唯獨不允許你輸。

只要你還在贏,這些苦難都可以勉強接受,因爲你外戰奪取的東西,終究要進行分配,哪怕是喝口湯,比如遼東的田土、綏遠的羔羊、呂宋的棕櫚園、舊港的金雞納樹園、金池的黃金。

“少宗伯給朕寫了兩本奏疏,讓朕選,看起來有得選,其實壓根沒得選,朕要是不贏了泰西,做那世界的霸主,奪了那日不落的王冠,萬曆維新,就只能說是失敗。”朱翊鈞說起了高啓愚的兩本奏疏。

一本是爭,一本是不爭。

看起來不爭可以躺贏,反正大明擁有成本優勢和商品優勢,泰西人也不可能離開大明商品,讓泰西人掠奪四海夷人,然後大明人用商品掠奪泰西人就是了。

但萬曆維新畫出來的大餅,就沒辦法實現了,利潤都被泰西人這個中間販子給賺取了。

朱翊鈞承諾過的,萬曆維新的榮光,包括大明的每一個人,包括窮民苦力。

所以,非常明顯,路其實只有一條,拿下日不落的王冠,成爲世界範圍內的霸主,佔領適宜居住的地區,向下分配這些獲利,兌現所有承諾。

朱翊鈞的處境,和漢武帝一樣,漢武帝必須要贏匈奴,只要贏匈奴一切都好說,而朱翊鈞要贏泰西,只要還在源源不斷的開拓新的殖民地、總督府,就可以給萬民一個交代。

其實現在泰西人鬥不過大明的原因也不復雜,因爲大明從始至終都把泰西看成一個整體在應對,下了死力氣裡挑外撅,生怕泰西人斗的不夠兇,拼命的煽風點火,火上澆油。

而泰西則是一盤散沙,各有各的利益衝突,無法形成合力,大明才能在海上開拓落後的情況下,取得這些成果。

朱翊鈞坐直了身子,面色凝重的說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古訓昭然,商利雖豐,絕不可忘稼穡之根本,市廛雖盛,萬不能棄億兆爲芻狗。”

“具體而言,丁亥學制、馳道、營莊法,減田賦、身股制,要辦而且一定要辦好,要持續推進,不能放鬆,都是惠及萬民之長策。” “陛下聖明,臣等謹遵聖誨。”張居正帶領羣臣齊聲說道。

陛下做出了明確的指示,萬曆維新的路上,不要忘記稼穡之根本,億兆之黎庶,這纔是萬曆維新出發的目的。

“陛下,明年農學院要不要擴招到一千五百人?”高啓愚沒有歸班,站了出來,提出了一個建議。

鄉野之間,最需要的是司農官,教百姓種地、幫百姓種好地,司農和醫官,纔是切實保證百姓生命財產安全的兩個最重要的抓手。

高啓愚看過《衛生與簡易方》,就一個《婦人規》就能救不知道多少鄉野婦人和孩童,更遑論發放的蛔蒿丸了,在鄉野,那都是救命良藥。

高啓愚越想越心驚,當年陛下弄寶歧司,真的是不務正業,爲了好玩嗎?

今日再看中盛良薯的推廣,高啓愚只能說,在陛下心裡,萬民始終是最重要的那一個。

民以食爲天,沒有什麼比吃飽飯更重要。

“朕沒什麼銀子了,擴招之事,再看吧。”朱翊鈞倒是很想答應,但內帑沒銀子了。

這是個很讓人無奈的事實,內帑其實有錢,要是不收儲黃金,不講黃金寶鈔,或者把黃金挪作他用,其實還能擠出很多銀子。

誰敢稽查皇帝的通和宮金庫,到底有多少黃金,元輔、大將軍、還是戶部大司徒?這些大臣們,誰都沒辦法去稽查通和宮黃金究竟有多少,還不是皇帝說有多少黃金就有多少黃金?

但陛下信守承諾,黃金寶鈔真的有黃金。

陛下想做的事兒太多,導致內帑有些捉襟見肘、入不敷出了。

其實高啓愚說的,需要的銀子真的不多,擴招到1500人,每人120銀,再加上每年6銀膏火錢,四年也不過21萬銀,其他的費用都加到一起,也不過30萬銀。

可是京師大學堂也要擴招,十八大學堂、京廣馳道、濟南到南衙揚州馳道,都需要銀子,一項項加起來,加在一起,負擔很大,壓力也很大。

要是有錢,皇帝還能讓張居正和戚繼光帶貨?

張居正和戚繼光的官袍有點珠光寶氣,各色寶石點綴其上,皇宮出品必屬精品,珠光寶氣但絕不俗氣,就是爲了讓人知道,這些漂亮石頭,真的很值錢、很珍貴。

三人成虎,皇莊的翡翠賣的極好,供不應求。

“陛下,這反腐司辦案,抄家抄了不少銀子,積少成多,也足夠擴招了。”陸光祖一聽皇帝陛下缺銀子,立刻出班稟告陛下,有錢,他陸光祖知道哪裡有錢!

反腐司查抄了那麼多貪官,光是抄家所獲,都夠擴招了!

反腐司辦了京廣馳道窩案、京師反腐,在林林總總加起來有150萬銀之多,這些銀子,足夠用一段時間了。

如果還缺,反腐司可以收緊法網。

凌雲翼驚訝的看了陸光祖一眼,這個閣老,之前表現,非常喜歡折中,誰都不得罪,凌雲翼還以爲陸光祖屬於那種揣着明白裝糊塗的人,可這反腐是爲了創收這種事,也能堂而皇之的講出來嗎?

陸光祖其實也不想含糊其辭,但他剛剛以反腐事入閣,立足不穩,如果胡亂表態,就只會成爲鬥爭的犧牲品。

先把反腐的差事辦好,有了立足之本,才能談其他,一如之前,他要借大將軍戚繼光的勢,完成反腐司新官上任三把火。

“這麼一說,確實有銀子,那就明年擴招。”朱翊鈞聞言,眼前一亮,立刻點頭說道,有錢他自然不會吝嗇,該花的錢,他一分不會省。

“臣等遵旨。”高啓愚和陸光祖俯首說道。

大臣們從來不擔心皇帝拿了銀子亂花,時至今日,除了必要的宮廷開支外,內帑的銀子多數都放在了丁亥學制、馳道、黃金寶鈔上,全都是國事。

如果以恩情論的話,朝廷欠了陛下的恩情,而且是真金白銀的恩情,是根本還不完還不清的恩情。

僅僅開隴馳道就三千五百萬銀,全部資出內帑,這開隴馳道,根本就該叫做恩情馳道!

“今歲,五十一所官廠,全都順利動工,期許四年之內完工。”工部尚書曾同亨彙報了工部籌建的北方官廠,一共110個官廠,第一批官廠五十一所,大部分都是煤焦鋼廠,主要是供給生產生活用煤。

大明每一個城池,都養了一大羣的砍柴夫、擡柴夫、分柴夫,和水窩子、糞道主一樣,柴夫也有自己的柴幫,而且聲勢浩蕩,即便是南方不用煤炭過冬,柴米油鹽,柴字當頭,也要柴來生火做飯。

柴幫的砍柴夫,就這麼一個山頭一個山頭的砍過去,砍到今天,大明每一座山都是光禿禿的。

很多人都在講,大明現在發生的天變,就是天譴,人們肆無忌憚的破壞自然環境,終於迎來了報應。

可人終究要生活,採煤技術不可靠,交通不便利,無法穩定供應煤炭之前,人不砍樹難道活活餓死不成?破壞環境固然不好,但人總要先活下來纔是。

現在隨着越來越多的煤焦鋼廠的出現,這個問題,終於有了答案,六文一斤的煤,也是聖恩浩蕩。

“陛下今年漕運船有了一種新船。”曾同亨示意糾儀官把他上殿之前交的模型,呈送御前。

小黃門檢查後,呈送到了御前,船分爲了兩節,前面爲拖船,後面爲駁船,駁船沒有任何動力,駁船長六丈五尺,深六尺四寸,吃水三尺六寸,可以裝一千料,一料爲120斤,即一個太嶽漕糧箱重量。

曾同亨看着陛下手中的模型說道:“拖船大小和駁船差不多,用銅包木增加壽命,一臺昇平九號做船機,中間馬力爲四百四十匹,可以拖掛四到八艘駁船,每天可行水程360裡。”

一臺拖船,掛八艘駁船,可以帶8000石的糧食,四百萬石的漕糧也只需要五百條這樣的漕船,五大造船廠加班加點,大約六個月工期就可以全部做完。

就是現在改海漕爲河漕,當年需要佔用四個月京杭運河的漕運,現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就可以完成了。

“這麼一艘船,可以頂多少個縴夫?”朱翊鈞翻動着手裡的模型,詢問其中細節。

曾同亨聽聞陛下詢問,深吸了口氣,俯首說道:“一千二百名縴夫拖拽。”

“所以,大司空的意思是,在戶部成立一個類似於馳道抽分局的衙司,航運司,設轉運使督辦,再給銀到造船廠,定做這樣的拖船、駁船,專事轉運。”

“只需要五百條,就可以搶走六十萬縴夫的營生。”朱翊鈞對手裡的拖船、駁船非常喜愛,只是他的話,讓文華殿廷臣都有些沉默。

朱翊鈞很喜歡這個拖船的模型,可以用愛不釋手去形容。

拖船的結構簡單,就一個昇平九號蒸汽機,加上一個水下螺旋槳,再無其他,其餘都是存煤的地方,而且煤炭可以隨時沿途增補,船工還能在船上靠着爐子的熱量做飯,燒水,在船上生活。

一個拖船,掛四個駁船和掛八個駁船,都非常靈活,貨少掛四個,貨多掛八個。

掛一個不合適,浪費煤炭。

這是龍江造船廠設計製造的內河船,船型技術的改造是一個相當長期、複雜的過程,尤其是涉及到了蒸汽機動力的船隻,更是複雜。

之前大明的船隻都是用的縴夫,現在終於開始上蒸汽機械了。

可問題是,五百條鐵馬拖船的出現,會讓六十萬縴夫無事可做。

朱翊鈞看着曾同亨說道:“昇平一號只有三馬力,每馬力要四百銀,那時候大家都不覺得鐵馬有什麼鑽研的必要,今天,十三年過去了,昇平九號四百四十匹中間馬力,每馬力只要20銀,如果大量製造,每馬力只要15銀,甚至更低。”

“一臺昇平九號才8800銀,算上折舊、修理、煤炭消耗等等,拖船一年所費不過一萬銀,能頂1200名縴夫,一名縴夫一年最起碼要支付報酬15銀,這是個重體力活兒,就是一萬八千銀。”

駁船自古就有,從有了運河之後,這種餡大皮薄在水上爬的駁船,就已經存在,內河可比海上平靜的多、安全的多,駁船的成本都是一樣的。

牽引動力上,昇平九號的拖船,要比1200名縴夫要合算的多的多。

“陛下,大明四處都缺人,海外總督府、種植園缺人,遼東墾荒缺人,綏遠王化缺人,連西域開拓也缺人,工坊缺人,田間地頭也缺人。”曾同亨深吸了口氣說道:“六十萬力役,可以有效緩解缺人之弊病。”

“大司空,那是百姓的生計,不是簡單的數字那麼簡單。”朱翊鈞戀戀不捨的將拖船模型放下,深吸了口氣說道:“慢慢來吧,不要一下子做五百條,一條一條做,一點一點來,順便改良技術。”

“陛下,龍江造船廠也是要經營的,要不然,船匠們造出了好船,卻不能生產,那龍江造船廠日後就不會造新船了,也沒人想做新船了,畢竟不讓造。”曾同亨仔細斟酌再斟酌,表明了龍江造船廠的困難。

龍江造船廠和清江造船廠,是五大造船廠裡兩個內河船廠,這拖船、駁船是兩個造船廠日後五到十年的重頭戲,不造這些附加值高、利潤大的船,船廠的匠人們哪來的分紅?

“縴夫難,船廠也難,都難,百萬槽工衣食所繫,朕非婦人之仁,造吧。”朱翊鈞的手在桌上敲動了幾下說道:“就依工部所言,弄個航運司,專事運河、長江河漕事。”

考慮六十萬縴夫的生計,絕非婦人之仁,但該下決策的時候,朱翊鈞也不會猶豫,這已經是龍江造船廠第三次呈送類似的拖船了,再拖下去,龍江、清江造船廠就很難維持了。

工部要在戶部設一個共管的航運司,其實也不是非要搶着六十萬縴夫的活兒,無論京杭大運河還是長江漕運,現在都是貨等人。

船有,縴夫不夠用,貨只能等着縴夫,堵船很多時候,都是因爲縴夫不夠。

而龍江、清江造船廠造的拖船,主要是爲了填補運力不足的空白,增加貨物的流轉,讓貨物動起來,而不是堵在內河港口之中。

填補運力空白,一定會對縴夫的生計造成極大的影響,但時代的浪潮總是如此的無情,萬曆維新也不是過家家,該下定決策的時候,就要做好決策。

朱翊鈞和曾同亨詳細溝通了拖船生產情況,最終批准了工部奏疏。

該做決策,就要果斷。

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四章 皇權特許第906章 我明白了,你是在等黃巢吧?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425章 大明律,不保護泰西番夷第319章 殺倭寇?酒管夠!第774章 皇帝沒錢了?第992章 該是你的,誰都奪不走第497章 陛下劍指之處,大明軍兵鋒所向第584章 兩宋三百載,未曾復燕雲第四十二章 對小皇帝的考成第799章 朕就一句話,一切拿白銀說話!第765章 尸位素餐的四大特徵第722章 世界是一道精緻的灰第483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一百六十九章 讀書人的心眼兒真的髒第二百七十七章 漫不經心的炫耀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第三十八章 不是我!不要污人清白!第294章 等,等太陽落山;等,等天下有變第840章 通和宮金庫第516章 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第792章 要學會正確使用首輔第887章 國事從不是兒戲第二百零八章 大明皇家格物院第858章 防保守,更要防過於激進第二百八十四章 臣有個主意,不如讓他們交錢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578章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第二百六十八章 論跡不論心第八十三章 《矛盾說》已然大成,成書刊刻天下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願,唯理所在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939章 崇高公德:避免戰爭第806章 要用自由之火點燃整個泰西第935章 大明的天,並非一直豔陽高照第608章 走賤儒要走的路,讓賤儒無路可走第657章 《抱薪者》和《安全生產》第878章 隱形的權力第519章 皇遁正字斬殺術第一百七十九章 王法?陛下的意志就是大明最大的王法!第二百六十章 戰爭之中,傷亡不可避免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明版的解放奴隸宣言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六十六章 一拳勝過一拳第652章 從來如此,便對嗎?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五十四章 過河拆橋,上房抽梯第799章 朕就一句話,一切拿白銀說話!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萬銀,圖謀世界之路第296章 朕當初欠考慮了第424章 不服就造反,上桌來賭命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第801章 行者歌,居者寧,椰海城第982章 最後的贏家必然是大明第二百零二章 權豪縉紳裡面的一股泥石流第762章 有福同享 有難獨當第一百七十五章 手縛濁龍潘季馴,慘如水鬼高啓愚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448章 在死亡的邊緣試探第838章 有恭順之心的中書舍人第986章 我參與 我監督 我修改第547章 言速勝多是養寇自重第692章 隨時準備三堂會審伽利略第480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第573章 物理意義的到地下去接地氣第580章 風雨只打飄零客,佛門只渡有錢人。第866章 還田令的喪鐘,爲誰而鳴第897章 萬曆第五大案,誠臣張居正之錯第七十五章 天下之事,有常有變 君子處事,有經有權第981章 絕對不能讓老鼠上桌第950章 環太平洋商業聯盟第947章 對日不落帝國核心利益動手第886章 聖主南巡誅國賊,賢后內幃定風波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320章 爲這個破破爛爛的世界縫縫補補第551章 故事講得好,經費少不了第三十八章 不是我!不要污人清白!第579章 半分封半郡縣的開拓之路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488章 一個大明,都是王民第586章 當總量第一的時候,陛下開始談人均第315章 文華殿裡,喜氣洋洋第288章 怎麼可能讓狗皇帝順意!第900章 下地獄跟閻王爺說去吧!第529章 不想當國王的院長不是好船長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589章 沒別的,就是不差錢第305章 因人成事休定論,時運相逆人離羣第366章 帝皇的王座是黃金馬桶第728章 戚繼光,你爲何不篡位!第904章 金債興衰內外鑑,海國毒患示危瀾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二百四十三章 陛下總是一如既往的有辦法第354章 只是官船官貿,不敢妄稱再下西洋第854章 錢這個東西,該花花該省省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義清流第八十八章 元輔先生,朕帶你去看彩虹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
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四章 皇權特許第906章 我明白了,你是在等黃巢吧?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425章 大明律,不保護泰西番夷第319章 殺倭寇?酒管夠!第774章 皇帝沒錢了?第992章 該是你的,誰都奪不走第497章 陛下劍指之處,大明軍兵鋒所向第584章 兩宋三百載,未曾復燕雲第四十二章 對小皇帝的考成第799章 朕就一句話,一切拿白銀說話!第765章 尸位素餐的四大特徵第722章 世界是一道精緻的灰第483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一百六十九章 讀書人的心眼兒真的髒第二百七十七章 漫不經心的炫耀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第三十八章 不是我!不要污人清白!第294章 等,等太陽落山;等,等天下有變第840章 通和宮金庫第516章 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第792章 要學會正確使用首輔第887章 國事從不是兒戲第二百零八章 大明皇家格物院第858章 防保守,更要防過於激進第二百八十四章 臣有個主意,不如讓他們交錢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578章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第二百六十八章 論跡不論心第八十三章 《矛盾說》已然大成,成書刊刻天下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願,唯理所在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939章 崇高公德:避免戰爭第806章 要用自由之火點燃整個泰西第935章 大明的天,並非一直豔陽高照第608章 走賤儒要走的路,讓賤儒無路可走第657章 《抱薪者》和《安全生產》第878章 隱形的權力第519章 皇遁正字斬殺術第一百七十九章 王法?陛下的意志就是大明最大的王法!第二百六十章 戰爭之中,傷亡不可避免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明版的解放奴隸宣言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六十六章 一拳勝過一拳第652章 從來如此,便對嗎?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五十四章 過河拆橋,上房抽梯第799章 朕就一句話,一切拿白銀說話!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萬銀,圖謀世界之路第296章 朕當初欠考慮了第424章 不服就造反,上桌來賭命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第801章 行者歌,居者寧,椰海城第982章 最後的贏家必然是大明第二百零二章 權豪縉紳裡面的一股泥石流第762章 有福同享 有難獨當第一百七十五章 手縛濁龍潘季馴,慘如水鬼高啓愚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448章 在死亡的邊緣試探第838章 有恭順之心的中書舍人第986章 我參與 我監督 我修改第547章 言速勝多是養寇自重第692章 隨時準備三堂會審伽利略第480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第573章 物理意義的到地下去接地氣第580章 風雨只打飄零客,佛門只渡有錢人。第866章 還田令的喪鐘,爲誰而鳴第897章 萬曆第五大案,誠臣張居正之錯第七十五章 天下之事,有常有變 君子處事,有經有權第981章 絕對不能讓老鼠上桌第950章 環太平洋商業聯盟第947章 對日不落帝國核心利益動手第886章 聖主南巡誅國賊,賢后內幃定風波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320章 爲這個破破爛爛的世界縫縫補補第551章 故事講得好,經費少不了第三十八章 不是我!不要污人清白!第579章 半分封半郡縣的開拓之路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488章 一個大明,都是王民第586章 當總量第一的時候,陛下開始談人均第315章 文華殿裡,喜氣洋洋第288章 怎麼可能讓狗皇帝順意!第900章 下地獄跟閻王爺說去吧!第529章 不想當國王的院長不是好船長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589章 沒別的,就是不差錢第305章 因人成事休定論,時運相逆人離羣第366章 帝皇的王座是黃金馬桶第728章 戚繼光,你爲何不篡位!第904章 金債興衰內外鑑,海國毒患示危瀾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二百四十三章 陛下總是一如既往的有辦法第354章 只是官船官貿,不敢妄稱再下西洋第854章 錢這個東西,該花花該省省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義清流第八十八章 元輔先生,朕帶你去看彩虹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