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臣有個主意,不如讓他們交錢

順天府丞盤點了順天府的人口,發現京畿人口比之過往要少很多,所以動心起念要遷富戶充實京畿,這只是表面原因,根本目的還是爲了清丈還田,防止地方兼併。

王崇古抽冷子提出了直接遷到遼東去,京城人多地狹,容不下那麼多的老爺,這一下子就從失去財富到失去生命,從到京師享受繁榮,變成了到遼東享受風霜雨雪的流放。

朱翊鈞認同了王崇古的說法,因爲他和王崇古、王謙都是一樣的人,壞人。

“陛下,這是不是有點太激進了?”萬士和首先發出了自己的疑惑,這是不是有點太過分了。

一個富戶除去了那些認領的義子義女之外,在戶口簿上的最少就有七十多口,五千八百戶,這就是四十多萬人,這充邊實在是太多了些。

義子義女都會跑的乾淨,朝廷沒有禁止義子義女,但是在法律上賦予了義子繼承權。

“臣亦有憂慮。”俞大猷突然開了口,他和戚繼光在廷議的時候,完全都是一個模樣,不涉及軍務,從來不說話,就像是個泥塑的雕像,現在振武振的恰到好處,他纔不會閒的沒事,引起大明朝臣們對軍事的忌憚,所以能不說話就不說話。

現在俞大猷開口了,證明這充邊之議,俞大猷是反對的。

“陛下,臣倒是不擔心勢要豪右之家會活不下去,他們到了遼東會想辦法活下來,臣擔心的是他們和東夷建奴沆瀣一氣,低首仰給,恐有大患之隱憂。”俞大猷闡述了自己的理由,他不同情勢要豪右,而是思考邊防的安危。

低首仰給,就是跪在地上給建奴當狗,爲虎作倀。

其實遷茂陵守陵寢,從一開始就有這樣的議論,當時匈奴逞兇,時常劫掠長安、代郡等地,邊方百姓或被擄掠、或逃難離去,邊方空虛無比。

漢武帝本來打算把富戶們送到邊方去,結果當時的桑弘羊、張湯對漢武帝說:富豪皆爭匿財,隱而不報或呈報不實者,除沒收輯錢外,並罰戍邊一年,恐低首仰給以事虜。

算緡令頒佈,開始收商稅後,很多的富豪都爭相隱匿自己的財產,隱而不報,呈報不實,除了沒收錢財外,還要罰戍邊一年,如此嚴苛的懲罰,仍然阻擋不了富豪們藏匿財產,那到了邊方,可能會跪在地上事匈奴造成危害。

爲了收這個車船稅,

漢武帝先是頒佈算緡令,而後又頒佈了大告發,所有人都可以告密的告緡令,但是這個車船稅依舊是收的怨聲載道。

在這一輪鬥爭中,漢武帝並沒有獲勝,他選擇了妥協,在元封元年,桑弘羊繼鹽鐵官營、均輸平準後,又請令吏得入粟補官及贖罪,朝廷的財政赤字得到了好轉,最終廢除了算緡和告緡令。

令吏得入粟補官是賣官鬻爵,而給錢贖罪是議罪錢,就是給點錢就可以贖罪了,李廣就因爲迷路戰敗,面臨着斬首的懲罰,李廣交錢才免於了刑罰,而寫《史記》的司馬遷,沒錢繳納罰款,只能受了宮刑。

議罪銀,在幹隆年間,大行其道,而後韃清的吏治就跟在下坡路上把油門踩進了油箱裡一樣,急轉而下。

賣官鬻爵議罪銀,其實弄不到幾個錢,反倒是鹽鐵官營、均輸平準,補齊了漢武帝的窟窿。

譚綸思慮了片刻說道:“這不是正好嗎?”

“正好?”俞大猷眉頭一皺。

“正好一鍋燴了。”譚綸十分確信的說道:“建奴現在羸弱,若是這幫賤儒真的助長建奴氣焰,就一鍋燴了,省的他們繼續生事了,趁着現在京營能打,兩個矛盾一起解決,如果京營不能打了,豈不是說兩個矛盾一個也解決不了?”

王崇古和譚綸都是瞄着對方性命去的。

京營現在強橫,如果京營變得虛弱,這兩個矛盾朝廷一個也解決不了,正好湊一起,一鍋燴,省的麻煩了。

“啊這…大司馬所言有理。”俞大猷思前想後,覺得譚綸說的不無道理,趁着京營能打,趕緊做事,過些年,大明的京營不能打了,讓朝廷怎麼解決這兩個矛盾?

大明的京營一直處於起起伏伏的狀態,強橫的時候,朝廷的威嚴宛如天人,虛弱的時候,地方不尊朝廷號令,自我爲政。

“二位,比次輔還激進了。”萬士和無奈至極的說道。

譚綸、俞大猷都是軍伍出身,他們的思維方式是一種路徑依賴,遇事不決,訴諸於武力。

誰讓大明皇帝放出了戚繼光這個猛獸,還給戚繼光武裝到了牙齒,京營打仗,就連總督軍務都在京師,而京營在京時,也不設立總督軍務節制,訴諸武力就變成了現實。

這譚綸不能上戰場,心裡憋着一股氣,這逮住了青蛙攥出尿來,非要弄的血流成河才行,這樣過於激進的手段,有點手疼砍手,腳疼砍腳,哪天腦袋疼,砍腦袋嗎?

皇帝就是大明的腦袋,大明皇帝現在英明,是張居正還在,約束嚴格,如果張居正不在了,皇帝變得懶散懈怠,大明開始腦袋疼,也要砍腦袋嗎?

萬士和其實也擔心,張居正真的不在了,小皇帝沒了畏懼之人,還會像現在這麼英明嗎?到那時候,現在忠君體國的臣子,到時候都會變成矇蔽聖聽的佞臣。

是忠臣還是佞臣,完全由皇帝說了算。

萬士和思前想後說道:“臣倒是有個主意,讓他們交錢。”

“交錢?”朱翊鈞呆滯的看着萬士和,這萬士和不愧是讀書人,這眼睛珠子一轉,就是一個主意。

“交錢當安家費啊,他們從地方遷徙至京師,這京師本就人多地狹,朝廷給他們安家,總要資財,這一路上車馬勞頓,需要用到驛站,這車馬安家費,是必須要交的,肯交錢,也還算是有點忠君體國之心,不肯交錢,那就完全沒了恭順之心,那就送到遼東墾荒好了。”萬士和完整的敘述了自己的主意,引起了明公們的側目。

萬士和這個主意,盡顯讀書人的風采。

那些個外官入朝的官員,要挑軟柿子捏,會先想到萬士和,畢竟萬士和既不是晉黨,也不是楚黨,看起來無黨無派,最好欺負。

“咱們這個遷富戶入京充實之事,不是爲了防止他們在地方兼併嗎?怎麼到這個地步的?”張學顏是第一次以戶部尚書的身份參加廷議,他這一輪聽下來,全都是震撼!

大明的明公們都太可怕了,雖說大家都是讀書人,可是這一個餿主意加一個餿主意,實在是有點讓人膽戰心驚,這大明掌控在這麼一羣人手裡,勢要豪右可不就得吃苦頭嗎?

遷富戶入京是物理上防止兼併,本來就是個暴政,歷代做這種事的皇帝,都被罵的狗血淋頭,漢武帝、明太祖、明成祖,這麼幹的哪個不是捱了幾百年的罵?

“不教而誅是爲虐,讓他們交安家車馬費,的確是個遴選的法子。”馬自強從禮法的角度出發,解析了萬士和的政令,覺得可行。

不教而誅,纔是虐,那麼讓權豪交納安家費,這不就是教了嗎?給個機會,如果抓的住機會,就可以入京做個富家翁,如果不肯抓住機會,冥頑不明,那就做個孤魂野鬼好了。

禮法上也勉強說得通了。

“王次輔以爲呢?”朱翊鈞看向了王崇古,他倒是覺得萬士和的補充,的確是個不錯的辦法。

王崇古頗爲認真的說道:“臣以爲甚善。”

王崇古本來就沒打算能把這件事辦成,即便是皇帝同意,執行起來太過於困難,但是經過了廷議之後,政令變得可執行了起來,這一輪遴選之後,送到遼東的都是心中毫無恭順之心,一鍋燴的時候,也別怪朝廷不仁不義了。

“那就這麼辦吧,遷富民之事,戶部定下章程來,就準備推行吧。”朱翊鈞做出了最後的決策。

綜合廷議的結果,呂調陽寫好了浮票,又看了兩眼,搖頭說道:“天下困於兼併,但凡是縉紳能夠安土牧民,朝廷何至於苛責如此。”

呂調陽將奏疏呈送御前,繼續說道:“兼無可兼,並無可並,天下困頓,而縉紳在司法、稅賦上擁有各種特權,卻爲非作歹,不爲國朝萬民思慮,實在是咎由自取。”

“江西無夏稅,湖廣無麥糧。”

朱翊鈞下了印將奏疏下章戶部,聽聞呂調陽如此說,有些奇怪的問道:“這是什麼樣的讖言?”

“回陛下,臣出身湖廣,乃是楚黨,臣的話有阻礙聖聽之嫌,更有攀附權焰之恥,但是臣還是向稟明聖上。”呂調陽俯首說道:“春夏兩稅,江西不交夏稅,湖廣不交春稅,這些稅賦雖然不交到朝廷來,可是百姓藁稅從無分毫減免,更是無法滿足鄉部私求,湖廣多逃民入山。”

“嘉靖二十九年,臣高中榜眼,這一年,湖廣逃民入山逾四十萬衆,藁稅、佃租、鄉部私求,這藁稅是朝廷的稅賦勞役,這佃租是給地主家的租子,這鄉部私求就是各地巧立名目,生民苦楚至極。”

“臣本以爲朝廷藁稅極重,結果到了朝廷才知道湖廣不交春稅。”

江西和湖廣是固定的蠲免,是當年太祖高皇帝定下的祖宗成法,主要是當年的湖廣千里無人丁,而江西則是人多地狹,百姓生活苦楚,這是一個朝廷的恩澤,但是這個恩澤從沒有執行過,湖廣地面百姓一直承擔的春秋兩稅。

就事論事,具體事情具體分析,就湖廣和江西的藁稅這件事,是誰在魚肉百姓,朝廷沒有那麼的本事,可這麼多年,的確也在放縱縉紳豪右在魚肉百姓。

呂調陽並不覺得王崇古、萬士和、譚綸所言有什麼不對的地方,這些縉紳豪右,但凡是有一點體國朝艱難之心,就不會在荒年大加兼併了,比如去年江西蝗災,若不是潘季馴抓着刀逼迫這些大戶不得兼併,恐怕又是一場民亂。

怪朝廷下手狠辣,朝廷不下手狠辣,那百姓就該揭竿而起了。

呂調陽說這些,就是讓皇帝知道張居正爲何要推動魚肉縉紳,苦一苦勢要豪右、善待小民的政治正確,皇帝畢竟年紀小,對於縉紳對大明秩序的破壞的威力,並不是很清楚。

“先生曾經對臣說,恐天下有傾覆之危,當行新政。”呂調陽的語氣十分的嚴肅,現在先生不在朝中。

張居正和門下的溝通,朱翊鈞知之甚少,只知道一個高啓愚被逐出門下,呂調陽第一次把私下裡的話拿到了文華殿上來說,因爲現在很多的新進的進士,很難理解張居正爲何要執意推行新政了。

這些進士大多數都出自富裕家庭,他們對國朝惡劣的情況,感知上是遲鈍的,他們看不到平靜湖面下那已經沸騰的民怨。

高閣垂裳調鼎時,可憐天下有微詞。

覆舟水是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

對於深入九重,生活在朝臣們編制的信息繭房裡的皇帝,是很難看清楚國朝的危難,對於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進士也是如此,他們無法理解,張居正爲何要苛責縉紳,以爲他是泥腿子出身天然仇視,他們無法理解,朝廷爲什麼要如此的折騰,是因爲他們本身堵住了耳朵不聽窗外風雨。

到了現在進士們更難理解了,因爲他們看到的是新政之下的欣欣向榮,他們會抱怨出門的時候,路上的人太多,京師擁擠,因爲糞道不暢破口大罵小民刁鑽,他們會覺得大明的物質十分豐富,國朝靖安,不需要過多的折騰。

不是都挺好的嗎?朝廷富得流油,足夠六年度支,而皇帝內帑更是天下至富,爲何要改?爲何要聚斂?爲何要行新政?

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說話,相比較天下、江山、社稷這個更大的羣體,他們更在意自己的小羣體。

“大司馬。”朱翊鈞聽懂了呂調陽的擔心,天下恐有傾覆之危,即便是弘毅之人,大抵也是看不清楚的。

“臣在。”譚綸俯首說道。

“陽春三月上應昌之時,帶着咱們大明的新晉進士、翰林院的翰林,從國子監的明理堂和率性堂,遴選一批監生隨行吧,周良寅本來是個賤儒,但是到了大寧衛短短兩年時間,已經變得忠君體國了。”朱翊鈞想到了個好辦法,讓所有人親自到邊方去看看,瞭解下大明百姓的苦楚。

朱翊鈞特別提到了一個人,周良寅,這個傢伙去年隨譚綸跑了一趟大寧衛和遼東,回來說的是實話,卻選擇性的說實話,被皇帝訓誡後外放做官,到了大寧衛做了參贊軍務,主持大寧衛屯耕之事。

周良寅雖然不肯旗幟鮮明的擁簇新政,但他的所作所爲,都是忠君體國,跟侯於趙二人,可沒少日拱一卒。

大寧衛、會寧衛、彰武、熱河、應昌,這些新開闢之地,過去都是鳥不拉屎的地方,但就是這種地方,百姓爲了求活也願意前往,既然譚綸要去,就帶着新科進士、翰林、監生一起前往。

明理堂和率性堂,是國子監內的兩個上舍,都得考進去,明理堂的算學更是要達到九十分以上,弘毅之人,心懷天下也要知道天下的現狀。

“臣遵旨。”譚綸俯首領命。

呂調陽又拿出一本奏疏說道:“先是皇親武清伯李偉,使家人攬納布花,多所幹沒,軍士大譁,前日陛下命取布一疋驗之,不堪,太后聞狀怒甚,遣諭:內閣盡法處治,吾不私外家,不必入宮求情,日後亦不得撲買外家。”

武清伯李偉又又又闖禍了!

李太后生氣了,直接關了宮門,不許李偉父子入宮求情,讓內閣依法處置,不要輕饒,太后不會私宥外家。

“太后生氣是生氣外公丟了皇家的臉面,倒不是什麼大事,按律罰沒就是。”朱翊鈞還是解釋清楚了。

其實不是什麼大事,武清伯李偉督辦的不是新京營的布花,而是老京營的布花,老營就是之前的京營,大約只有五六萬之數的老弱病殘,經過了數年的清汰,再加上遴選入京營,老營已經剩下幾千人,這些都是不肯捨棄了俸祿的勳貴子弟。

說穿了,不過是勢要豪右之家爭利的事兒,李太后則是生氣李偉爲了點銀子,又惹了麻煩,弄的李太后很是生氣,這次也不訓誡了,直接就讓內閣處置,不得寬宥容情。

李偉包攬一些朝廷的撲買,沒有盡心辦事,還惹出了亂子,就是李太后生氣的根本原因,甚至直接斷了李偉包攬朝廷撲買的營生。

人就怕對比,和孝宗張皇后一比,李太后絕對是賢良淑德的典範了。

張皇后倆弟弟帶孝宗皇帝的冠帶,都沒有受到懲罰,張皇后喜歡私宥外家,李太后根本不慣着武清伯李偉。

廷議的內容很多,新年的第一次廷議,甚至佔了朱翊鏐講筵的時間,結束之後,展書官、侍讀、侍講學士都魚貫而入,朱翊鈞整理好了今日廷議內容,眉頭一皺,朱翊鏐居然還沒到。

“人去哪了?”朱翊鈞看向了馮保。

馮保馬上回答道:“潞王殿下,現在在偏殿。”

朱翊鈞眼睛瞪大,猛地竄了出去,向着偏殿跑去,他那裡那麼多的模型,朱翊鏐這個熊孩子要是摔了他的模型,他一定會狠狠地踹他的屁股!

朱翊鈞趕到的時候,用力的鬆了口氣,因爲朱翊鏐熊歸熊,可還是知道什麼能碰,什麼不能碰,文華殿偏殿這地方,全都是皇帝心愛之物,朱翊鏐膽大包天也不敢在這裡撒野,他是進來學習的。

“哥!”朱翊鏐看到了皇帝的身影,嚇了一個激靈,連忙見禮。

“看什麼,如此入神?”朱翊鈞示意弟弟平身,笑着問道,只要不撒野,那就是好孩子。

朱翊鏐見皇兄沒有責怪,立刻就歡快了起來,興奮無比的說道:“每一樣都很神奇,就跟變戲法一樣,但是我看不懂。”

李太后已經教過很多次,讓朱翊鏐自稱臣弟,稱呼皇帝爲陛下,朱翊鏐也不是不聽話,是他這麼叫皇帝,皇帝會應聲,也從來不糾正。

“不懂我講給你聽。”朱翊鈞走到了一個試驗檯前,笑着說道:“你看不懂這個嗎?”

“是的。”朱翊鏐老實的點頭說道。

試驗檯上有一根玻璃管,玻璃管很奇怪,一頭粗一頭細,而這個管子上有一個很奇怪的螺旋測速器,就是測水流速度的,粗的那段連着一個水箱。

朱翊鈞放開了水箱的開關,水嘩啦啦的流下,粗細上面的測速器開始飛快的轉動。

“粗的這邊流速慢,細的這邊流速快,粗細一定要同等高度,它們的圓心是等高的,我們發現在高度相同的時候,流體的比重乘以速度的平方相減,除以二,就是粗細兩端的壓力差。”朱翊鈞放完了所有的水,笑着解釋着原理。

壓力差更加準確的是壓強差,但是沒關係,它解釋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硬帆船如何能行八面風的科學原因,能行八面風的硬帆,不是因爲真武大帝賦予了神力,而是自然萬物無窮之理。

總結而言,就是速度小就壓強大,速度大就壓強小,壓強差產生一個力,這也是蒸汽輪機的基本原理。

引入了比重的概念,是因爲在實踐中發現水翼帆船的水上三面風翼的力,不如水中短翼,這是因爲空氣的密度產生的壓強差,遠遠小於流體水產生的壓強差,這個公式的出現,讓大明造船業船舶設計,如同長了翅膀一樣。

按照壓強差公式,追求最大速度,是不是可以一面凹減緩流體速度,一面凸增加流體速度?

實踐證明,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兒,因爲材料強度等等原因,臉面都是凸起,反而更加容易利用風力,一個弧度大,一個弧度小,公式是從流體水中得到的,而流體空氣是可以壓縮的,不能生搬硬套。

水翼帆船,大明海防巡檢們的座駕,兩翼已經有了改變,沒有提升太多的速度,但是提供可操作性,讓駕馭更加輕鬆,而不是像過去一樣生死搏命。

一直以來,墩臺遠侯夜不收和海防巡檢水上漂,都是高危職業,他們不是殉職,是殉國,朱翊鈞對殉國者始終抱有崇高的敬意,盡所能的保證他們後人的生活。

在草原上迷失和在海上失事,連屍首都找不到,只能留下一個衣冠冢。

朱翊鈞沒講的更加複雜,給朱翊鏐講了,朱翊鏐也聽不懂。

朱翊鈞拿出了一張圖說道:“這是水翼帆船的受力分析,分別是船帆,兩側風翼,船下三個水翼,這是三體水翼帆船的受力分析,綜合之後,就可以優化水翼帆船的設計,目前南衙正在試製新的水翼帆船。”

“小型船舶,我們比之泰西遙遙領先!”

“大型船舶呢?”朱翊鏐自然看不懂什麼受力分析,可他聽出了哥哥那由衷的驕傲。

“也是領先,不過不是遙遙領先。”朱翊鈞滿是感慨的說道:“這一點,紅毛番這羣海寇,還是很有天賦的,每年都會入京來朝見的那個安東尼奧船長,就說到了泰西的西班牙國王,正在改良帆船,去年就開始仿建了。”

朱翊鈞對泰西人的定義是紅毛番海寇,對安東尼奧這個商人,並不是抱着看待朝貢國的心態,他們帶走了大明的絲綢,帶來了白銀,這不是朝貢貿易,而是從朝貢貿易向市舶貿易轉變。

安東尼奧的大帆船帶有強烈的朝貢色彩,畢竟安東尼奧每年都要入京來見一下皇帝,確保商貿的穩定進行,但是大帆船隨船貨物,不是隨貢貿易,而是在新港的市舶司進行,朝貢貿易正在逐漸被時代淘汰。

這是社會在矛盾相繼之下不斷髮展的必然。

“聽不懂沒關係,日後慢慢就懂了。”朱翊鈞帶着朱翊鏐來到了另外一個試驗檯,這個試驗檯上,則是一個風箱,確切的說是一種往復式的風箱,更加確切的說,它是一個往復式蒸汽機的原型機。

朱翊鈞點燃了魚油燈,魚油燈明滅不定的火光將水箱裡的水加熱到沸騰,蒸汽開始緩慢的推動氣缸運行,而往復式蒸汽機帶動着一個風車開始轉動,朱翊鏐感受到了風車的微風徐徐。

“轉了!它在轉!”朱翊鏐瞪大了眼睛,滿是驚歎,比他看到的那些藝人神奇的技藝還要驚訝!

“如果我們在氣缸上加入一個限壓閥,就可以得到高壓蒸汽,但是這個氣流不穩定,現在皇家格物院正在研究如何讓它的氣流保持穩定,以保持工況的穩定。”朱翊鈞笑着用燈蓋蓋滅了魚油燈。

朱翊鈞手裡這個東西,能轉,但只能轉一點點。

要讓往復式蒸汽機運轉起來, 需要高壓蒸汽推動,高壓意味着高溫,對整體的氣密性和動密封要求更嚴,皇家格物院還在加班加點的改良。

現在格物院對蒸汽動力,形成了兩種路線,一種是蒸汽輪機,一種是往復式蒸汽機。

而主張蒸汽輪機的皇叔朱載堉也不得不承認,蒸汽輪機是未來,而往復式蒸汽機是現實,朱載堉沒有讓自己的主張,耽誤往復式蒸汽機的發展,甚至對往復式蒸汽機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這東西什麼時候能用於萬民?”朱翊鏐敏銳的察覺到這玩意兒是好東西,但現在它還只是皇帝的玩具。

朱翊鈞略顯無奈的說道:“或許五年,或許十年,或許更久,現在,它比人力可貴的多得多。”

第292章 賤儒類犬第653章 永昌門外人頭滾滾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467章 大明突破困局的唯一契機第417章 法不嚴則不能信,法不信則不能治第918章 唯自強,有新生第581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一百九十三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第604章 厄運專挑苦命人,麻繩專挑細處斷第六十九章 同勢則附,同利則趨,同害則避第二百六十八章 論跡不論心第一百二十三章 刀筆吏所以敗人壞事之法第882章 讀書人真的是太歹毒了第297章 屎盆子都嫌他臭第634章 都是大明皇帝慣的第718章 陛下,急報!順天府陷落!第979章 山川隱現城邦固,玉音乍落銀山獻第552章 權利無限大,責任無限大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稅嗎?我們交!第606章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正菩提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642章 所有人都不看好他,偏偏他自己還不爭氣第323章 大明處處都是迴旋鏢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840章 通和宮金庫第450章 知識本就是昂貴的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637章 天殺的畜生第754章 循環成立的基石,不是仁義,而是暴力第319章 殺倭寇?酒管夠!第422章 來過,已是足矣第302章 這是大明的頂級機密第二百五十二章 賤儒們那張犯賤的嘴第759章 更加專業的稽稅緹騎第892章 紋板提花機第395章 老奴酋的七宗罪第395章 老奴酋的七宗罪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581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736章 毒過潘金蓮第749章 窮則爭議,達則自古以來第592章 精兵可以安邦,巧器可以利民第798章 拿走你的銀子,冠上我的名字!第431章 快速帆船游龍號第721章 皇帝的旨意不是無所不能的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346章 去奢崇儉,誠乃救時要務第696章 這等亂命,體現了封建帝制的侷限性第789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567章 荒地無人耕,起耕有人爭第676章 有六部沒皇帝,可不就是小朝廷?第945章 陳化米?賣給倭國好了第423章 若再有戰禍邊釁,朕必永清草原大漠第二百零九章 朱翊鈞的算學小課堂,開課了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話殺死比賽第980章 文明需要連續存在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561章 詔廢賤奴籍仁極至功德,鄉野田畝間第773章 一方水土必然養一方人第674章 俺的,都是俺的!第803章 崇古堡和太嶽城第557章 不可能三角第729章 賤儒的意思是,朕也行賄?第897章 萬曆第五大案,誠臣張居正之錯第325章 定義別人的過去,就是定義他們的未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明版的解放奴隸宣言第九章 再一再二沒再三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491章 坑了他張居正,張居正還要說謝謝第699章 《消失的帝國,消散的文明》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四十一章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第702章 沒做虧心事,不怕鬼叩門第953章 漢文宋仁,亦不如陛下之分毫第851章 萬曆維新的終極目標第983章 忠誠度測試第626章 萬曆維新反對派的大聯盟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稅嗎?我們交!第565章 耗子給貓系鈴鐺第二十章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第749章 窮則爭議,達則自古以來第369章 大明皇帝的恩情,根本還不完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884章 雲鬢輕綰霞光黯,十里夭灼盡失顏第753章 去遼東填大水泡子吧!第907章 人生而自由,卻活在無處不在枷鎖之第543章 鼎建大工裡的蠅營狗苟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總怕太陽不會升起第616章 織田信長的反抗,假借水師獨走的名義第899章 諸惡皆非惡,公義非人心第899章 諸惡皆非惡,公義非人心第890章 當商品不能順利通過國界,軍隊就會第948章 實踐,是檢驗任何真理的唯一標準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一百二十三章 刀筆吏所以敗人壞事之法
第292章 賤儒類犬第653章 永昌門外人頭滾滾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467章 大明突破困局的唯一契機第417章 法不嚴則不能信,法不信則不能治第918章 唯自強,有新生第581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一百九十三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第604章 厄運專挑苦命人,麻繩專挑細處斷第六十九章 同勢則附,同利則趨,同害則避第二百六十八章 論跡不論心第一百二十三章 刀筆吏所以敗人壞事之法第882章 讀書人真的是太歹毒了第297章 屎盆子都嫌他臭第634章 都是大明皇帝慣的第718章 陛下,急報!順天府陷落!第979章 山川隱現城邦固,玉音乍落銀山獻第552章 權利無限大,責任無限大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稅嗎?我們交!第606章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正菩提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642章 所有人都不看好他,偏偏他自己還不爭氣第323章 大明處處都是迴旋鏢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840章 通和宮金庫第450章 知識本就是昂貴的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637章 天殺的畜生第754章 循環成立的基石,不是仁義,而是暴力第319章 殺倭寇?酒管夠!第422章 來過,已是足矣第302章 這是大明的頂級機密第二百五十二章 賤儒們那張犯賤的嘴第759章 更加專業的稽稅緹騎第892章 紋板提花機第395章 老奴酋的七宗罪第395章 老奴酋的七宗罪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581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736章 毒過潘金蓮第749章 窮則爭議,達則自古以來第592章 精兵可以安邦,巧器可以利民第798章 拿走你的銀子,冠上我的名字!第431章 快速帆船游龍號第721章 皇帝的旨意不是無所不能的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346章 去奢崇儉,誠乃救時要務第696章 這等亂命,體現了封建帝制的侷限性第789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567章 荒地無人耕,起耕有人爭第676章 有六部沒皇帝,可不就是小朝廷?第945章 陳化米?賣給倭國好了第423章 若再有戰禍邊釁,朕必永清草原大漠第二百零九章 朱翊鈞的算學小課堂,開課了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話殺死比賽第980章 文明需要連續存在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561章 詔廢賤奴籍仁極至功德,鄉野田畝間第773章 一方水土必然養一方人第674章 俺的,都是俺的!第803章 崇古堡和太嶽城第557章 不可能三角第729章 賤儒的意思是,朕也行賄?第897章 萬曆第五大案,誠臣張居正之錯第325章 定義別人的過去,就是定義他們的未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明版的解放奴隸宣言第九章 再一再二沒再三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491章 坑了他張居正,張居正還要說謝謝第699章 《消失的帝國,消散的文明》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四十一章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第702章 沒做虧心事,不怕鬼叩門第953章 漢文宋仁,亦不如陛下之分毫第851章 萬曆維新的終極目標第983章 忠誠度測試第626章 萬曆維新反對派的大聯盟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稅嗎?我們交!第565章 耗子給貓系鈴鐺第二十章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第749章 窮則爭議,達則自古以來第369章 大明皇帝的恩情,根本還不完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884章 雲鬢輕綰霞光黯,十里夭灼盡失顏第753章 去遼東填大水泡子吧!第907章 人生而自由,卻活在無處不在枷鎖之第543章 鼎建大工裡的蠅營狗苟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總怕太陽不會升起第616章 織田信長的反抗,假借水師獨走的名義第899章 諸惡皆非惡,公義非人心第899章 諸惡皆非惡,公義非人心第890章 當商品不能順利通過國界,軍隊就會第948章 實踐,是檢驗任何真理的唯一標準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一百二十三章 刀筆吏所以敗人壞事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