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章 下地獄跟閻王爺說去吧!

朱翊鈞說暫停,就是把一把劍懸在浙江勢要豪右、鄉賢縉紳的腦袋上,無時無刻不對他們進行威脅,防止他們忘記,大明仍有威罰手段。

從遼東回來的巡撫、總兵都是狠人,李成樑當街殺了賤儒張利民,被流放到了關西七衛,而侯於趙把自己混到了活閻王的地步,因爲他們都出身遼東。

遼東地方的開拓,是屍山血海裡滾出來的,不是靠陰謀詭計博弈進行,大明在遼東的每一寸土上,都是靠着真刀真槍,流血犧牲開拓出來的。

吏部尚書樑夢龍給了皇帝一份新的名單,在處斬了一百三十二個裝瘋賣傻之人後,朱翊鈞抓了一批經紀買辦,這一批人,都是行賄。

而樑夢龍給的這一批名單,是受賄者的清單,吏部、禮部、刑部、都察院的意見是,涉謀逆,革罷褫奪功名,流放金池、椰海城,永不放歸。

“按閣臣們的意見,扭送金池城、椰海城吧。”朱翊鈞看着面前的奏疏,最終把這批人全都流放南洋,南洋缺人缺的厲害,也算是廢物利用了。

該殺的官吏之前已經殺掉了,剩下的這些官吏,行賄受賄,罪不至死。

“現在這個行賄受賄的手段,果然高明,若不是畏懼被掛到朝陽門上,勢要豪右們不會說的這麼清楚,自海瑞海文忠走後,貪腐之風再次擡頭。”

“南衙事實上形成了一批政治遊說掮客,名曰經紀買辦,實則貪腐之橋樑。”朱翊鈞看着案卷,揉了揉眉心。

鬥爭形勢在變得嚴峻和複雜,貪腐變得越來越專業了。

這不怪新總憲陸光祖辦事不利,其實這次查辦的六百多名貪官污吏裡面,貪腐行爲基本都發生在海瑞還在的時候,海瑞和皇帝都很清楚,貪腐是抓不完的。

反腐抓貪,只是提高官吏貪腐的成本,減少貪腐的數量和規模,防止貪腐成爲滅國之禍。

過分的追求道德崇高、追求天下全都是清官,真的不太現實;

但縱容貪腐,一定是亡國的下場,因爲貪腐的必然就是低效。

浙撫吳善言,因爲浙江地方衙門的錢太多了沒地方花,覺得出巡修堤補渠的九營過於礙眼,要折了九營的俸祿,解散九營,九營鬧了兵變。

在吳善言的計劃裡,浙東運河一旦開始修建,就是一個漫長的、長期的貪腐場,將府庫的銀子,全都以合理合規的名義,花出去。

整個浙東運河用了三百五十萬銀,四年完工,可是讓吳善言來,他敢弄個四十年工期,三千五百萬銀的大窟窿出來。

錢花了,但馳道一釐不挖。

過於嚴重的貪腐,必然帶來低效。

行賄專業化,就是行賄手段極其專業,隱蔽性很強,而且賬目上完全合理合法。

在海瑞沒有開始反腐抓貪的時候,‘冰敬’、‘碳敬’大行其道,地方官員每年都要給座主們銀子,明目張膽的貪腐。

現在貪腐變得合理合法,但都察院不管那些,都察院對貪腐的標準就是損公門之利,肥私家之財,只要符合這個標準,一律定性爲貪腐。

在大明,貪腐是沒有明確定義的,沒有什麼行爲是貪腐,什麼行爲不是,沒有太明確的界限。

大明會典在修的時候,言官們對這種模糊條款非常不滿,但最終大明會典,還是沒有明文規定。

這就是故意用這種‘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的模糊條款,對貪腐的定義進行擴展,只要損公肥私者,皆爲貪官污吏。

比如池州府知府鄒光耀,就是集大成者,他讓衙役們去劫海帶船,可不是無緣無故。

鄒光耀不是什麼名儒,但是每一次去聚談講課,都能賺五千銀到上萬銀不等,一年就是三到五次,這麼貴的座位,多少人搶破了頭,都搶不到。

除此之外,鄒光耀寫書,朱翊鈞看過,狗屁不通,那怕是他真的講點儒學,朱翊鈞也認爲有點價值,是否貪腐可以模棱兩可,但他不是,鄒光耀講養花,梅蘭竹菊的品種和養法。

朱翊鈞看了一部分,眉頭都擰成疙瘩了,鄒光耀講的養法部分,全是錯的,真的按他那個養法,梅蘭竹菊活不過一個月,簡直是糟蹋東西。

一本《四君子譜》作價五十銀,精刻本賣了整整五千本之多。

鄒光耀有個遠房侄子,在老家四川成都府讀書,準備科舉,鄒光耀履任四年時間裡,這個侄子撈了整整十七萬銀,關鍵是這個侄子被抓的時候,一臉懵,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其實就是代持。

有人藉着鄒光耀遠房侄子的名義,在北衙燕興樓裡開了個戶頭,而後在市場上,買低賣高,四年獲利十七萬銀,看起來一切合理合規。

但其實不過是左手倒右手的遊戲,只需要將幾個幾近報廢的五桅過洋船所有流通船舶票證,全部買下來,就可以進行這種遊戲了。

而且這還是個窩案,可不止鄒光耀一人,這次選貢案連根拔起的六百多名貪官污吏裡,有超過四百名都有類似的受賄罪狀。

鄒光耀是裡面比較典型的,三年撈了三十萬銀。

要知道當初四川戥頭案時,張居正門生、前四川巡撫羅瑤,費盡心思,三年也才撈了三十四萬銀,就這,羅瑤還被王謙罵成窮鬼,從百姓嘴裡摳出三十四萬銀的索命窮鬼。

鬥爭形勢變得嚴峻,因爲敵人也在變得狡詐。

查賬發現,開支合理合法,就不是貪腐了嗎?這樣只會製造出一種‘清廉’的假象來,其實還是貪腐造成的低效。

“這北衙的奏疏朕看完了,都察院、六科給事中這些個意見簍子,平日裡話那麼多,爲何對侯於趙的事兒,一言不發?”朱翊鈞發現了個怪事,侯於趙這個活閻王,居然沒有被彈劾。

按照過往殷正茂、凌雲翼、王一鶚、申時行的待遇,科道言官早就連章上奏,把侯於趙罵的體無完膚了,但這次,科道言官視而不見,一言不發。

馮保低聲說道:“陛下在,胡說兩句也就罷了,權當是責難陳善,陛下不在,胡說八道,等陛下回京,承天門大刑場要走一遭的。”

“這選貢案鬧得這麼兇,現在出來說話,很容易被人視爲和逆黨有瓜葛,謹言慎行,纔是道理。”

科道言官又不傻,浙江鬧到今天這個地步,都要從仁和縣一場大火說起。

侯於趙的行爲,是替陛下泄憤,科道言官在選貢案期間胡言亂語,那根本不是履行職能,是在找死。

皇帝那根神經,現在是最爲敏感的時候,非要觸這個黴頭,是自作孽不可活。

不打勤不打懶,專打那個不長眼。

萬曆維新十七年了,什麼時候能胡說,什麼時候不能胡說,科道言官們很清楚,申時行、王家屏可以彈劾,侯於趙不能。

“咱大明的科道言官們,身段和申郎中一樣的柔軟。”朱翊鈞明白了原因,明哲保身可是官場上的整體默契。

“陛下,王次輔來了。”一個小黃門匆匆走了進來,王崇古突然來到了莫愁湖行宮。

“宣。”

“臣拜見陛下,陛下聖躬安。”王崇古俯首見禮。

“免禮,坐,什麼風把王次輔吹到了朕這個莫愁湖行宮來了?”朱翊鈞有些疑惑的問道,如果有事,王崇古會上奏疏,等待皇帝宣見。

王崇古一臉爲難,欲言又止,還是開口說道:“臣爲自己那個不爭氣的逆子來的,懇請陛下饒他一命。”

“此話從何說起?王謙這松江知府幹的好好的,怎麼就要饒他一命了?”朱翊鈞猛地一擡頭,眉頭緊蹙的說道。

王謙,一個官宦世家出身的素衣御史,連海瑞和張居正都肯定王謙的道德,這個人不貪不腐的原因,是自己足夠有錢。

朱翊鈞和王謙的私交極好,但王謙若是因爲和皇帝的私交,肆虐不法,那朱翊鈞容不得他。

“他判了個案子,引起了軒然大波。”王崇古作爲刑部尚書,十七年的老刑名,一臉無奈的將案件的經過從頭到尾的詳細描述了一番。

上海縣三連莊村有一個村民叫馬三強,家裡行三,大哥馬大強十六歲還沒娶妻就死在了海寇的手裡,二哥馬二強出海跑船,風裡來雨裡去,成年成年不着家。

馬三強窮民苦力出身,到上海縣劉記豆腐坊熬豆腐,起早貪黑做了七年,是劉記豆腐坊的大工匠。

人生三苦,打鐵、撐船、磨豆腐,滷水點豆腐要熬煮,剛出的豆腐燙的很,但不趁着熱豆腐處置,又不能成型。

馬三強靠着自己雙手賺錢,他在劉記豆腐坊做工,一年到頭能拿十四銀的報酬,多也不多,但也不算少。

前年馬三強終於攢夠了銀子,在三林莊起了宅院,娶妻生子,妻子在家照顧老孃,他在劉記豆腐坊繼續做工。

萬曆十六年夏天,馬三強磨豆腐的時候,驢發了瘋,他上去阻攔,被驢給踹了兩腳,腿直接都給踹折了,修養了半年多的時間,纔算是好利索。

馬三強覺得,自己這情況,沒上工這半年時間,這東家怎麼也要看在多年的情分上,多少給他點銀子,這驢發瘋,他不去攔着,指不定整個豆腐坊,都要被這瘋驢給糟踐了。

劉記豆腐坊,有匠人一百四十三人,是整個上海縣排得上號的豆腐坊,因爲手藝好,豆腐緊實不散,供應上海縣大酒樓,賺的銀子也不少。

劉記豆腐坊的大東家叫劉友嘉,也算是三林莊的富貴人家,開海之後,就更加富有了。

劉友嘉不給馬三強一分銀子,說他愛乾乾不愛幹滾蛋,有的是人幹。

馬三強不服,他對劉友嘉講,受這次傷,一共給五兩銀子了事,就此善了。

劉友嘉想的很簡單,這給了馬三強銀子,日後這工坊裡出點什麼意外,都得他出錢,他就是一毛不拔,一分錢也不肯給。

胳膊擰不過大腿,馬三強只能離開,但沒想到七天後,等到的卻是上門的衙役。

原來這劉友嘉直接就把馬三強給告到了上海縣衙門!

狀告馬三強是看老孃生病、孩兒還小開支大,故意刺激驢發瘋,就是爲了訛錢,還專門把那瘋驢給拉到了衙門口,說驢屁股上有傷,就是馬三強故意的。

這案子,先是姚光啓審問,姚光啓是爲了海帶能臉上挨一刀的狠人,判劉友嘉賠十五銀,而不是馬三強要求的五銀。

劉友嘉不服氣啊,他有狀師,他證據確鑿,可是這青天大老爺,非但看不到他的冤屈,還要讓他賠十五銀,他就是不賠,非要賴着。

“等下,這劉友嘉有病嗎?”朱翊鈞打斷了王崇古的案情陳述,攤開手說道:“松江府的訴棍狀師可不便宜吧,哪怕是這麼個案子,前前後後,最起碼得二十銀了吧。”

“給馬三強五銀就能善了,非要給訴棍狀師二十銀?”

王崇古搖頭說道:“陛下,在北衙請一個狀師二十銀,在松江府得三十銀,在上海縣得四十銀。”

上海縣的銀子是滬銀,和別的地方銀子不一樣,購買力有點弱,二十銀是北衙的價格,四十銀纔是上海的。

“也是,大象糞便都能賣出去的地方,是朕狹隘了。”朱翊鈞意識到自己還是低估了上海的昂貴。

王崇古接着說道:“劉友嘉不是有病,他就是要立規矩!日後誰在工坊裡受了傷,敢問他要錢賠償,他能把對方告去坐牢,日後就沒人敢索要賠償了。”“姚光啓這個人,陛下也是知道的,自從拜了凌部堂爲座師後,就完全變了樣兒,判了劉友嘉賠十五銀。”

“劉友嘉不肯賠,就找到上海縣的地頭蛇徐四海幫他出面,要打馬三強一頓,給他點教訓瞧瞧。”

“徐四海遣了四人,到了馬三強家裡,就狠揍了馬三強一頓,馬三強母重病臥牀,起身阻攔,被推了下,磕在桌角,磕的不巧,人直接就走了。”

“馬三強的妻子極其貌美,這四人本就是地痞流氓,看人貌美就強淫了馬三強妻子。”

“妻子不堪其辱,次日就跳了井,孩子受到了驚嚇,三日後也死了。”

朱翊鈞的拳頭立刻攥緊了,平靜的問道:“後來呢?”

朱翊鈞不是什麼善男信女,他就是看不了這種苦難,他不知道也就罷了,他知道了,就一定要管。

王崇古無奈的說道:“上海縣派了衙役捕快查案,但馬三強等不及了,把刀磨快,從狗洞潛入劉友嘉的家宅之中,等到子時,摸黑開始殺人,一整夜,劉友嘉一家十三口,都成了刀下亡魂。”

“這馬三強想自殺,但他被家丁們給摁住,扭送了縣衙。”

朱翊鈞聽到這裡鬆開了拳頭說道:“活該。”

“陛下,馬三強殺人滿門,連孩子都殺了。”王崇古提醒陛下,馬三強是殺人犯,而且是兇犯,把人家滿門都殺光了。

朱翊鈞擺手說道:“逼着窮民苦力,窮死、餓死、困死,還不許窮民苦力拼命了?哪有這般道理?!這劉友嘉當初給五銀就了事了,他非要去告狀,告狀不成就買兇,劉友嘉死了滿門,那馬三強沒死滿門嗎!”

“他劉友嘉該遭此劫!下地獄跟閻王爺說去吧!”

王崇古都被皇帝說亂了,整理了下思路才說道:“是徐四海派遣了四人前往馬三強家中,劉友嘉只是想打馬三強一頓,而不是害馬三強滿門。”

“此風不可長,私鬥之風必然再起。”

王崇古是來爲兒子求情的,結果先跟陛下普及律法的基本概念了,陛下這個判罰,只會加重私鬥。

“你這話不對,朝廷要慢慢查案,查來查去,真的能給馬三強一個公道嗎?人已經死了,馬三強的老母親死了,妻子自殺了,孩子病死了!”

“朕看衙門根本不能給他公道,不是劉友嘉苦苦相逼,何來此事?”

““這也不是私鬥的問題。”

“民勇於公斗,怯於私鬥,是因爲有律嚴明,私鬥壓過公戰,是上無治枉之官,下有重類之黨,則私鬥過於公戰,木石銳於干戈!”

“你跟朕說法理,馬三強母親、妻子、孩子找閻王爺說法理去?”朱翊鈞連連搖頭說道。

如果上位者不能懲治枉法官員,下層又有相互勾結的宗族勢力,那麼私鬥之風纔會超過公戰,普通百姓手中的木棒石塊,都會比干戈這些武器更具殺傷力。

這都是老祖宗的智慧,朱翊鈞也從不覺得自己還能比老祖宗聰明。

這不是私鬥,是一個階級對一個階級的壓迫,才導致的反抗,絕非私鬥二字可以簡單概括。

“陛下稍待。”王崇古年紀大了,陛下從小就能言善辯,邏輯縝密且清晰,而且把矛盾說、階級論作爲治國綱常,身體力行的去實踐。

一時間,王崇古都不知道如何去反駁陛下了。

“事情鬧到了這個地步,上海縣處置不了,移送了松江府府衙,臣的兒子王謙受理了此案。”王崇古先回避了陛下的責問,而是把事情講完。

朱翊鈞追問道:“對,王次輔是來爲王謙求情的,王謙是如何處置的?”

“王謙草菅人命。”王崇古一臉無奈的說道,本來矛盾激化到這個地步,王謙作爲松江知府,應該想辦法讓事情平息,而不是進一步加劇矛盾。

但王謙偏不,他把馬三強收押之後,帶着衙役把徐四海這些城中坐寇,給抓了。

徐四海在上海縣也算是有名的地頭蛇,手下蓄走狗二百餘人,徐四海拒捕,王謙下令若有抵抗格殺勿論,親自上陣,矛盾徹底激化。

抓捕現場,王謙拿着複合弩和鳥銃,把整個匪窩殺了個對穿。

這還不算完,徐四海知道手下四人犯了命案,安排他們出走他鄉避禍,這四人也沒跑多遠,就在蘇州太倉。

“咱們王大公子用強弩頂着徐四海腦門,逼問那四名兇手下落,徐四海都嚇的尿褲子了,直接指認,人抓到了嗎?”朱翊鈞聽到這裡,眼前一亮。

王謙還是個年輕人,血還是熱的。

王崇古無奈,陛下今天怎麼就是抓不住他說話的重點,重點是王謙怎麼逼問那四人下落嗎?是王謙帶着衙役殺人!

未經審判,就直接殺人,顯然是不合規矩的。

“抓到了。”王崇古喝了口茶,回答了陛下的問題。

“那抓到了,王次輔爲何還要爲王謙說情?”朱翊鈞確實不理解王崇古爲何要爲王謙求情。

這不是辦的挺好的嗎?

“陛下,王謙他草菅人命啊!而且還越界執法,帶着松江衙役跑到蘇州府抓人去了,人蘇州府不敢開罪王謙,王謙有個次輔父親,只好告狀告到了內閣來。”王崇古再次提醒陛下,王謙幹了兩件出格的事兒。

草菅人命和越界執法。

王次輔是看出來了,陛下不是沒聽懂,就是在迴護王謙,他把案卷交給了陛下,讓陛下親自查看。

“哪裡草菅人命了?”朱翊鈞指着案卷說道:“徐四海拘捕,糾集爪牙,掏出了弓弩,對抗衙門,射傷衙役,王謙要不下令殺人,他還當什麼官兒?誰還願意聽他的話?”

“越界執法,確實不妥。”

王謙是個京師大紈絝,八成就是氣急了,也沒想那麼多,帶着衙役就去抓人了,連個公文都沒給蘇州府,嚇得蘇州府還以爲鬧倭寇了!

“罰他半年俸,以後不得越界,胡鬧。”朱翊鈞硃批了卷宗。

王崇古看着案卷上最重要的罪名說道:“那王謙殺人的事兒呢?這個也得罰。”

朱翊鈞擺手說道:“這個不能罰,徐四海公然拒捕,讓衙役不還手?就是鄉民抗稅,下鄉收稅的衙役,也會還手的。”

“徐四海私藏弓弩甲冑,乃窩藏重罪,有謀叛之嫌,窩藏甲冑三副,死罪不赦,處置沒問題。”

哪怕以萬曆維新之前的大明律去看,王謙的處置都是沒問題的。

“亂了,全亂了。”王崇古示意陛下暫停一下,他要捋一捋身份。

他王崇古是來給王謙求情的,結果這說着說着,角色互換了,他王崇古對兒子喊打喊殺,陛下反倒是大力迴護。

罰俸半年,那是懲罰嗎?王謙綏遠馳道的票證,一年的分紅,能頂上一百個一品大員的俸祿了!王謙根本不缺這點錢。

“陛下,並無徐四海不法罪證,如此辦案,恐怕引得人心惶惶。”王崇古又喝了口茶,才組織好了語言說道。

王謙這麼辦案,一點都不注意影響。

朱翊鈞說道:“影響,什麼影響?人心惶惶?到底誰在怕?不肯給付賠償的高門大戶、富商巨賈纔會怕!”

“就因爲這徐四海是松江府豪門養的一條狗,就殺不得了?在松江府地面,朝廷還得聽這些高門大戶的話?高門大戶說能殺,才能殺,高門大戶說不能殺,就是草菅人命?”

“這天下是大明天下,是朕的天下,還是這些個高門大戶的天下?”

“荒謬!”

“王次輔,這樣,讓王謙帶着案犯,開堂公審,張榜公告,把詳情,告訴所有人,讓百姓們評評理,看王謙這番行爲,究竟是對是錯!”

“所有一切都是因爲索要工傷賠償而起,但凡是劉友嘉能有那麼一點點的人性,就不會把一個老實人,逼到這般地步!”

“這件案子,不是單純的刑名案,還是個政治案,朕若是講什麼法理,豈不是在逼着像馬三強這樣的窮民苦力,揭竿而起?”

“到時候,等到民亂鬧起來,打到京師,砍了朕的腦袋,朕再去後悔?”

“馬三強不能處死,把他流放到倭國去就是。”

“朕意已決,不必再說。”

王崇古沒有領旨,沒有說話,而是坐在座位上,一言不發,他想勸一勸陛下,又不知道如何開口,陛下已經朕意已決了,他王次輔再多說,就是非常不識趣了。

朱翊鈞看王崇古這個態度,也知道今天必須要說服管刑名的王次輔,皇帝想了想說道:“王次輔,朕知道你的想法,你不就是想說,朕忽視了大明律,全靠情緒做了決策,和那費利佩二世沒什麼兩樣嗎?”

“陛下,臣萬萬不敢!”王崇古嚇了一個激靈,那費利佩年紀大了,變昏聵了,跟個孩子一樣,王崇古可不會這麼想,更不敢這麼想。

朱翊鈞繼續說道:“王次輔,朕不是一氣之下如此抉擇。”

“你還記得兗州孔府案嗎?陳大壯打死了一條狗,就迫不得已的離開了山東逃難。”

“而陳大壯的父親,要爲那條狗披麻戴孝,還要爲那條狗守靈二十七個月,殺人不過頭點地,沒有這麼欺負人的。”

“兗州孔府案,朕乾的更過分。”

“馬三強案和兗州孔府案是如出一轍,只不過馬三強沒有相信朕和朝廷,選擇了自己動手,這是唯一的區別,所以朕才流放了他,而不是讓他和陳大壯一樣,成爲世襲的大鐵嶺衛義臺伯。”

“難道王次輔希望,咱們大明開海的橋頭堡,世界的貿易中心、經濟中心松江府,出現一大批兗州孔府嗎?”

“朕絕對不能接受這樣的結果!”

“那代表着萬曆維新,徹頭徹尾失敗了!代表着朕輸了,朝廷輸了,大明百姓、萬民輸了,只有這些高門大戶贏了。”

“陛下所言有理,臣謹遵聖誨。”王崇古沉默了良久,纔算是認下了這個結果。

王崇古發現,自己有點辯不過陛下,陛下要是盛怒之下做的決策,他還能說道兩句,畢竟不能坐小孩那桌去。

但陛下講的非常清楚,這是鄭重思考,權衡利弊後的結果。

大明是絕對不能接受松江府出現一大堆兗州孔府,也不能接受松江府成爲大明的尼德蘭地區。

第376章 陽,太陽升起第一十六章 殺人需用利刃第865章 皇極門公審第720章 氪金是朱翊鈞對戰爭的最大尊重第758章 殺花郎,勝利轉進!第831章 查士丁尼瘟疫第715章 擁有制海權,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第530章 今天,明天,榮耀都屬於大明工匠!第一百七十章 大明皇帝的鎮國神器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可攻陷、無懈可擊的城堡第480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第294章 等,等太陽落山;等,等天下有變第906章 我明白了,你是在等黃巢吧?第323章 大明處處都是迴旋鏢第721章 皇帝的旨意不是無所不能的第569章 朝臣靜悄悄,必然在作妖!第二章 全是妖孽第708章 凍死不折屋,餓死不虜掠第二百五十章 犯賤的倭寇第386章 徐階威脅朕!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739章 平賬仙人王崇古第721章 皇帝的旨意不是無所不能的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第一十七章 妖孽竟是我自己!第338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五十八章 世間哪得兩全法第875章 在陛下抵達南衙前,把血洗乾淨第862章 穿絲綢高雅,穿麻衣卑賤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886章 聖主南巡誅國賊,賢后內幃定風波第738章 不補繳稅款,就傾家蕩產吧!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山老祖的無上真經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528章 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大明第824章 憫畸零幼主識民疾 破陳規能臣立新章第565章 耗子給貓系鈴鐺第506章 代號爲:平波淨海第一百二十五章 何嘗不是一種夫目前犯?第859章 端水大師的擔當第821章 人心裡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第660章 從來沒有成王敗寇,只有寇敗王成第343章 藥不對症,就換方子第608章 走賤儒要走的路,讓賤儒無路可走第八十章 貪天之功,異代同憤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558章 可以報復,才能保護第481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冤大頭第633章 因爲,元輔他善!第323章 大明處處都是迴旋鏢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第366章 帝皇的王座是黃金馬桶第527章 百業農爲先,農興則百業興第503章 買不盡的松江布,收不盡的魏塘紗第294章 等,等太陽落山;等,等天下有變第471章 蒸汽機是要吃人的第560章 我們泰西應該聯手抗明!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643章 無端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畫時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725章 上國之民,不拜下邦之主第319章 殺倭寇?酒管夠!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491章 坑了他張居正,張居正還要說謝謝第640章 讓人人滿意,就是讓人人不滿意第747章 市場換技術?梨樹上長不出桃來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977章 雲帆直掛滄溟闊,雁字難傳宮闕深第830章 道德崇高,不能治國;沒有道德,國將不國第822章 六策安遼固疆本 皇恩特許懲賤儒第752章 私市問題,不在私市本身第747章 市場換技術?梨樹上長不出桃來第二百六十七章 真誠,是最大的必殺技第六十九章 同勢則附,同利則趨,同害則避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613章 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第458章 春冰種秋火回,謂之雁行第915章 黃浦江行宮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第二百零三章 讀書人最後一絲臉面第902章 豪右恃勢拒償之弊第726章 此恨綿綿,血仇一日不報枉爲人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力降十會第646章 咦!好了,我中了!第731章 戚繼光的葫蘆裡,賣的是火藥第531章 大明真的存在嗎?第770章 以夷制夷第446章 氪金戰士VS血肉之軀第389章 人心思動,則天下傾危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937章 再往下掉,就成蠻夷了!第461章 官廠團造法,必然失敗!第877章 調用暴力的第一原則,防止其失控第591章 來自天運的考驗第846章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骨餘一脈傾元必漢第352章 格物院有祥瑞進獻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一百零九章 一步錯,步步錯
第376章 陽,太陽升起第一十六章 殺人需用利刃第865章 皇極門公審第720章 氪金是朱翊鈞對戰爭的最大尊重第758章 殺花郎,勝利轉進!第831章 查士丁尼瘟疫第715章 擁有制海權,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第530章 今天,明天,榮耀都屬於大明工匠!第一百七十章 大明皇帝的鎮國神器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可攻陷、無懈可擊的城堡第480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第294章 等,等太陽落山;等,等天下有變第906章 我明白了,你是在等黃巢吧?第323章 大明處處都是迴旋鏢第721章 皇帝的旨意不是無所不能的第569章 朝臣靜悄悄,必然在作妖!第二章 全是妖孽第708章 凍死不折屋,餓死不虜掠第二百五十章 犯賤的倭寇第386章 徐階威脅朕!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739章 平賬仙人王崇古第721章 皇帝的旨意不是無所不能的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第一十七章 妖孽竟是我自己!第338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五十八章 世間哪得兩全法第875章 在陛下抵達南衙前,把血洗乾淨第862章 穿絲綢高雅,穿麻衣卑賤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886章 聖主南巡誅國賊,賢后內幃定風波第738章 不補繳稅款,就傾家蕩產吧!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山老祖的無上真經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528章 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大明第824章 憫畸零幼主識民疾 破陳規能臣立新章第565章 耗子給貓系鈴鐺第506章 代號爲:平波淨海第一百二十五章 何嘗不是一種夫目前犯?第859章 端水大師的擔當第821章 人心裡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第660章 從來沒有成王敗寇,只有寇敗王成第343章 藥不對症,就換方子第608章 走賤儒要走的路,讓賤儒無路可走第八十章 貪天之功,異代同憤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558章 可以報復,才能保護第481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冤大頭第633章 因爲,元輔他善!第323章 大明處處都是迴旋鏢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第366章 帝皇的王座是黃金馬桶第527章 百業農爲先,農興則百業興第503章 買不盡的松江布,收不盡的魏塘紗第294章 等,等太陽落山;等,等天下有變第471章 蒸汽機是要吃人的第560章 我們泰西應該聯手抗明!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643章 無端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畫時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725章 上國之民,不拜下邦之主第319章 殺倭寇?酒管夠!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491章 坑了他張居正,張居正還要說謝謝第640章 讓人人滿意,就是讓人人不滿意第747章 市場換技術?梨樹上長不出桃來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977章 雲帆直掛滄溟闊,雁字難傳宮闕深第830章 道德崇高,不能治國;沒有道德,國將不國第822章 六策安遼固疆本 皇恩特許懲賤儒第752章 私市問題,不在私市本身第747章 市場換技術?梨樹上長不出桃來第二百六十七章 真誠,是最大的必殺技第六十九章 同勢則附,同利則趨,同害則避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613章 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第458章 春冰種秋火回,謂之雁行第915章 黃浦江行宮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第二百零三章 讀書人最後一絲臉面第902章 豪右恃勢拒償之弊第726章 此恨綿綿,血仇一日不報枉爲人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力降十會第646章 咦!好了,我中了!第731章 戚繼光的葫蘆裡,賣的是火藥第531章 大明真的存在嗎?第770章 以夷制夷第446章 氪金戰士VS血肉之軀第389章 人心思動,則天下傾危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937章 再往下掉,就成蠻夷了!第461章 官廠團造法,必然失敗!第877章 調用暴力的第一原則,防止其失控第591章 來自天運的考驗第846章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骨餘一脈傾元必漢第352章 格物院有祥瑞進獻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一百零九章 一步錯,步步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