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6章 聖主南巡誅國賊,賢后內幃定風波

大明實際上的文化貴族,不止以林烴爲首的這622家,還有很多,但這些貴族們,也不全然認爲林烴這些人的行爲是對的,中途有非常多詩書禮樂簪纓之族跳車,而後被逆黨打爲投獻之家。

殷正茂的麒麟殷氏,名列第九。

前面也就是王崇古、五大市舶司商總、張居正、戚繼光。

“這投獻之家名冊,在臣看來,反倒稱之爲萬曆維新榮膺功臣榜,更加合適。”殷宗信對這份投獻之家的名冊,反而有另外一種看法,這哪裡是投獻之家,分明是萬曆維新的功臣!

但殷宗信也很清楚,一旦這幫逆黨贏了,就是清算名冊了,這一切都看皇帝對朝廷的掌控程度了,是看皇帝,而不是張居正。

現在主政的是陛下,張居正已經不再自作主張擅權了。

目前殷宗信沒有看到任何失控的可能,反而有很多地方,因爲皇帝要給張居正一點面子,並沒有過分的暴戾。

“宗信說的很有道理。”朱翊鈞笑了笑,好像的確如此,當然這個排名是有些問題的,畢竟張居正、戚繼光只能位列第七第八,實在是說不過去,排名真的太低了。

王崇古憑什麼當第一?

殷宗信、盈嘉公主朱軒嫦會隨扈陛下南下,在大明逗留三個月左右的時間,然後再下南洋前往赤軍山港駐守,而黃金和赤銅,繼續北上,押解入京。

朱翊鈞回到了瘦西湖行宮,關於申時行、王家屏官降三級的處置,北衙留守朝廷,也有了明確的回覆,以都察院總憲陸光祖爲首的御史對這個處置,高呼聖明。

監國朱常治問了一個很扎心的問題,申時行怎麼老是五品官。

這一次對申時行、王家屏的彈劾,和過往對大臣的彈劾完全不同,是因爲皇帝不在京師,實際上的太子年紀尚小,德王朱載堉又不喜歡管事,是爲了防止大臣掌握權力失控,是爲了追求朝局穩定性的彈劾。

而不是過去爲了‘去投獻大臣’的彈劾。

哪怕是沒有官降三級,皇帝發一本申飭詔書,讓申時行和王家屏更加謹慎些,言官們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海瑞對都察院十六年的改造,終究是讓都察院起了一些變化。

對於朱常治的問題,朱翊鈞給了一個好玩的回答,因爲大學士就是五品官,再低就不能入閣了。

“再用一批。”朱翊鈞從逆黨名單裡,圈了四十三家,依舊是族誅,說滿門就是滿門,絕對不打折扣。

這四十三家其共性問題,不是通倭,而是豢養海寇,即:以走私爲生的走私商人。

按照大明會典的定性,不交稅的走私商人,也是海寇的一種。

這年頭走私商人,可不是‘有錢不去北上廣,落難必闖防城港’倒騰點水貨的商人。

被滿門抄斬的四十三家,他們以走私大明人爲主要營生。

無論是賣到種植園裡做苦力,還是把女子賣到南洋爲奴爲婢爲妾,都是極其暴力的營生,而這四十三家戲稱這種行爲是賣豬仔。

而且還有一條極爲成熟的產業鏈,在十三年的時間裡,四十三家一共賣了七萬餘丁口。

“朕就不夷三族了,看在他們沒有把人賣到西洋的面子上。”朱翊鈞圈出來這四十三家,賣的方向是南洋,而不是西洋(印度洋),也不是泰西。

南洋普遍缺人,呂宋總督府連遊墮之民都要,遊墮甩鞭子沒有道德負擔,這種巨大的需求,讓這個生意屢禁不絕,朱翊鈞殺了這一批,還有下一批。

“陛下,要不再加十三家?”馮保又指了一家說道。

“好說,加上。”朱翊鈞定睛一看,確定馮保有恭順之心,這幾家都是江西豪奢戶,比如泰安楊氏,就是楊士奇的那個楊。

這十三家做的事,同樣見不得光,他們把女子裝船,不是賣到西洋爲奴爲婢爲妾爲妻,而是爲娼爲妓。

這些女子常年不能上岸,就在港口之外飄着,一應吃穿用度,都由港口小船運送,等到有船停泊在港口之外,這些女子乘坐小舢板上船伺候。

而客人支付的銀子,也落不到這些女子的手中,全都被這十三家給收走了。

受害的江西女子最多。

朱翊鈞看完了這十三家的案卷,面色凝重的說道:“馮大伴,朕怎麼感覺這些女子的遭遇,跟盈嘉公主很像?也就是盈嘉公主不是宮裡長大,看盡了世態炎涼,脾氣也大,凡事非要自己做主,這若是宮裡長大,豈不是一模一樣了?”

朱翊鈞是越看越像,越看心裡不是滋味,也就是朱軒嫦自己爭氣,對這些宦官、嬤嬤也不信任,反倒是以殷家媳婦的身份考慮問題,選擇了抗爭,否則這豈不是要被宦官、嬤嬤欺負一輩子?

哪怕是便宜女兒,但涉及到了大明朝廷和呂宋的關係,這件事要重視。

“臣罪該萬死!”馮保從盈嘉公主說起此事,就知道無論如何,都逃不過陛下的問責,所以他才主動點了出來,主動刺破,陛下沒有直呼其名,而是還叫大伴,代表陛下未曾動怒。

朱翊鈞倒是平靜的說道:“起來吧,人在呂宋,你手還能伸到兩萬裡之外?把這事兒處理好,你覺得怎麼處置就怎麼處置,就不用回稟了。”

“臣遵旨。”馮保站起身來,他不止一次對所有宦官講:陛下是個非常講道理的人,誰的責任就是誰的責任,從來不會無故遷怒,如果讓陛下生氣到殺人,那自然是該死之人。

人的命運終究是掌控在自己的手裡,朱軒嫦的抗爭,讓她獲得了今日的生活。

朱軒嫦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最大的底氣、背景,就是皇帝,並非宮裡的周德妃,皇帝對朱軒嫦是有要求的,那就是維繫總督府和大明之間的穩定。

呂宋總督府是大明建立的第一個海外總督府,這就是先例,所有總督府都在看着,循跡而行。

馮保會怎麼處置?他會再派一批人,然後把當着這批人的面兒,把上一批的太監宦官,統統沉海,宮裡的井可能不太夠,但大洋足夠寬闊。

皇帝讓他不必回稟,是信任,也是殘忍。

“盈嘉公主和周德妃請命覲見。”一個小黃門匆匆走了進來,俯首說道。

“宣。”

朱軒嫦進門十分大方的行禮之後,笑着說道:“參見父皇!”

周德妃臉都黑了,她都在別苑叮囑了數遍,要喊萬歲萬歲,萬萬歲,結果就只有簡單的四個字,參見父皇。

朱翊鈞也不計較所謂的失禮,他眉頭稍蹙的問道:“有件事,宗信說:你們商量好要一同駐守赤山軍港?這赤山軍港有些苦了,比呂宋馬尼拉還要苦上數倍,是何緣故?”

他要確定下這件事的真假和原委。

朱軒嫦小心地說道:“父皇,女兒就是覺得一年都見不到夫君幾次,就一直跟夫君唸叨,夫君那性子,一直不肯答應,實在是耐不住女兒一直嘮叨,纔算是勉強答應了下來,說回大明後,問問陛下的意見。”

朱翊鈞點頭說道:“朕答應了,也挺好的,從夫徵。”

“國姓正茂遣宗信四處作戰,就是爲了讓他有資格做呂宋總督,而不是完全的靠世恩,同樣,呂宋在海外,這次從夫鎮赤軍山港,你便能坐穩主母之位了。”

朱軒嫦冷汗直冒,趕忙說道:“女兒就是想和夫君長相廝守,別無他念。”

長期處於政治鬥爭漩渦中心的皇帝陛下,雖然和朱軒嫦同齡人,但思維方式完全不同,暮氣沉沉。

“哈哈,朕倒是着相了,挺好,好好相處,宗信是個靠得住的人。”朱翊鈞聞言,也是錯愕了下,才笑着回答道。

這次面聖奏對,還是朱軒嫦說得多,周仃芷很少說話,周仃芷在一旁小心謹慎,朱軒嫦反倒是落落大方,這做了幾年主母,做事反倒是比母親大氣了許多。

“臣妾打攪陛下處置國事時久,臣妾告退。”周仃芷看聊的時間不短了,就帶着女兒告退了。

“挺好,馮伴伴看賞。”朱翊鈞點頭,好不容易回來一次,下次見面不知何時了,尚節儉的皇帝陛下進行了恩賞,黃金對鐲一對,釵頭一對。

“等下。”朱翊鈞在二人準備離開時,忽然叫住了母女二人,他從旁邊抽出一張高麗貢紙,寫了幾個大字,拿出了大印,蓋在了上面。

朱翊鈞將寫好的密旨交給了馮保,對着朱軒嫦說道:“這張密旨交給你,若是有人欺負你,就拿着密旨找海防巡檢,海防巡檢見聖旨,自然會把你送回大明來。”

“定要記得,不可輕用,你覺得日子過不下去或者有巨大危險的時候再用,可選佩三寸團龍旗貼的海防巡檢。”

朱翊鈞怕朱軒嫦不知道這裡面的輕重,有點委屈就亂用,告訴她這份密旨就是她最後的手段。

“謝謝父皇!”朱軒嫦看到了聖旨內容,裡面就一句話:見密旨送公主回京。

朱軒嫦將密旨小心收好,歡天喜地的離開了,朱翊鈞看着朱軒嫦的歡脫的背影,嘆了口氣。

“相比較公主的歡脫,朕呢,活的就像個老頭子咧。”朱翊鈞搖頭,人夫妻倆就是想長相廝守,沒有那麼多的政治意圖。

馮保當然知道原因,無奈的說道:“陛下肩扛日月,身系江山。”

“漢時,王昭君出塞和親,呼韓邪單于去世,王昭君向漢廷上書求歸,漢成帝說從胡禮,胡人有收繼婚制,王昭君不得不嫁給了單于的兒子,朕給了盈嘉公主密旨,她覺得日子沒法過了,可以直接回來。”朱翊鈞解釋了下他爲何要下密旨。

王昭君是民間女子,被選爲公主和親,朱軒嫦也是民間女子,作爲公主嫁到了呂宋總督府。

誠然,殷家是文化貴族,不是匈奴蠻夷,沒有收繼婚制,但從朱翊鈞和殷宗信接觸來看,殷宗信家裡規矩很大,如果朱軒嫦實在是受不了這些規矩,那就回來就是。

更加重要的是,呂宋和大明真的可以永遠和睦嗎?劇烈的政治風波,朱軒嫦可能會成爲政治風波的代價之一。

“陛下,臣倒是覺得,殷宗信是個大丈夫,公主殿下紆尊降貴,從夫徵前往赤軍山港,殷宗信這個大丈夫,萬萬是不會讓妻子受什麼委屈的。”馮保倒是覺得陛下的心思確實有些重了。

“但願如此吧,但這人間事,難說的很。”朱翊鈞笑着說道:“朕既然認了女兒,也給不了太多,就給了她一道保命符而已。”

“陛下聖明。”馮保沒有反駁,局勢會發生變化,黔國公府和呂宋泗水侯府最大的不同,一個是在陸上,一個是在海上。

巨大的水體阻攔了大明地面力量的介入,對於一個傳統陸權大國而言,大明皇帝擔憂呂宋總督府有可能失控,而朱軒嫦成爲代價之一,也是情理之中。

皇帝總是有些料敵從寬,凡事容易往最壞了想。

朱翊鈞處置這京師送過來的一些要緊奏疏,一共就七本,處置只需要一刻鐘時間。

的確是在南巡,要解決很多問題和矛盾,但也是朱翊鈞少有的休息時間,一天就一刻鐘處理一下緊要公文就可以了,已經是十分輕鬆了。“咱就說這老李,沒了侯於趙拴着,這就開始肆意妄爲了嗎?這麼大年紀了。”朱翊鈞看着奏疏,也是無奈。

李成樑帶着三百私兵,從哈密城三日突襲輪臺,一舉拿下,建立了輪臺城,將輪臺交給陝西總督後,又開始四處遊獵去了。

陝西總督勸李成樑,非但沒勸住,還捱了一頓罵,李成樑一個粗人,罵的是真的難聽,慫卵之類的話,張口就來,陝西總督非常鬱悶,也不知道侯於趙是怎麼挺過來的。

李成樑有點太難伺候了。

朱翊鈞其實想說,李成樑壓根就不罵侯於趙,甚至侯於趙出事,李成樑願意帶兵南下,殺個天翻地覆給侯於趙報仇。這是抵背殺敵的友誼。

馮保倒是笑呵呵的說道:“那寧遠侯就是這個暴脾氣,只能由他去了,也如李如鬆所言,京師對寧遠侯而言,是個牢籠。”

“這陝西總督石星言,應該找找自己的問題,爲何被罵的狗血淋頭!”

馮保給陝西新總督上了上強度,寧遠侯罵他慫,也是因爲他真的慫。

沈一貫堅決執行重開西域,拿下了哈密,這石星言則覺得西域過於貧瘠不值當,這寧遠侯罵他理所當然。

“由寧遠侯去吧。”朱翊鈞讓李成樑自由發揮就好。

朱翊鈞落印之後,纔開口說道:“朕讓你辦的事,辦的怎麼樣了?”

馮保打了個哆嗦,趕忙說道:“冉淑妃現在在別苑哭。”

皇帝讓傳訊的小黃門告訴周德妃、冉淑妃,盈嘉公主回朝,還專門提到了黃金、赤銅點檢之事,就是提醒冉淑妃,有些不該動的心思不要動。

朱軒嫦去別苑見母親,還要冉淑妃作陪,也是皇帝故意爲之。

在御前伺候的小黃門,個頂個的小心,能不說就不說,謹言慎行是小黃門的必修課,問問馮保當年受了多少的欺辱,謹言慎行是宦官的本能。

既然小黃門當着面說,自然是皇帝的授意。

冉蕙娘不蠢不笨,就是再蠢再笨,這會兒也該回過味兒來了。

朱翊鈞不懂女人心,他不知道怎麼哄女人,但他卻非常明白向上爬的野心,他見得實在是太多了。

冉蕙孃的不對勁兒,朱翊鈞在南巡之初還只是懷疑,但南巡這些日子,他已經完全明白了,刻意討好李太后就想爬到皇后位上?

陳太后沒有子嗣,閨女都沒有,就這,李太后自己都沒做成皇后,是直接做李太后的。

“她要是還覺得委屈,就回京吧。”朱翊鈞想了想說道:“鬧到巫蠱之禍的地步,悔之晚矣。”

巫蠱之禍,是漢武帝晚年一場危及大漢江山社稷的政治案件,整個案件的發酵迅速,衛青的長子衛伉先被坐罪論斬,奉命查案的臣工江充,動用酷刑牽連到太子劉據的頭上。

劉據只能鋌而走險,誅殺江充,而漢武帝以爲太子謀反派兵鎮壓,最終皇后衛子夫、太子劉據自殺。

漢武帝的大將軍衛青是皇后衛子夫的弟弟,而大司馬驃騎將軍霍去病是衛子夫的外甥,這是漢武帝一生最重要的兩顆將星,征伐匈奴,是漢武帝最重要的功績之一。

巫蠱之禍鬧起來,到徹底失控,漢武帝一生的功績,都被這次的禍亂所否定。

漢武帝修思子宮、修歸來望思之臺,但已經悔之晚矣。

人有野心十分平常,但冉蕙孃的野心不該這麼大,她完全可以培養孩子成才,以大明開海大勢,冊封皇子在海外鎮守,也算是洪武年間祖宗成法,新開闢的海外領土,自然要派皇子鎮守。

因爲巨大水體阻礙地面力量部署推進,二皇子和五皇子未來,未嘗沒有在海外登極的可能,但冉蕙娘卻看上了皇后的位置,那朱翊鈞只能警醒她了。

“把朕給皇后的兩句詩送到別苑去,讓緹騎護送淑妃回北衙吧。”朱翊鈞想了想還是決定讓她回京去,不必再扈從南巡了。

“臣遵旨。”馮保嘆了口氣,陛下有命,他只能帶着聖旨前往了別苑,安排冉淑妃回京事宜。

說是回京,路上冉淑妃是要自殺謝罪的,馮保要安排的周全些。

這件事不可避免的驚動了王皇后,王夭灼聽聞之後,大驚失色,先是去了別苑,詢問了情況之後,趕忙到了瘦西湖御書房裡請求面聖。

王夭灼面帶焦急的說道:“陛下乾脆賜死冉妹妹吧!這樣和逼她去死又有何異?她有心思,我知道,這後宮裡的女人,人人都有心思,人人都盯着皇后的位子!敲打下就算了,何至於送回北衙?”

冉蕙娘若是真的被送回北衙,在路上,人就會驚懼而死,冉蕙娘爲了兩個兒子活下去,只能如此。

“你把她當妹妹,她把你當姐姐了嗎?她居然問外廷的事兒,你都沒問過,她問什麼?”朱翊鈞立刻回答道。

小黃門回稟,纔是讓朱翊鈞動怒,並且要送她回北衙的原因,冉淑妃居然問爲何取消遊瘦西湖,外廷發生了什麼。

王夭灼謹守祖訓,不會干政,但冉蕙娘似乎不這樣想,外廷的事也要問問究竟。

“陛下,後宮不比外廷,大明也不是大漢和大唐。”王夭灼看皇帝面色鐵青,也變得柔和了起來,這個時候,繼續吵架,那冉蕙娘必死無疑。

看得出來,王夭灼是真的想救冉蕙娘,直接和皇帝吵架,冉蕙娘現在就上路了。

“朕的處置,皇后既然不滿意,皇后以爲應當如何?”朱翊鈞沒有直接反駁,而是詢問王夭灼的意見,她纔是六宮之主。

“陛下,她就是起了點心思,又沒做什麼。”王夭灼有些無奈的說道。

朱翊鈞十分耐心的說道:“她真的做了什麼的時候,朕再處置?等她掐死自己女兒,栽贓給你,朕就是把她殺了,母儀天下的國母,道德有虧,娘子如何自處?”

朱翊鈞說的是武則天和唐高宗李治的長女安定公主,唐會要載:武昭儀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殺之,上遂有廢立之意。

武則天這個現成的例子在這兒擺着,事情真的鬧起來,流言四起,朱翊鈞就是把冉蕙娘殺了,王夭灼如何母儀天下?

“夫君想得太多了,冉妹妹要是那般狠毒之人,她那點小心思,還能被我、被娘、被周姐姐、被馮保、被陛下,甚至被小黃門給看出來?她就是起了一點點小心思而已,立刻就被看穿了。”王夭灼看着夫君,走上前去,低聲說道。

王夭灼的意思還是很明確的,冉蕙娘不是她的對手,要是冉蕙娘真的對她威脅,還輪到皇帝出手?

一個被窩裡睡不出兩種人來,王夭灼從皇帝這裡別的沒學會,心狠手辣可是學的有模有樣。

後宮安寧,可不是因爲王夭灼人善。

朱翊鈞稍一琢磨,眉頭一皺說道:“等下,咱怎麼覺得上了娘子的當了?娘子從早上就打算藉着咱的手敲打下淑妃,卻沒想到咱下手如此狠辣,這纔來救場?”

朱翊鈞仔細將整件事梳理了下,發現了事情的真相,他被利用了。

王夭灼坐在了朱翊鈞身邊說道:“周姐姐勸她幾次,她也不聽,我就是想佔着夫君半日,讓她知道夫君對我的情誼,她自然會想明白。”

“夫君,後宮不是外廷,不用動輒喊打喊殺。”

朱翊鈞想了想說道:“那就聽娘子的吧,宮裡的事兒都歸你管,你覺得可以寬宥,那就寬宥吧。”

“謝陛下隆恩。”王夭灼露出了個笑容,也沒多停留,就去了別苑。

馮保看皇后帶着旨意來了,帶着人離開了別苑。

“謝皇后千歲大恩。”冉蕙娘嚇傻了,她跪在地上拼命的磕頭,家宅不寧的臉龐上,寫滿了驚懼。

“起來吧。”王夭灼看着冉蕙娘嘆了口氣說道:“你若是覺得我對你有恩,以後就把那點心思收一收,最起碼,別讓陛下看出來。”

“國事繁重,你要體諒陛下難處,南衙選貢案鬧得這麼兇、這麼大,這個時候,鬧騰起來,不是給陛下添堵嗎?陛下難免會多想,莫不是這些逆黨,把手伸到了這六宮之中?”

“你那些不滿都寫臉上了,小黃門都看得出來。”

王夭灼真的不怕冉蕙娘爭寵,因爲冉蕙娘心裡有陛下,但並不多,遠不如她王夭灼滿心滿念全是陛下。

選貢案鬧得正凶,皇帝的心思都在外廷,冉蕙娘南巡路上的爭寵,完全是給皇帝添堵,但冉蕙娘覺得扈從南巡是個好機會。

還問外廷發生了什麼事?這太犯忌諱了。

人心都是肉長的,將心比心,她冉蕙孃的心思,都不完全在皇帝身上,皇帝怎麼可能完全信任她冉蕙娘?

“皇后千歲大恩,妹妹銘記在心,今日沒有皇后千歲求情,妹妹已然生機斷絕。”冉蕙娘又不是傻子,皇帝的態度實在是再明確不過了。

冉蕙娘悔不當初,她其實見了朱軒嫦的表現,就已經弄清楚自己的身份了,就是沒了王皇后,皇后的位置也落不到她的頭上。

“我救了你,是看在孩子的面子上,做事之前,也多想想孩子以後怎麼辦,你若是北歸死於路途,二皇子和五皇子又怎麼活下去?”王夭灼站了起來,又點了一句,準備離開。

“是,謝皇后千歲。”冉蕙娘一直沒起來,她有點腿軟,是真的嚇住了,她又不是那些死不悔改的賤儒。

王夭灼走出別苑之前,忽然回頭說道:“等過幾天,夫君氣消了,安排你侍寢,你好生伺候。”

“謝皇后千歲!”冉蕙娘聞言大喜過望,又磕了兩個頭,送走了王皇后。

王夭灼不光是在救冉蕙娘,還在救二皇子和五皇子,這都是陛下的孩子,冉蕙娘死了,這倆孩子,怕也是命不久矣了。

宮人最擅長見碟下菜,哪怕是貴爲皇子,一旦失寵,也是被欺辱的命。

朱翊鈞次日接見了揚州知府,準備繼續南下前往南京,但是路線上,皇帝和臣子起了爭執。

張居正爲首的內閣,堅決要求皇帝陛下前往松江府,而後南下浙江,視察還田情況,最後再到南衙,理由非常簡單而且充分。

到那時候,南衙選貢案已經辦完了,皇帝到地方,下道聖旨安定下人心,選貢案就可以結束了。

朱翊鈞不認可這種逃避的做法,人是他要殺的,不能讓張誠、駱秉良、王希元扛這個鍋,他們壓根就扛不動。

在經過了半日的交流之後,皇帝的車駕向着南衙而去,張居正終究是沒能拗的過陛下。

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499章 知恥,謂有羞惡知榮辱之心第二百七十五章 戌時三刻夜襲敵營第741章 朝鮮君臣失德,當罷廢國第七章 前首輔高拱授意行刺第657章 《抱薪者》和《安全生產》第347章 我家皇爺爺讓我給你帶句話第二百四十一章 張居正丁憂歸政,王崇古憂懼逃亡第715章 擁有制海權,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第641章 只有傲慢能夠擊敗大明第1012章 潰散大演訓的目的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寧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第561章 詔廢賤奴籍仁極至功德,鄉野田畝間第560章 我們泰西應該聯手抗明!第776章 關於皇家理工學院的人才分配第884章 雲鬢輕綰霞光黯,十里夭灼盡失顏第319章 殺倭寇?酒管夠!第987章 天下萬事萬物,輪迴不止第645章 海瑞辭官第433章 戰爭只是暫停,從未結束第581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596章 嚴刑峻法,這個惡人朕做了第929章 劫富濟貧的合理性第410章 大鉅變時代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國?第627章 將軍,你也不想把稅提高到八公一民吧第628章 敵在本能寺!第二百六十九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第922章 求榮得榮,前赴後繼第879章 陛下硃批:先用一批第二百零一章 海總憲,朕有個主意第二十二章 元輔,朕有疑惑第609章 這次病人是大明皇帝而已第974章 勢要豪右又被陛下做局了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679章 諒腐草之螢光,怎及天心之皓月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第322章 他們那裡不適合種地第617章 古今征戰,豬的戰術一再被人們成功運用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929章 劫富濟貧的合理性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一百七十章 大明皇帝的鎮國神器第三十九章 科道言官朝天闕第834章 大明要戰勝的從來都只有自己第470章 還田的三個階段第980章 文明需要連續存在第630章 因爲,陛下他善!第488章 一個大明,都是王民第440章 羊毛來了,韭菜就沒了第909章 還田是靈丹妙藥,一吃就靈第一百六十八章 罵人不揭短,爲什麼要罵人?第778章 黑麥種子是蒐集來的!第541章 沿街乞討亦祖宗成法乎?第613章 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第739章 平賬仙人王崇古第321章 陛下何故謀反?第563章 壓力山大的工部尚書第425章 大明律,不保護泰西番夷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991章 天地一烘爐,物慾火中舞第580章 風雨只打飄零客,佛門只渡有錢人。第798章 拿走你的銀子,冠上我的名字!第五章 皇帝的信牌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練度拉滿的裡挑外撅第796章 也要小小感謝一下自由貿易第870章 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第839章 赤膽忠心昭日月,盡忠報國志未休第八十三章 《矛盾說》已然大成,成書刊刻天下第904章 金債興衰內外鑑,海國毒患示危瀾第一百二十三章 刀筆吏所以敗人壞事之法第二百五十一章 在天堂裡的人,不會嚮往地獄第872章 賞不患寡而患不公,罰不患嚴而患不平第498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一百零七章 小皇帝罵人,又難聽又誅心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824章 憫畸零幼主識民疾 破陳規能臣立新章第313章 衍聖公?誰愛要誰要,我們南宗不要第892章 紋板提花機第501章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第777章 特別貿易許可第829章 一隻羊也是趕,一羣羊也是放第三十七章 天下諍臣以何人爲首?第321章 陛下何故謀反?第一百六十九章 讀書人的心眼兒真的髒第765章 尸位素餐的四大特徵第346章 去奢崇儉,誠乃救時要務第899章 諸惡皆非惡,公義非人心第六十二章 隋珠彈雀,便殿擊球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練度拉滿的裡挑外撅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練度拉滿的裡挑外撅第705章 崇德坊的集體婚禮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846章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骨餘一脈傾元必漢第十章 一波三折第833章 利潤就是朘剝,朘剝就是利潤第四十七章 官序貴賤各得其宜,尊卑長幼之序第八十三章 《矛盾說》已然大成,成書刊刻天下第616章 織田信長的反抗,假借水師獨走的名義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
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499章 知恥,謂有羞惡知榮辱之心第二百七十五章 戌時三刻夜襲敵營第741章 朝鮮君臣失德,當罷廢國第七章 前首輔高拱授意行刺第657章 《抱薪者》和《安全生產》第347章 我家皇爺爺讓我給你帶句話第二百四十一章 張居正丁憂歸政,王崇古憂懼逃亡第715章 擁有制海權,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第641章 只有傲慢能夠擊敗大明第1012章 潰散大演訓的目的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寧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第561章 詔廢賤奴籍仁極至功德,鄉野田畝間第560章 我們泰西應該聯手抗明!第776章 關於皇家理工學院的人才分配第884章 雲鬢輕綰霞光黯,十里夭灼盡失顏第319章 殺倭寇?酒管夠!第987章 天下萬事萬物,輪迴不止第645章 海瑞辭官第433章 戰爭只是暫停,從未結束第581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596章 嚴刑峻法,這個惡人朕做了第929章 劫富濟貧的合理性第410章 大鉅變時代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國?第627章 將軍,你也不想把稅提高到八公一民吧第628章 敵在本能寺!第二百六十九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第922章 求榮得榮,前赴後繼第879章 陛下硃批:先用一批第二百零一章 海總憲,朕有個主意第二十二章 元輔,朕有疑惑第609章 這次病人是大明皇帝而已第974章 勢要豪右又被陛下做局了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679章 諒腐草之螢光,怎及天心之皓月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第322章 他們那裡不適合種地第617章 古今征戰,豬的戰術一再被人們成功運用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929章 劫富濟貧的合理性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一百七十章 大明皇帝的鎮國神器第三十九章 科道言官朝天闕第834章 大明要戰勝的從來都只有自己第470章 還田的三個階段第980章 文明需要連續存在第630章 因爲,陛下他善!第488章 一個大明,都是王民第440章 羊毛來了,韭菜就沒了第909章 還田是靈丹妙藥,一吃就靈第一百六十八章 罵人不揭短,爲什麼要罵人?第778章 黑麥種子是蒐集來的!第541章 沿街乞討亦祖宗成法乎?第613章 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第739章 平賬仙人王崇古第321章 陛下何故謀反?第563章 壓力山大的工部尚書第425章 大明律,不保護泰西番夷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991章 天地一烘爐,物慾火中舞第580章 風雨只打飄零客,佛門只渡有錢人。第798章 拿走你的銀子,冠上我的名字!第五章 皇帝的信牌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練度拉滿的裡挑外撅第796章 也要小小感謝一下自由貿易第870章 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第839章 赤膽忠心昭日月,盡忠報國志未休第八十三章 《矛盾說》已然大成,成書刊刻天下第904章 金債興衰內外鑑,海國毒患示危瀾第一百二十三章 刀筆吏所以敗人壞事之法第二百五十一章 在天堂裡的人,不會嚮往地獄第872章 賞不患寡而患不公,罰不患嚴而患不平第498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一百零七章 小皇帝罵人,又難聽又誅心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824章 憫畸零幼主識民疾 破陳規能臣立新章第313章 衍聖公?誰愛要誰要,我們南宗不要第892章 紋板提花機第501章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第777章 特別貿易許可第829章 一隻羊也是趕,一羣羊也是放第三十七章 天下諍臣以何人爲首?第321章 陛下何故謀反?第一百六十九章 讀書人的心眼兒真的髒第765章 尸位素餐的四大特徵第346章 去奢崇儉,誠乃救時要務第899章 諸惡皆非惡,公義非人心第六十二章 隋珠彈雀,便殿擊球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練度拉滿的裡挑外撅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練度拉滿的裡挑外撅第705章 崇德坊的集體婚禮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846章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骨餘一脈傾元必漢第十章 一波三折第833章 利潤就是朘剝,朘剝就是利潤第四十七章 官序貴賤各得其宜,尊卑長幼之序第八十三章 《矛盾說》已然大成,成書刊刻天下第616章 織田信長的反抗,假借水師獨走的名義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