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大魄力

劉榮想過這事兒不太好搞,至少竇老太后這一關沒這麼好過。

但老太后接下來的反應,依舊比劉榮先前最悲觀的預估,都還要更糟糕一些。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道理,還需要我這瞎眼老婆子,再一點一點教給皇帝嗎?”

只此一句,劉榮便立刻意識的事態的嚴重性,神色也頓時嚴肅了起來。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最早出自《左傳·僖公十四年》,原義大致是說背信棄義、捨本逐末的君主,會讓整個國家被世界所拋棄。

但劉榮很清楚,竇老太后說這句話想要表達的意思,就是後世絕大多數人所理解的:根兒都沒了,樹,又如何立得住?

又如何活得下去……

“皇帝想要做什麼,我明白。”

“但皇帝是否忘記了?”

“——太宗孝文皇帝,終歸是太祖高皇帝,以及呂太后的庶子。”

“即便生母另有其人,太宗孝文皇帝,也終會要喚呂太后一聲:嫡母。”

“皇帝,不是沒有“嫡母”的人。”

“而太宗皇帝的嫡母,可不像是皇帝的“嫡母”那般,能被我漢家的皇帝三言兩語之間,就能輕易廢黜的……”

又是一番直言不諱的警戒,當即惹得劉榮面色又僵硬了三分。甚至就連一旁的慄太后,望向劉榮的目光也隱隱帶上些許擔憂。

這幾年的太后生涯,也總歸是讓慄太后學到了點東西。

雖然還是不大能理解爲什麼,但慄太后至少也已經搞清楚:故孝景薄皇后,如今的薄太妃,對兒子劉榮到底意味着什麼。

都不用說旁的,就一點。

——劉榮來長樂宮,拜會竇老太后和慄太后,遵循的是太祖劉邦五日一朝太上皇的先例,即每五日前來拜會一次,同兩位太后說說話。

除此之外,便只有像今日這般,被竇老太后強行召來責問時,劉榮纔會出現在長信殿。

而桂宮的薄太妃那裡,劉榮除了每五日一次的照常拜會外,還要每個月至少一次的額外拜會。

慄太后很清楚自己的兒子,是一個從不“無的放矢”的人。

尤其是在坐上皇位之後,皇帝兒子的一舉一動,幾乎都有着相當硬挺的必要性。

再加上從家人——從母族外戚口中聞知的情況,慄太后才終於明白:皇帝兒子往桂宮走的那麼勤,甚至是比走長樂宮都更勤一些,究其原因,便不在乎那句:現薄太妃,乃當今劉榮嫡母。

雖然早在孝景皇帝之時,薄太妃就被廢黜皇后之位,但這並不意味着皇庶子劉榮,就可以真的不將其當嫡母看待。

天底下,不知道有多少雙眼睛,在盯着當今劉榮對待桂宮、對待薄太妃的態度。

所以哪怕是裝,劉榮也必須裝出一副至純至孝的樣子,來給天下人看、來直言不諱的告訴天下人:朕雖庶出,但朕絕不會因此而顛覆綱常人倫。

嫡庶之別、尊卑之序,絕不會因朕是庶出,而出現一絲一毫的變化。

嫡長子繼承製,嫡母當家作主,仍舊是當今漢室的主旋律!

最開始知道這些——知道皇帝兒子或真或假間,將那薄太妃看的比自己還重,慄太后固然也曾有些許不舒服。

畢竟~

咳咳,畢竟是慄太后嘛……

但後來,劉榮用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便成功說服了自己的母親。

——劉榮做了皇帝,所以才需要在天下人面前做作樣子,把薄太妃當自己的嫡母來對待;

但先帝老爺子十餘子,即便除去慄太后所生的哥兒仨,也還是有十來個人。

這兄弟幾個,可不需要在天下人面前做樣子,也不需要對薄太妃恭謹有加。

而他們的嫡母,恰恰是如今的慄太后,將來史書之上的:孝景慄皇后。

於是,慄太后的態度當即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從原先滿腹牢騷,對嫡庶之別頗有微詞,當即轉變爲對自己“先帝諸子嫡母”之身份的沾沾自喜。

後來諸王來朝,也讓慄太后切實體驗了一把嫡母太后的待遇,並明白了嫡母二字,在如今漢家究竟意味着什麼。

所以慄太后很清楚:對於皇帝兒子而言,哪怕是先帝廢皇后,也同樣是需要恭敬有加、厚待奉養的嫡母。

廢后尚且如此;

孝景薄皇后尚且如此;

更何況是不曾被廢,且“有大功於社稷”的高呂太后呢?

劉榮對待早就被廢皇位的薄太妃,尚且要如此這般;

更何況是作爲開國皇帝正妻、太宗皇帝嫡母,當今劉榮曾祖母的高呂太后呢……

“近些年,皇帝的路,走的太順了。”

漫長的沉默間,在劉榮略顯凝重、慄太后滿是擔憂的目光注視下,竇老太后終是深吸一口氣;

雖雙目幾近徹底失命,但即便是那昏暗無光、渙散無焦的雙眸,也好似恨不能把劉榮的靈魂看穿、看透。

待劉榮欲言又止的擡起頭,便見老太后輕輕捶打着雙腿,嘴上不忘繼續說道:“太祖高皇帝放浪一生,終得以在四十七歲的年紀做了漢王,五十二歲立漢國祚。”

“孝惠皇帝爲儲八載,又未冠而即立,又做了五年的“諾諾”天子。”

“太宗孝文皇帝,五歲封王,六歲喪父就藩,在代國吃了足足十五年的苦,方,僥倖得立,爲漢縣官。”

“便是先孝景皇帝,也是自八歲獲得敕封,而後做了足足二十三年的太子儲君;”

“終得一朝位即九五,不過六歲,便宮車晏駕……”

每說出一句,竇來太后的語調便會沉重一份。

到最後,說到自己的皇帝兒子時,老太后那雙渾濁無光的雙眸,也隨即涌上層層水霧。

不知過了多久,老太后才顫着音吸一口氣,望向劉榮的目光,卻也徹底歸於死一般的平靜。

“皇帝,太順了。”

“獲立爲儲,太子監國,即立掌權,與戰匈奴……”

“——皇帝走的太順,以至於都忘記了失敗的滋味;”

“忘記了失敗,對皇帝而言意味着什麼,又需要付出多麼慘痛的代價……”

說到此處,竇老太后明顯想要列舉幾個鮮明案例。

但最終,考慮到那幾個案例都太過血腥,老太后只得作罷。

卻也隨即將話鋒一轉:“凡帝王者,多有相忍爲國,而念頭不得通達。”

“爲祖宗基業,爲宗廟、社稷,皇帝所遭受的委屈,向來是世人所無法想象的。”

“但這些委屈,恰恰又能證明皇帝的擔當。”

“願意爲宗廟、社稷受委屈,纔是一個帝王真正應該學會的事。”

“乃至於這種委屈受得越多,這個皇帝,才越成功……”

嘴上說着,老太后手上也終於有了動作——拉過慄太后的手,示意其爲自己捶捶腿;

待慄太后愣了好一會兒,才如夢方醒般忙活起來,老太后才繼續開口道:“世人皆說,太祖高皇帝自幼紈絝,一生碌碌無爲,終得以開國家、建社稷,不過是氣運使然,僥倖得成。”

“卻鮮有人知:太祖皇帝之英明神武,縱稍有遜色於項籍,亦不逞多讓。”

“——非太祖皇帝不夠英明神武,德配坐擁天下;”

“而是我漢家,需要一個碌碌無爲、一無是處的太祖高皇帝,僅僅只是得天庇佑,賜予君權,以治天下也……”

聽聞此言,饒是心情不太美麗,劉榮卻也還是認可的點了點頭。

太祖高皇帝劉邦,究竟是走了狗屎運,還是真的有做皇帝、開國家的能力,在後世或許是衆說紛紜。

但在如今漢室,至少在太后、天子這一級別,有一個共識就是:無論事實如何,太祖劉邦,都必須被塑造成一個走了狗屎運的流氓形象。

爲什麼?

因爲“英明神武”這個評價,是可以出現在很多人身上的。

比如項羽;

比如韓信;

乃至於彭越、英布,以及每一個自認爲“武藝高強”“胸懷韜略”的天下人。

換而言之,如果劉邦做皇帝憑的是英明神武,那這天底下,有資格成爲第二個劉邦的人,不說如過江之鯽,也起碼是遍地都是。

唯獨君權神授!

唯獨“狗屎運”,尤其是落在一個無能之人身上的狗屎運,才能讓太祖劉邦,具備不可複製性。

所以,太祖劉邦必須是碌碌無爲,渾渾噩噩,連飯都吃不飽,最終卻得意開國立祚的氣運之子。

至於項羽、韓信之流,則只能成爲氣運之子的陪襯。

——你看看你看看!

——強如項羽、韓信,也終究敵不過受天道庇護的氣運之子!

——更何況是必定不如項羽、韓信的我們?

於是,自有漢以來,漢家的政治宣傳工作,就出現了一個極爲反常,乃至堪稱抽象的景象。

所有人都在黑劉邦!

包括漢室官方,乃至於天子本人,都在有意無意的推波助瀾,爲劉邦打造“百無一用,唯獨狗運逆天”的奇葩形象。

反倒是項羽、韓信在內的一衆反派,在官方引導下,被輿論捧得越來越高。

什麼項羽一怒,鬼神懼怖啊~

什麼韓信用兵,宛如天助之類——主打一個怎麼離譜怎麼來、怎麼誇張怎麼來。

究其根本,不過是漢室官方——尤其是老劉家,需要讓天下人具備這樣一個認知;

韓信很牛逼;

項羽更牛逼。

牛逼到整個人類歷史上,別說再出第二個他們這樣的人了——就連他們這種水平的“神”,都很難再出第二個!

而這樣絕豔青史的人物,被劉邦輕而易舉的打敗了。

那這是否能說明太祖劉邦,是更有能力、更風華絕代的人物呢?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狗運!

一切都是狗運!

太祖劉邦,那就是個豐沛地界的流氓頭子,四十好幾了都娶不上媳婦,都還要老爹爲自己惹的禍擦屁股。

這麼一個廢物,能贏過項羽、韓信那樣的人物,不是狗運又是啥?

不是氣運又是啥?

所以說啊~

別覺得自己有點能力,有點長處,就能嘗試着去逐鹿天下~

真正有資格做皇位的,無不都是受天道庇護的氣運之子~

那氣運強大到就連劉邦這樣的廢物,都能被硬擡到比項羽、韓信都還要更高的位置~

所以,非但沒有劉邦的狗運,甚至也沒有項羽、韓信的能力的各位,還是早早歇了吧……

劉榮知道這套宣傳體系,並非後世之君利用太祖劉邦,而是要在太祖一朝,就已經開始推動了。

也就是說,就連劉邦也覺得,漢家需要通過這樣的宣傳手段,來保證統治的穩定性。

那劉邦委不委屈?

想來,還是有點委屈的。

一個開國皇帝,一個六十二歲都還在南征北戰,御駕親征的次數比妻妾數量還多的開國之君,出於政治需要,而被塑造成一個廢物至極的氣運之子,怎麼可能一點委屈都沒有?

但正如老太后方纔所言:這種委屈,封建帝王受得越多,就越能證明其擔當。

某種意義上來講,這種委屈受的多不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作爲評判一個帝王的側面佐證。

言歸正傳。

老太后這番話,是想要表達什麼意思,劉榮當然明白。

——相忍爲國。

爲國家,爲宗廟、社稷受點委屈,沒什麼大不了;

反倒是仗着年輕氣盛,去觸碰呂太后那樣的史詩級禁忌,非但會燙壞劉榮的手,甚至還可能會讓原本安定的漢家,再次陷入未知的動盪。

但對此,劉榮也有話要說。

——當面,太祖皇帝爲何要那般自黑,而不是把這件事交給後世子孫?

因爲劉邦很清楚:除了自己,誰也黑不了他。

尤其是他的子孫後代、後世之君,絕無可能“無傷辱祖”。

所以,劉邦親自起了頭,這纔有的後來,整個長安朝堂長期跟進,將其作爲一個政治任務去做。

眼下的情況,也是一樣的。

呂太后的問題,其實早在太宗皇帝那會兒,就該得到解決!

畢竟再怎麼說,太宗皇帝還僅僅只是呂太后的庶子,而非先帝那樣的庶孫、劉榮這樣的重孫。

眼下,已經到重孫輩了!

再往下拖,後世之君輩分越來越低,呂太后的問題,處理難度也只會越來越高。

犧牲是門大學問。

犧牲,需要大魄力。

有些苦,無論早晚,總得有人吃;

有些山芋,無論有多燙手,總得有人伸手拿起……

第128章 蓋棺定論第308章 將戰第266章 言於朝,則斬於闕!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82章 屠龍勇士第338章 《新則》的第一次實踐第205章 羽林第450章 艱難的抉擇第458章 難啊第373章 統籌會?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193章 高興了吧?滿意了吧!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426章 歲末第69章 朕,變了嗎?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323章 鬥智鬥勇?告假第129章 請周亞夫開始表演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223章 請太子主持大局!第99章 十日?!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274章 漢家,不能只有一個程不識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儀事!第454章 故年第93章 兒,斗膽第402章 皇祖母,何意?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388章 藍圖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437章 御前秘書處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第229章 皇帝少弱,不堪持國?回家晚了第131章 序幕第376章 無題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293章 國運之戰!第421章 大喜第131章 序幕第471章 博望魯班苑第107章 樑王,也是藩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86章 王孫,且去第239章 敞開天窗說亮話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第202章 狗賊莫走!第334章 草原王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385章 五月蹛林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第61章 陛下!第452章 還得先看看高闕第108章 誓師第293章 國運之戰!第90章 皇長子媽媽課堂開課啦第320章 衛青第470章 第468 冷兵器時代的‘號稱’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456章 萬望陛下三思!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465章 酷吏?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119章 淮泗即下,社稷定矣!第58章 我有卵子!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第1章 瞎眼老寡婦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第129章 請周亞夫開始表演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第159章 社稷第46章 莢錢第63章 伴君如伴虎第59章 皇長子以爲可否?第469章 開花結果第235章 工業進程(防盜半小時)第450章 艱難的抉擇第353章 吞金獸!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
第128章 蓋棺定論第308章 將戰第266章 言於朝,則斬於闕!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82章 屠龍勇士第338章 《新則》的第一次實踐第205章 羽林第450章 艱難的抉擇第458章 難啊第373章 統籌會?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193章 高興了吧?滿意了吧!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426章 歲末第69章 朕,變了嗎?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323章 鬥智鬥勇?告假第129章 請周亞夫開始表演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223章 請太子主持大局!第99章 十日?!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274章 漢家,不能只有一個程不識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儀事!第454章 故年第93章 兒,斗膽第402章 皇祖母,何意?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388章 藍圖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437章 御前秘書處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第229章 皇帝少弱,不堪持國?回家晚了第131章 序幕第376章 無題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293章 國運之戰!第421章 大喜第131章 序幕第471章 博望魯班苑第107章 樑王,也是藩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86章 王孫,且去第239章 敞開天窗說亮話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第202章 狗賊莫走!第334章 草原王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385章 五月蹛林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第61章 陛下!第452章 還得先看看高闕第108章 誓師第293章 國運之戰!第90章 皇長子媽媽課堂開課啦第320章 衛青第470章 第468 冷兵器時代的‘號稱’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456章 萬望陛下三思!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465章 酷吏?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119章 淮泗即下,社稷定矣!第58章 我有卵子!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第1章 瞎眼老寡婦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第129章 請周亞夫開始表演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第159章 社稷第46章 莢錢第63章 伴君如伴虎第59章 皇長子以爲可否?第469章 開花結果第235章 工業進程(防盜半小時)第450章 艱難的抉擇第353章 吞金獸!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