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物論

第365章 物論

“唔……”

шшш●т tκa n●¢ ○

“得尋個文士擬封書信,給老大人送去……”

很快,整座長安城內的義渠後裔,都想到了自己遠在北地,且已經有好幾代人不曾聯絡的遠方表親。

遊牧,是義渠人曾經賴以爲繼的生活方式,卻絕非義渠人基因當中自帶的技能。

尤其是在歸附老秦後,這些自願南下,步入秦中的義渠人,大都放棄了居無定所、起伏不定的遊牧生活,轉而投身於農耕文明的懷抱。

沒辦法;

相較於更‘看天吃飯’,更動盪不安——用後世人的話來說,就是更‘不穩定’的遊牧生活,農耕文明天然具備的優勢,在工業革命解放生產力之前,幾乎是無窮無盡的。

這是個很容易就理解的事。

假如你生活在這兩千多年前,原本過着蓄養牧畜,遊蕩草原,隨時都可能被天災、人禍,亦或是疾病奪走生命的動盪生活;

突然有一天,你們部族的頭人說:我們歸附了一個華夏‘部族’,他們以耕作爲業。

你帶着好奇,跟隨頭人來到了漢人的地界,很快便了解到所謂‘農耕’,實在是這人世間最偉大不過的發明。

——躬耕之民,不需要像遊牧之民那般,終年居無定所的在草原上游蕩。

他們可以長久的居住在一個固定的地方,可以擁有一塊永久性屬於自己的土地。

只需要在每年春天,把種子播種下去,再經過大半年的精心照料,原本不起眼的種子,就能在農田裡長出成百上千倍的農作物。

在這個過程中,不會有不知名、不知來由的野獸威脅你耕作的農田;

即便有,也會有一個名爲‘官府’的東西站出來,幫忙把威脅剔除,而不是把所有的危險都丟給你自己處理。

除了這個拿錢辦事兒,絕不白拿稅賦的‘官府’,你的鄰居們也會像草原上,一個部族的親人、兄弟們那般,守望相助。

雖然平日裡大家都各過各的,但若是遇到威脅整個村落的威脅,鄰居們也會像草原上的部族那般聯合起來,共同抵抗外來威脅。

一開始,你有些摸不着頭腦。

——官府是什麼東西?

——貴族們,又怎麼可能管底層苦命人的死活?

但很快,你就接受了這一種全新的生活模式。

漢人的官府,很像是草原上的王廷。

大的部族有大的王廷,小的部族有小的王廷;

只是與草原上,無論大小部族,都直接受草原至高統治者直接管轄不同:漢人的官府,是以一種宛如樹木的秩序,一層層向底層擴散。

最高級別的‘官府’叫朝堂,只有一個,由中原至高統治者:皇帝所領導。

在皇帝之下,有先祖曾立下功勳的貴族,有憑藉自身實力提高地位的能人、智者。

中原收上來的所有稅賦,這個名爲‘朝堂’的至高王廷,都要統一拿走三成。

和草原上的至高統治者一樣,拿着全中原的供養,至高統治者在內的至高王廷成員,生活也絕非底層苦命人所能想象。

他們拿着金鋤頭耕地,穿金靴子走路,用金碗吃粟米粥。

但稍有不同的是:除了奢靡的生活之外,他們還會抽出相當一部分精力,爲中原絕大多數底層苦命人所遇到的問題而頭疼。

某處遭受災害了,至高王廷會派遣軍隊維持秩序,送去物資救濟災民。

某處爆發紛爭了,至高王廷更是連軍隊都不用派——只需要派個至高統治者的使者過問一下,就可以讓紛爭得以平息。

中原人的至高王廷,想的不是如何盤剝底層的苦命人,又或是再開啓一場戰火、紛爭;

恰恰相反:中原人骨子裡,就天然抗拒紛爭。

因爲他們的土地,幾乎需要片刻不離的照料;

一年當中,人類能活動的幾乎所有時間,中原人都要將絕大多數精力,放在照料自己的農田,以及農田中成長的農作物之上。

他們很討厭有人干擾、打亂他們耕作的節奏。

他們所發起的每一場戰爭,幾乎都是因爲有一個敵人,讓他們無法繼續安心種地。

明白了這一點之後,你沉默了。

作爲一個遊牧之民,你雖然算不上多麼睿智,但也不難明白:能讓漢人寧可發動戰爭也要拼死守護,同時又十分不願意陷入紛爭——根本不憧憬、不渴望戰爭所能帶給自己的掠奪,卻反而把種地看的比性命都重要;

這隻可能意味着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事實。

——種地所能帶來的收益,比戰爭勝利之後的掠奪都更大!

帶着這樣的探索精神,你開始試着耕作。

一年到頭的辛苦耕耘下來,你卻發現你收穫的結果,似乎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喜人。

但很快,你就明白了‘種地’二字的誘惑,爲何會比戰爭勝利後的掠奪,都還要更令這些中原人趨之若鶩。

——穩定!

不同於草原上,遊牧之民居無定所的流浪,以及隨時可能面臨的風險;

也不同於爲了取得戰爭勝利,所需要承受的身家性命的威脅;

種地,實在是太穩定了。

只要春天把種子種下去,秋天就必定能收穫!

區別只在於收穫多少、全家人明年是吃八成飽還是六成飽,而非全家人明年是餓死還是凍死!

你不需要像草原上那般,同人爭奪水源、草場——你有一塊固定的領土用於耕作,別人的你搶不來,你的別人也搶不走;

哪怕真到了某些極端個別狀況,如天災人禍、農耕絕收,漢人的至高王廷也不會視若無睹,讓你自生自滅。

直到這時,你才終於明白:漢人喜歡種地,甚至願意爲了安心種地,而不惜發動一場本不願打的戰爭,並不是因爲種地,能讓每個人都發大財。

恰恰相反:種地,僅僅只能讓絕大多數人,都儘可能勉強維持生計。

但對於這個時代的人們而言,尤其是對畢生與天地爭奪,只求‘生存’二字的草原遊牧之民而言,如此低風險,就能大概率保證生存的生活方式,已然堪稱神蹟!

漢人種地,想要的不是一夜暴富,而是一眼望到頭的安定。

是投入大概率能得到收穫,且並不需要承擔太大風險的安寧。

是上限極低,低到你的家族世世代代都無法改變身份地位,同時也下限極高,高到你窮其一生,都不怎麼需要擔心自己餓死的周而復始。

明白了這一點,你很快也認可了這一觀念。

——一眼望到頭的人生,對於任何一個草原遊牧之民而言,都美好的宛如天國!

因爲能望到頭,說明有終點。

而草原上的絕大多數人,都大概率活不到自己生命的終點。

如此美好的人生,確實值得中原人不惜一切的守護。

至於草原上的生活,則很快被你拋到腦後。

見識過‘種地’二字的磨礪之後,你再也不願回到那下限極低,低到隨時能成片收割生命的落後文明懷抱中……

以上這些,大抵便是百餘年前,纔剛從河西、河套地區內附嬴秦的遊牧民族:義渠人,在短時間內融入農耕文明的全過程。

之後,經過五到七代人的傳承,便到了如今漢室、到了當今劉榮在位。

曾經的義渠人,或許仍舊保留着遊牧民族的些許外貌特徵,比如身形相對矮小,下肢相對更爲粗壯,顴骨更高、鼻樑更塌,眼睛更小之類。

但從生活模式、文化認同的角度來看,如今漢室,已經不存在多少能一眼看出不同的義渠人了。

即便是在北地郡,那些仍舊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遊牧民族生產、生活模式的故義渠貴族後人,也基本都是以躬耕爲主,畜牧爲輔。

說得更精確一些,是以農耕作爲家族主要產業,以畜牧來作爲戰馬獲取渠道,以及風險相對較高的畜牧業投資。

而在二者之上,這些人真正渴望、追求的,是憑藉世代傳承下來的精良馬術,以及在馬背上戰鬥的經驗、能力,換取更高的社會地位,以及更爲龐大的財富。

大約二十多年前,他們被太宗孝文皇帝起了一個新的名字:北地騎士。

他們大都自幼學習駕馬、挽弓,以及衝殺等騎兵戰術,具備極高的戰鬥素養。

與此同時,他們家境優渥——能爲族中子弟,至少是部分傑出子弟配備乾糧、軍械、馬匹,並自幼精心培養。

正所謂:窮文富武。

一方面來講,這話說的是文、武兩個大方向所需要的投入。

——學文花不了多少錢,左右不過筆墨紙硯,外加拜師束脩(xiū)而已。

學武卻要自幼打熬筋骨,需要購買數量極爲龐大的外用藥物,並攝入大量肉食;

在此基礎上,該有的刀槍劍戟、弓馬甲冑等裝備,外加名師指導。

毫不誇張的說:講一個孩子自幼培養成一個通俗意義上的‘武人’,所需要花費的總成本,完全可以將同樣年紀的幾十上百個孩子,自幼培養成一個通俗意義上的‘文人’。

這,是後世人刻板印象中的‘窮文富武’——文花的錢少,武花的錢多。

但實際上,窮文富武四個字,其實還有第二種解讀。

——窮人家的孩子,更適合走‘文’,富人家的孩子,則更適合走‘武’。

不單是因爲二者所需要的財力,對不同階級、羣體所帶來的財務壓力,也同樣是因爲二者日後的發展方向。

一個孩子自幼習文,年壯學成,最好的發展路線必定是入仕。

而在官場——至少是在如今漢室的官場,一個出身農戶、良家,即無人脈也無背景的文官,是比家世顯赫、背景滔天的學閥子弟,更受整個大環境待見的。

因爲那些學閥子弟,本身就有着固定的社交、利益圈子,外人擠不進去,裡面的人也輕易出不來。

這些人往往心氣極高,若想結交,不主動把自尊丟掉三成,壓根兒就不可能和他們建立相對友好的關係。

就算不結交,單從工作層面往來,這些人也是自幼家世顯赫,往往都是天馬行空,根本踏實不下來的主兒。

說得難聽點,就是四肢不勤,五穀不分,即不知人間疾苦,也不明解局之法。

農戶、底層子弟則不同——他們自幼困苦,能從文而入仕者,大都脾性溫和、穩重。

最重要的是:十數年,乃至數年寒窗都能熬下來的他們,格外的能吃苦、格外的腳踏實地!

對於同僚的示好,他們會本着‘報團取暖’‘有個照應’的原則,基本來者不拒。

雖然還不至於到‘和誰都能做朋友’的地步,但也起碼是儘可能保證‘和誰都不做敵人’。

與此同時,他們往往不怎麼講詩書大義,卻對具體的問題處理方式,有着水準線以上的知解。

踏實肯幹,眼裡有活,爲人謙和,圈子開放——無論是在哪個時代,這樣的人在官場都不會混的太差。

所以說:窮文——窮人家的孩子從文入仕,發展前景更好一些;

反之,也是一樣的道理。

不同於官場,軍隊的生態環境,往往更看重遠近親疏。

道理很簡單:到了日後,你們這支軍隊上到將軍,下到馬伕,無一例外都是要上戰場的。

而戰場局勢瞬息萬變,一剎那的不慎,代價就很可能是你的性命!

所以,你根本沒有機會試錯——根本無法通過極限施壓的方式,來測試身邊的人在危難時是否可靠、是否可以‘生死與共’。

因爲命只有一條;

拿着自己的命,去試一個人是否值得自己信任、是否能在戰場上,將後背放心的交給對方,顯然不是多麼明智的做法。

所以,相比起拿性命作爲堵住,去試探一個陌生人可不可信,軍中武人往往傾向於更加簡單直接的方式:信任一個關係匪淺的人。

比如戰友家的孩子啊~

同鄉的後輩啊~

老上司的遠方表親啊之類。

所以說:富武——富貴人家的孩子,在軍中發展前景更好一些。

因爲在官場搞人情、搞關係,別人會說你勾結黨羽,蠅營狗苟,不夠‘磊落’。

你善良,別人欺負你,你不善良,別人又因爲欺負不到你而生氣。

但在軍中,你關係越硬、人脈越廣,往往就越有發展前景。

底下的士卒願意追隨你,身邊的戰友願意相信你,頂頭的上司也願意倚重你。

無論是性命攸關之時,還是建功立業之機,你都會有底氣面對危難,或把握機遇。

相比起這些——相比起良好的家庭背景,爲你帶來的這些人脈、背景,家族自幼培養你所花費的那些錢財,反倒是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若不然——若窮文富武的‘富武’,若當真是‘有錢就能培養武人’的意思,那哪還有權貴子弟什麼事?

怕是軍隊中,每十個人裡,就要有七八個豪商子弟,勾肩搭背的盤算拿手底下的軍隊,去哪裡做一筆‘生意’了……

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369章 詭寂第349章 戰略轉變第135章 奏對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165章 人各有命回家晚了第87章 兄弟如手足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213章 加冠大婚第251章 毒蛇!第433章 尚書令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386章 世子多疾,汝勉勵之第306章 養兵千日第135章 奏對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190章 族!第119章 淮泗即下,社稷定矣!第419章 考題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201章 死曾不若匹夫第105章 西進!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382章 冗餘的禁衛第314章 郅中郎,尚勇武否?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77章 我乏了第426章 歲末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344章 天賦這個東西,藏都藏不住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456章 萬望陛下三思!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464章 國之爪牙,戰克之將第192章 不該殺嗎!!!第283章 戰略準備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57章 楚王有病吧?第443章 桃侯家族的難晚點更第427章 百年大計第302章 戰書?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337章 連鎖反應?第3章 左膀右臂第352章 一步到位第367章 賞善罰惡,賞功罰過第470章 第468 冷兵器時代的‘號稱’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199章 學着點兒,混小子第453章 無 無間道?第193章 高興了吧?滿意了吧!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205章 羽林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389章 進退兩難第183章 你不賣?我還不吃了呢!第13章 家宴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119章 淮泗即下,社稷定矣!調整一下狀態第58章 我有卵子!第86章 王孫,且去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248章 竇太后的大局觀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321章 我!何德何能?第368章 權宜之計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222章 不遠了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146章 你當我弟沒哥哥?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16章 私人訂製版陷阱第455章 能有什麼辦法呢?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讓太子失望!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431章 面聖第433章 尚書令
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369章 詭寂第349章 戰略轉變第135章 奏對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165章 人各有命回家晚了第87章 兄弟如手足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213章 加冠大婚第251章 毒蛇!第433章 尚書令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386章 世子多疾,汝勉勵之第306章 養兵千日第135章 奏對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190章 族!第119章 淮泗即下,社稷定矣!第419章 考題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201章 死曾不若匹夫第105章 西進!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382章 冗餘的禁衛第314章 郅中郎,尚勇武否?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77章 我乏了第426章 歲末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344章 天賦這個東西,藏都藏不住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456章 萬望陛下三思!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464章 國之爪牙,戰克之將第192章 不該殺嗎!!!第283章 戰略準備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57章 楚王有病吧?第443章 桃侯家族的難晚點更第427章 百年大計第302章 戰書?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337章 連鎖反應?第3章 左膀右臂第352章 一步到位第367章 賞善罰惡,賞功罰過第470章 第468 冷兵器時代的‘號稱’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199章 學着點兒,混小子第453章 無 無間道?第193章 高興了吧?滿意了吧!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205章 羽林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389章 進退兩難第183章 你不賣?我還不吃了呢!第13章 家宴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119章 淮泗即下,社稷定矣!調整一下狀態第58章 我有卵子!第86章 王孫,且去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248章 竇太后的大局觀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321章 我!何德何能?第368章 權宜之計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222章 不遠了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146章 你當我弟沒哥哥?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16章 私人訂製版陷阱第455章 能有什麼辦法呢?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讓太子失望!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431章 面聖第433章 尚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