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子

那場大戰,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

快到三足鼎立的另外一方:月氏,都還沒有來得及做出反應,匈奴便徹底推翻了東胡的霸權,並取而代之,成爲了草原新的霸主。

——而且是比東胡人都還要更強大的霸主!

但與此同時,那場戰爭的慘烈程度,也是草原上前所未有的。

那一戰,雙方彼此追逐、騰挪,戰場一度擴大到了數千裡方圓!

與冒頓單于血脈相連的兄弟、叔伯,匈奴單于庭毋庸置疑的攣鞮氏王族柱石,死的只剩冒頓最小的弟弟;

已經臣服於匈奴的白羊、折蘭二部,戰後更是剩下的活人,不夠拉走死人的屍體!

尤其是最後一戰,東胡王庭憑藉着最後的精銳:樓煩弓騎,對匈奴人造成了極爲重大的殺傷。

若非折蘭人悍不畏死,在折蘭王的親自率領下,向東胡王帳發起了死亡衝鋒,以三比一,甚至四比一的戰損比,將冥頑不靈的樓煩人殺到膽寒,那一戰最終的贏家,甚至都未必會是匈奴人。

那一戰,殺的草原爲之膽寒!

也徹底奠定了折蘭、白羊二部‘三駕馬車’的崇高地位。

至於樓煩人,則是因爲在最後一站中的英勇表現,在投降並臣服之後,被冒頓單于納入麾下,與匈奴‘開國元勳’:折蘭、白羊二部一起,共同成爲了匈奴單于庭鎮壓幕南的三駕馬車。

這也是爲什麼時至今日,折蘭人的悍勇,乃至瘋狂依舊讓草原位爲之膽寒;

白羊人的回馬射,至今都令遊牧之民心有餘悸,不敢輕易追擊潰逃的零散騎兵;

以及:樓煩人至今爲止,都不敢在任何一個折蘭人面前擡起頭說話。

哪怕是樓煩王,在面對一個最普通的折蘭士兵時,姿態都會平白矮上三分。

——沒辦法;

那一戰,爲樓煩人留下的心理陰影,實在是太大。

大到那心理陰影,似乎已經不再是個體的記憶,而更像是種羣基因深處的本能恐懼……

推翻東胡人的霸權之後,繼承了東胡人大半遺產的匈奴人,再回過頭來面對月氏人,自然就輕鬆了很多。

先是一場大戰,將月氏人的活動範圍從幕南南半部,壓縮到如今的河西地區;

之後又是在老上單于在位時期,徹底將月氏人趕出草原,趕去了西域,乃至更爲遙遠的西方。

現如今,匈奴人在河套戰役失利之後,想要將戰略重心西移,對底層打出的旗號也是‘撐犁天神降下神旨,月氏餘孽都逃去了西方’。

至此,這段歷史,才總算是恢復了原本的面目。

——冒頓單于強大嗎?

很強大。

非凡的武力,乃至於軍事、戰略素養,讓匈奴部在冒頓單于的領導下,極其迅速的得以壯大。

但匈奴人稱霸草原,真的是完全仰賴冒頓單于的強大嗎?

不盡然。

如果在匈奴部強大起來,成爲草原上又一新貴之前,草原上並非是東胡、月氏對立,而是隻有東胡一個霸主,那匈奴人最終的結局,恐怕並不會比月氏人好到哪裡去。

三足鼎立,而非二雄爭霸,是匈奴人在那一時期,得以在草原站穩腳跟的重要原因。

再者,在三足鼎立之勢形成之後,如果沒有外力干擾,這個形式也同樣會維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看看幾百年後的漢末三國,就不難發現:三足鼎立,永遠都是兩個相對弱者聯合,對抗那個最強大者。

一樣的道理:如果沒有外力干擾,那在東胡、月氏、匈奴三足鼎立之勢形成之後,草原上的主旋律,也會是相對弱小的月氏、匈奴聯合,來對抗霸主東胡。

之後數十年,此三者你方唱罷我登場——匈奴強,則東胡-月氏聯合,月氏強,則東胡-匈奴聯合;

主打的就是一個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但秦王朝的崩塌,讓中原的華夏文明無暇北顧,給了草原過往百十年不曾有過的安寧。

且王朝崩塌所引發的連鎖反應,又讓匈奴人一夜暴富,以一種近乎夢幻的方式,將草原遊牧文明硬擡到了青銅文明。

——在那之前,草原上無論是匈奴人、月氏人,還是霸主東胡,軍隊所列裝的武器軍械,都依舊是以石器、骨器,乃至於木器爲主。

時至今日,已經將秦長城軍團所留下的那批青銅武器,用的壞的壞、爛的爛,卻根本不會修的匈奴人,也同樣不可避免的迎來了‘文明倒退’。

現如今,草原上能用青銅武器的,除了單于庭本部,便是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以及呼延、須卜、丘林、蘭氏這四大家族的本部武裝。

甚至即便是這些‘匈奴貴族’,也只能保證自己的軍隊中,有部分精銳列裝了制式青銅器,剩下的常規部隊,則只是零星列裝了非制式青銅器。

至於其他的部族——折蘭、白羊、樓煩三部,被單于庭賜予了部分制式青銅器,又靠自己擁有了一批非制式青銅器。

剩下那些尋常部族,但凡出現一柄出自秦、漢少府的制式青銅器,基本都是會被頭人、小王立刻拿走,當做傳家寶供起來的。

底層勇士,實在實在戰鬥力出色,或許會被賜予一件非制式青銅器;

沒有那麼出色,那就只能拿着木矛、石斧,乃至於骨、石爲尖,木杆爲身的長杆武器上戰場。

何謂非制式青銅器?

非秦、漢少府出場,不曾在華夏政權武器庫留下備案,出自某位鄉野匠人之手,並經由漢商走私到草原上的、質量層次不齊,且無法像制式武器那般,通用零部件的青銅武器,統稱爲:非制式青銅器。

用後世人更能理解的話來說,秦、漢少府出產的制式武器,就像是二戰時期的中正式、38式。

而出自鄉野匠人,經過走私渠道流入草原的非制式武器,則像是磨損嚴重的漢陽造,更或直接就是小作坊仿製的雜牌步槍。

至於骨器、石器,乃至於木器,那就基本等於長矛、獵弓這樣的冷兵器了。

沒錯;

在秦長城軍團南下平叛,將足夠裝備十幾萬人的武器軍械,全留給塞外的匈奴人之前,遊牧民族列裝的武器,便是停留在如此落後的階段。

時至今日,匈奴人依舊沒能攻克,或者說是依舊沒能找到攻克青銅冶煉技術的門路。

那些從西域、中亞,乃至漢北邊境擄走的工匠,幫匈奴人熔鑄個神相、容器倒還行;

竭盡全力,也不是做不出一些簡單的非制式武器,武器青銅兵刃、鈍器,以及長杆武器尖部之類。

但更復雜的東西,比起一體化的青銅劍,乃至於結構複雜的弩機,匈奴人至今都無法掌握。

過去這些年,漢家之所在打不過匈奴人,一者,固然是步兵對騎兵的天然兵種剋制;

二者,便是秦長城軍團留下的那批制式武器,將華夏農耕文明,在北方遊牧之民面前的武器裝備優勢基本抹平。

——漢家有制式武器,匈奴人也有!

但匈奴人有的騎兵,漢家卻少之又少。

基本同樣的武器裝備,卻又天然的兵種剋制,漢家打不過匈奴人,也就是可以預見的事了。

其實也不是打不過;

只是局勢不利的時候逃不掉,局勢有利的時候又追不上。

打不打,在哪打的主動權,根本不掌握在漢軍將士手中——匈奴人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想打就打,想撤就撤。

如今卻不同了。

有了河南地,漢家也將在肉眼可見的未來幾年,擁有相當數量的騎兵部隊,漢匈雙方之間存在的兵種剋制,將再也不復存在。

至於武器軍械的水平——匈奴人手裡的秦制武器,已經消耗殆盡,且老化、磨損嚴重;

反觀漢家,仍舊在源源不斷產出、列裝制式武器的同時,甚至還在穩步推動武器裝備的更新、迭代。

此消彼長之下,漢匈雙方之間的武器軍械水平,再次回到秦時的‘熱武器痛打原始人’的狀態,也是可以遇見的事……

言歸正傳。

匈奴人,確實至今都還在遵守,並信奉冒頓單于那句‘頭可斷,血可流,土地不能割讓’的霸氣宣言。

但這並不是因爲匈奴人,多麼有志氣、有原則,又或是多聽冒頓單于的話;

而是過去這幾十年,已知世界根本沒有任何一個文明,能把匈奴人逼到需要考慮是否割讓土地的地步。

只是現在,時移世易,往日不再。

匈奴人往日的霸權不再,匈奴帝國無敵於世的風頭不再。

真到了這種‘要麼割土,要麼割肉’的地步,匈奴人腦袋裡想的,大概率不是冒頓單于留下的匈奴組訓;

而是早在千百年前,就已深深刻入遊牧民族靈魂深處的基因本能。

——生存。

爲了生存,遊牧民族一向是沒有下限的。

他們可以爲奴爲婢,可以當牛做馬;

只要能活着,他們願意獻出除生命之外的一切!

這裡的‘一切’,可以是勇敢、堅毅,以及悍不畏死;

可以是勇往無前,向死而生。

但當以上所有選擇,都不再有效果、回饋的時候,遊牧民族永遠都不會放棄最後一個選擇。

——低頭,以及臣服。

現階段的匈奴帝國,固然還沒到通過臣服,來確保生存的地步。

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匈奴人只是打了一場敗仗而已,匈奴帝國的底蘊,並沒有被這場河套戰爭擊潰太多。

但讓匈奴人就此開始學會退讓、學會低頭,卻是很符合眼下,漢匈雙方之間的戰略格局的……

“貴使說這話,就多少有些沒有誠意了。”

短暫的沉默之後,劉榮終是含笑擡起頭,面朝呼延且當,手指卻是虛指向身側不遠處的匈奴國書。

“貴使,莫不當真貴人多忘事?”

“——要知道貴主單于,纔剛在國書之上,將河南、北海二地,割讓給了我漢家。”

“雖然我漢家不稀罕,但貴主單于,總歸還是割了土的。”

“若當真不割土,貴主單于在國書中揚言割河南、北海二地,豈不是在拿朕——拿我漢家尋開心?”

“若不是,那貴主單于既然能割河南、北海,又如何割不得河西、東海?”

如是一番話,自是惹得呼延且當一陣腹誹不止。

——河南地割不割,有個吊毛的區別?

反正都被你們這些狡詐的漢人佔了,俺們匈奴人不過是動動嘴皮子,湊了個不是籌碼的籌碼而已;

至於北海——我們倒是願意割,你們漢人也得佔的了啊?

給你們這麼一塊飛地,不過是表面上過得去,給你們一個面子而已。

不都說漢人好面,只要給足了漢人面子,漢人就不會太在意裡子嗎?

怎這漢人的小皇帝,精的跟個西域商人一樣……

暗地裡一通牢騷,嘴上,呼延且當卻是一句話都說不出。

說什麼?

還能說什麼?

漢人的小皇帝,都要匈奴割讓河西了!

且不提呼延且當有沒有這個權限——就算有這個權限,呼延且當也不敢頂着個‘呼延’的貴族姓氏,做這個割讓河西地的罪人!

再者:漢人已經有了河南地,無論養馬還是養牛,一個河南地,已經足夠滿足漢人對草原、牧場的所有需求。

已經有了河南地,還要進一步擁有河西地?

漢人,想幹什麼?

呼延且當用膝蓋向都能想明白:漢人,這是貪心不足蛇吞象,盯上西域那塊肥肉了!

此番,單于庭戰略重心西移,爲的是什麼?

還不就是攻掠西方、鞏固西域,積攢下足夠厚的家底,再回頭和漢人一血河南之仇?

真要把河西給了漢人,那還西進個毛線,不如直接投降算了!

“陛下想要河西,恕外臣直言——這是不可能的。”

“河南地,我主單于固然不願失去,但終歸木已成舟,我主單于縱有不忿,卻也還願意勉強接受。”

“但河西地,系我大匈奴命脈於身;”

“——莫言割讓,便是當真被皇帝陛下派去的軍隊佔領,我主單于也會窮盡所能,也要重新奪回河西!”

“哪怕真的無法奪回,我主單于也會告訴草原上的勇士們:哪怕是把河西毀了,也絕不能讓漢人佔據!”

“外臣此來,確實是爲和平而來。”

“卻並非是爲了祈求和平,而是商措和平。”

“皇帝陛下若亦有此意,便請皇帝陛下,莫再說些異想天開的話,來消遣外臣了。”

“若無意,外臣雖抱憾,亦不敢有違我主單于先前的囑託。”

“縱是無功而返,受到單于庭的治罪,卻也是別無他法,無可奈何……”

第308章 將戰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448章 墨家?第371章 鹽鐵第417章 應有之理第304章 報仇!雪恨!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243章 周亞夫可惜嘍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507章 攻心爲上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92章 出師不利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485章 冰與火之歌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237章 高爐鍊鋼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463章 世態炎涼啊第410章 八方英才聚長安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204章 慄氏明智?好小衆的字眼第257章 樑內史,別來無恙否?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264章 活着,纔是最大的勝利第21章 殫精竭慮第263章 人心啊第120章 願從老將軍之請!第336章 下一步第543章 編戶齊民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第408章 開科!取士!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243章 周亞夫可惜嘍第553章 呵!第243章 周亞夫可惜嘍第391章 這個可以有!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13章 家宴第237章 高爐鍊鋼第557章 行吧第522章 漲工資!第529章 草原劇變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136章 兒行千里睡一覺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第122章 暴君!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319章 得隴望蜀?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496章 騎虎難下?第581章 養不熟就煮熟第99章 十日?!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334章 草原王請假條第478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578章 展望第61章 陛下!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351章 新軍!第566章 如果?第75章 皇祖母,會如何抉擇呢?第91章 最大最大的功臣第428章 唯纔是舉?第502章 篝火晚會第545章 子墨子曰第437章 御前秘書處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第128章 蓋棺定論第239章 敞開天窗說亮話第324章 試探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450章 艱難的抉擇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449章 戰鼓擂第589章 不難辦第24章 真打呀?!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361章 頭可斷,血可流,土地不能讓!第467章 麻煩了啊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回家晚了第276章 嫁爲天子婦,爲漢椒房主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514章 大案第437章 御前秘書處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兒童節快樂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
第308章 將戰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448章 墨家?第371章 鹽鐵第417章 應有之理第304章 報仇!雪恨!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243章 周亞夫可惜嘍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507章 攻心爲上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92章 出師不利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485章 冰與火之歌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237章 高爐鍊鋼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463章 世態炎涼啊第410章 八方英才聚長安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204章 慄氏明智?好小衆的字眼第257章 樑內史,別來無恙否?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264章 活着,纔是最大的勝利第21章 殫精竭慮第263章 人心啊第120章 願從老將軍之請!第336章 下一步第543章 編戶齊民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第408章 開科!取士!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243章 周亞夫可惜嘍第553章 呵!第243章 周亞夫可惜嘍第391章 這個可以有!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13章 家宴第237章 高爐鍊鋼第557章 行吧第522章 漲工資!第529章 草原劇變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136章 兒行千里睡一覺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第122章 暴君!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319章 得隴望蜀?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496章 騎虎難下?第581章 養不熟就煮熟第99章 十日?!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334章 草原王請假條第478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578章 展望第61章 陛下!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351章 新軍!第566章 如果?第75章 皇祖母,會如何抉擇呢?第91章 最大最大的功臣第428章 唯纔是舉?第502章 篝火晚會第545章 子墨子曰第437章 御前秘書處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第128章 蓋棺定論第239章 敞開天窗說亮話第324章 試探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450章 艱難的抉擇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449章 戰鼓擂第589章 不難辦第24章 真打呀?!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361章 頭可斷,血可流,土地不能讓!第467章 麻煩了啊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回家晚了第276章 嫁爲天子婦,爲漢椒房主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514章 大案第437章 御前秘書處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兒童節快樂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