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各學派的顧慮

不能怪趙禹冷血無情,又或是不顧及同門情誼;

實在是諸子百家當中,仍存在於人世間的幾大顯學當中,法家實在是太過於特殊。

那如今漢室,自開國以來得執政學派:黃老學舉例;

黃老學的基本盤,無疑是貴族。

而且是大貴族。

不說是王公、皇室一級,也至少是權力金字塔頂尖的那一批人。

只有那一批人,纔有資格、有機會接觸深奧晦澀的黃老學;

換而言之,只要牢牢抓住這一批人的心,黃老學就衰敗不下去。

過去這幾十年,黃老學盛極而衰,也正是因爲曾經,視黃老學爲人世間不二真理的頂級貴族們,開始出現‘異端’了。

——比如太宗孝文皇帝年間,隨着賈誼、張蒼師徒,以及儒皮法骨的晁錯,儒家開始在權利金字塔尖具備影響力、話語權;

又比如文、景兩代天子在位時期,先後出現的張釋之、晁錯,乃至現任廷尉趙禹等人,讓法家也開始躋身廟堂之高。

蛋糕就那麼大;

話語權也就那麼多。

過去,無論是權力的蛋糕,還是決策層面的話語權,都是被黃老學所獨享。

等儒、法崛起,開始瓜分蛋糕和話語權,黃老學自然也就不可避免的衰敗了。

當然了,除了基本盤被動搖,黃老學的衰敗,還有另外一個不可忽視的客觀原因。

——人才培養週期。

相較於其他諸學,黃老學培養人才的週期,實在是長到令人髮指。

就說某個貴族子弟,記事兒的年紀識字開蒙,十幾歲就開始研讀黃老學說,順風順水學到四五十歲了——恭喜你,成功達爲‘黃老學才俊’的入門成就;

等六七十歲,外加天賦異於常人,這才勉強能躋身‘黃老之士’的行列。

至於學問大成,乃至於成爲黃老巨擘,沒個八九十歲,根本就不可能。

沒辦法;

黃老學說的理論框架太過宏大,理論思想又太過晦澀難懂。

單就一句‘道可道,非常道’——不過六個大字,沒個三五十年的人生閱歷,就別想參悟出個什麼名堂。

而類似這樣的六字真言,黃老學說有成千上萬……

在這個國民綜合平均壽命不到三十歲,貴族也普遍活不過五十歲的時代,黃老學的沒落,幾乎是歷史的必然。

再說儒家。

相較於黃老學‘專盯頂級貴族’的高端市場定位,儒家的基本盤,則是範圍更廣的地主豪強羣體。

所謂耕讀傳家,說的就是儒家最欣賞的、有一定文學傳承的大地主。

什麼仁、義、禮、智、信,說一千到一萬,都是儒家在爲廣大地主豪強,提供剝削底層窮人的思想工具。

所以,無論得罪了誰,儒家都絕不會得罪地主豪強羣體。

因爲那是他們最堅實的擁護者,以及最不可或缺的基本盤。

法家也有基本盤。

而法家的基本盤,也恰恰是法家‘特殊’的原因所在。

——自申、商之學自稱一派,成爲聞名天下的‘法家學說’開始,法家思想,便始終和變法、圖強劃等號。

而變法圖強、革新舊制,意味着法家的政治主張,天然會觸動舊貴族,以及既得利益者的蛋糕。

爲了達成政治願景,法家只能將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封建時代的嘴裡最頂層:王權,乃至皇權之上。

只有得到王權、皇權的支持,法家才能扛着舊貴族、舊秩序,去推動新的制度。

如此說來,法家的‘基本盤’,也就呼之欲出了。

最高統治者!

如果說,黃老學與頂級貴族相輔相成,儒家爲地主豪強政治代言,那法家,則天然依附於皇權。

過往的無數次案例——無論是在秦變法的商鞅、在韓變法的申不害,亦或是先帝年間的晁錯;

幾乎每一個在華夏曆史上,留下過一定政治成就的法家人物,都無一例外的,是頂着全世界的敵意,在王權、皇權——在最高統治者的支持下,向着自己的政治願景而大步邁進。

商鞅得秦孝公嬴渠樑支持,頂着整個秦國上下的強烈反對,完成了在秦國的變法;

也不出意外的:秦孝公死後,商鞅死於非命,連屍首都被反撲的舊貴族車裂示衆。

但好歹變法成果,還是在秦國保留了下來,併成爲了日後,始皇一統寰宇的堅實基礎。

申不害得韓昭侯韓武信重,主持韓國變法。

關於申不害的晚年,史家衆說紛紜。

但從申不害在韓國的變法,於申不害死後悉數被廢止,就不難推斷出:申不害在韓國遇到的阻力,遠比商鞅在秦國所遇到的阻力要大;

更關鍵的是:申不害從韓昭侯韓武那裡得到的支持,也絕沒有秦孝公嬴渠樑那麼堅定、徹底。

更直觀的——先帝年間的晁錯。

有先帝在背後撐腰,晁錯在朝堂之上,不說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也起碼是威勢無兩。

甚至有那麼一段時間,晁錯一度憑九卿之首的內史之身,和作爲百官之首的當朝丞相:故安侯申屠嘉鬥了個平分秋色!

但正所謂:其興也勃,其亡也忽。

有皇權支持時,晁錯是朝堂上呼風喚雨、風頭無二的頭號寵臣、權臣。

可一旦失去皇權支持,晁錯也終歸難道不得好死的結局。

從以上過往案例,其實就不難得出結論:對於法家而言,唯一需要爭取的支持者,其實向來都只有最高統治者一人而已。

至於其他人?

——無論頂級貴族,還是地主富戶,亦或是貧民黔首;

沒人會喜歡法家那一套把人當國家機器上的螺帽,甚至是國家發動機所需燃料的思想體系。

唯有圖強的君主、帝王,纔會在國家積重難返、迫切需要改變的時候,臨時借用法家的思想哲學,老推動革新。

這一點,法家自己也有着明確的認知。

至於法家對此怎麼看?

甘之如飴!

凡法家之士,從來都不怕犧牲!

自商君身死秦國,變法成果卻當真使秦強大,法家士子就堅信:革新,需要用血液來推動。

而且大概率需要改革主持者的血液來推動!

法家士子怕的,從來都不是因爲革新而犧牲,而是犧牲之後,革新成果被悉數推倒,一切又被打回原形。

一如申不害在韓國的變法,隨着申不害故去而人亡政息……

明白了這些,再來看趙禹此番,這看似過度劇烈的反應,也就可見一斑了。

——法家,是需要依附皇權的!

法家與封建皇權之間的關係,如魚和水;

法家是魚,皇權是水。

水裡沒有魚,對水而言無所屌謂;

但魚沒有水,卻是要立刻暴斃。

在這種情況下,儒、名等諸學抱怨漢家‘不禮待文士’,往大了說是心懷不軌,往小了說,那也就是閒着沒事兒發發牢騷。

反正人家罵的不是客戶受衆。

可法家的受衆,恰恰就是封建皇權、恰恰就是這個名爲‘朝堂中央’的國家機器!

作爲失了水就活不了的魚,非但不愛護水,反而還瘋狂拉屎撒尿?

這樣的腦子,別說是一起搞學問、做官了;

哪怕同赴一宴喝酒,趙禹都怕會喝死一兩個,讓自己背上個‘連帶責任’。

老話說的好:壞人的處心積慮,永遠都比不上蠢貨的靈機一動。

趙禹還是挺惜命的。

對於這些師出同門的蠢貨,趙禹只想說:莫沾邊!

事實上,此刻的宣室殿內,之所以只有趙禹一個人站出來,其實也是因爲此番,牽扯進這一‘輿論事件’的各學派,唯獨法家有趙禹這麼個杜苗,能在廟堂之高來一手危機公關。

其餘各學,別說是某個在朝中任職的士子了——絕大多數,都是連朝堂之上,情感稍微偏向自己的代言人都沒有。

唯一一個朝中有人、有能力‘危機公關’的黃老學,則壓根沒牽扯到本次事件中。

原因也不難猜。

——黃老學的‘新生代’才俊們,大都已是發須花白的老人。

他們不需要參加考舉,也不屑於通過這樣的考試,來謀求一個四百石封頂的官職。

他們要做的,是在深山老林的進修、參悟;

等學出個名堂,出山就是兩千石的博士起步。

再有,便是作爲有漢以來,漢家始終不曾動搖的執政學派,黃老學的日子,是諸子百家中過的最滋潤的。

這麼滋潤的日子過了五十多年,若是再罵漢家‘不敬黃老之士’,那且不說良心那關過不過得去,單就是天下人的唾沫,也能把他們給活活淹死。

至於其餘各學派,但凡朝中有人——甚至哪怕是有個情感偏向於某學派、喜歡某一學派思想的人,恐怕都會在這個檔口站出來,學着趙禹的樣子,來一出‘大義滅親’。

這是態度。

對皇權敬畏的態度。

這個態度往大了說,可能影響劉榮這一朝,各個學派所可能遭受的待遇——是被重視還是忽視、是被扶持還是被打壓;

往小了說,就算劉榮盡得乃父真傳,真的能做到‘不因私怨而廢公’,不因本次事件而長期針對某些學派,那也還有即將到來的考舉呢!

對於已經顯赫多年,雖已逐漸落寞,卻也是瘦死駱駝比馬大的黃老學,以及終究還是逐漸重返權利決策層的儒、法兩家,這場考舉,其實也就那麼回事。

黃老學非但不以爲意,甚至還嗤笑了兩聲;

法家雖然有一定重視,但也只是從容應對,將其視作加快本學派‘官僚隊伍建設進度’的機遇。

至於儒家,雖然是這三家中最重視本次考舉的,卻也是最小心翼翼、最憂心忡忡的。

原因無他;

作爲諸子百家之一的學派,儒家過往這些年開枝散葉,實在是開的太過於誇張。

——如今天下,每十個治某一學說的讀書人,便有至少七人治儒家六經!

天下讀書人,七成是儒生!

什麼概念?

就拿本次考舉距離——截至目前爲止,報考一萬一千多人,儒家士子超過八千!

最終哪怕只錄取三千,儒家也能佔據兩千五百個名額!

作爲一個傳承千百年的學說,尤其還是一個在本朝不受待見的學派,儒家很清楚:這究竟是多麼兇險的一次變故。

一旦最終,儒家真的拿走了超過七成的考舉通過名額,那天下諸學,必定羣起而攻之!

別說是天下諸學羣起而攻了——單一個執政學派黃老學,儒家就不可能遭得住。

所以,儒家是既期待,又恐懼,即想要藉此一飛沖天,又務必擔憂會就此灰飛煙滅。

相較於這三家或無視、或淡然應對、或糾結無比的態度,其餘諸學,則無一例外的喜極而泣。

——總算有機會了!

總算有機會能憑藉本學派的學說,謀求一個如假包換的官職,來爲學派提供庇護了!

也別說什麼官兒大官兒小。

將來能有個縣令,那就保該學派在一縣之內的太平;

能出個亭長,那就在一亭之內,爲這個學派保留火種,薪火相傳。

終究是比過去這些年,各學派如無根之萍,隨時可能斷了傳承好不知多少。

只是這次的輿論事件,算是讓這些原本興致勃勃的學說,都不可避免的要遭受一定程度的打壓了。

——劉榮當然不會主動去說:這次考舉,哪個哪個學派的士子,儘可能不予通過,或是把標準把嚴一些。

哦對了,魯儒除外……

但底下的人捧不捧臭腳,就不是劉榮能控制的了。

總不能劉榮真的‘氣量宏大’,專門交代底下的人:千萬不要因爲本次輿論事件,而針對某些學派吧?

只要劉榮沒這麼說,那就必定會有人,抱着‘爲陛下出一出惡氣’的想法,爲難這些涉事學派的士子。

甚至於,哪怕劉榮真做了這麼一個聲明,也未必就沒人會反着聽。

——陛下專門提這麼一嘴~

——是在說反話吧?

——說是別針對,實際上,應該是讓我們使勁兒針對……

而對於這些狀況,劉榮表示:隨他去。

真金不怕火煉。

真正有本事的人,不可能因爲幾個刀筆吏的打壓,就明珠蒙塵。

至於趙禹所展露出的姿態,卻也讓劉榮失笑之餘,想到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可能性。

“法家……”

“境況很糟糕嗎?”

“過去,朝中議個什麼事兒,沒見趙禹跪的這麼絲滑過啊?”

第109章 劉濞老賊!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276章 嫁爲天子婦,爲漢椒房主第281章 遊牧之民的噩夢第427章 百年大計第265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第421章 大喜第9章 執棋者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322章 去吧,去吧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395章 歷史教訓第220章 蝴蝶效應?第305章 戰爭機器啓動第394章 ‘那’個男人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131章 序幕第221章 老兵第395章 歷史教訓第429章 朕吶,又要搞事情啦第465章 酷吏?第273章 老太后的肯定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129章 請周亞夫開始表演第471章 博望魯班苑第454章 故年第17章 樑《孝》王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254章 請陛下明察!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32章 埠(b)響丸辣睡一覺第93章 兒,斗膽第86章 王孫,且去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43章 丞相失勢第207章第208章 太上皇?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剛落腳第382章 冗餘的禁衛第295章 女人心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61章 陛下!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儀事!第84章 上架感言第257章 樑內史,別來無恙否?第465章 酷吏?第374章 拍板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305章 戰爭機器啓動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266章 言於朝,則斬於闕!第193章 高興了吧?滿意了吧!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371章 鹽鐵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419章 考題第344章 天賦這個東西,藏都藏不住第364章 赳赳老秦第84章 上架感言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444章 陛下,還真捨得啊?第452章 還得先看看高闕第244章 邊牆有變?!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3章 左膀右臂第207章第75章 皇祖母,會如何抉擇呢?請假條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第18章 劉榮的抉擇第289章 慄氏也有聰明人?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373章 統籌會?第376章 無題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347章 蝴蝶效應第413章 趙禹之怒!第251章 毒蛇!第305章 戰爭機器啓動第152章 博望苑第418章 外戚衰敗,無可逆轉第408章 開科!取士!第364章 赳赳老秦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444章 陛下,還真捨得啊?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
第109章 劉濞老賊!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276章 嫁爲天子婦,爲漢椒房主第281章 遊牧之民的噩夢第427章 百年大計第265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第421章 大喜第9章 執棋者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322章 去吧,去吧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395章 歷史教訓第220章 蝴蝶效應?第305章 戰爭機器啓動第394章 ‘那’個男人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131章 序幕第221章 老兵第395章 歷史教訓第429章 朕吶,又要搞事情啦第465章 酷吏?第273章 老太后的肯定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129章 請周亞夫開始表演第471章 博望魯班苑第454章 故年第17章 樑《孝》王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254章 請陛下明察!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32章 埠(b)響丸辣睡一覺第93章 兒,斗膽第86章 王孫,且去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43章 丞相失勢第207章第208章 太上皇?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剛落腳第382章 冗餘的禁衛第295章 女人心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61章 陛下!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儀事!第84章 上架感言第257章 樑內史,別來無恙否?第465章 酷吏?第374章 拍板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305章 戰爭機器啓動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266章 言於朝,則斬於闕!第193章 高興了吧?滿意了吧!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371章 鹽鐵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419章 考題第344章 天賦這個東西,藏都藏不住第364章 赳赳老秦第84章 上架感言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444章 陛下,還真捨得啊?第452章 還得先看看高闕第244章 邊牆有變?!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3章 左膀右臂第207章第75章 皇祖母,會如何抉擇呢?請假條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第18章 劉榮的抉擇第289章 慄氏也有聰明人?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373章 統籌會?第376章 無題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347章 蝴蝶效應第413章 趙禹之怒!第251章 毒蛇!第305章 戰爭機器啓動第152章 博望苑第418章 外戚衰敗,無可逆轉第408章 開科!取士!第364章 赳赳老秦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444章 陛下,還真捨得啊?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