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9 安置賑民

李恪坐在馬背上,看着下面這羣面黃肌瘦,一臉期望的看着自己的災民,李恪心中突然升起一種使命感,暗暗發誓一定要帶這羣災民走出困境。

李恪壓了壓手,下面立馬鴉雀無聲。

“大家好,某乃漢王李恪,從今以後,就有本王來負責救濟你們!這個冬天,有很多親人倒在飢餓之下、寒風之中,然而死者已矣,生者卻要繼續同着無情的老天去拼、去鬥、去掙命!本王不說那些大話,廢話,只說一句——跟本王走,有肉吃!”

李恪此話一出,下面那些形容枯槁的災民一個兩個熱淚盈眶,口中高呼着漢王萬歲,迸發出自己僅餘的熱情,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希冀和憧憬。

是啊,“跟吾走,有肉吃”這句話的確很粗俗,但是對於這些災民來說,他們不要聽那些花團錦簇慷慨激昂的話語,他們需要的僅僅是一個承諾、一份希望。

馬上的李恪背脊挺直,英姿颯颯:“只要我們同心協力,熬過這個冬天,你們就會發現,自己將會是這個世界上最幸運的人!來年春天,就在河灣對岸的驪山腳下,將會免費爲爾等建造房舍,每個人都會有地種、有事做、有屋住、有飯吃!”

“轟!”人羣裡像是引爆了一枚地雷,羣情激烈。

李恪望着下面羣情激昂,充滿鬥志的賑民,微微的點了點頭,苦難並不可怕,可能誰都會遇到,怕就怕失去希望。

李恪對狄知遜點點頭:“現在便按照計劃組編這些災民吧。”

狄知遜當即點頭,向身後的一個典史吩咐幾句。

那典史便招呼一種衙役,各個手持銅鑼,“咣咣咣”的邊走邊敲,將李恪事先準備好的組編之法公之於衆。

“每戶給印信紙牌一張,書寫姓名、丁男口數於上.”

“出則註明所往,人則稽其所來。面生可疑之人,非盤詰的確,不許容留.”

“十戶立一牌頭,十牌立一甲頭,十甲立一保長,五保爲一大保,十大保爲一都保,以住戶中最富有者擔任保長、大保長、都保長。”

“一戶有盜,九戶支援;一戶有罪,九戶連坐。”

狄知遜長嘆道:“保甲行而弭盜賊、緝逃人、查賭博、詰奸宄、均力役、息武斷、睦鄉里、課耕桑、寓旌別,無一善不備焉,至善矣!王爺天縱奇才,奇思妙想,此法當可推行全國。”

天縱奇才?奇思妙想?

李恪嘴角抽了抽,保甲法而已,有什麼大驚小怪?

至於推行全國,更是扯淡,他可不想被釘上歷史的恥辱柱,任由天下百姓痛罵。

保甲法由王安石始創,至清朝已發展到極致,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

法是好法,可是缺乏成熟的土壤。

保甲法的確可以在解決鄉里糾紛、勸導、教化基層民衆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但其弊端更爲明顯。

保甲法不僅僅限制社會資源合理流動,而且當它成爲國家徵收稅收以及兵糧的工具之後,必然滋生腐惡之風,成爲社會毒瘤。

李恪拿出這個保甲制度,也是出於無奈。

成千上萬的災民匯聚一處,必然良莠不齊,不乏作惡爲盜之人。這些人混在其中,有的知情人怕事,有的知情人懶得管,很難將其辨別緝拿。長此以往,必然亂成一團,無法管理。

人都是自私的,一旦涉及到自身的利益,必然挺身而出。

若是一甲之中有人爲盜,則其餘九家連坐,試問這九家如何敢不揪出爲盜者?

當然,保甲制度絕非一無是處。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動搖不忿宗族模式,打破、糾正學院社會的觀念。

會使豪強兼併和高利貸者的活動受到了一些限制,使中、上級官員、皇室減少了一些特權,而鄉村上戶地主和下戶自耕農則減輕了部分差役和賦稅負擔,封建國家也加強了對直接生產者的統治,增加了財政收入。

現在是一個以宗族爲基層結構的社會,皇帝與其說管理這個帝國的所有民衆,不如說是在管理一個個宗族,而這些個宗族對於本族人丁有着殺伐決斷的權力。

以市民社會的理念來管理國家,這是民主政治發展的趨勢,而宗族社會正是最大的障礙。

當然,李恪最終目標是當皇帝,他可不想搞什麼民主,給自己以後找麻煩…

而且就算他想搞也搞不成,打破宗族社會的構架?開什麼玩笑呢,李世民就會第一個不幹。李唐起家靠的是什麼?關隴貴族、門閥世家!而這些人就是天底下宗族的代表!

你想把他們的血緣宗族打亂了?

呵呵……根本就不可能成功。

王安石的保甲法爲何失敗?

清朝的保甲法爲何名存實亡?

民國也曾推行保甲法,爲何舉步維艱?

說到底,還是在於以宗族爲基層管理機構的社會管理制度天然的與此法相牴觸。

若是西方以個人爲基礎的社會管理制度,則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更容易推廣開來。

而這些災民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

災民之中必然不乏舉族逃亡者,但這些以及掙扎在死亡線上的宗族有什麼能力去反抗?有什麼心思去反抗。

畢竟能活下去,纔是他們最重要的事情。

“大抵法立弊生,必須人存政舉。若此保甲法只是流於表面,督勸考較之法雖或暫行,終歸廢弛。於這房家灣一地尚可,畢竟地少人寡,管理方便,通行全國,絕對不可能。”

李恪趕緊說道,他可不想狄知遜腦子一熱就把這保甲法寫成奏章推薦上去。雖然絕對不可能通得過,但他也不想被那些世家大族視爲眼中釘肉中刺,更會千方百計阻止自己謀奪帝位。

因爲這些世家大族怕自己登基後,推動改革,全國實行保甲法,損害他們的利益。

狄知遜豈能不知李恪的顧忌,笑道:“王爺,微臣不是個楞頭書生?豈會幹這種蠢事。”

他要是真的上書朝廷,鼓吹此法的好處,創出此法的李恪固然討不了好,他作爲上書者豈能置身事外?

0141 入宮0198 精鹽0113 二子擇師0014 母子談心239 針鋒相對412 落雕弓351 刀兵再起0100 大都督0119 太子黨541 撥亂反正457 危機388 慶功宴0190 李世民的震驚609 威名遠播449 歐陽詢0164 驪山0184 衛王府謀劃312 楚王在行動570 狄仁傑521 鵝毛筆0042 李孝恭611 裝神弄鬼309 準備0144 世家500 兵臨城下445 密談0237 噩耗432 梟雄亡(二)0015 宋體字0206 組建新軍472 六相636 算學的重要性412 落雕弓580 陷入重圍537 太子黑化222 豬肉482 李泰在行動0035 傢俱434 重耳故事0104 年號貞觀280 罪狀0153 朝會風雲(上)0058 攜美遊街451 天子守國門540 羣情激奮265 得理不饒人0213 十八學士0075 鋒芒畢露0063 羣毆事件342 殺雞儆猴0130 父子爭鋒0098 塵埃落定0138 棉衣0112 秋意0011 李淵0066 鎮定自若0118 其樂融融425 薛仁貴232 突利二汗567 武媚孃的幸福501 高昌亡282 外戚413 勝出0161 城南杜家0125 李泰拜訪632 議事494 生擒446 插秧572 堆雪人344 算計398 房謀杜斷583 龜茲國王0179 五姓七望604 西域事了618 殺鬼見血368 兩軍對壘643 赴宴0056 醒掌天下權0060 大唐第一才子375 頡利求和474 寸步不讓0084 拜師460 拜訪549 事出反常必有妖228 高陽公主607 挖井309 準備0022 《詠鵝》0188 微服私訪0048 後續影響488 急躁的高昌王311 比賽開始0116 府兵制606 抗旱342 殺雞儆猴0204 漁者樂水513 晉王大婚0054 新皇登基0206 組建新軍556 太子魏王之爭
0141 入宮0198 精鹽0113 二子擇師0014 母子談心239 針鋒相對412 落雕弓351 刀兵再起0100 大都督0119 太子黨541 撥亂反正457 危機388 慶功宴0190 李世民的震驚609 威名遠播449 歐陽詢0164 驪山0184 衛王府謀劃312 楚王在行動570 狄仁傑521 鵝毛筆0042 李孝恭611 裝神弄鬼309 準備0144 世家500 兵臨城下445 密談0237 噩耗432 梟雄亡(二)0015 宋體字0206 組建新軍472 六相636 算學的重要性412 落雕弓580 陷入重圍537 太子黑化222 豬肉482 李泰在行動0035 傢俱434 重耳故事0104 年號貞觀280 罪狀0153 朝會風雲(上)0058 攜美遊街451 天子守國門540 羣情激奮265 得理不饒人0213 十八學士0075 鋒芒畢露0063 羣毆事件342 殺雞儆猴0130 父子爭鋒0098 塵埃落定0138 棉衣0112 秋意0011 李淵0066 鎮定自若0118 其樂融融425 薛仁貴232 突利二汗567 武媚孃的幸福501 高昌亡282 外戚413 勝出0161 城南杜家0125 李泰拜訪632 議事494 生擒446 插秧572 堆雪人344 算計398 房謀杜斷583 龜茲國王0179 五姓七望604 西域事了618 殺鬼見血368 兩軍對壘643 赴宴0056 醒掌天下權0060 大唐第一才子375 頡利求和474 寸步不讓0084 拜師460 拜訪549 事出反常必有妖228 高陽公主607 挖井309 準備0022 《詠鵝》0188 微服私訪0048 後續影響488 急躁的高昌王311 比賽開始0116 府兵制606 抗旱342 殺雞儆猴0204 漁者樂水513 晉王大婚0054 新皇登基0206 組建新軍556 太子魏王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