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8 投其所好

之前的一次春獵李恪就因爲獵得一頭猛虎,受到了李世民的格外誇讚,李承乾這次不打算再讓李恪獨佔鰲頭。

他知道這段時間李世民對他有所不滿,他打算在這次的春獵中拔得頭籌,以討父皇的歡心。

李世民行伍出身,自登基以來,每逢正月末,必於長安城西昆明池春獵,而他登基八載,春獵七回…

最爲得意的便莫過於貞觀六年,李恪獵虎的那一次,那一次李恪於春獵中拔得頭籌,煊宗室武名,着實叫李世民面上有光。

李恪因此得到了李世民的歡心,李承乾這次也想複製李恪的套路。

也正是因此,李承乾這才特來馬場選馬,一來要坐騎高大神駿,賣相上不能落了顏面,二來習練騎射,到時他在侍衛相助之下也未嘗就會輸於了李恪。只是今日李承乾看了一圈,卻沒有叫他中意的坐騎。

李承乾心中正在愁着此事,可就在此時,一陣響亮的馬嘶聲卻傳入了李承乾的耳中,李承乾循聲望去,原來在馬場不起眼的角落,正站着一匹通身烏青色的駿馬。

此馬嘶聲悠長,體態勻稱,一看便是良駒,更爲難得的是此馬身高也達四尺七寸有餘,可謂神駿。

李承乾指着這匹馬,問道:“此馬便甚好,爲何不早拿出來?”

馬奴見狀,忙解釋道:“此馬出自吐谷渾,名作烏海青,確是好馬,只是此馬剛入廄不過幾日,尚帶着幾分野性,烈地很,恐怕太子駕馭不易,奴婢是想着待野性盡去後再獻於太子。”

李承乾聞言,頓時不悅,問道:“此馬的野性比之老三那神駒如何?”

馬奴看着李承乾的模樣,也只得如實回道:“此馬已馴了幾日,野性去了不少,比起野性恐怕不及漢王的那匹神駒。”

論野性,論馬力,烏海青就算從未馴過,也遠遠比不得李恪的那匹神駒,更何況這匹馬的野性已經被馴去了七分,自然更是如此了。

李承乾聞言,指着這匹烏海青道:“老三能馴馬,本宮也能,這馬本宮今日騎定了。”

李恪習武,馬背上的功夫本就不弱,再加之他回朝後拜左武衛大將軍秦叔寶爲師,磨礪數載,騎術便越發地精進了,就是與朝中武將相較,也絲毫不弱。

可李承乾卻不同,李承乾自幼體弱,少年時還生過幾場重病,雖不至要了性命,但因此身子骨卻一向虛浮,習武從戎自是不成了,馬倒還可以騎一騎,只是以往所騎的也大多是些性情溫順,長於馬場的隴右馬,烈馬倒是不曾騎過。

這匹青海驄,乃吐谷渾青海邊山中所出,是爲千里良駒,李世民曾有《詠飲馬》詩云:“駿骨飲長涇,奔流灑絡纓。細紋連噴聚,亂荇繞蹄縈。水光鞍上側,馬影溜中橫。翻似天池裡,騰波龍種生。”這詩中所言及的馬,便是青海驄。

這匹青海驄乃吐谷渾去歲末上貢於大唐,合計六匹,太僕寺本是依例分於東宮、漢王府、魏王府各一匹,東宮的這匹青海驄便是先行馴養,以備李承乾使用。

青海驄確乃千里良駒,雖比不得李恪的那匹神駒,但也是難得,只是此馬本就是烈馬,再加之野性尚未盡數馴去,以李承乾眼下的年紀、騎術和氣力,駕馭起來恐怕不易。

李恪雖也年少,但自少從戎,行伍多年,豈是養尊處優的李承乾能夠比得的,但李承乾一向嫉妒李恪的才能,這些話,馬奴又怎敢當面去跟李承乾去說,觸了李承乾的黴頭。

馬奴見得李承乾一意孤行,自知人微言輕,也不敢上前再勸,只得將眼睛轉向李承乾心腹,東宮左衛率趙節,望着趙節能夠勸阻住李承乾。

可馬奴不敢勸阻,趙節又如何有這個膽子,趙節靠關係進太子府,本不過東宮左衛率區區一個從八品的參軍,論才幹也屬尋常,只因投得李承乾所好,故而一路擢拔,短短數載間便一躍成爲了東宮六率中左衛率府衛率,官居正四品,這樣的人份屬倖進,又怎敢忤逆李承乾的意思。

趙節看着馬奴望過來的眼神,仿若未聞一眼,全然不顧。

馬奴無奈,只得上前牽過了那匹青海驄,把馬繮交到了李承乾的手中。

“此馬甚烈,野性未馴,太子千萬小心。”馬奴牽馬來後,又對李承乾囑咐道。

李承乾自馬奴手中接過了馬繮,不耐煩道:“本宮乃國之儲君,區區一匹馬如何騎不得,不必你在此聒噪。”

李承乾說着,攥着繮繩,踩着矮凳便上了馬。

這匹青海驄高四尺七寸多,比起以往李承乾所騎的馬高出了半尺有餘,李承乾騎在馬背之上,頓覺眼見高了許多,看着寬敞的馬場,心中竟也生出幾分策馬揚鞭的暢意。

“太子英武非凡,與此馬正是相稱。”待得李承乾在馬背上坐定,趙節連忙遞來馬鞭,對李承乾讚道。

李承乾從趙節的手中接過遞來的馬鞭,對“懂事”的趙節笑道:“將軍且看本宮逞威。”

說着,一夾馬腹,輕揚馬鞭,便策馬而出。

李承乾雖然身子骨弱了些,但也時往城外圍獵,騎術也還是有幾分底子的,策馬剛出的幾步,騎得倒也穩當。

李承乾本就生的俊美,再坐於馬背之上,策馬馳騁,迎面而來的春風拂面,吹得李承乾鬢髮飄飛,確也有幾分少年英姿,意氣風發的意思。

“昔日公子出南皮,何處相尋玄武陂。駿馬翩翩西北馳,左右彎弧仰月支。連錢障泥渡水騎,白玉手板落盤螭。君言丈夫無意氣,試問燕山那得碑。”

李承乾騎於馬背之上,興致大好,竟不禁吟唱起了南朝文宗庾信的這首《楊柳歌》,可見恣意。

起初李承乾因馬奴的囑咐,嘴上雖然未說,但心裡到底還有幾分謹慎,但隨着時間的推移,跨下所乘的青海驄並未見半分異常,便放鬆了警惕,心中越發地得意了。

365 初戰告捷622 桃花朵朵開0038 玉如意0028 千古一帝341 漢王立威0169 五糧液453 不愧名相486 魏王發怒251 世家門閥0207 百姓苦0014 母子談心0074 簡在帝心560 太子漢王聯手245 出使突厥468 漢王納妾357 軍議442 李恪發飆474 寸步不讓412 落雕弓0047 李恪又被揍323 暴躁的太子441 議事0010 茶446 插秧531 弱秦之計417 狩獵350 鋒芒0160 殺雞儆猴335 洞房花燭夜222 豬肉525 吐蕃賊心不死612 古人迷信250 初露鋒芒0212 太子府決斷239 針鋒相對341 漢王立威0042 李孝恭561 分頭行動0196 面君0003 韜光養晦0167 獻禮323 暴躁的太子520 三國志0092 政事堂586 漢王遇刺(二)0124 炒茶582 龜茲國形勢526 三國迷294 事成393 英雄遲暮0077 王珪0146 雪災526 三國迷233 各懷鬼胎234 突厥犯闕556 太子魏王之爭498 高昌易主252 嶺南馮家419 狩獵(三)0079 神人351 刀兵再起484 李恪的謀劃0143 震驚的李世民286 苛政猛於虎0065 狄知遜287 足球532 悲情太子320 來去如風435 修行宮0084 拜師457 危機526 三國迷0026 《春曉》327 天子怒253 長安商會0101 長幼有序0154 朝會風雲(下)406 學武316 精彩絕倫0179 五姓七望268 叔侄404 見好就收260 回驪山0094 消於無形470 一妻二妾441 議事580 陷入重圍0175 有女名婉368 兩軍對壘0043 怒髮衝冠0207 百姓苦0127 斷句616 魏徵病重298 拔河比賽394 出謀劃策397 杜如晦病重314 決賽開始0131 與民爭利548 報復(二)350 鋒芒
365 初戰告捷622 桃花朵朵開0038 玉如意0028 千古一帝341 漢王立威0169 五糧液453 不愧名相486 魏王發怒251 世家門閥0207 百姓苦0014 母子談心0074 簡在帝心560 太子漢王聯手245 出使突厥468 漢王納妾357 軍議442 李恪發飆474 寸步不讓412 落雕弓0047 李恪又被揍323 暴躁的太子441 議事0010 茶446 插秧531 弱秦之計417 狩獵350 鋒芒0160 殺雞儆猴335 洞房花燭夜222 豬肉525 吐蕃賊心不死612 古人迷信250 初露鋒芒0212 太子府決斷239 針鋒相對341 漢王立威0042 李孝恭561 分頭行動0196 面君0003 韜光養晦0167 獻禮323 暴躁的太子520 三國志0092 政事堂586 漢王遇刺(二)0124 炒茶582 龜茲國形勢526 三國迷294 事成393 英雄遲暮0077 王珪0146 雪災526 三國迷233 各懷鬼胎234 突厥犯闕556 太子魏王之爭498 高昌易主252 嶺南馮家419 狩獵(三)0079 神人351 刀兵再起484 李恪的謀劃0143 震驚的李世民286 苛政猛於虎0065 狄知遜287 足球532 悲情太子320 來去如風435 修行宮0084 拜師457 危機526 三國迷0026 《春曉》327 天子怒253 長安商會0101 長幼有序0154 朝會風雲(下)406 學武316 精彩絕倫0179 五姓七望268 叔侄404 見好就收260 回驪山0094 消於無形470 一妻二妾441 議事580 陷入重圍0175 有女名婉368 兩軍對壘0043 怒髮衝冠0207 百姓苦0127 斷句616 魏徵病重298 拔河比賽394 出謀劃策397 杜如晦病重314 決賽開始0131 與民爭利548 報復(二)350 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