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6 算學的重要性

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

儘管那時數學還不是很發達,但只要上位者重視算學,先把架子搭起來,建立起有效的激勵機制,沿襲、發展到今天,中國絕對會成爲數學大國。

中華民族絕對是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之一,絕對不比任何民族差,中華古代也不乏著名的數學家,南北朝時期的祖沖之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祖沖之在劉徽開創的探索圓周率的精確方法的基礎上,首次將圓周率精算到小數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他提出的“祖率”對數學的研究有重大貢獻。直到16世紀,阿拉伯數學家阿爾·卡西纔打破了這一紀錄。

所以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之一,只有上位者重視算學支持算學,算學和算學相關的物理化學就會跟着進步。

如果一直這樣下去,到了共·和國,中國絕對會涌現出許許多多諾貝爾數學獎、物理獎、化學獎、生物學獎的得主。

可惜的是,到了晚唐,明算科考試停止了……

本有可能大踏步前行的數學科目,在神州大地戛然而止,此後只靠幾個民間數學愛好者支撐,這不得不讓重生者李恪感到惋惜。

停考的原因也很簡單,應試的人太少了。

爲什麼呢?還是與上位者的決策有關係。

因爲在晚唐時,朝廷做了不利算學的政策,規定國子博士的官階是正五品上,算學博士的官階卻是從九品下,是官階中最低的一級。

其間,算學館停了開,開了停,沒有個連續性,學生們也覺得沒前途,老師纔是從九品的芝麻官,學生還不得憋到沒品去啊?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

既然算學沒前途,大家也不可能死腦筋,在一棵樹上吊死,怎麼辦呢?另謀出路唄,不是還有明經科和進士科嗎?

那麼問題來了,爲什麼歷代帝王都不重視以數學爲中心的科學,而只注重玄而又玄的玄學、儒學呢?

原因很簡單,因爲數學對於君主專·制的封·建制度毫無用處……

一樣的國學典籍,你可以這樣理解,我可以那樣理解,每個統治者都能隨便發揮,拿來爲我所用,將其變成封建專·制統治的護身符。

玄學、天文學亦是如此。

“妖道”李淳風同時還是個天文學家,數學學的挺好,還會看天象,他居然可以根據天象推斷出武則天在四十年後要篡位……

但星宿的位置跟武則天篡位有關係嗎?沒有,但李淳風是著名的天文學家,他可以義正言辭的說天象就是這麼說……

儒學的功能與此類似。

爲什麼大臣必須效忠皇帝?沒有理由,孔子這麼曰的,孟子這麼雲的,儒家經典就是這麼說的,你就得這麼做。

相比之下,數學就不行了,因爲一加一等於二,所以就應該由我當皇帝?這不像話。

爲了名正言順,爲了至高無上的權力,統治者們不約而同紛紛把數學丟掉九霄雲外去了……

可以說,我們古代大多數的事情,都壞在統治者身上,特別是君主身上。

君主對一個國家的發展實際上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特別是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社會制度和社會性質決定了君主的重要地位,君主是一個時代的推動者,同時他也是一個時代的決定者。

在君主專·制的封建王朝,朕即國家。

雖說國家的權力並不是都要集中在一個君主身上的,國君雖說是整個國家的主人,但是它並不能夠掌握着一個國家的全部,也就是說並不能夠決定這個國家的一切事物…

很多時候國君也是身不由己的,還有很多時候身爲君主的無奈,普通人並不能夠體會得到,萬人之上無人之巔的位置,並不像大多數人想象的那麼美好,更多的情況之下是高處不勝寒的局面,他們迫不得已的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並不能夠隨心所欲地掌控自己,掌控國家。

即便如此,君主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還是非常的不可或缺的,畢竟這個人是一個國家或者一個王朝。

所有政策最終的拍案者;每一個政策的決定,每一種措施的實施,都必須要經過這個人的同意,所以在很大的情況之下,如果這個人真的是昏庸無能的話,那麼整個國家的政策實施就會出現很大的阻礙,國家的發展也會走上一個並不平坦的道路。

當然不是所以封建帝王都意識不到算學的重要性,那爲什麼他們又不提高算學的地位呢?

不是這些君主太愚蠢、太短視、太膚淺,相反,正是因爲他們太聰明、太有見地、也太自私,只要是利於維護自己的統治,能夠“家天下”的一代一代享受着絕對的權力,就會扼殺一切有可能影響統治的隱患。

皇帝不知道知道知識的重要性嗎?爲什麼他們不開啓民智,而採用愚民政策呢?

漢武帝爲什麼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難道他不明白儒家學術種不出糧食、織不出布匹嗎?

晚朝皇帝不知道火器的威力嗎?

他們全都知道,但正是因爲知道,所以他們一個個才選擇愚民政策,選擇支持儒家學術,選擇扼殺火器的發展……

爲的就是把百姓培育成順民,爲的就是維護自己的統治,不得不說,這是整個民族的悲哀。

李恪不覺得自己真的能改天換地,鼓吹幾句口號就能扭轉統治階層的意志。

雖然不至於像布魯諾鼓吹“日心學”那樣被活活燒死,但是想要動搖這個早已根深蒂固的頑疾,不比蜉蝣撼樹容易多少……

數學被全社會棄若敝履,這是現實。

所以李恪想要爲數學正名,要想提高算學的地位,擺在他科舉改革是做好的機會,也是唯一的機會。

現在的科舉制度還處於初期階段,各個流程都極不完善,什麼制度都是在初期階段是最好改革的,一旦時間久了,形成了既得利益羣體,那時候想改革就千難萬難了。

0093 齊聚政事堂0175 有女名婉574 孔穎達0022 《詠鵝》394 出謀劃策0026 《春曉》642 王霸之道467 武順娘531 弱秦之計239 針鋒相對0181 科舉536 太子心灰意冷500 兵臨城下230 突厥異動0085 突厥入侵620 油鍋洗手259 塵埃落定490 襲擾後軍392 秦瓊病重478 投其所好344 算計373 決戰(五)0019 被李世民暴揍0099 漢王0025 暴揍長孫無忌0151 謀而後動0202 放風箏266 河間郡王0113 二子擇師291 體育司0160 殺雞儆猴229 母子情深593 長孫無忌的憂慮570 狄仁傑491 薛仁貴獻計506 結仇335 洞房花燭夜239 針鋒相對485 心態失衡0056 醒掌天下權312 楚王在行動0063 羣毆事件0196 面君0064 不給錢就不算賣0211 陌刀0082 上官儀614 苦盡甘來0174 情竇初開0003 韜光養晦0068 李恪二次被揍491 薛仁貴獻計0133 再揍長孫無忌335 洞房花燭夜500 兵臨城下573 國子監祭酒394 出謀劃策611 裝神弄鬼383 班師回朝(二)356 會面369 決戰0154 朝會風雲(下)0171 猜燈謎565 李世民的苦惱372 決戰(四)530 祿東贊248 謀定而後動505 寸步不讓0077 王珪0027 初露鋒芒608 井水澆灌608 井水澆灌0163 各方反應300 賽後影響265 得理不饒人0122 軍歌嘹亮258 選將384 回京0004 李世民373 決戰(五)0124 炒茶0008 跳繩242 被迫和談0032 十二時辰294 事成536 太子心灰意冷0063 羣毆事件359 對話軍神421 席君買(二)0013 被李淵暴揍266 河間郡王644 元家0193 驚現馬周0016 東宮家宴240 各抒己見0147 爲民除害639 平衡之道0177 蘇府0165 瘟疫0069 程咬金241 放手一搏
0093 齊聚政事堂0175 有女名婉574 孔穎達0022 《詠鵝》394 出謀劃策0026 《春曉》642 王霸之道467 武順娘531 弱秦之計239 針鋒相對0181 科舉536 太子心灰意冷500 兵臨城下230 突厥異動0085 突厥入侵620 油鍋洗手259 塵埃落定490 襲擾後軍392 秦瓊病重478 投其所好344 算計373 決戰(五)0019 被李世民暴揍0099 漢王0025 暴揍長孫無忌0151 謀而後動0202 放風箏266 河間郡王0113 二子擇師291 體育司0160 殺雞儆猴229 母子情深593 長孫無忌的憂慮570 狄仁傑491 薛仁貴獻計506 結仇335 洞房花燭夜239 針鋒相對485 心態失衡0056 醒掌天下權312 楚王在行動0063 羣毆事件0196 面君0064 不給錢就不算賣0211 陌刀0082 上官儀614 苦盡甘來0174 情竇初開0003 韜光養晦0068 李恪二次被揍491 薛仁貴獻計0133 再揍長孫無忌335 洞房花燭夜500 兵臨城下573 國子監祭酒394 出謀劃策611 裝神弄鬼383 班師回朝(二)356 會面369 決戰0154 朝會風雲(下)0171 猜燈謎565 李世民的苦惱372 決戰(四)530 祿東贊248 謀定而後動505 寸步不讓0077 王珪0027 初露鋒芒608 井水澆灌608 井水澆灌0163 各方反應300 賽後影響265 得理不饒人0122 軍歌嘹亮258 選將384 回京0004 李世民373 決戰(五)0124 炒茶0008 跳繩242 被迫和談0032 十二時辰294 事成536 太子心灰意冷0063 羣毆事件359 對話軍神421 席君買(二)0013 被李淵暴揍266 河間郡王644 元家0193 驚現馬周0016 東宮家宴240 各抒己見0147 爲民除害639 平衡之道0177 蘇府0165 瘟疫0069 程咬金241 放手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