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3 不愧名相

皇宮,荷花池閣。

午後的陽光透過窗棱照射進來,透過浮塵,形成一道道割裂的光柱。

茶香四溢,君臣對飲。

李世民嘆息道:“朝中坊間,持漢王之觀點者,怕是不在少數吧?”

房玄齡略一沉吟,說道:“是。”

“唉!”李世民再次嘆息,語氣有些蕭索:“這些人,怎麼就不明白朕的苦心?”

房玄齡默不作聲。

“難道房卿你也不贊同朕?”李世民若有所覺,不悅說道。

“陛下……可否再次斟酌?”房玄齡緩緩說道,意思已經很明白了,他也不贊同和親政策。

李世民惱火道:“北狄世爲寇亂,今吐蕃倔強,土谷渾朝秦暮楚,皆須早爲之所。朕熟思之,惟有二策:選徒十萬,擊而虜之,滌除兇醜,百年無患,此一策也。若隨其來請,結以婚姻,緩轡羈縻,亦足三十年安靜,此亦一策也。”

見到房玄齡不置可否的態度,有提高音量,隱有惱怒道:“朕爲蒼生父母,苟克利之,豈惜一女!”

房玄齡是他的左膀右臂,政務之上,比大舅哥長孫無忌還要更加倚重三分,若是連房玄齡都不站在自己這邊,難道朕真的要成爲孤家寡人?

可朕這是爲了自己嗎?

朕是在爲大唐千秋萬世着想,是在爲千千萬萬平民百姓着想,一旦開戰,兵連禍結,剛剛有了眉目的貞觀盛世,豈非毀於一旦?

簡直混賬!

房玄齡依舊默然。他現在算是看明白了,李世民爲何一心想要通過和親穩住土谷渾與吐蕃……

通過和親以後的姻緣關係,以達到穩定邊防的政治目的,和親不同於武力擴張,可見,李世民的和親思想根本上還是爲其政治服務的。

因爲在李世民心裡,土谷渾也好,吐蕃也罷,反正打打停停,互有勝負,能徵便徵,不能徵也無所謂……

他要平定後方,爲東征高句麗讓路!

只有高句麗,才能讓他的聖名超越歷代帝王,成爲千古之一帝!

房玄齡沉默稍許,溫言道:“可是陛下,老臣竊以爲,漢王有一句話說的卻是有道理:氣節這種東西,一旦丟了,怕是很難再找得回來……”

你不能只想着自己的千秋聖名,卻將大唐的氣節毀於一旦!

房玄齡與李二陛下不同,他看重的是這個國家,而不是一個人的名譽!

“氣節自存心中,如何誰丟就丟?若是這般容易便丟了,那又要之何用?”李二陛下怫然不悅。

房玄齡慨然一嘆:“怕只怕陛下這和親的先河一開,後世子孫一旦遇到困苦,便以此爲鑑,叫囂着遵循祖制,實則卻是好逸惡勞貪生怕死,只知以女人和親,卻不去勵精圖治奮勇征戰,那吾煌煌大唐,豈非崩於此等不屑子孫之手?”

若是李恪再此,必然會給房玄齡點個大大的贊,簡直有穿透歷史之眼光!

正是那號稱“唐明皇”的李三郎,耽於享樂不思進取,將好好一座錦繡江山葬送與韃虜之手,弄得身死國破,河山破碎,而他之後的子孫,則將“和親”奉爲圭臬,一個又一個公主嫁出去,將大唐氣魄揮霍一空……

可即便是那樣,又真的換來和平了麼?

李世民依然堅持:“此爲緩兵之策也,堂堂公主下嫁,身份高貴,在陪嫁以農學醫科百工之匠,胡虜焉敢不尊若神明?有公主在其間緩和,起碼得三十年太平。而吾大唐正可趁此期間厲兵秣馬,方可與胡虜一決雌雄!”

房玄齡想起了外面盛傳的那句大逆不道的話語:恥辱和親,送去公主,玩完再殺,照樣入侵!

真真是一針見血!

偏偏一向英明的李世民,卻被千古聖名所累,迷了心智,看不透這其中的利弊得失,還在天真的對胡虜報以幻想。

房玄齡霍然擡頭,目光灼灼的盯着李二陛下,沉聲說道:“陛下此言差矣!李唐雖有胡人血脈,然則即已得繼大寶,便是中原正統!陛下若是賜予胡虜蠻夷農學醫科百工之匠,與養虎爲患何異?”

李二陛下呆了一呆,豁然驚醒!

李家皇族,本身就有鮮卑胡人血統,在他的眼中,那些胡虜蠻夷同漢家根本並無太大差異!對他來說,將公主嫁與胡虜,其實跟嫁入他房家亦無分別……

可問題是,現在他是李唐的皇帝,是這個帝國的皇帝,是整個華夏神州的皇帝!

怎麼能以這種目光卻看待問題呢?

他自己視天下爲一家,然而那些號稱正統的中原世家、儒家門生,卻從骨子裡視胡虜蠻夷爲仇!自己豈非

即已主宰中原神州,那麼天然的便與塞外民族劃清界限,世爲寇仇!

別看那些大臣明面上支持他的和親政策,那是因爲如此一來可以暫時遠離戰爭,不會傷害他們的經濟利益;可背地裡,指不定怎麼說他一意孤行、毫無氣節,因爲那又涉及到大臣們的名譽,便會一股腦的都推到他李二的腦袋上!

如此一來,好處都被他們得了,翻過來還要在輿論上抹黑他李世民,史書上回怎麼寫?

寫史書的也是他們的人!

估計是缺德事幹的太多,李世民心裡發虛,就怕有人說他壞話,寧可幹出篡改史書這種沒品的事,也要保持自己的完美形象!

房玄齡一眼便看出李二陛下的糾結,心底唏噓,所以只要一涉及到名聲問題,英明神武的李二陛下分分鐘腦殘……

便誠懇的說道:“春雨如膏,滋生萬物,農民喜其潤澤,行人惡其泥濘;秋月如鏡,普照四方,佳人喜其玩賞,盜賊惡其輝光,天地大尚不可滿足人願,何況人乎?”

春雨像油一樣珍貴,農民喜歡它對莊稼的滋潤,但是走路的人卻厭惡它在路上產生了泥濘;秋天的月亮像鏡子一樣,漂亮的女子喜歡它有明亮的光輝能夠用來欣賞,但是盜賊卻怨恨它的光輝。普天之下,所有的事情都不可能滿兩全其美,何況是人呢?

有所得,就必須有所失,這是天地至理!

330 除夕宴0204 漁者樂水425 薛仁貴340 都督府與刺史府586 漢王遇刺(二)518 趣話520 三國志447 蝦夷人263 何爲律法357 軍議292 計劃0181 科舉583 龜茲國王568 《三字經》409 三位公主557 宣紙0194 暗棋235 聲東擊西302 賽後影響(三)0107 酒樓開業549 事出反常必有妖0209 馬蹄鐵518 趣話437 行刺405 診治秦瓊354 雲州城下274 定計384 回京593 長孫無忌的憂慮473 太子發怒0119 太子黨608 井水澆灌630 孔穎達的埋怨365 初戰告捷476 針鋒相對0179 五姓七望477 塵埃落定0103 漢王府232 突利二汗514 李治的心機326 脫險621 落霞寺赴宴0067 自污577 牛李黨爭529 三武滅佛325 遇刺373 決戰(五)0128 標點符號0180 世家的興衰609 威名遠播0166 春節0143 震驚的李世民223 殺豬菜411 偶遇0132 千夫所指0084 拜師494 生擒300 賽後影響537 太子黑化266 河間郡王624 太子的拉攏231 頡利可汗295 各方反應0184 衛王府謀劃230 突厥異動0181 科舉308 各自謀劃391 揚眉吐氣552 長孫無忌的算計0021 釣魚0147 爲民除害340 都督府與刺史府503 暴行0147 爲民除害420 席君買0089 滿江紅601 幹仗0090 闖大禍了569 士族壟斷教育524 信鴿630 孔穎達的埋怨0010 茶433 灞橋折柳0218 大唐軍神492 騎兵的優勢0146 雪災0185 楚王府謀劃329 太子大婚463 計成0050 封德彝357 軍議0103 漢王府490 襲擾後軍534 迷局(二)519 噩夢0013 被李淵暴揍0148 天地不仁0128 標點符號
330 除夕宴0204 漁者樂水425 薛仁貴340 都督府與刺史府586 漢王遇刺(二)518 趣話520 三國志447 蝦夷人263 何爲律法357 軍議292 計劃0181 科舉583 龜茲國王568 《三字經》409 三位公主557 宣紙0194 暗棋235 聲東擊西302 賽後影響(三)0107 酒樓開業549 事出反常必有妖0209 馬蹄鐵518 趣話437 行刺405 診治秦瓊354 雲州城下274 定計384 回京593 長孫無忌的憂慮473 太子發怒0119 太子黨608 井水澆灌630 孔穎達的埋怨365 初戰告捷476 針鋒相對0179 五姓七望477 塵埃落定0103 漢王府232 突利二汗514 李治的心機326 脫險621 落霞寺赴宴0067 自污577 牛李黨爭529 三武滅佛325 遇刺373 決戰(五)0128 標點符號0180 世家的興衰609 威名遠播0166 春節0143 震驚的李世民223 殺豬菜411 偶遇0132 千夫所指0084 拜師494 生擒300 賽後影響537 太子黑化266 河間郡王624 太子的拉攏231 頡利可汗295 各方反應0184 衛王府謀劃230 突厥異動0181 科舉308 各自謀劃391 揚眉吐氣552 長孫無忌的算計0021 釣魚0147 爲民除害340 都督府與刺史府503 暴行0147 爲民除害420 席君買0089 滿江紅601 幹仗0090 闖大禍了569 士族壟斷教育524 信鴿630 孔穎達的埋怨0010 茶433 灞橋折柳0218 大唐軍神492 騎兵的優勢0146 雪災0185 楚王府謀劃329 太子大婚463 計成0050 封德彝357 軍議0103 漢王府490 襲擾後軍534 迷局(二)519 噩夢0013 被李淵暴揍0148 天地不仁0128 標點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