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0 殺雞儆猴

李恪和狄知遜二人正聊着賑災事宜,人羣中忽然一陣喧譁鼓動。

李恪皺皺眉,策馬小跑過去。

如此衆多的災民匯聚一處,最擔心的是就是引起鼓譟譁變,一旦災民情緒激動,再有別有用心者煽動,極易發生民變,後果不堪設想。

災民們見到李恪策馬過來,人羣彷彿劈波斬浪一般,紛紛側身讓出一條通道。

人羣當中,幾名衙役將一個半大小夥子死死的摁在地上,皮鞭啪啪的死命抽下去。

那小夥子倒也硬氣,既不求饒,也不哭嚎,而是像一隻把腦袋探出殼的烏龜那樣梗着脖子,怒道:“某有何錯?”

一名衙役使勁兒抽了兩鞭子,罵罵咧咧道:“汝有何錯?漢王命吾等喊得明明白白,每十戶立一牌頭,自願推舉,你個驢日的慫貨,居然威逼利誘,還沒犯錯?”

那小夥子大叫道:“汝怎知某威逼利誘?可將人叫來,某與他當面對質!”

衙役大罵幾句,舉起鞭子還要再抽幾下,見到李恪策馬過來,趕緊放下鞭子,顛兒顛兒的跑上去,陪笑道:“二郎,這小子油嘴滑舌,兼且狡詐油滑,不狠狠的打一頓可治不服他……”

他以爲李恪過來是斥責他,畢竟萬一鬧起民變可不是鬧着玩的。

熟料李恪在馬上俯視着那小夥子,嘴角扯起一絲獰笑,說道:“汝不服?”

那小夥子見到李恪,也沒了底氣,吱唔道:“不……不服……”

李恪笑得很開心:“不服好,不服好……李君羨?”

李君羨立即策馬跑過來:“王爺,何事?”

李恪點了點地上的那小夥子:“此人交給你了!”

李君羨雙眼一瞪:“沒問題!來人啊,將此人給老子帶走!”

見李君羨軍的穿着就知道他們不簡單,那小夥子大駭,這是要把我弄死麼?

太野蠻了……不就是想要混個甲長噹噹,至於的麼?

當下大叫道:“不要啊!某服了,服了……”

李恪獰笑道:“這會兒知道服了?晚了!加上這個,有多少人了?”

後一句卻是對李君羨說的。

李君羨揮揮手,指使手下將又哭又叫死命掙扎的小夥子拖走,滿意的笑道:“狡詐油滑者共計三十幾人,足夠了!某最擅長的就是訓練新兵,卻一直沒有機會,王爺且看某如何操練這羣混蛋,哈哈哈……不過,這些人便是軍中也不收,能行麼?”

“行!怎麼會不行?”李恪自信滿滿道。

若是正規軍,自然不要這些偷奸耍滑的奸詐之徒,有道是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這些人天生付不得辛苦,幹什麼事都不肯下力氣,偏生腦瓜子好使,總能想出應付之法。這些人在軍中,自然不肯嚴守軍紀,影響極壞。

但是李恪不怕,他又不是組建正規軍上戰場,只是一個護商隊而已,這些人太合適了。

是夜,漢王府,燈火通明,人影閃動。

“楊叔,糧食收購得如何了?”李恪隨意問道。

楊寶山一臉愁容道:“王爺,現在京城糧價已經翻了兩倍不止,我們府內的錢財已快花完了,才收購一百擔左右。”

“一百擔,怎麼會這麼少?本王不是還號召城內的富人捐款捐糧嗎?”李恪蹙眉道。

上官儀一臉陰沉道:“他們是捐了,王爺可知,城中諸富戶捐款幾何?”

“幾何?”李恪追問道。

“除了與王爺相熟的蕭瑀、封德彝、李靖、區區三百秦瓊等幾家,其他人最高的便是崔家,也纔不過貫。”上官儀一臉憤概道。

“什麼,有大唐第一顯貴家族的崔家才捐三百貫,太不拿本王當回事了吧!”李恪一臉詫異道。

隋唐時代是身份制的社會,世家大族在社會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在所有尊貴的世家大族中有五支最爲尊貴。即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其中李氏與崔氏各有兩個郡望。所以稱之爲五姓七望,或五姓七族。

雖然這五姓七望大本營都不再長安,但這七大家族中人在長安爲官的比比皆是,再加上長安國都,是大唐的經濟政治中心,因此每個家族在長安都有一個負責人。

“王爺,微臣親自登門拜訪,好話說盡,崔家才捐這三百貫!”上官儀越說越氣憤。

“王爺,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就算耗空王府的所以錢財也只是杯水車薪,根本就不夠救治這些賑民啊!”楊寶山擔憂道。

“是啊!我們還是得想個辦法,讓長安城的豪門大戶多捐點錢糧才行!”狄知遜嘟囔道。

李恪聞言,突然眼睛一亮道:“孤倒是有個辦法?”

“什麼辦法?”楊寶山一臉驚喜道。

通過這段時間都相處,楊寶山對李恪有種莫名的信任,只要對方說有辦法,他就相信對方就一定有辦法。

“很簡單,四個字——勒石記功!”李恪自信滿滿說道。

狄知遜和上官儀互視一眼,那眼神彷彿再說:這是什麼狗屁辦法……還勒石記功?”

上官儀一臉不滿道:“他們像打發叫花子一般,才捐怎麼一點錢糧,王爺還要給他們勒石記功?”

李恪一臉淡然道:“正是如此,纔要給他們勒石記功,而且是丈高的石碑,就立在人來人往的驪山腳下,本王還要親自揮毫潑墨,記錄他們在此次天災降臨之時對於新豐百姓做出的卓越貢獻,讓他們的事蹟流芳百世!”

楊寶山張目結舌,心想王爺莫不是氣瘋了……這羣混蛋分明是看我們漢王府的笑話,王爺還要讓他們流芳百世?咦……好像有哪裡不對味兒……

上官儀也是目瞪口呆了半晌,突然一拍桌子,大喝一聲:“王爺!高!”

狄知遜也反應過來,頓時一臉激動,撫掌大笑道:“果然是高!王爺此計,比之諸葛孔明也不遑多讓了!”

真特麼陰啊,“勒石記功”這麼一招一旦使將出來,那些個趾高氣揚的豪門大族全都得哭鼻子。

流芳百世?遺臭萬年還差不多!

0068 李恪二次被揍623 以不變應萬變0061 冤家路窄0075 鋒芒畢露630 孔穎達的埋怨566 武媚孃的心思0087 神仙居266 河間郡王525 吐蕃賊心不死643 赴宴298 拔河比賽282 外戚0237 噩耗0133 再揍長孫無忌542 李泰的表演0099 漢王0032 十二時辰605 貞觀十五年350 鋒芒0088 再臨天香樓381 《六軍鏡》371 決戰(三)0021 釣魚0026 《春曉》334 漢王大婚(三)252 嶺南馮家0047 李恪又被揍0205 烤魚499 決策563 早婚早育459 蕭美娘0028 千古一帝617 上朝314 決賽開始566 武媚孃的心思0086 東西二市0100 大都督306 運動會397 杜如晦病重0206 組建新軍0131 與民爭利0113 二子擇師0093 齊聚政事堂226 甘油635 數學397 杜如晦病重273 禮部0176 賜婚636 算學的重要性631 令狐德棻0116 府兵制500 兵臨城下0136 大雪紛飛455 文成公主586 漢王遇刺(二)626 駙馬474 寸步不讓429 貞觀七年371 決戰(三)305 演練賽結束0208 奏章517 婚宴226 甘油377 傳國玉璽610 軍民一家617 上朝477 塵埃落定0015 宋體字233 各懷鬼胎393 英雄遲暮299 足球比賽0079 神人509 計成502 縱兵劫掠227 果酒329 太子大婚0190 李世民的震驚481 蠢蠢欲動523 初唐四傑278 彈劾302 賽後影響(三)0068 李恪二次被揍592 交鋒342 殺雞儆猴589 漢王遇刺(五)221 香水493 薛仁貴初戰0183 貞觀元年420 席君買0041 太極宮474 寸步不讓637 君子六藝597 褚遂良上門(二)236 後知後覺0014 母子談心0203 入夢232 突利二汗249 突厥王帳609 威名遠播275 夕陽斜照
0068 李恪二次被揍623 以不變應萬變0061 冤家路窄0075 鋒芒畢露630 孔穎達的埋怨566 武媚孃的心思0087 神仙居266 河間郡王525 吐蕃賊心不死643 赴宴298 拔河比賽282 外戚0237 噩耗0133 再揍長孫無忌542 李泰的表演0099 漢王0032 十二時辰605 貞觀十五年350 鋒芒0088 再臨天香樓381 《六軍鏡》371 決戰(三)0021 釣魚0026 《春曉》334 漢王大婚(三)252 嶺南馮家0047 李恪又被揍0205 烤魚499 決策563 早婚早育459 蕭美娘0028 千古一帝617 上朝314 決賽開始566 武媚孃的心思0086 東西二市0100 大都督306 運動會397 杜如晦病重0206 組建新軍0131 與民爭利0113 二子擇師0093 齊聚政事堂226 甘油635 數學397 杜如晦病重273 禮部0176 賜婚636 算學的重要性631 令狐德棻0116 府兵制500 兵臨城下0136 大雪紛飛455 文成公主586 漢王遇刺(二)626 駙馬474 寸步不讓429 貞觀七年371 決戰(三)305 演練賽結束0208 奏章517 婚宴226 甘油377 傳國玉璽610 軍民一家617 上朝477 塵埃落定0015 宋體字233 各懷鬼胎393 英雄遲暮299 足球比賽0079 神人509 計成502 縱兵劫掠227 果酒329 太子大婚0190 李世民的震驚481 蠢蠢欲動523 初唐四傑278 彈劾302 賽後影響(三)0068 李恪二次被揍592 交鋒342 殺雞儆猴589 漢王遇刺(五)221 香水493 薛仁貴初戰0183 貞觀元年420 席君買0041 太極宮474 寸步不讓637 君子六藝597 褚遂良上門(二)236 後知後覺0014 母子談心0203 入夢232 突利二汗249 突厥王帳609 威名遠播275 夕陽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