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太子黨

東宮

太子李承乾在聽說李恪如此迅速移居漢王府並宴請賓客時,心裡充滿了疑惑,甚至隱隱有些不安,好在他現在的東宮可謂人才濟濟,於是趕緊召集一批人到東宮,想聽聽大家對李恪搬遷一事有什麼看法。

須臾,少師李剛、少傅張玄素、少保劉政會,爲太子左庶子于志寧,爲太子左庶子孔穎達等人便來到東宮。

李承乾看着自己的太子府人才濟濟,心中不由得充滿了成就感,心想自己是不是太敏感了,就憑自己手下這一批人,有必要去擔心一個庶出的李恪嗎?

李綱,我們之前有講過,李綱也是隋朝舊臣,前後輔佐過二朝三代太子,但教的學生多不一定就是好老師,李綱他明明是朝野皆知無人不敬的大忠臣,卻絕對是個“太子殺手”,他教過的三個太子無一例外的全都被廢被殺,其中就有李承乾,有時候命運這個東西還真是不服不行。

然而,李承乾雖然博學多才,但不是神仙,他無法預知將來的事情,假如他知道的話,他說什麼也不會給張玄素當學生了。

張玄素同樣是隋朝舊臣,爲人忠直,當年竇建德俘獲他後想封他爲治書侍御史,他卻以隋臣自居,堅決不受。後來唐朝滅了竇建德,張玄素歸順唐朝,很受李淵重視,委以重任,做過太子太傅,也就是太子的老師,負責教導太子李建成。

宣武門政變之後,李世民久聞張玄素的名字,即位後特意召見他,向他徵詢爲政之道。張玄素就隋朝滅亡的原因做了一番高談闊論,李世民極爲欣賞,提升他爲侍御史,後又見他有大才,特任他爲太子少傅教導李承乾。

這張玄素和李剛又得一拼,前後教了兩位太子,不知是天意還是巧合,兩個太子竟都被廢了,做老師的做到他那個份上,也夠窩囊的了。

劉政會同樣爲前隨將領,在隋朝末年擔任太原鷹揚府司馬,就相當於現在的公安局長,手握實權,得知李淵將起,便毫不猶豫的率兵投靠。

當年李淵欲起兵時,其副留守王威、高君雅預先知道李淵要謀反,很想提前動手爲隋煬帝剪除“此害”,但不料被劉政會搶先一步,到太原議事廳誣告王威、高君雅兩人謀反,並藉機囚斬兩人,可以說劉政會是唐朝的首義功臣。

此後劉政會負責留守太原,劉武周進攻時被俘。忠心不屈,還找機會打探劉武周軍情秘報李淵。劉武周滅亡後獲救,現任刑部尚書,就這樣一位德高望重,戰功赫赫的唐朝元老被被李世民認命爲太子少保,可見李世民對李承乾的喜愛與看重。

於志,唐初大臣、學者。鮮卑族。京兆高陵人,出身於關隴貴族階級,曾祖父、父親先後在北周和隋朝居顯位。他投奔李唐政權後,歷高祖、太宗、高宗三朝,位居宰相。

于志寧少年好學,尤長於文學。隋煬帝大業末年,他任冠氏縣令。當時隋王朝處於風雨飄搖的境地,各地反隋勢力驟起,他棄官歸裡。

大業十三年秋,當他得知李淵父子起兵反隋,西渡黃河攻入渭北。于志寧立馬前往投奔。

因他出身於貴族,其家在關中頗有名望,李淵對他很重視,授他銀青光祿大夫。

李世民時爲渭北道行軍元帥,用他爲記室,參贊軍機。從此,他受李世民的信任和重用,隨李世民攻長安,滅薛秦,平洛陽,東征西戰,多有戰功。

武德四年十月,李世民以滅王世充之功被授天策上將殊榮,于志寧爲天策府從事中郎。李世民爲延攬人才,重用知識分子,開設文學館,于志寧爲秦府十八學士之一。

李世民即皇帝位後,于志寧被提拔爲中書侍郎。由於他知識豐富,又很忠誠,常向太宗李世民切諫,言論頗具政治遠見,受到李世民的器重,又加授他散騎常侍,命任皇太子左庶子。

後來大概是李承乾因爲腿傷而性情大變,行爲驕縱,大興建築,揮霍浪費,引起李世民的強烈不滿。李世民因此對於志寧說:“太子年少,你應引導他走正路,避免他墮入邪道。”

于志寧便多次向李承乾進言,勸他停工罷役,不要聽鄭、衛古音樂,絕交“小人”。

但李承乾應該是中毒太深,不肯聽取,與宦官交接益多,又引突厥達哥支入東宮內院。于志寧又再三上 書勸諫,引起太子李承乾的極大不滿,便暗派刺客去刺殺于志寧,刺客見於志寧雖爲高官,居室簡陋,不忍下手。

于志寧得知此時後便心灰意冷,從此對李承乾聽之任之。

最後李承乾謀反失敗,被李世民廢爲庶人。事後,李世民知于志寧多次規諫過太子,沒有追究他的責任,並對他作了讚揚。而右庶子令狐德棻無諫書,因受到了貶責。隨之,晉王李治被立爲皇太子,李世民覆命于志寧爲太子左庶子。

太子左庶子孔穎達就更了不得了,孔子第31世孫,儒家大賢,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唐初經學家。

孔穎達,字衝遠,勤奮好學,師從大儒劉焯,日誦千言,熟讀經傳,善於詞章。

公元581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楊堅初年頗重儒術,“超抉奇雋,厚賞諸儒”,自京師達於四方,大興學校,廣置生徒。“齊魯趙魏,學者尤多,負笈追師,不遠千里,講誦之聲,道路不絕”,被史書稱爲:“中州儒雅之盛,自漢魏以來,一時而已!”孔穎達也在這個時候走上了正規學習的軌道

楊廣大業初年,選爲“明經”進士,授河內郡博士,候補太學助教。唐朝建立後,成爲秦王府學士。貞觀年間,歷任國子博士、給事中、太子右庶子、散騎常侍,參與修訂五禮,編纂《隋書》。

貞觀十四年,授國子祭酒、銀青光祿大夫、國子祭酒、上護軍,受封曲阜縣公。奉命編纂《五經正義》,融合了諸多經學家的見解,是集魏晉南北朝以來經學大成的著作。

377 傳國玉璽576 李世民的無奈0167 獻禮588 漢王遇刺(四)411 偶遇336 洞房花燭夜(二)371 決戰(三)437 行刺582 龜茲國形勢274 定計291 體育司0179 五姓七望547 報復0025 暴揍長孫無忌0147 爲民除害0217 桃之夭夭0147 爲民除害0171 猜燈謎0108 生意紅火0181 科舉411 偶遇637 君子六藝410 花燈502 縱兵劫掠0184 衛王府謀劃462 門下省0019 被李世民暴揍259 塵埃落定589 漢王遇刺(五)356 會面606 抗旱321 入宮0210 大功告成313 比賽繼續466 武則天0003 韜光養晦315 隱太子餘黨611 裝神弄鬼455 文成公主244 機關算盡0121 漢王練兵0156 楚王李佑572 堆雪人0071 長孫無忌受辱542 國之儲君0065 狄知遜0149 以萬物爲芻狗0163 各方反應0129 以德報怨369 決戰0167 獻禮397 杜如晦病重615 憫農詩人不憫農0076 褚遂良519 噩夢407 晉陽公主0039 長孫無垢的憂慮0027 初露鋒芒0089 滿江紅533 迷局0119 太子黨0139 長樂公主0044 暴揍長孫衝578 龜茲0013 被李淵暴揍0083 第一奸臣0036 改良技術505 寸步不讓0009 宜秋宮0037 獻禮0079 神人0133 再揍長孫無忌0170 上元節537 太子黑化232 突利二汗0209 馬蹄鐵477 塵埃落定373 決戰(五)0211 陌刀361 兵分三路566 武媚孃的心思304 天子看球415 未雨綢繆435 修行宮458 分封303 決賽274 定計630 孔穎達的埋怨0099 漢王554 伉儷情深329 太子大婚0120 後續影響399 勸諫0093 齊聚政事堂484 李恪的謀劃521 鵝毛筆0198 精鹽263 何爲律法0183 貞觀元年245 出使突厥
377 傳國玉璽576 李世民的無奈0167 獻禮588 漢王遇刺(四)411 偶遇336 洞房花燭夜(二)371 決戰(三)437 行刺582 龜茲國形勢274 定計291 體育司0179 五姓七望547 報復0025 暴揍長孫無忌0147 爲民除害0217 桃之夭夭0147 爲民除害0171 猜燈謎0108 生意紅火0181 科舉411 偶遇637 君子六藝410 花燈502 縱兵劫掠0184 衛王府謀劃462 門下省0019 被李世民暴揍259 塵埃落定589 漢王遇刺(五)356 會面606 抗旱321 入宮0210 大功告成313 比賽繼續466 武則天0003 韜光養晦315 隱太子餘黨611 裝神弄鬼455 文成公主244 機關算盡0121 漢王練兵0156 楚王李佑572 堆雪人0071 長孫無忌受辱542 國之儲君0065 狄知遜0149 以萬物爲芻狗0163 各方反應0129 以德報怨369 決戰0167 獻禮397 杜如晦病重615 憫農詩人不憫農0076 褚遂良519 噩夢407 晉陽公主0039 長孫無垢的憂慮0027 初露鋒芒0089 滿江紅533 迷局0119 太子黨0139 長樂公主0044 暴揍長孫衝578 龜茲0013 被李淵暴揍0083 第一奸臣0036 改良技術505 寸步不讓0009 宜秋宮0037 獻禮0079 神人0133 再揍長孫無忌0170 上元節537 太子黑化232 突利二汗0209 馬蹄鐵477 塵埃落定373 決戰(五)0211 陌刀361 兵分三路566 武媚孃的心思304 天子看球415 未雨綢繆435 修行宮458 分封303 決賽274 定計630 孔穎達的埋怨0099 漢王554 伉儷情深329 太子大婚0120 後續影響399 勸諫0093 齊聚政事堂484 李恪的謀劃521 鵝毛筆0198 精鹽263 何爲律法0183 貞觀元年245 出使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