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 出使突厥

李泰很鄙視的看了一眼李承乾,又很期待的看了李恪一眼,學着蕭瑀的樣子,老僧入定,不聞不問。

李承乾愚蠢到舉薦封德彝就能逼迫李恪出使突厥,真是太天真了啊,但同時他又希望李恪能夠出使突厥。畢竟,不用自己出手就能打擊到李恪,他又何樂而不爲呢?不然,李恪跟李承乾是實力不相當,他怎麼能夠漁翁得利呢?

但是李承乾和李泰都不知道李恪心裡早有主意,怎麼可能被他們一激,頭腦一熱發熱就站出來自告奮勇的去出使突厥,先不說他李恪有沒有能力能完美的解決這件事,即便他有把握,他也不會主動站出來,因爲那樣的結果自會讓他更爲耀眼,更會成爲李承乾和李泰的眼中釘肉中刺,只能給他帶來更大的針對與打擊,太得不償失了。

李世民不說話,當事人封德彝也不說話,朝中大臣更不說話,只有幾個跳樑小醜在演自己的戲劇,李恪覺得今天的朝會很滑稽。

但是,他也想到李世民剛纔說的話,“難道我泱泱大唐就沒有一個人敢出使突厥?就沒有一個人肯爲宿州百姓做點事情的?”

“啓稟陛下,如果大家不嫌微臣人微言輕,臣願出使突厥,揚我國威,救我百姓。”

李世民話音剛落,就見一位身着七品綠服的男子出列奏請道,衆人不由的將目光轉向了此人。此人不是別人,正是馬周。

“陛下,臣也願出使突厥!”馬周過後又一人站了出來,此人不是別人,正是李世民的心腹重臣岑文本。

李世民聞言大喜,在所有人都不願意接這份燙手山芋的時候,岑文本和馬周站了出來,他們不顧個人榮辱,只爲救出宿州百姓而挺身而出。

再加上岑文本和馬周又是李世民特別看重的臣子,二人有能力有擔當,李世民十分滿意,也十分放心。

李世民欣慰的看着二人,大聲道:“特命岑文本爲正使,賜馬周爲朝議郎,封副使,協助岑文本出使突厥。”

因爲馬周的品級太低,李世民特意賜給了他一個散官的榮譽職銜。朝議郎,正六品。

“臣領旨謝恩。”岑文本馬周叩首道。

“朕給你們二十萬擔糧食,八萬匹錦,希望你能及早與突厥達成協議,贖回宿州百姓。”

李世民也算慷慨了,二十萬擔糧食,八萬匹錦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可見他對這次出使突厥還是很在意的,但是同時也告訴了他,這是他的底線,你只能在這個範圍內跟突厥和談,並且還要和談成功。

“臣岑文本(馬周)絕不負陛下的期望和大唐百姓的所託,必定會讓突厥手上的宿州百姓安穩的回到大唐。”岑文本馬週二人斬釘截鐵道。

“好…好…”李世民大悅。

朝會的主要內容就是討論出使突厥和談的人選,現在人選已經定了下來。大家也就鬆了口氣,又開始討論如何安置兩州百姓的事情。但是,岑馬二人此時已經神遊天外,不再關心此事,他已經開始思量如何才能用更少的錢財贖回百姓。

爲了早日救會被突厥扣押的百姓,岑文本和馬周,快馬加鞭未下鞍的往定襄趕,終於在五日後到了代州。

自從雲州戰敗,被突厥洗劫之後,張公謹在雲州重新安排了重兵佈防。然後他獨自回到了代州,在代州都督府等待着朝廷對他的處罰。

岑文本和馬周的到來讓張公謹心裡一緊,難道朝廷對他的處罰這麼快就下來了?

“末將代州都督張公謹見過岑大人。”張公謹在代州城門口上前迎接岑文本等人。

“張都督不用多禮!”岑文本接着將身後的馬周介紹給了張公謹,“這位是和我一起出使突厥的副使朝議郎馬議郎。”

馬周對張公謹也有所耳聞,玄武門政變的功臣,李世民的愛將,馬周豈能不知。所以,雖然張公謹連續吃了敗仗,他對張公謹還是禮貌施禮。

張公謹沒有說太多的話,他將岑文本和馬週二人請到都督府之後方纔問道,“不知道二位在代州要停留多久?剛纔說出使突厥是怎麼一回事?”

岑文本對馬周看了一眼,馬週會意的點點頭,將自己和岑文本出使突厥和談的事情跟張公謹簡單的介紹了一下。

隨後,就聽到岑文本說道,“因爲宿州百姓在突厥手裡,正在飽受欺凌。所以,還請張都督給本王的士卒換上好馬,裝上足夠的乾糧,我們在代州歇息半日,晚上還要連夜趕路。”

張公謹聽完岑文本的話,知道李恪不是衝着他來的,一顆懸着的心放了下來。

然後又聽到岑文本和馬周要出使突厥,跟突厥和談用錢財贖回百姓的事宜,心裡對他的膽識和魄力佩服不已。

此時再聽到岑馬二人爲了能夠儘快跟突厥達成協議而不願休息,連夜趕路,心裡已經對他產生了敬畏之情。作爲武將,佩服和尊敬的永遠是強者,岑馬二人沒有用武力征服張公謹,但用他自己的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胸懷和高大的形象。

“二位大人,突厥兇殘,你沿途又要遭受天寒地凍的天氣,身邊五百衛士略顯單薄,末將再將自己的三百親衛派來保衛二人大人。”張公謹堅定的說道。

岑文本和馬周也沒推遲,隨後便跟張公謹詳細的瞭解了下關於宿州和雲州兩戰中的具體情況。

由於時間緊迫,岑文本和馬周草草的吃過午飯,便在張公謹的護送下出了代州城,直奔雲州而去。

岑文本和馬周帶着八百多的護衛一路向北而來,一夜急行軍,終於在第二天午時趕到了雲州。到了雲州,李恪只是在雲州補充了一下實物便沒有多做停留,直奔突厥的大利城定襄而去。

雲州和定襄離得不遠,傍晚時分,出使的隊伍已經出現了在了定襄大利城的十里之外,正好跟突厥的斥候撞上,岑文本和馬周從此便開啓了他們波瀾壯闊的一生。

392 秦瓊病重0181 科舉0065 狄知遜354 雲州城下289 大唐第一次足球聯賽的設想220 王珪謀劃342 殺雞儆猴0040 機智如妖542 國之儲君253 長安商會0150 立威458 分封0083 第一奸臣0018 李恪要捱揍642 王霸之道0027 初露鋒芒293 又見朝會0109 組建班底493 薛仁貴初戰0047 李恪又被揍338 幷州大都督0013 被李淵暴揍0076 褚遂良0002 決定奪嫡628 科舉制281 黨爭321 入宮313 比賽繼續348 收服諸將542 李泰的表演450 因爲你無恥0087 神仙居0170 上元節356 會面317 天字第一號594 長孫教子430 人禍401 出山297 演練賽281 黨爭343 各方角逐559 掙扎的太子546 聯合0188 微服私訪0134 廷杖0164 驪山533 迷局0039 長孫無垢的憂慮462 門下省0071 長孫無忌受辱335 洞房花燭夜308 各自謀劃0015 宋體字543 太子的危機366 夜襲240 各抒己見0083 第一奸臣642 王霸之道278 彈劾0032 十二時辰0208 奏章575 儒法之爭0082 上官儀0089 滿江紅361 兵分三路0045 真相大白0035 傢俱0190 李世民的震驚570 狄仁傑595 利益之爭281 黨爭431 梟雄亡571 初雪318 放長線,釣大魚456 西征高昌376 兵不厭詐458 分封287 足球408 中秋580 陷入重圍338 幷州大都督0104 年號貞觀335 洞房花燭夜270 密談0177 蘇府439 被彈劾262 路遇惡奴519 噩夢534 迷局(二)333 漢王大婚(二)472 六相0148 天地不仁645 憤然離席302 賽後影響(三)303 決賽412 落雕弓0084 拜師289 大唐第一次足球聯賽的設想0029 安內必先攘外
392 秦瓊病重0181 科舉0065 狄知遜354 雲州城下289 大唐第一次足球聯賽的設想220 王珪謀劃342 殺雞儆猴0040 機智如妖542 國之儲君253 長安商會0150 立威458 分封0083 第一奸臣0018 李恪要捱揍642 王霸之道0027 初露鋒芒293 又見朝會0109 組建班底493 薛仁貴初戰0047 李恪又被揍338 幷州大都督0013 被李淵暴揍0076 褚遂良0002 決定奪嫡628 科舉制281 黨爭321 入宮313 比賽繼續348 收服諸將542 李泰的表演450 因爲你無恥0087 神仙居0170 上元節356 會面317 天字第一號594 長孫教子430 人禍401 出山297 演練賽281 黨爭343 各方角逐559 掙扎的太子546 聯合0188 微服私訪0134 廷杖0164 驪山533 迷局0039 長孫無垢的憂慮462 門下省0071 長孫無忌受辱335 洞房花燭夜308 各自謀劃0015 宋體字543 太子的危機366 夜襲240 各抒己見0083 第一奸臣642 王霸之道278 彈劾0032 十二時辰0208 奏章575 儒法之爭0082 上官儀0089 滿江紅361 兵分三路0045 真相大白0035 傢俱0190 李世民的震驚570 狄仁傑595 利益之爭281 黨爭431 梟雄亡571 初雪318 放長線,釣大魚456 西征高昌376 兵不厭詐458 分封287 足球408 中秋580 陷入重圍338 幷州大都督0104 年號貞觀335 洞房花燭夜270 密談0177 蘇府439 被彈劾262 路遇惡奴519 噩夢534 迷局(二)333 漢王大婚(二)472 六相0148 天地不仁645 憤然離席302 賽後影響(三)303 決賽412 落雕弓0084 拜師289 大唐第一次足球聯賽的設想0029 安內必先攘外